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身份识别卡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7979 阅读:1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揭示一种SIM卡连接器,包含一金属壳体、一绝缘本体、若干导电端子,及至少一枢接组件。该枢接组件包含至少一枢接组部、枢接座,及相应的固定件。该枢接组部包含延伸于金属壳体一端的第一与第二枢接部。枢接座自绝缘本体一端两侧延伸,其靠近绝缘本体处上下贯穿有一卡孔。固定件包含一基部、自基部相对两侧垂直弯折的第一与第二固定部,及与两固定部同向延伸的限位部。该限位部可收容于卡孔从而将固定件固定于绝缘本体。枢接座设有第一枢接槽、第一固定部上设有第一枢接孔,供第一枢接部容置;第二固定部上设有供第二枢接部搁置的第二枢接孔,从而实现金属壳体与绝缘本体的枢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枢接稳定,产品性能可靠的优点。(*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关于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应用在信息或通讯设备内部的用户身份识别卡(Subscriber Identity M odule,SIM卡)连接器。
技术介绍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手机等个人通讯设备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其中作为用户身份识别的SIM卡,通过一SIM卡连接器实现与电路板的电气连接。相关技术可参考美国专利第5,996,891号,其揭露一种常用的SIM卡连接器。如图1a、1b所示,该连接器8包含一上盖80、一接点模块81及一枢接该上盖80及接点模块81的枢接组件82。该枢接组件82包含对称的设置于上盖80一端两侧的枢接部821及延伸于接点模块81一端两侧的枢接座822。该枢接座822上设有两枢接凹槽823a、823b,及一位于该两枢接凹槽823a、823b之间的横档823c。该枢接部821可在外力推动下在枢接凹槽823a、823b间改变位置,从而可供上盖80与接点模块81以自由旋转或锁定两种方式枢接。由于该类SIM卡连接器的枢接凹槽设于枢接座外侧,枢接部仅靠自身向内的惯性力卡于凹槽内,因而卡持方式简单且卡持力较小。在受冲撞等外界因素影响下上盖80与接点模块81很容易脱离,造成SIM卡与端子的不良接触。在通讯环境日益恶化的今天显然难以满足高通讯质量的需求,因而亟需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SIM卡连接器,其能提高金属壳体与绝缘本体枢接的稳定性,从而为实现高通讯质量提供必要的保证。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SIM卡连接器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其包括一金属壳体、一绝缘本体,若干收置于该绝缘本体内的导电端子,及一用于枢接金属壳体与绝缘本体的枢接组件。该金属壳体包含一上盖及两壁,枢接组件包含自金属壳体一端两侧延伸的枢接组部、延伸于绝缘本体一端两侧的枢接座,及一可卡扣于枢接座上的固定件。该枢接组部包括第一枢接部与第二枢接部,其中第一枢接部延伸于金属壳体侧壁一端,第二枢接部延伸上盖靠两侧壁处,两第二枢接部之间可由一连接杆连接。枢接座外侧设有一第一枢接槽,其包含由一横档分隔的自由枢接槽与锁定枢接槽,其自绝缘本体延伸处自上而下还贯穿一卡孔。固定件包含一基部、自基部相对两侧垂直延伸的第一固定部与第二固定部,及与两固定部同向延伸的限位部。限位部可收容于卡孔中,从而将固定件固持于枢接座。第一固定部设有与第一枢接孔,可与第一枢接槽配合容置第一枢接部。第二固定部设有第二枢接孔,可供第二枢接部搁置。枢接座内侧也可设有第二枢接槽与第二枢接孔配合容置第二枢接部。本技术SIM卡连接器的有益效果在于枢接组件包含具有第一与第二枢接部的枢接组部,通过与枢接座及固定件的配合,可大幅度提高金属壳体与绝缘本体间枢接的稳定性,为高通信质量提供必要保证。附图说明图1是一现有SIM卡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SIM卡连接器一优选实施例的立体图;图3是图2所示SIM卡连接器的分解图;图4是图3中枢接组件部份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2所示SIM卡连接器锁定时的立体图;图6本技术SIM卡连接器另一实施例的立体图;图7是图5所示SIM卡连接器的分解图。图中标号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更好的理解本技术,现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优选实施例详细说明如下如图2所示,本技术SIM卡连接器1包含一金属壳体10、一绝缘本体20、收置于该绝缘本体20的若干导电端子30与接地端子40,及一用于枢接该金属壳体10与绝缘本体20的枢接组件50。请同时参照图3,该金属壳体10包含一上盖11及自该上盖11两侧大致垂直凸伸的两侧壁12,可供一SIM卡(未图标)由插入端101插至枢接端102。上盖11约中部处向枢接端102延伸有两弹片110,其枢接端102向内倾斜延伸有一L形抵靠部111。当SIM卡插入时,经推压滑过两弹片10为抵靠部111抵住,从而可协助用户将SIM卡插至正确位置。两弹片110的推压可使SIM卡保持定位,不会因随意移动而影响与导电端子30接触的稳定性。两侧壁12上约等距离凸伸有三个与上盖11平面大致平行的卡接部120。靠近插入端101的两对卡接部120之间有一中部自外向内凹陷的卡固部121。绝缘本体20大致呈H形,其中H形两臂21对称的位置各有一对接地端子收容槽211,用于收容接地端子40;H形的横部22设有若干导电端子收容槽221,用于收容相应的导电端子30。为与金属壳体侧壁12上的卡接部120相卡持,两臂21上设有三对卡接槽212,各卡接槽212呈不规则的多边形,包含自臂21外侧向内凹陷较深的第一卡接槽212a,及相对凹陷较浅的第二卡接槽212b。与卡固部121相对应处的两卡接槽212之间设有一卡固槽213,该卡固槽213在两臂21上凹陷有第一卡固槽213a与第二卡固槽213b,两槽213之间由一凸块213c阻隔。其中第一卡固槽213a自绝缘本体20下表面202向上表面201仅凹陷一定深度,而第二卡固槽213b为一通槽,自下表面202贯穿至上表面201。接地端子40为一弯折金属片,具有一可焊接至电路板(未图标)上的焊接部41、一自该焊接部41大致垂直沿伸的固持部42、自该固持部42大致平行延伸于焊接部41上方的连接部43,及自连接部43大致垂直弯折并略向焊接部41所在平面倾斜延伸的接触部44。固持部42可抵触接地端子收容槽211侧壁产生干涉,从而将接地端子40固持于接地端子收容槽211。请结合图4,枢接组件50包含自金属壳体10的枢接端102相对延伸的枢接组部51、自绝缘本体20的两臂21一端延伸而出的枢接座52,及一对相应的固定件53。该枢接组部51具有一第一枢接部510与第二枢接部511。第一枢接部510延伸于金属壳体10的侧壁12的枢接端102(第一枢接部510具体的枢接方式可有多种,本实施例中其上是凸伸一枢接凸柱5100用于枢接)。第二枢接部511自枢接端102与第一枢接部510相隔一定距离(取决于枢接座52的宽度)处延伸而出,包括自上盖10向内弯折延伸一段形成的一片状弯折部511a,弯折部511a靠近第一枢接部510侧再连续弯折形成一枢接凸片511b,其自由端面向第一枢接部510。枢接座52具有相对的内外两侧,外侧设有第一枢接槽520,内侧设有第二枢接槽521。本实施例中第一枢接槽520包含不连通的两个枢接槽位,即自由枢接槽位520a及锁定枢接槽位520b,及区隔该两枢接槽位520a、520b的横档520c;第二枢接槽521呈开放式。枢接座52内侧靠近第二枢接槽521的上槽壁处凸伸一卡扣部522,此外枢接座52与绝缘本体20连接处自上表面201至下表面202贯穿一卡孔523。固定件53大致呈U形,包含一片状的基部530、自该基部530相对两侧大致垂直弯折延伸的第一固定部531及第二固定部532,及自基部530一端大致中部处与两固定部531、532同向弯折延伸的限位部533。第一与第二固定部531、532上分别形成有第一枢接孔5310与第二枢接孔5320,其中第一枢接孔5310由封闭曲线构成,包括对应两枢接槽位520a、520b的第一枢接孔位531a、第二枢接孔位531b而第二枢接孔5320为开放式,可供第二枢接部511随第一枢接部510枢接位置的改变收容于其上不同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户身份识别卡连接器,具有一金属壳体、一绝缘本体、若干收置于该绝缘本体的导电端子,及一用于枢接该金属壳体与绝缘本体的枢接组件;该金属壳体包含一上盖及两壁;其特征在于所述枢接组件包含自金属壳体一端延伸的枢接组部、延伸于绝缘本体一端两侧的枢接座,及可卡扣于对应枢接座上的固定件;该枢接组部包括第一枢接部与第二枢接部,该枢接座与固定件相应一侧分别设有第一枢接槽与第一枢接孔,用以容置该第一枢接部;固定件另一侧设有第二枢接孔,可收容第二枢接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殷红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莫仕连接器有限公司美国莫列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