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管桩高压浇筑成型装置及管桩制造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08444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10:44
本申请公开一种混凝土管桩高压浇筑成型装置及管桩制造方法,其包括第一模具、第二模具和第三模具,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合模形成管状外模具,外模具内部具有模腔;第三模具包括充气气囊,气囊充气后为柱形气囊,气囊壁内部夹设有多个绕周向方向首尾依次连接的弧形的支撑板,相邻两个支撑板之间铰接,使得气囊充气状态时能够扩张,自然状态时能够折叠;气囊位于模腔,气囊与外模具轴向平行;外模具内壁与气囊外壁之间围成管桩成型腔;气囊对混凝土进行弹性挤压,支撑板对混凝土进行刚性支撑。本申请气囊壁内部夹设弧形的支撑板,使得气囊处于充气状态时,气囊对混凝土进行弹性挤压,支撑板对混凝土进行刚性支撑,使管桩成型后壁厚均匀、外壁平整。外壁平整。外壁平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混凝土管桩高压浇筑成型装置及管桩制造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混凝土管桩
,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管桩高压浇筑成型装置及管桩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目前的混凝土管桩通常采用离心成型,需要使用离心机,离心机占地面积大、工作噪音大、能源消耗高,并且转动速度高,与模具配合要求高,容易发生故障,且运行不稳定时可能会发生飞模等安全事故。混凝土管桩离心成型时,模具的跳动会影响混凝土管桩成型质量,还容易发生塌料、分层、不成型、漏浆、穿孔等问题。
[0003]具体地,为减少喂料、合模、离心成型的难度,控制混凝土塌落度,现有技术通常会增大混凝土原材料的水胶比,影响了混凝土管桩的强度和质量。并且,混凝土管桩每次离心成型时都会析出余浆,余浆中含有大量水泥、矿粉、外加剂、细沙,造成原料浪费和环境污染。另外,混凝土管桩离心成型时,混凝土还容易产生离析分层,导致质量大的骨料分布在外层、质量小的骨料分布在内层,使得成型后的混凝土管桩径向混凝土组织不均,强度不一致,严重影响混凝土管桩的产品质量。
[0004]因此,如何解决上述混凝土管桩成型时的问题,保证混凝土管桩产品质量,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阐述的技术问题,本申请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混凝土管桩高压浇筑成型装置,本申请中使用气囊使得混凝管桩能够通过压力浇筑静态成型,减少离心成型时模具不稳定带来的产品质量问题,本申请中气囊壁内部夹设弧形支撑板,使得气囊处于充气状态时,气囊能够对混凝土进行弹性挤压,支撑板能够对混凝土进行刚性支撑,使得混凝土管桩成型后壁厚均匀、外壁平整。
[0006]本申请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混凝土管桩制造方法。
[0007]为了达到上述的第一个目的,本申请采取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8]一种混凝土管桩高压浇筑成型装置,其包括第一模具、第二模具和第三模具,其中,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合模形成管状外模具,外模具内部具有模腔;第三模具包括气囊,气囊充气后为柱形气囊,气囊的气囊壁内部夹设有多个绕周向方向首尾依次连接的弧形支撑板,相邻两个支撑板之间铰接,使得气囊充气状态时能够扩张,自然状态时能够折叠;气囊位于模腔,气囊与外模具轴向平行;外模具内壁与气囊外壁之间围成管桩成型腔;气囊对混凝土进行弹性挤压,支撑板对混凝土进行刚性支撑。
[0009]由上,在混凝土管桩浇筑成型时,首先将第三模具与第一模具或者第二模具进行轴向连接,向第一模具内浇筑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对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进行合模,使得第三模具位于模腔中,对模具内钢筋笼及气囊进行轴向张拉,然后对气囊内输入高压空气,由于气囊壁内部夹设有多个绕周向方向首尾依次连接的弧形的支撑板,支撑板具有一定刚
度,且相邻两个支撑板之间铰接,气囊内充气加压后膨胀,弧形支撑板会支撑气囊均匀挤压混凝土,使得混凝土密实成型,其中,气囊对混凝土提供足够的弹性挤压力,支撑板对混凝土进行均匀地刚性支撑,使得混凝土管桩成型后壁厚均匀、外壁平整,提高混凝土管桩的质量;混凝土管桩压缩成型后进入初养,待混凝土管桩达到脱模强度后对模具内钢筋笼及气囊进行放张、排气,并分离第一模具、第二模具和第三模具,即可取出初步养护好的混凝土管桩。
[0010]以上,本实施例中混凝土管桩采用压力浇筑静态成型,没有余浆排出或外漏,相比于离心成型,混凝土的水胶比可以控制的更低,低水胶比的混凝土抗离析能力强,使得混凝土强度更高,提高混凝土管桩的产品质量;并且,本实施例不需要旋转的跑轮,模具结构简单,加工方便,本实施例中模具为静态使用,几乎没有故障和维修,大大节省了设备投资、运行和维护费用。
[0011]优选地,气囊的气囊壁内部形成多个支撑腔,支撑板位于支撑腔。
[0012]优选地,支撑板还沿第三模具轴向排布。
[0013]进一步地,支撑板还沿第三模具轴向铰接。
[0014]进一步地,支撑板在轴向方向上分段排布。
[0015]优选地,第三模具包括第一封口板和第二封口板,第一封口板和第二封口板分别位于气囊两端。
[0016]进一步地,第一封口板开有阀口,阀口与气囊的进气口连通;阀口与单向阀和/或减压阀连通。
[0017]优选地,第一模具沿轴向方向间隔设置支撑架,在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连接处,支撑架沿轴向方向设有通槽,通槽内插入楔形块从而将第一模具、第二模具连接成一个整体模具。
[0018]优选地,包括与气囊同轴设置的第一张拉板和第二张拉板,第一张拉板连接外模具与第三模具的一端,第二张拉板连接外模具与第三模具的另一端;第二张拉板还与张拉丝杠连接,张拉丝杠套设有张拉螺母。
[0019]为了实现上述的第二个目的,本申请提出一种混凝土管桩制造方法,采用上述任意一项混凝土管桩浇筑装置,其包括如下步骤:
[0020]S01.将第三模具与第一模具/第二模具连接;
[0021]S02.向第一模具内浇筑混凝土;
[0022]S03.将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进行合模,形成管状外模具,外模具内部具有模腔,气囊位于模腔,气囊与外模具轴向平行,对模具内钢筋笼及气囊进行张拉;
[0023]S04.外模具内壁与气囊外壁之间围成管桩成型腔,向气囊内输入气体,使气囊膨胀,气囊提供弹性挤压,支撑板提供刚性支撑,以将第一模具内的混凝土充满管桩成型腔;
[0024]S05.对管桩成型腔内的混凝土进行养护,管桩成型腔内的混凝土达到脱模强度后对模具内钢筋笼及气囊进行放张、排气,分离第一模具与第二模具,拆除第三模具,得到成型的混凝土管桩。
[0025]本申请的有益效果:
[0026]1.本申请中混凝土管桩采用压力浇筑静态成型,没有余浆排出或外漏,相比于离心成型,混凝土的水胶比可以控制的更低,低水胶比的混凝土抗离析能力强,使得混凝土强
度更高,提高混凝土管桩的产品质量;
[0027]2.本申请模具为静态使用,不需要旋转的跑轮,模具结构简单,加工方便,几乎没有故障和维修,大大节省了设备投资、运行和维护费用;
[0028]3.气囊壁内部夹设有多个绕周向方向首尾依次连接的弧形的支撑板,支撑板具有一定刚度,且相邻两个支撑板之间铰接,使得气囊内充气加压膨胀后,气囊对混凝土提供足够的弹性挤压力,支撑板对混凝土进行均匀地刚性支撑,使得混凝土管桩成型后壁厚均匀、外壁平整,提高混凝土管桩的质量。
附图说明
[0029]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专利技术的一部分,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30]图1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混凝土管桩浇筑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1]图2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气囊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2]图3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第一模具侧视图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4为图3中A方向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34]图5为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第二模具侧视图的结构示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混凝土管桩高压浇筑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模具和第二模具,所述第一模具和所述第二模具合模形成管状外模具,所述外模具内部具有模腔;第三模具,所述第三模具包括气囊,所述气囊充气后为柱形气囊,所述气囊的气囊壁内部夹设有多个绕周向方向首尾依次连接的弧形的支撑板,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板之间铰接,使得所述气囊充气状态时能够扩张,自然状态时能够折叠;所述气囊位于所述模腔,所述气囊与所述外模具轴向平行;所述外模具内壁与所述气囊外壁之间围成管桩成型腔;所述气囊对混凝土进行弹性挤压,所述支撑板对混凝土进行刚性支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管桩高压浇筑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囊的气囊壁内部形成多个支撑腔,所述支撑板位于所述支撑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管桩高压浇筑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还沿所述第三模具轴向排布。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混凝土管桩高压浇筑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还沿所述第三模具轴向铰接。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混凝土管桩高压浇筑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在轴向方向上分段排布。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管桩高压浇筑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模具包括第一封口板和第二封口板,所述第一封口板和所述第二封口板分别位于所述气囊两端。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混凝土管桩高压浇筑成型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封口板开有阀口,所述阀口与所述气囊的进气口连通;所述阀口与单向阀和/或减压阀连通。8.根据权利要求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全民袁志洲薛之军曹威张杰解越包建娇王夫华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钜砼建筑工业技术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