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网络能效优化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3080844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10:3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通讯网络能效优化控制系统,包括:基带单元子系统、拉远单元子系统,所述基带单元子系统负责根据终端测量信息,计算终端位置,而后基于拉远单元位置信息及终端位置信息,计算各终端在各拉远单元的分布,挑选终端数小于门限1的拉远单元进行关闭,并确保所关闭拉远单元周边的拉远单元开启;所述拉远单元子系统负责与基带单元子系统通信,并响应启停操作。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动态感知各拉远单元所驻留用户数的变化,从中挑选用户数小于门限1的拉远单元进行关闭,并确保所关闭拉远单元的邻近拉远单元开启,从而在确保通信不中断的情况下,对拉远单元进行自适应启停,达成能效优化的目的。的。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通讯网络能效优化控制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通讯
,具体涉及为通讯网络能效优化控制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移动通信的高速发展,流量需求与日俱增,与此同时,通信网络建设如火如荼,移动通信基站数量成倍增多,基站耗电总量的需求越来越大,降低电能消耗、减少电费支出,成为接入网业主们关心的问题,从行业属性看,关心该问题的企业主要为拥有自有网络的企业,如电力系统行业的企业、煤矿行业的企业、运营商等。
[0003]目前针对移动通信领域节能减排的问题,业界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案:
[0004]引进集成度高的设计,用低能耗的设备代替老旧的高能耗传统设备,从而达到节能的目的;
[0005]引进云计算平台等新一代节能技术,通过云平台建设,逐步将通信网络服务系统上移至云平台,通过云平台资源共享,有效减少服务器设备数量,从而达成节能的目的;
[0006]现有网络中,拉远单元负责末端覆盖,其数量与流量需求、覆盖面积紧密相关,在流量暴增,移动通信泛在化发展的今天,拉远单元数量将呈指数倍增长,拉远单元的能耗开销将占据接入网能耗的绝大部分,然而,如上述分析,现有技术对接入网能耗控制的发力点一方面从产品设计着手(对应第一种方案),另一方面是从产品应用中机房内设备的能耗控制着手(比如核心侧设备、基站基带池设备,对应第二种方案),而未能从占据相当份额的远端设备着手进行能耗控制,进而导致整网能耗优化效果有待提升,因此,提出一种基于对拉远单元的能耗控制,进而实现接入网能耗优化的方法,则是业界有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通讯网络能效优化控制系统。
[0008]本专利技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0009]本专利技术提供通讯网络能效优化控制系统,包括:基带单元子系统、拉远单元子系统,各子系统的功能如下:所述基带单元子系统负责根据终端测量信息,计算终端位置,而后基于拉远单元位置信息及终端位置信息,计算各终端在各拉远单元的分布,挑选终端数小于门限1的拉远单元进行关闭,并确保所关闭拉远单元周边的拉远单元开启;所述拉远单元子系统:负责与基带单元子系统通信,并响应启停操作;
[0010]所述基带单元子系统和拉远单元子系统相互配合进行通讯网络能效优化的步骤为:
[0011]步骤1:对关闭备选集合A、预开启集合B、预关闭集合SetShutdown进行清零;
[0012]步骤2:基带单元获取驻留于各拉远单元下的终端数UE_m_n,并把所有拉远单元划分到集合A和B,其中m为基带单元所管辖的远端单元编号;n为驻留于拉远单元内的终端UE的编号;
[0013]步骤3:基带单元从集合A中选出驻留终端数最少的拉远单元R;
[0014]步骤4:基带单元判定拉远单元R下所驻留的终端数U是否小于等于门限1,如果是,则把拉远单元R写入集合SetShutdown中,并把拉远单元R及其近邻拉远单元集从集合A中删除,最后将拉远单元R从集合B中删除;
[0015]步骤5:判断集合A是否为空,如果为空,则跳转到步骤6,如果不为空,则跳转到步骤3;
[0016]步骤6:对集合SetShutdown中的拉远单元进行关闭操作,对集合B中的拉远单元进行开启操作;
[0017]所述集合A、集合B、集合SetShutdown为基带单元子系统中预设的拉远单元集合。
[0018]优选地,所述步骤2中,获取驻留于各远端单元下的终端数UE_m_n的具体方法为:
[0019]步骤2.1:基带单元获取各UE的测量信息和各拉远单元的位置坐标;
[0020]步骤2.2:基带单元基于现有技术的定位算法,根据测量信息计算各UE的位置坐标;
[0021]步骤2.3、基带单元计算与UE距离最近的拉远单元,把所述UE确定为驻留于所述最近拉远单元下。
[0022]优选地,所述步骤2.1中,各拉远单元的位置坐标通过预设的方式录入。
[0023]优选地,所述各UE的测量信息包括各UE的上行测量信息、下行测量信息中的任一一种或两种的组合。
[0024]优选地,所述测量信息具体包括的测量参数由步骤2.2中的定位算法确定。
[0025]优选地,所述步骤4中,所述拉远单元R的近邻拉远单元集的确定方法为:
[0026]获取拉远单元R的位置坐标,以拉远单元R的位置坐标为中心,半径T范围内的拉远单元确定为所述拉远单元R的近邻拉远单元集,或者
[0027]从集合A中选出与拉远单元R最近的K个拉远单元中与拉远单元R距离不超过T的拉远单元,把所述拉远单元确定为所述拉远单元R的近邻拉远单元集。
[0028]优选地,所述步骤6中,所述关闭操作,指配置拉远单元处于低功耗状态,所述低功耗状态指相较于正常运行模式,能耗有所下降的状态;
[0029]所述开启操作,指配置拉远单元回复正常运行模式。
[0030]优选地,所述基带单元子系统和拉远单元子系统相互配合进行进行通讯网络能效优化的具体方法还包括基于预设的时间周期执行步骤1和步骤2。
[0031]优选地,所述基带单元子系统和拉远单元子系统相互配合进行进行通讯网络能效优化的具体方法还包括基于条件触发的方式执行步骤1和步骤2。
[003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所具有的有益效果:
[0033]本专利技术通过动态感知各拉远单元所驻留用户数的变化,从中挑选用户数小于门限1 的拉远单元进行关闭,并确保所关闭拉远单元的邻近拉远单元开启,从而在确保通信不中断的情况下,对拉远单元进行自适应启停,达成能效优化的目的。
附图说明
[0034]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35]图1是本专利技术方法流程示意图;
[0036]图2是本专利技术系统示意图;
[0037]图3是本专利技术覆盖现场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为使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和有益效果更加清楚,下面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做进一步的详细解释。
[0039]如图1和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通讯网络能效优化控制系统,包括:基带单元子系统、拉远单元子系统,各子系统的功能如下:所述基带单元子系统负责根据终端测量信息,计算终端位置,而后基于拉远单元位置信息及终端位置信息,计算各终端在各拉远单元的分布,挑选终端数小于门限1的拉远单元进行关闭,并确保所关闭拉远单元周边的拉远单元开启;所述拉远单元子系统:负责与基带单元子系统通信,并响应启停操作;
[0040]所述基带单元子系统和拉远单元子系统相互配合进行通讯网络能效优化的步骤为:
[0041]步骤1:对关闭备选集合A、预开启集合B、预关闭集合SetShutdown进行清零;
[0042]步骤2:基带单元获取驻留于各远端单元下的终端数UE_m_n,并把所有拉远单元划分到集合A和B,其中m为基带单元所管辖的拉远单元编号,取值1、...、M;n为驻留于拉远单元内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通讯网络能效优化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带单元子系统、拉远单元子系统,各子系统的功能如下:基带单元子系统:负责根据终端测量信息,计算终端位置,而后基于拉远单元位置信息及终端位置信息,计算各终端在各拉远单元的分布,挑选终端数小于门限1的拉远单元进行关闭,并确保所关闭拉远单元周边的拉远单元开启;拉远单元子系统:负责与基带单元子系统通信,并响应启停操作;所述基带单元子系统和拉远单元子系统相互配合进行通讯网络能效优化的步骤为:步骤1:对集合A、集合B、集合SetShutdown进行清零;步骤2:基带单元获取驻留于各拉远单元下的终端数UE_m_n,并把所有拉远单元划分到集合A和B,其中m为基带单元所管辖的远端单元编号;n为驻留于拉远单元内的终端UE的编号;步骤3:基带单元从集合A中选出驻留终端数最少的拉远单元R;步骤4:基带单元判定拉远单元R下所驻留的终端数U是否小于等于门限1,如果是,则把拉远单元R写入集合SetShutdown中,并把拉远单元R及其近邻拉远单元集从集合A中删除,最后将拉远单元R从集合B中删除;步骤5:判断集合A是否为空,如果为空,则跳转到步骤6,如果不为空,则跳转到步骤3;步骤6:对集合SetShutdown中的拉远单元进行关闭操作,对集合B中的拉远单元进行开启操作;所述集合A、集合B、集合SetShutdown为基带单元子系统中预设的拉远单元集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讯网络能效优化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获取驻留于各远端单元下的终端数UE_m_n的具体方法为:步骤2.1:基带单元获取各UE的测量信息和各拉远单元的位置坐标;步骤2.2:基带单元基于现有技术的定位算法,根据测量信息计算各UE的位置坐标;步骤2.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宏伟张涛马亚南刘宁李庆忠王腾刘名利岳岩沙宏飞马光正张宗贤邢树浩辛海洋石国栋赵军梁康朱广勋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山东省电力公司冠县供电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