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部添加位置的设计方法、成型方法及存储介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086866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10: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加强部添加位置的设计方法、成型方法及存储介质、系统,设计方法包括步骤:获取牙颌数字化模型;计算牙颌数字化模型表面目标区域相对于转动轴的惯性矩的参考值;判断参考值与第一阈值的大小,若小于,则记录目标区域的至少部分区域为加强部添加位置,若不小于,则不记录。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牙颌数字化模型表面目标区域相对于转动轴的惯性矩的参考值可用于表征成型之后的牙科正畸矫治器对应区域相对于转动轴的惯性矩,而惯性矩用于表征牙科正畸矫治器抵抗弯曲的能力,后续可在牙科正畸矫治器对应区域形成凸嵴而避免产生变形或断裂;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直接通过计算目标区域的惯性矩来确定加强部添加位置,加强部添加位置的选取更加精准可靠。选取更加精准可靠。选取更加精准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加强部添加位置的设计方法、成型方法及存储介质、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牙齿矫治
,尤其涉及一种加强部添加位置的设计方法、成型方法及存储介质、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在牙科正畸矫治器使用过程中,需要施加额外的作用力来实现牙科正畸矫治器的重复佩戴及脱卸,当外部作用力很大时,牙科正畸矫治器可能产生变形或断裂,影响牙科正畸矫治器的使用过程,或使得牙科正畸矫治器无法达成矫治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加强部添加位置的设计方法、成型方法及存储介质、系统,其可通过合理的加强部添加位置的设计方法大大简化加强部于牙颌数字化模型处的添加流程,且成型的牙科正畸矫治器具有较高的强度以避免产生变形或断裂。
[0004]为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之一,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加强部添加位置的设计方法,包括步骤:
[0005]获取牙颌数字化模型;
[0006]计算所述牙颌数字化模型表面目标区域相对于转动轴的惯性矩的参考值;
[0007]判断所述参考值与第一阈值的大小,若小于,则记录所述目标区域的至少部分区域为加强部添加位置,若不小于,则不记录。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步骤“计算所述牙颌数字化模型表面目标区域相对于转动轴的惯性矩的参考值”具体包括:
[0009]于所述牙颌数字化模型表面选取目标线;
[0010]将所述目标线N等分并获取N+1个目标点;
[0011]获取经过所述目标点且垂直于所述目标线的N+1个目标截面;
[0012]计算N+1个目标截面相对于转动轴的惯性矩的参考值,其中,N≥1。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步骤“获取经过所述目标点且垂直于所述目标线的N+1个目标截面”具体包括:
[0014]于所述牙颌数字化模型表面形成经过任一目标点且垂直于所述目标线的基准线,所述基准线具有第一宽度;
[0015]将所述基准线朝远离所述牙颌数字化模型的方向偏移第一偏移量而得到终止线;
[0016]连接所述基准线及所述终止线而得到垂直于所述目标线的目标截面;
[0017]重复上述步骤而得到N+1个目标截面。
[0018]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宽度的范围为0.4mm

20mm,所述第一偏移量大于0.2mm。
[0019]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步骤“计算N+1个目标截面相对于转动轴的惯性矩的参考值”具体包括:
[0020]根据每一目标截面的所述第一宽度、所述第一偏移量以及第一高度计算所述目标截面相对于转动轴的惯性矩的参考值,其中,所述第一高度为纵截面上牙齿的咬合面朝向牙龈线的最大高度,所述纵截面经过对应的所述目标点且垂直于近远中方向。
[0021]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步骤“计算N+1个目标截面相对于转动轴的惯性矩的参考值”具体包括:
[0022]根据每一目标截面上所有点的坐标计算所述目标截面相对于转动轴的惯性矩的参考值。
[0023]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步骤“判断所述参考值与第一阈值的大小,若小于,则记录所述目标区域的至少部分区域为加强部添加位置,若不小于,则不记录”具体包括:
[0024]判断每一惯性矩的参考值与第一阈值的大小;
[0025]若小于,则将对应的目标点定义为添加点,若不小于,则将对应的目标点定义为非添加点;
[0026]将L个连续的添加点形成的区域定义为一个加强部添加位置而形成M个加强部添加位置,其中,L≥2,M≥1。
[0027]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步骤“将L个连续的添加点形成的区域定义为一个加强部添加位置而形成M个加强部添加位置”之后还包括:
[0028]当M≥2时,选取相邻的第K个加强部添加位置及第K+1个加强部添加位置;
[0029]计算第K个加强部添加位置及第K+1个加强部添加位置之间的间隔距离;
[0030]判断所述间隔距离与第二阈值的大小;
[0031]若小于,则连接第K个加强部添加位置及第K+1个加强部添加位置,若不小于,则保持第K个加强部添加位置及第K+1个加强部添加位置相互断开,其中,K≥1。
[0032]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步骤“将L个连续的添加点形成的区域定义为一个加强部添加位置而形成M个加强部添加位置”之后还包括:
[0033]当M≥2时,选取相邻的第K个加强部添加位置及第K+1个加强部添加位置;
[0034]计算第K个加强部添加位置及第K+1个加强部添加位置之间的非添加点的数量;
[0035]判断所述非添加点的数量与第三阈值的大小;
[0036]若小于,则连接第K个加强部添加位置及第K+1个加强部添加位置,若不小于,则保持第K个加强部添加位置及第K+1个加强部添加位置相互断开,其中,K≥1。
[0037]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设计方法还包括步骤:
[0038]遍历所述牙颌数字化模型表面的所有目标区域并记录所有的加强部添加位置。
[0039]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强部添加位置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牙颌数字化模型的近远中方向、垂直于近远中方向或与近远中方向之间形成的夹角为锐角。
[0040]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强部添加位置位于所述牙颌数字化模型的颊面、舌面或咬合面。
[0041]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强部添加位置对应牙颌数字化模型的前牙区和/或后牙区设置。
[0042]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强部添加位置对应牙颌数字化模型
的牙齿表面、邻牙间隙或空泡区的至少其中之一设置。
[0043]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于所述加强部添加位置的延伸方向上,所述加强部添加位置具有第一长度,所述第一长度的范围为0.5mm

150mm。
[0044]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牙颌数字化模型包括多个加强部添加位置,多个加强部添加位置间隔分布或相互连接。
[0045]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加强部添加位置位于所述牙颌数字化模型的咬合面的邻牙间隙,所述邻牙间隙连接相邻的第一牙的第一咬合面及第二牙的第二咬合面,所述加强部添加位置于其延伸方向上包括靠近所述第一咬合面的第一端点及靠近所述第二咬合面的第二端点。
[0046]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颊面或舌面与牙龈之间形成牙龈线,于所述牙颌数字化模型的颊面朝向舌面的方向上,所述第一端点与牙龈线的对应区域之间具有第一最大间距,所述第二端点与牙龈线的对应区域之间具有第二最大间距,所述第一最大间距及所述第二最大间距的范围均为0.5mm

4mm。
[0047]作为本专利技术一实施方式的进一步改进,颊面或舌面与牙龈之间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强部添加位置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获取牙颌数字化模型;计算所述牙颌数字化模型表面目标区域相对于转动轴的惯性矩的参考值;判断所述参考值与第一阈值的大小,若小于,则记录所述目标区域的至少部分区域为加强部添加位置,若不小于,则不记录。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计算所述牙颌数字化模型表面目标区域相对于转动轴的惯性矩的参考值”具体包括:于所述牙颌数字化模型表面选取目标线;将所述目标线N等分并获取N+1个目标点;获取经过所述目标点且垂直于所述目标线的N+1个目标截面;计算N+1个目标截面相对于转动轴的惯性矩的参考值,其中,N≥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获取经过所述目标点且垂直于所述目标线的N+1个目标截面”具体包括:于所述牙颌数字化模型表面形成经过任一目标点且垂直于所述目标线的基准线,所述基准线具有第一宽度;将所述基准线朝远离所述牙颌数字化模型的方向偏移第一偏移量而得到终止线;连接所述基准线及所述终止线而得到垂直于所述目标线的目标截面;重复上述步骤而得到N+1个目标截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宽度的范围为0.4mm

20mm,所述第一偏移量大于0.2mm。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计算N+1个目标截面相对于转动轴的惯性矩的参考值”具体包括:根据每一目标截面的所述第一宽度、所述第一偏移量以及第一高度计算所述目标截面相对于转动轴的惯性矩的参考值,其中,所述第一高度为纵截面上牙齿的咬合面朝向牙龈线的最大高度,所述纵截面经过对应的所述目标点且垂直于近远中方向。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计算N+1个目标截面相对于转动轴的惯性矩的参考值”具体包括:根据每一目标截面上所有点的坐标计算所述目标截面相对于转动轴的惯性矩的参考值。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判断所述参考值与第一阈值的大小,若小于,则记录所述目标区域的至少部分区域为加强部添加位置,若不小于,则不记录”具体包括:判断每一惯性矩的参考值与第一阈值的大小;若小于,则将对应的目标点定义为添加点,若不小于,则将对应的目标点定义为非添加点;将L个连续的添加点形成的区域定义为一个加强部添加位置而形成M个加强部添加位置,其中,L≥2,M≥1。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将L个连续的添加点形成的区域定义为一个加强部添加位置而形成M个加强部添加位置”之后还包括:
当M≥2时,选取相邻的第K个加强部添加位置及第K+1个加强部添加位置;计算第K个加强部添加位置及第K+1个加强部添加位置之间的间隔距离;判断所述间隔距离与第二阈值的大小;若小于,则连接第K个加强部添加位置及第K+1个加强部添加位置,若不小于,则保持第K个加强部添加位置及第K+1个加强部添加位置相互断开,其中,K≥1。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将L个连续的添加点形成的区域定义为一个加强部添加位置而形成M个加强部添加位置”之后还包括:当M≥2时,选取相邻的第K个加强部添加位置及第K+1个加强部添加位置;计算第K个加强部添加位置及第K+1个加强部添加位置之间的非添加点的数量;判断所述非添加点的数量与第三阈值的大小;若小于,则连接第K个加强部添加位置及第K+1个加强部添加位置,若不小于,则保持第K个加强部添加位置及第K+1个加强部添加位置相互断开,其中,K≥1。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设计方法还包括步骤:遍历所述牙颌数字化模型表面的所有目标区域并记录所有的加强部添加位置。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添加位置的延伸方向平行于所述牙颌数字化模型的近远中方向、垂直于近远中方向或与近远中方向之间形成的夹角为锐角。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添加位置位于所述牙颌数字化模型的颊面、舌面或咬合面。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添加位置对应牙颌数字化模型的前牙区和/或后牙区设置。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添加位置对应牙颌数字化模型的牙齿表面、邻牙间隙或空泡区的至少其中之一设置。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于所述加强部添加位置的延伸方向上,所述加强部添加位置具有第一长度,所述第一长度的范围为0.5mm

150mm。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牙颌数字化模型包括多个加强部添加位置,多个加强部添加位置间隔分布或相互连接。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强部添加位置位于所述牙颌数字化模型的咬合面的邻牙间隙,所述邻牙间隙连接相邻的第一牙的第一咬合面及第二牙的第二咬合面,所述加强部添加位置于其延伸方向上包括靠近所述第一咬合面的第一端点及靠近所述第二咬合面的第二端点。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颊面或舌面与牙龈之间...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轶刊侯俊祥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时代天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