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房屋储能结构、相变房、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08597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10:49
本文提供一种房屋储能结构、相变房、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所述房屋储能结构包括:储能腔,由房屋内构件围成;所述储能腔内设有一个以上存储相变材料的储能元件,所述相变材料通过与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存储或释放热量;以及空气输送装置,包括风机、连通所述风机进气端的第一管路以及连通所述风机出气端的第二管路;所述风机能够将所述第一管路进气端的空气经由所述第二管路出气端送入所述储能腔;所述储能腔的腔壁设有出气口,进入所述储能腔的空气通过所述出气口通向室内,通过储能腔热传递和将热空气直接输入到室内两个途径,实现了对室内温度的有效调节,节约了能源,提升了居住的舒适度。舒适度。舒适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房屋储能结构、相变房、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0001]本文涉及但不限于建筑
,尤其涉及一种房屋储能结构、相变房、控制方法及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当前,我国建筑能耗约为社会总耗能的1/4,其中,采暖空调能耗是建筑能耗的50%

60%左右。随着能源日趋紧张,国家对建筑节能越来越重视,环保要求越来越高,这样一来,就需要找到新的替代能源。
[0003]目前,居住建筑常用能源为市电和燃气、燃煤及燃油。比如使用燃气进行取暖、烧水做饭,使用市电通过各种电器设备完成照明、取暖、降温等各种功能。我国是太阳能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年太阳能辐射总量为3300

8400MJ/m2。因此,充分利用太阳能是建筑节能的有效途径之一。
[0004]近年来,随着对太阳能研究地深入,太阳能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比如,太阳能发电、太阳能热水。但是就目前来说,太阳能除了20%发电以外,剩余部分没有被利用。因此,太阳能利用效率还是非常有限,相关技术也有限。特别是今年国家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势必会推动太阳能、风能等各种能源的有效广泛利用。而结合多种能源技术和相变储能的研究,对实现把太阳能转化为建筑用能的应用研究意义重大。
[0005]目前,在建筑房屋节能降耗、新能源利用方面,目前也只是利用单独某项节能降耗技术。比如,太阳能发电或太阳能热水器,并且有些技术还处于初级阶段,未进行深入研究,再比如,在利用房屋外立面表面的太阳能方面,一般也只是使用太阳能电池板完成发电功能,而如何利用冬天阳面外立面温度较高的问题,这方面研究较少。
[0006]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内容属于专利技术人的技术认知范畴,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房屋储能结构。所述房屋储能结构包括:储能腔,由房屋内构件围成;所述储能腔内设有一个以上存储相变材料的储能元件,所述相变材料通过与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存储或释放热量;以及
[0008]空气输送装置,包括风机、连通所述风机进气端的第一管路以及连通所述风机出气端的第二管路;所述风机能够将所述第一管路进气端的空气经由所述第二管路出气端送入所述储能腔;
[0009]所述储能腔的腔壁设有出气口,进入所述储能腔的空气通过所述出气口通向室内。
[0010]本申请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实现能源复合利用的相变房。所述相变房包括本申请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房屋储能结构。
[0011]本申请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能源复合利用的控制方法。所述控制方法应用于本申请任一实施例所述的相变房;所述控制方法包括:对所述风机进行控制,当所述储能腔内
的温度小于预设温度,且所述第一管路进气端的空气温度达到第一温度阈值时,控制所述风机开启。
[0012]本申请另一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相变房的控制装置。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控制器,所述控制器用于实现本申请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控制方法;
[0013]其中,所述控制器设置为与所述风机、开关均电连接。
[0014]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申请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0015]通过在房屋内设置具有储能功能的腔室,对太阳能实现有效地存储或利用。通过在储能腔内设置储存着相变材料的储能元件,利用相变材料与空气之间热量的交换,以实现对热量的存储或释放。进入储能腔内的空气,在空气输送装置的作用下,经由设置在储能腔上的出气口被送入室内,可实现通过储能腔热传递和直接输入到室内热空气两个途径为室内供暖,提高了换热效率,实现了对室内温度的有效调节,节约了能源,提升了居住的舒适度。
[0016]在阅读并理解附图和详细描述后,可以明白其他方面。
附图说明
[0017]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文技术方案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申请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文的技术方案,并不构成对本文技术方案的限制。
[0018]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相变房的主视剖视示意图一;
[0019]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集能装置的剖视示意图;
[0020]图3为图1中标识A处的局部放大剖视示意图;
[0021]图4为图1中标识B处的局部放大剖视示意图;
[0022]图5为图4中标识C处的局部放大剖视示意图;
[0023]图5A图4中标识C处另一种结构的局部放大剖视示意图;
[0024]图6为图4中标识D处的局部放大剖视示意图;
[0025]图7为图1中标识E处的剖视示意图;
[0026]图8为图1中标识F处的剖视示意图;
[0027]图9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地板装置的局部放大剖视示意图;
[0028]图10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相变房的主视剖视示意图二;
[0029]图1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相变房的主视剖视示意图三;
[0030]图1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相变房的主视剖视示意图四;
[0031]图1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的储能元件的主视剖视示意图;
[0032]图14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控制装置的结构框图;
[0033]图15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控制装置的工作流程图一;
[0034]图16为本申请另一实施例的控制装置的工作流程图二。
[0035]附图标记:
[0036]100

储能腔;
[0037]101

储能元件,1011

管体,1012

端盖,102

第一腔室,103

吊顶装置,1031

吊顶框架组件,1031a

第一吊杆组件,1031b

第二吊杆组件,1031c

第一层承载龙骨,1031d

第一层截面龙骨,1031e

第二层截面龙骨,1032

顶板,1032a

穿孔石膏板,1032b

透气膜,
1033

夹层板,104

第二进气口,105

第二出气口,106

第一保温层,107

第二腔室,108

地板装置,1081

支撑龙骨,1082

地板总成,109

第三进气口,110

第三出气口,111

热能储能装置,112

第二保温层,113

第三腔室,114

侧墙装置,1140

外墙主体,1141

外饰墙板,1142

支撑垫块,115

第三保温层;116

冷能储能装置;
[0038]200...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房屋储能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储能腔,由房屋内构件围成;所述储能腔内设有一个以上存储相变材料的储能元件,所述相变材料通过与空气进行热交换而存储或释放热量;以及空气输送装置,包括风机、连通所述风机进气端的第一管路以及连通所述风机出气端的第二管路;所述风机能够将所述第一管路进气端的空气经由所述第二管路出气端送入所述储能腔;所述储能腔的腔壁设有出气口,进入所述储能腔的空气通过所述出气口通向室内。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房屋储能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室外的集能装置,包括:集气腔;以及设于所述集气腔内的集热板;所述集气腔的至少部分透光,且与所述集热板相对设置;所述集热板能够将太阳能转换为热能以加热所述集气腔内的空气;其中,所述集气腔的腔壁上设有连通的第一进气口和第一出气口,所述集气腔通过所述第一出气口与所述第一管路的进气端连通或者直接与所述第一管路的进气端连通。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房屋储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集能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集气腔内的太阳能电池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至少部分透光,且与所述集热板相对设置;以及设于所述储能腔内的加热元件,输入端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输出端电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房屋储能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于室外的集能装置,包括太阳能电池板;以及设于所述储能腔内的加热元件,输入端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的输出端电连接。5.如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房屋储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元件包括加热膜,以及连接所述加热膜与所述太阳能电池板输出端的线路;所述线路上设有控制通、断的开关;其中,所述加热膜与所述储能元件叠层设置在所述储能腔内。6.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房屋储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腔包括设于吊顶装置内的第一腔室;所述吊顶装置包括安装在房顶上的吊顶框架组件,以及安装在所述吊顶框架组件上且相对设置的顶板和夹层板;所述顶板、夹层板、以及房屋墙体围成所述第一腔室;所述第一腔室的腔壁设有连通的第二进气口和第二出气口,所述第二管路出气端的至少部分管段经由所述第二进气口连通或伸入所述第一腔室,所述第二出气口通向室内。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房屋储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路出气端的管段在所述第一腔室内迂回排布,且与一个以上的所述储能元件叠层设置。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房屋储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包括:穿孔石膏板,设于靠近室内的一侧;以及透气膜,设于所述穿孔石膏板靠近室内的一侧。9.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房屋储能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储能腔包括设于地板装置内的第二腔室;所述地板装置包括安装在地坑内的支撑龙骨,以及安装在所述支撑龙骨上的地板总成;所述地板总成与所述地坑围成所述第二腔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武发德刘长柏滕伟广许树栋
申请(专利权)人:北新集团建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