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动投料中转站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90283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11:0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锂电石墨化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自动投料中转站,用于锂电石墨化炉,包括作业架、投料装置、收尘装置和收料装置,作业架配置在锂电石墨化炉的炉口处且在水平方向上做两轴运动,投料装置包括固定在作业架上的料斗和散装机,散装机的进料连接口连通于料斗的卸料口,散装机的可伸缩的料管竖直地布置在锂电石墨化炉的炉体内,收尘装置包括形成在料斗上的容纳空间和设置在容纳空间内的收尘管以吸附容纳空间内的扬尘,以及设置在作业架上与容纳空间连通的风机组件,收料装置包括与容纳空间连通的收料器和将容纳空间闭合的收料盖。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艾奇逊石墨化炉在实际使用时投料和收料过程费时费力的技术问题。时投料和收料过程费时费力的技术问题。时投料和收料过程费时费力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动投料中转站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电石墨化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自动投料中转站。

技术介绍

[0002]艾奇逊石墨化炉是指以专利技术者艾奇逊的名字命名的一种石墨化炉,它的雏形是:在耐火材料构筑的长形炉体内,装入炭的坯料和颗粒料,组成导电的炉芯,在炉芯的四周是绝热保温料,作为炉头的两上端墙上设置有导电电极,并与电源相连接,构成通电的回路。当电路接通,炉芯由于电阻的作用即发热升温,使炭的坯料在2200~2300℃的温度下,经高温热处理而转变为人造石墨,然而艾奇逊石墨化炉在实际使用时投料和收料过程费时费力,且扬尘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艾奇逊石墨化炉在实际使用时投料和收料过程费时费力,且扬尘严重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投料中转站,解决了上述技术问题。
[0004]本专利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投料中转站,用于锂电石墨化炉,包括:作业架,所述作业架配置在所述锂电石墨化炉的炉口处且在水平方向上做两轴运动;投料装置,所述投料装置包括固定在所述作业架上的料斗和散装机,所述散装机的进料连接口连通于所述料斗的卸料口,所述散装机的可伸缩的料管竖直地布置在所述锂电石墨化炉的炉体内;收尘装置,所述收尘装置包括形成在所述料斗上的容纳空间和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内的多个收尘管,以及设置在所述作业架上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的风机组件;收料装置,所述收料装置包括与所述容纳空间连通的收料器和将所述容纳空间闭合的收料盖。r/>[0006]进一步地,所述作业架包括:移动平台,所述移动平台借助布置在所述锂电石墨化炉的炉口处的边沿上的轨道做直线运动;架体,所述架体活动地配置在所述移动平台上,且所述架体的运动方向与所述移动平台的运动方向垂直。
[0007]进一步地,所述架体借助滑动副配合在所述移动平台上;或者,所述架体借助丝杆和螺套配合在所述移动平台上。
[0008]进一步地,所述投料装置还包括置料组件,所述置料组件包括:料筒,所述料筒固定连接在所述料斗内,且所述料筒的出料口与所述料斗的卸料口相对;置料座,所述置料座形成在所述料筒的入料口;开料口,所述开料口开设在所述料筒的侧壁。
[0009]进一步地,所述容纳空间由所述料斗的本体以及配置在所述料斗的喂料口处的围栏合围而成。
[0010]进一步地,所述容纳空间内设置隔板以将所述容纳空间分隔出通风隔间和收料隔间,所述通风隔间通过所述收尘管与所述收料隔间连通。
[0011]进一步地,所述风机组件包括配置在所述作业架上的抽风风机和吹风风机,所述抽风风机的抽风管和所述吹风风机的吹风管都与所述通风隔间连通。
[0012]进一步地,所述通风隔间内固定地配置有横向展开的反冲洗管,所述反冲过洗管与所述吹风管连通,同时,所述反冲洗管的管壁上开设有与所述收尘管数量相同的吹风孔,每个所述吹风孔正对相应的所述收尘管的管口。
[0013]进一步地,所述收料器包括:分料斗,所述分料斗固定地连接于所述作业架,且所述分料斗内设置有用于分料的螺旋;收料管,所述收料管的收料口置于所述锂电石墨化炉的炉体内,所述收料管的分料口从所述分料斗的筒体顶部的切线方向连通入所述分料斗;细料分料管,所述细料分料管的入管口连通于所述分料斗的顶部,所述细料分料管的出管口连通于所述收料隔间。
[0014]进一步地,还包括操作室,所述操作室配置在所述作业架上,同时,所述料斗靠近所述操作室的一侧设置有便于操作的活动门。
[0015]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所能实现的技术效果为:
[0016]本申请的自动投料中转站,在锂电石墨化炉的炉口处配置有在水平方向上做两轴运动的作业架,这样,工作人员可通过控制作业架将粉料准确且快速地移动至所需填料位置的上方,装配在作业架上的散装机带有可伸缩的料管,这样可控制散装机的料管出口略高于投料面从而更为精准地调整投料位置且减小了粉料落入炉体时的扬尘量,进一步地,由于本申请的自动投料中转站在作业时工作人员无需进入炉体可大大减轻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同时由于散装机的料管出口离投料面近离炉体上口远,扬起的少量粉尘也不会蔓延到炉体外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本申请的自动投料中转站,料斗上的容纳空间用于放置和开启吨袋,且容纳空间内配置有多个用于收尘的收尘管,即工作人员在料斗处打开吨袋,粉料从吨袋落入料斗过程中的少量扬起的粉尘在容纳空间内被收尘管吸起,从而防止粉尘蔓延出容纳空间对工作人员造成伤害。本申请的自动投料中转站,还设置有收料装置,收料时,收料盖将容纳空间闭合,后续在风机组件的作用下,容纳空间内形成负压以吸取并容纳粉料,从而完成收料的中转动作。综上所示,本申请的自动投料中转站实现了投料和收料中转自动化,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艾奇逊石墨化炉在实际使用时投料和收料过程费时费力,且扬尘严重的技术问题。
[0017]本申请的自动投料中转站巧妙地利用了料斗上形成的容纳空间,具体是容纳空间的收料隔间,一方面在投料时收料隔间可用作投料时的中转空间,另一方面在收料时又可将收料隔间作为收料的中转空间,从而节省了设备空间,节约了设备成本。
[0018]本申请的自动投料中转站的抽风风机一方面用于投料时的收尘,另一方面又用于收料时的收料,一机实现了两用,从而节省了设备空间,节约了设备成本。
附图说明
[0019]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自动投料中转站的整体示意图;
[0020]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自动投料中转站的隐藏收料盖后的示意图;
[0021]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自动投料中转站的隐藏收料盖后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0022]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自动投料中转站的隐藏收料盖和围栏后的示意图;
[0023]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自动投料中转站的隐藏收料盖和围栏后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0024]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自动投料中转站的隐藏收料盖、围栏后和锂电石墨化炉后的示意图;
[0025]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自动投料中转站的隐藏收料盖、围栏后和锂电石墨化炉后的另一视角示意图。
[0026]其中:1

锂电石墨化炉,11

轨道;2

作业架,21

移动平台,22

架体;3

投料装置,31

料斗,311

流量控制阀,312

拍打组件,32

散装机,321

料管,33

置料组件,331

料筒,332

置料座,3321

过孔,333

开料口;4

收尘装置,41

容纳空间,411

通风隔间,412

收料隔间,42

收尘管,43

风机组件,431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动投料中转站,用于锂电石墨化炉(1),其特征在于,包括:作业架(2),所述作业架(2)配置在所述锂电石墨化炉(1)的炉口处且在水平方向上做两轴运动;投料装置(3),所述投料装置(3)包括固定在所述作业架(2)上的料斗(31)和散装机(32),所述散装机(32)的进料连接口连通于所述料斗(31)的卸料口,所述散装机(32)的可伸缩的料管(321)竖直地布置在所述锂电石墨化炉(1)的炉体内;收尘装置(4),所述收尘装置(4)包括形成在所述料斗(31)上的容纳空间(41)和设置在所述容纳空间(41)内的多个收尘管(42),以及设置在所述作业架(2)上与所述容纳空间(41)连通的风机组件(43);收料装置(5),所述收料装置(5)包括与所述容纳空间(41)连通的收料器(51)和将所述容纳空间(41)闭合的收料盖(5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投料中转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作业架(2)包括:移动平台(21),所述移动平台(21)借助布置在所述锂电石墨化炉(1)的炉口处的边沿上的轨道(11)做直线运动;架体(22),所述架体(22)活动地配置在所述移动平台(21)上,且所述架体(22)的运动方向与所述移动平台(21)的运动方向垂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投料中转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架体(22)借助滑动副配合在所述移动平台(21)上;或者,所述架体(22)借助丝杆和螺套配合在所述移动平台(21)上。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投料中转站,其特征在于,所述投料装置(3)还包括置料组件(33),所述置料组件(33)包括:料筒(331),所述料筒(331)固定连接在所述料斗(31)内,且所述料筒(331)的出料口与所述料斗(31)的卸料口相对;置料座(332),所述置料座(332)形成在所述料筒(331)的入料口;开料口(333),所述开料口(333)开设在所述料筒(331)的侧壁。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范永明张幸孙威王理胡一超白枫林黄进峰任萍萍赵先朱亚鹏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道金智能装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