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淋雨装置及车辆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087731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10: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淋雨装置及车辆,其包括:用于安装于车顶的行李架壳体,所述行李架壳体内具有空腔;伸展臂,其安装于所述行李架壳体,且所述伸展臂与驱动机构连接;以及骨架,所述骨架安装于所述伸展臂,且所述骨架固设有可折叠的伞体,所述骨架和所述伞体收容于所述空腔内;当所述伞体需要打开时,所述驱动机构可驱动所述伸展臂运动,使所述伸展臂带动所述骨架以及所述伞体向远离所述行李架壳体的方向展开;当所述伞体需要关闭时,所述驱动机构可驱动所述伸展臂运动,使所述伸展臂带动所述骨架以及所述伞体收回至所述空腔内;从而可以为乘客提供遮雨服务,对于使用全景天窗的车型依然适用,乘客依然能获得广阔的车顶视野。乘客依然能获得广阔的车顶视野。乘客依然能获得广阔的车顶视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淋雨装置及车辆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
,特别涉及一种防淋雨装置及车辆。

技术介绍

[0002]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出行方式也在不断升级,汽车已经进入寻常百姓家里。在车辆的使用过程中,为了避免乘客在雨天上下车受雨水的侵扰,需要一种防淋雨装置为乘客提供庇护,帮助他们在雨天上下车时,更加方便的开伞和关伞,同时避免在上车后遭遇一个相对潮湿的不适乘车环境。
[0003]相关技术中,目前一般是在车辆的背门处设置防雨机构,防雨机构的伞体是通过前后平移来实现打开和关闭的,但是,这样势必会大面积的占用车顶空间,在目前大量车型,尤其是高端车型,全景天窗大量应用的汽车设计大环境下,这种牺牲车顶视野的设计显然就有了局限性,使得防雨机构无法直接融入到大量车型结构当中。
[0004]因此,有必要设计一种新的防淋雨装置,以克服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防淋雨装置及车辆,以解决相关技术中防雨机构会大面积的占用车顶空间,无法直接融入到大量车型结构当中的问题。
[0006]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防淋雨装置,其包括:用于安装于车顶的行李架壳体,所述行李架壳体内具有空腔;伸展臂,其安装于所述行李架壳体,且所述伸展臂与驱动机构连接;以及骨架,所述骨架安装于所述伸展臂,且所述骨架固设有可折叠的伞体,所述骨架和所述伞体收容于所述空腔内;当所述伞体需要打开时,所述驱动机构可驱动所述伸展臂运动,使所述伸展臂带动所述骨架以及所述伞体向远离所述行李架壳体的方向展开;当所述伞体需要关闭时,所述驱动机构可驱动所述伸展臂运动,使所述伸展臂带动所述骨架以及所述伞体收回至所述空腔内。
[0007]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可驱动所述伸展臂沿垂直于所述行李架壳体的方向伸长或者缩短,使所述伸展臂带动所述骨架移动;或者所述驱动机构可驱动所述伸展臂绕其一端向靠近或者远离所述行李架壳体的方向做旋转运动,使所述伸展臂带动所述骨架移动。
[0008]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伸展臂包括:主轴,其与所述驱动机构连接,使所述驱动机构可驱动所述主轴绕其轴线转动;以及多个次转动臂,所述次转动臂安装于所述主轴,且所述次转动臂连接所述骨架;当所述主轴转动时,所述主轴可驱动多个所述次转动臂依次展开,使所述次转动臂带动所述骨架和所述伞体展开。
[0009]一些实施例中,多个所述次转动臂沿所述主轴的轴线依次叠放,同一所述次转动臂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凹槽和第一凸块,使得相邻两个所述次转动臂通过所述第一凸块和所述凹槽配合,所述凹槽沿所述主轴圆周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凸块沿所述主轴圆周方向的尺寸;所述主轴固设有主转动臂,所述主转动臂设有第二凸块,所述第二凸块插设于所
述凹槽中,且所述凹槽沿所述主转动臂圆周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凸块沿所述主转动臂圆周方向的尺寸。
[0010]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骨架设有多个,多个所述骨架沿水平方向依次排列于所述空腔内,所述次转动臂与所述骨架一一对应连接,且所述次转动臂在所述主轴上的排列顺序与所述骨架的排列顺序相同。
[0011]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次转动臂包括套设于所述主轴上的第一转动臂和第二转动臂,所述第一转动臂、所述骨架和所述第二转动臂通过螺栓依次串接,且所述第一凸块和所述凹槽设于所述第二转动臂。
[0012]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行李架壳体包括主体,所述主体内部形成所述空腔,且所述主体的一侧设有供所述伞体移出的开口,所述开口处设有外开饰板,所述外开饰板与所述伸展臂连接,使所述伸展臂可驱动所述外开饰板随所述伞体展开;所述防淋雨装置还包括导向拉丝,所述导向拉丝的相对两端分别与所述主体和所述外开饰板固定,且所述导向拉丝穿设于所述伞体的导向座上。
[0013]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主体于所述空腔内固设有拉丝盒,所述拉丝盒内设有弹性收缩机构,所述弹性收缩机构连接所述导向拉丝,所述弹性收缩机构用于将所述导向拉丝自动回收至所述拉丝盒内。
[0014]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以及套设于所述驱动电机外的电机护罩,所述驱动电机与所述伸展臂连接。
[0015]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其包括上述的防淋雨装置。
[0016]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包括:
[0017]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淋雨装置及车辆,由于伞体及骨架均收容于行李架壳体内,伞体在未使用的状态时不会占用车辆顶部的空间,当伞体需要使用时,通过驱动机构和伸展臂可以驱动伞体向远离所述行李架壳体的方向展开,从而可以为乘客提供遮雨服务,对于使用全景天窗的车型依然适用,乘客依然能获得广阔的车顶视野。
附图说明
[00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淋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伸展臂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伸展臂的部分放大示意图;
[0022]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转动臂与第二转动臂的剖视示意图;
[0023]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淋雨装置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4]图中:
[0025]1、行李架壳体;11、主体;111、空腔;112、开口;12、外开饰板;
[0026]2、伸展臂;21、主轴;211、主转动臂;212、第二凸块;22、次转动臂;221、凹槽;222、第一凸块;223、第一转动臂;224、第二转动臂;23、螺栓;24、轴承盖;
[0027]3、驱动机构;31、驱动电机;32、电机护罩;
[0028]4、骨架;5、伞体;51、折叠线;6、导向拉丝;7、导向座;8、拉丝盒。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0]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防淋雨装置及车辆,其能解决相关技术中防雨机构会大面积的占用车顶空间,无法直接融入到大量车型结构当中的问题。
[0031]参见图1和图2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防淋雨装置,其可以包括:用于安装于车顶的行李架壳体1,所述行李架壳体1内具有空腔111,其中,所述行李架壳体1可以包括纵长的主体11,所述主体11的内部形成所述空腔111,所述空腔111沿所述主体11的纵长方向延伸,且所述主体11的一侧设有开口112,所述开口112与所述空腔111连通,且所述开口112处设有外开饰板12;伸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淋雨装置,其特征在于,其包括:用于安装于车顶的行李架壳体(1),所述行李架壳体(1)内具有空腔(111);伸展臂(2),其安装于所述行李架壳体(1),且所述伸展臂(2)与驱动机构(3)连接;以及骨架(4),所述骨架(4)安装于所述伸展臂(2),且所述骨架(4)固设有可折叠的伞体(5),所述骨架(4)和所述伞体(5)收容于所述空腔(111)内;当所述伞体(5)需要打开时,所述驱动机构(3)可驱动所述伸展臂(2)运动,使所述伸展臂(2)带动所述骨架(4)以及所述伞体(5)向远离所述行李架壳体(1)的方向展开;当所述伞体(5)需要关闭时,所述驱动机构(3)可驱动所述伸展臂(2)运动,使所述伸展臂(2)带动所述骨架(4)以及所述伞体(5)收回至所述空腔(111)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淋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机构(3)可驱动所述伸展臂(2)沿垂直于所述行李架壳体(1)的方向伸长或者缩短,使所述伸展臂(2)带动所述骨架(4)移动;或者所述驱动机构(3)可驱动所述伸展臂(2)绕其一端向靠近或者远离所述行李架壳体(1)的方向做旋转运动,使所述伸展臂(2)带动所述骨架(4)移动。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淋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展臂(2)包括:主轴(21),其与所述驱动机构(3)连接,使所述驱动机构(3)可驱动所述主轴(21)绕其轴线转动;以及多个次转动臂(22),所述次转动臂(22)安装于所述主轴(21),且所述次转动臂(22)连接所述骨架(4);当所述主轴(21)转动时,所述主轴(21)可驱动多个所述次转动臂(22)依次展开,使所述次转动臂(22)带动所述骨架(4)和所述伞体(5)展开。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淋雨装置,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次转动臂(22)沿所述主轴(21)的轴线依次叠放,同一所述次转动臂(22)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凹槽(221)和第一凸块(222),使得相邻两个所述次转动臂(22)通过所述第一凸块(222)和所述凹槽(221)配合,所述凹槽(221)沿所述主轴(21)圆周方向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凸块(222)沿所述主轴(21)圆周方向的尺寸;所述主轴(21)固设有主转动臂(211),所述主转动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意霄宫仲坤戴文硕甄善鹤郑溢
申请(专利权)人:东风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