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要地防御的无人机反制辅助决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08776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10: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要地防御的无人机反制辅助决策方法,属于要地防御领域。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构建要地防御分界线,并根据其对要地附近空域进行防御等级划分;构建要地防御无人机活动模型并根据其实时监测无人机在要地附近空域的分布态势,并确定分界线状态集;建立要地防御无人机反制指令映射规则,以根据分界线状态集确定反制设备开启指令集;根据无人机速度和反制设备开启指令集确定无人机反制手段,并输出反制手段运行指令,然后继续进行监测。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对无人机进行威胁判断并对其实施合理的打击措施,从而实现高效、精确的无人机反制,以此有效降低无人机反制操作人员负荷、提高无人机反制效率、提升无人机防护要地的安全性。护要地的安全性。护要地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用于要地防御的无人机反制辅助决策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要地防御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要地防御的无人机反制辅助决策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政府、机场、核电站、军事要地、油田化工厂等重点防护区域的安全是国家稳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保障重点防护区域内的人员和设施不遭受干扰和破坏,是重点防护区域的核心安全保卫目标。
[0003]随着无人机使用的爆发式增长,无人机侵入重点防护区域的事件逐渐增多,传统安防监管模式主要依托地面视频监控网络、通信网络和大量人员投入,存在监控范围小、事件响应周期长、监管能力明显不足的问题,特别是低空安防能力相对滞后,难以应对以无人机为载体的恐怖活动威胁。针对不法分子利用无人机进行低空窥探、秘密投递、恶意破坏的防范手段仍是空白。
[0004]当前,无人机等空中载体具有简易性、低成本、普及性等特点,并且对重点防护区域存在巨大破坏力。因此,亟需在传统地面安全管控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完善低空空域安全监管,并且部署一体化的立体安防系统。CN209913832U公开了一种无人机反制系统及管控指挥设备,其通过设置无人机识别装置,利用音频侦测器、频谱侦测器、广角摄像机,实现对入侵无人机多种侦测指标的融合侦测,进行多维度扫描识别,并通过设置无人机追踪装置,对发现的入侵无人机进行不间断跟踪定位。但是该专利主要集中于无人机图像识别、行为识别等方面,没有对无人机反制指挥控制指令辅助决策进行相关研究。

技术实现思路

[0005]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要地防御的无人机反制辅助决策方法,旨在解决现有的无人机反制过程中存在反制粗暴、干扰过大、成本过高以及容易出现误伤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要地防御的无人机反制辅助决策方法,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0007]S1构建要地防御分界线,并根据其对要地附近空域进行防御等级划分;
[0008]S2构建要地防御无人机活动模型OUAV=(M,T,Pre,Post,S,V),其中M为要地附近空域,T为要地防御分界线,Pre为无人机从防御等级低区域向防御等级高区域飞行,Post为无人机从防御等级高区域向防御等级低区域飞行,S为无人机在要地附近空域的分布态势,V为要地附近空域中无人机的速度;
[0009]S3根据OUAV模型实时监测无人机在要地附近空域的分布态势,并确定分界线状态集;
[0010]S4建立要地防御无人机反制指令映射规则,以根据分界线状态集确定反制设备开启指令集;
[0011]S5根据无人机速度和反制设备开启指令集确定无人机反制手段,并输出反制手段运行指令,然后返回步骤S3继续进行监测。
[0012]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步骤S1中,构建六条要地防御分界线,以将要地附近空域依次划分为硬打击区、软打击区、驱离告警区、预警区、监视区和自由活动区,并且其防御等级依次降低。
[0013]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硬打击区为核心要地范围内的区域;所述软打击区为保护要地范围内、核心要地范围外的区域;所述驱离告警区为保护要地范围外预设距离的区域;所述预警区为驱离告警区范围外预设距离的区域;所述监视区为预警区外、探测设备探测范围内的区域;所述自由活动区为探测设备探测范围外的区域。
[0014]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预设距离为1~15公里。
[0015]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步骤S3中,根据雷达信息、频谱信息和光电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监测无人机在要地附近空域的分布态势。
[0016]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步骤S3中,确定分界线状态集E={e(T1),e(T2)

e(T
n
)}的方法为:
[0017][0018]式中,n为分界线的数量,e(T
i
)为分界线T
i
的状态,S(M
i
)为分界线T
i
以内的空域中Pre状态下无人机的数量。
[0019]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步骤S4中,要地防御无人机反制指令映射规则为:当分界线T
i
的状态e(T
i
)为1时,要地防御无人机反制指令k
i
为on;当分界线T
i
的状态e(T
i
)为0时,要地防御无人机反制指令k
i
为off。
[0020]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步骤S5中,将无人机反制手段分为四级,其中一级的反制设备开启指令集为K1={on,on,on,on,on,on},二级的反制设备开启指令集为K2={off,on,on,on,on,on},三级的反制设备开启指令集为K3={off,off,on,on,on,on},四级的反制设备开启指令集为K4={off,off,off,on,on,on}。
[0021]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步骤S5中,一级无人机反制手段包括密集阵、近防炮、巡飞弹、无人机子弹,其中当无人机速度大于预设速度时,采用密集阵或近防炮,当无人机速度小于或等于预设速度时,采用巡飞弹或无人机子弹;二级无人机反制手段包括激光、无线电定向干扰、微波、火箭筒捕捉网,其中当无人机速度大于预设速度时,采用激光或无线电定向干扰,当无人机速度小于或等于预设速度时,采用微波或火箭筒捕捉网;三级无人机反制手段包括无线电干扰、声波干扰、导航干扰、诱骗、无线电接管,其中当无人机速度大于预设速度时,采用无线电干扰、声波干扰或导航干扰,当无人机速度小于或等于预设速度时,采用诱骗或无线电接管;四级无人机反制手段包括声光、炫目、喇叭,其中当无人机速度大于预设速度时,采用声光或炫目,当无人机速度小于或等于预设速度时,采用喇叭。
[0022]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步骤S5中,无人机的预设速度为150km/h~200km/h。
[0023]总体而言,通过本专利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4]1.本专利技术提出基于要地防御无人机活动模型OUAV的无人机反制方法,其考虑了防
护区域等级特征、无人机当前飞行位置和无人机飞行特征等因素,以对无人机进行威胁判断并对其实施合理的打击措施,从而实现高效、精确的无人机反制,能够有效降低无人机反制操作人员负荷、提高无人机反制效率、提升无人机防护要地的安全性;
[0025]2.同时,本专利技术对要地附近空域的划分方法进行细化,将要地附近区域划分为硬打击区、软打击区、驱离告警区、预警区、监视区和自由活动区,能够进一步细化无人机反制过程,避免反制粗暴、防御过激、出现误伤的问题,降低了无人机反制成本,减少了误伤合作无人机、地面设施及人员等事故的发生;
[0026]3.此外,本专利技术还对要地防御无人机反制指令映射规则、无人机设备开启指令集的设定以及无人机反制手段进行优化,有效提高了无人机反制方法的可用性,有助于无人机反制辅助决策方法的进一步应用,通过精准区分无人机的威胁等级,利用自适应的无人机反制手段实现高效率、高质量的无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要地防御的无人机反制辅助决策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构建要地防御分界线,并根据其对要地附近空域进行防御等级划分;S2构建要地防御无人机活动模型OUAV=(M,T,Pre,Post,S,V),其中M为要地附近空域,T为要地防御分界线,Pre为无人机从防御等级低区域向防御等级高区域飞行,Post为无人机从防御等级高区域向防御等级低区域飞行,S为无人机在要地附近空域的分布态势,V为要地附近空域中无人机的速度;S3根据OUAV模型实时监测无人机在要地附近空域的分布态势,并确定分界线状态集;S4建立要地防御无人机反制指令映射规则,以根据分界线状态集确定反制设备开启指令集;S5根据无人机速度和反制设备开启指令集确定无人机反制手段,并输出反制手段运行指令,然后返回步骤S3继续进行监测。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要地防御的无人机反制辅助决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1中,构建六条要地防御分界线,以将要地附近空域依次划分为硬打击区、软打击区、驱离告警区、预警区、监视区和自由活动区,并且其防御等级依次降低。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要地防御的无人机反制辅助决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硬打击区为核心要地范围内的区域;所述软打击区为保护要地范围内、核心要地范围外的区域;所述驱离告警区为保护要地范围外预设距离的区域;所述预警区为驱离告警区范围外预设距离的区域;所述监视区为预警区外、探测设备探测范围内的区域;所述自由活动区为探测设备探测范围外的区域。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要地防御的无人机反制辅助决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预设距离为1~15公里。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要地防御的无人机反制辅助决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根据雷达信息、频谱信息和光电信息中的一种或多种监测无人机在要地附近空域的分布态势。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用于要地防御的无人机反制辅助决策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3中,确定分界线状态集E={e(T1),e(T2)

e(T
n
)}的方法为:式中,n为分界线的数量,e(T
i
)为分界线T
i
的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平陈龙何志峰陈爽樊凯蒋昕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零九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