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管道阀门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拉断阀的水锤分离机构,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右端活动套接有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腔活动套接有封口块,且封口块呈“T”字状,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腔和封口块右端的左侧通过第一弹簧活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辅助分离机构,使得拉断阀在正常拉断时,在漏液回收机构的作用下,使得能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产生较为强烈的负压吸力,并对正在进行封闭的封口块和封口板产生向中部移动的吸力,从而进一步加强拉断阀的封闭效率,进而进一步加强水锤分离机构的分离效率,避免了拉断阀内腔的弹簧在受到长时间的压缩,导致发生塑性形变或受到流体的阻力后,无法快速对管道进行封闭的情况发生。情况发生。情况发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拉断阀的水锤分离机构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管道阀门
,具体为一种拉断阀的水锤分离机构。
技术介绍
[0002]拉断阀是一种紧急脱离装置,在船用及陆用鹤管中最大程度的确保了流体输送中的安全性,通过一个简单而独特的设计,当鹤管超过了操作系统的额定量时,这种系统在鹤管中可以全自动的安全断开而无任何泄漏,其优点是危险发生时确保触发、瞬间闭合阀门、极少的滴漏和相对小的压力损失,拉断机构既要保证“紧急脱离”时使设备能够自动、快速脱离;又要保证脱离前有“缓冲期”,避免常规操作时出现“脱离”,影响正常装卸作业。
[0003]传统拉断阀在使用时,通常仅能进行一次性紧急脱离,便会出现连接杆断开,导致无法承受拉力的情况,而恢复式拉断阀则容易出现所受拉力略大于拉断力时,无法成功拉断,导致出现泄漏的情况,并且在拉断阀发生拉断时,由于两侧阀芯之间存在一定间隙,导致仍然会出现部分流体泄漏的情况,,从而污染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拉断阀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拉断阀的水锤分离机构,具备水锤分离、漏液回收的优点,解决了拉断阀在正常使用时,无法成功拉断导致流体泄漏和阀芯之间存在间隙,导致流体泄漏污染环境的技术问题。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拉断阀的水锤分离机构,包括第一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右端活动套接有第二壳体,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腔活动套接有封口块,且封口块呈“T”字状,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腔和封口块右端的左侧通过第一弹簧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壳体的内腔活动套接有封口板,所述封口板的右侧和第二壳体的内腔通过第二弹簧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壳体的内腔开设有将封口板所处封口板所处空腔和右端连通的通液槽,所述第一壳体的外侧活动套接有活动筒,且第二壳体的右端延伸至第一壳体的外侧,所述活动筒的左侧和第一壳体外表面的左侧通过隔膜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壳体的侧壁开设有将隔膜的内腔和第一壳体的内腔连通的分离孔,所述第一壳体右端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筒,所述第二壳体左端的内腔固定连接有位于固定筒右侧的接触筒,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腔活动套接有位于固定筒左侧的调节筒,所述调节筒的左侧和固定筒右端的左侧通过拉绳活动连接,所述固定筒、接触筒和调节筒均为磁性材料制成,且相邻端磁极相异。
[0006]优选的,所述第二壳体的内腔和封口板的右侧通过波纹管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壳体的内腔开设有将波纹管内腔和第二壳体左端中部连通的回液槽,且回液槽为由第二壳体左端中部向波纹管内腔单向导通的单向孔。
[0007]优选的,所述第二壳体的内腔开设有将波纹管内腔和第二壳体右端中部连通的出液孔,且出液孔为由左向右单向导通的单向孔。
[0008]优选的,所述隔膜的材料为弹性材料制成。
[0009]优选的,所述固定筒的外侧突出第一壳体的外侧。
[0010]本专利技术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1]1、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水锤分离机构,使得拉断阀在正常使用,发生拉断时,在磁性材料制成的固定筒和接触筒分离的作用下,使得调节筒所受到向右的磁吸力快速下降,并在拉绳的作用下,使得封口块受到向左的拉力快速降低,从而在第一弹簧的作用下,使得封口块向左移动,并将第一壳体内腔封闭,使得在第一壳体快速封闭的作用下,其内部流体产生水锤效应,并使部分流体通过分离孔快速向隔膜内侧空腔内移动,并在隔膜内侧空腔内压强快速上升的作用下,使得活动筒被快速向右推出,从而将第二壳体向右推出,使拉断阀拉断,避免了传统拉断阀在所受拉力略大于拉断力时,无法快速拉断,导致流体泄漏污染环境的情况发生。
[0012]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漏液回收机构,使得在拉断阀正常工作时,封口板在流体冲击力的作用下能向右移动,从而使流体通过通液槽正常流通,而在发生拉断时,在第一壳体封闭的作用下,使得封口板所受到的冲击力快速减小,从而在第二弹簧的作用下,使封口板自动复位,使得波纹管内腔容积快速增大,使其内腔形成负压,并在波纹管内腔通过回液槽与第二壳体左端连通的作用下,使得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泄漏的流体能通过回液槽吸至波纹管内,避免了在拉断阀发生拉断时,位于阀芯之间流体发生泄漏,污染环境的情况发生。
[0013]3、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辅助分离机构,使得拉断阀在正常拉断时,在漏液回收机构的作用下,使得能在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之间产生较为强烈的负压吸力,并对正在进行封闭的封口块和封口板产生向中部移动的吸力,从而进一步加强拉断阀的封闭效率,进而进一步加强水锤分离机构的分离效率,避免了拉断阀内腔的弹簧在受到长时间的压缩,导致发生塑性形变或受到流体的阻力后,无法快速对管道进行封闭的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专利技术剖视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壳体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二壳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专利技术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0018]图中:1、第一壳体;2、第二壳体;3、封口块;4、第一弹簧;5、封口板;6、第二弹簧;7、通液槽;8、活动筒;9、出液孔;10、分离孔;11、回液槽;12、隔膜;13、固定筒;14、接触筒;15、调节筒;16、拉绳;17、波纹管。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请参阅图1
‑
图2和图4,一种拉断阀的水锤分离机构,包括第一壳体1,第一壳体1的右端活动套接有第二壳体2,第一壳体1的左端和第二壳体2的右端分别和输料管连接,且第一壳体1为输入端,第一壳体1的内腔活动套接有封口块3,且封口块3呈“T”字状,常态下时,
封口块3处于将第一壳体1内腔右端开口封闭的状态,并在受到向左的拉力时能向左移动一定距离,第一壳体1的内腔和封口块3右端的左侧通过第一弹簧4活动连接,使得封口块3在外力的作用下向左移动一定距离后,能在外力消失的情况下,通过第一弹簧4使封口块3自动复位,从而使第一壳体1内腔封闭,第二壳体2的内腔活动套接有封口板5,常态下时,封口板5处于将第二壳体2内腔左端开口封闭的状态,封口板5的右侧和第二壳体2的内腔通过第二弹簧6活动连接,使得在失去流体冲击力后,在第二弹簧6的作用下,能使封口板5自动复位,从而将第二壳体2左端开口封闭住,第二壳体2的内腔开设有将封口板5所处封口板5所处空腔和右端连通的通液槽7,使得在受到流体冲击力时,封口板5能向右移动一定距离后,第二壳体2的内腔和第一壳体1内腔能通过通液槽7连通,使拉断阀能正常输送流体,第一壳体1的外侧活动套接有活动筒8,且第二壳体2的右端延伸至第一壳体1的外侧,使得能在第二壳体2左端套接于第一壳体1右端的外侧时,对活动筒8施加向左的推力,从而使活动筒8向左移动,活动筒8的左侧和第一壳体1外表面的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拉断阀的水锤分离机构,包括第一壳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1)的右端活动套接有第二壳体(2),所述第一壳体(1)的内腔活动套接有封口块(3),且封口块(3)呈“T”字状,所述第一壳体(1)的内腔和封口块(3)右端的左侧通过第一弹簧(4)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壳体(2)的内腔活动套接有封口板(5),所述封口板(5)的右侧和第二壳体(2)的内腔通过第二弹簧(6)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壳体(2)的内腔开设有将封口板(5)所处封口板(5)所处空腔和右端连通的通液槽(7),所述第一壳体(1)的外侧活动套接有活动筒(8),且第二壳体(2)的右端延伸至第一壳体(1)的外侧,所述活动筒(8)的左侧和第一壳体(1)外表面的左侧通过隔膜(12)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壳体(1)的侧壁开设有将隔膜(12)的内腔和第一壳体(1)的内腔连通的分离孔(10),所述第一壳体(1)右端的外侧固定连接有固定筒(13),所述第二壳体(2)左端的内腔固定连接有位于固定筒(13)右侧的接触筒(14),所述第一壳体(1)的内腔活动套接有位于固定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翠萍,
申请(专利权)人:韩翠萍,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