插入式电源供应装置的结构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09112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关于一种插入式电源供应装置的结构,其包含一绝缘壳体、一电路板及一AC接收装置,其中该插入式电源供应装置以可拆卸方式安装在一电气设备的一容纳空间;及该壳体上设有至少一对第一导接端子,以与该电路板及该电气设备形成电连接,由于不需设置电源线,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而达到降低材料成本、质管成本及组装成本的功效,再者,由于该插入式电源供应装置安装在电器设备的容纳空间,故可减少占用外部空间。(*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源供应装置的结构,特别涉及一种以可拆卸方式安装在电器设备的插入式电源供应装置的结构。请看图1,常用的电源转接器的结构主要包含一壳体11,壳体11内设有一电路板(未显示)以配置进行整流及转换所需的电子组件。壳体一端为电源接收端111,利用AC(交流电)接头12连接对应的接头161,经过电线162对应至另一插头163与墙壁插座(未显示)形成电连接,以接受市电。壳体11的另一端为电源输出端112,用于将转换后的电源利用一电源线14供应给受电设备(未显示)。由于常用的电源转接器需使用电源线14,故设计上需考虑下列因素(1)电源线14本身的材料、制作成本,以及电源线组装在壳体11的组装成本;(2)电源转接器平常不使用而欲收藏时,为防止电源线14散落,需进一步整收电源线14;(3)电源线14制作完成后,需通过挠曲试验(flexibility test)等严格的测试,故质管成本亦不容忽视。因此,若能省略电源线,将可解决上述常用电源转接器所遇到的问题。本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出一种插入式电源供应装置的结构,其不用设置电源线,可降低质管成本。本技术的再一目的是提出一种插入式电源供应装置的结构,其不用设置电源线,可降低组装成本。本技术的更一目的是提出一种插入式电源供应装置的结构,以可拆卸方式安装在一电器设备的容纳空间,以减少电源供应装置占用外部的空间。本案一方面提出一种插入式电源供应装置的结构,其包含一绝缘壳体、一电路板及一AC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插入式电源供应装置以可拆卸方式安装在一电气设备的一容纳空间;及该壳体上设有至少一对第一导接端子,使与该电路板及该电气设备形成电连接。所述的插入式电源供应装置的结构,其中该电气设备为打印机。所述的插入式电源供应装置的结构,其中该电源供应装置为电源转接器(adapter)。所述的插入式电源供应装置的结构,其中该AC接收装置为AC接头或AC电源线。所述的插入式电源供应装置的结构,其中该壳体包含一上壳体及一下壳体。所述的插入式电源供应装置的结构,其中对应于该第一导接端子,该容纳空间的第一侧设第二导接端子。所述的插入式电源供应装置的结构,其中该壳体上靠近该AC接头处设一突块,以便于从该容纳空间取出该壳体。所述的插入式电源供应装置的结构,其中该壳体进一步设一滑槽。所述的插入式电源供应装置的结构,其中对应于该滑槽,该容纳空间的第二侧设一突柱。本案另一方面提出一种电源转接器,其包含一绝缘壳体、一电路板及一AC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源转接器以可拆卸方式安装在一打印机的一容纳空间,及该壳体上设有至少一对第一导接端子,以与该电路板及该电气设备形成电连接。所述的电源转接器,其中对应于该第一导接端子,该容纳空间的第一侧设第二导接端子。所述的电源转接器,其中该AC接收装置为AC接头或AC电源线。所述的电源转接器,其中该壳体上靠近该AC接头处设一突块,以便于从该容纳空间取出该壳体。所述的电源转接器,其中该壳体进一步设一滑槽。所述的电源转接器,其中对应于该滑槽,该容纳空间的第二侧设一突柱。综上所述,本技术插入式电源供应装置的结构,由于不需设置电源线,故前述所提到的常用技术中面临的问题可以克服,而达到降低材料成本、质管成本及组装成本的功效。再者,由于插入式电源供应装置,安装在电器设备的容纳空间,故可减少占用外部空间。 附图说明图1常用的电源转接器的结构;图2A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电源转接器插置于打印机的组装图;图2B本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电源转接器插置于打印机的组合图;图3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电源转接器插置于打印机的组装图。本案的特征在于免设置常用电源转接器所必须的电源线,取而代之为在下壳体32上设第一导接端子34及35(其中第一导接端子的数目至少为一对),以与电源转接器3内部的电路板产生电连接。打印机2的本体21上则设有一容纳空间22,以便容置电源转接器3,而对应于第一导接端子34及35,容纳空间3的一侧设第二导接端子224、225(其中第二导接端子的数目与第一导接端子数目相同),且第二导接端子224、225电连接至打印机2的内部电路(未显示),所以,当电源转接器3安装后,第二导接端子224、225与第一导接端子34及35相接触形成电连接,以便将该电路板整流/转换后的直流电传送至打印机2使用。为了便利电源转接器3从容纳空间22取出,电源转接器3的下壳体32上邻近AC接头33处可设一突块321,以便于手指拨动移出电源转接器3。突块321的造型可视需要设计,而本体21上亦配合突块321外观设一可容纳手指的空间222。电源转接器3的壳体上方(即上壳体31与下壳体32交接处)可设一滑槽312,且对应于滑槽312,容纳空间22的上侧设突柱221,以便使电源转接器3安装于容纳空间22后可达到定位效果。图3显示本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电源转接器,其中相比较图2的电源转接器,可省略AC接头33,而直接以AC电源线33’取代,直接接收市电,如此亦可达到节省成本的效果。再者,容纳空间22除可放置本案的电源转接器3外,亦可由一外观大致相同的电池(未显示)替换,以使该电器设备在无法接收市电的场所继续使用。本技术可由熟悉本技术的人士任施匠思而为诸般修饰,然皆不脱离权利要求所欲保护的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插入式电源供应装置的结构,其包含一绝缘壳体、一电路板及一AC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插入式电源供应装置以可拆卸方式安装在一电气设备的一容纳空间;及该壳体上设有至少一对第一导接端子,并与该电路板及该电气设备形成电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式电源供应装置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气设备为打印机。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式电源供应装置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电源供应装置为电源转接器。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式电源供应装置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AC接收装置为AC接头或AC电源线。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式电源供应装置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包含一上壳体及一下壳体。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式电源供应装置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对应于该第一导接端子,该容纳空间的第一侧设有第二导接端子。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式电源供应装置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上靠近该AC接头处设一突块,以便于从该容纳空间取出该壳体。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入式电源供应装置的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壳体进一步设一滑槽。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插入式电源供应装置的结构,其特征在于对应于该滑槽,该容纳空间的第二侧设一突柱。专利摘要本技术是关于一种插入式电源供应装置的结构,其包含一绝缘壳体、一电路板及一AC接收装置,其中该插入式电源供应装置以可拆卸方式安装在一电气设备的一容纳空间;及该壳体上设有至少一对第一导接端子,以与该电路板及该电气设备形成电连接,由于不需设置电源线,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而达到降低材料成本、质管成本及组装成本的功效,再者,由于该插入式电源供应装置安装在电器设备的容纳空间,故可减少占用外部空间。文档编号H01R31/06GK2492958SQ01231380公开日2002年5月22日 申请日期2001年7月13日 优先权日2001年7月13日专利技术者林志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插入式电源供应装置的结构,其包含一绝缘壳体、一电路板及一AC接收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插入式电源供应装置以可拆卸方式安装在一电气设备的一容纳空间;及 该壳体上设有至少一对第一导接端子,并与该电路板及该电气设备形成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