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安装于印刷电路板上,其包括绝缘本体、遮蔽壳体及端子模组,其中绝缘本体包括有一收容部,遮蔽壳体安装于绝缘本体上,并与绝缘本体形成一供电子卡插拔的收容空间,端子模组包括若干导电端子,并收容于绝缘本体的收容部内,其与绝缘本体配合定位于印刷电路板上,并与绝缘本体之间留有一定间隙,该间隙可供端子模组相对于绝缘本体运动,通过此可有效避免因绝缘本体经高温焊接后翘曲变形而影响整个电子卡连接器的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子卡连接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安装于印刷电路板上的电子 卡连接器。
技术介绍
闪存自问世以来便因运算功能强、速度快、可扩充性高、高存储密度等迷 人特性而倍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由于闪存有以上诸多功能与特性,便有相关业者利用闪存而发展出各类型电子卡,如SD卡、MS卡、CF卡、XD卡等规格 的电子卡。现许多数字消费型产品,如移动电话、数码相机、数码摄相机及 PDA等,已对此类电子卡具有越来越强的依赖性。再者,由于目前半导体技术 曰益精进,闪存的储存密度与传输速度更是有突飞猛进的成长,使得电子卡将 会被用于笔记型计算机、桌上型计算机以及车用电子类等产品中,通过此来直 接取代硬式磁盘等传统储存媒体。由于电子卡突飞猛进的发展,其对应使用的 卡连接器也随需求增加,因此,有业者设计出一种可同时插接两个或两个以上 电子卡的电子卡连接器。现有一类电子卡连接器,其采用绝缘本体与端子一体成型的结构。美国发 明专利第5470260号揭示了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位于连接器 前部用以收容电子卡的卡插槽、收容于端子收容槽且凸向卡插槽的端子、读入 端子。所述端子镶埋成型于绝缘本体后才能焊接至印刷电路板上,而焊接过程 中产生的高温极易使绝缘本体产生翘曲,特别是容易产生向上翘曲的现象,这 样绝缘本体将对导电端子产生一个向上的力,使导电端子与印刷电路板的焊接处发生开裂,导致整个连接器性能差,电子卡与印刷电路板之间不能有效传输 信号。因此,确有必要对现有电子卡连接器进行改进以克服现有^t支术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防止因绝缘本体翘曲而影响端子模组与印 刷电路板连接稳定性的电子卡连接器。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电子卡连接器安装于印刷电路板上,其包括绝缘本体、遮蔽壳体及端子模组,其中绝缘本体包括有一收容部,遮蔽壳体安装于 绝缘本体上,并与绝缘本体形成一供电子卡插拔的收容空间,端子模组包括若 干导电端子并收容于绝缘本体的收容部内,其与绝缘本体配合定位于印刷电路 板上,并与绝缘本体之间留有一定间隙,该间隙可供端子才莫组相对于绝缘本体 作上下运动。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的电子卡连接器具有如下功效绝缘本体与端子 模组间留有一定间隙,若绝缘本体的塑科发生翘曲变形,则端子模组可相对绝 缘本体运动,补充所述间隙,进而避免由于其翘曲变形而对端子模组与印刷电 路板之间的接触产生影响,且此实施方式只需一个焊接步骤即可将端子模组与 遮蔽壳体焊接于电路板上,操作简单且方便。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电子卡连接器的立体图。图2为图1所示电子卡连接器的另一视觉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电子卡连接器的底面立体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电子卡连接器的分解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电子卡连接器端子模组的分解图。图6为沿图2所示A-A线的剖示图。图7为图6所示部分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电子卡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 收容有若干导电端子30的端子模组3及包覆绝缘本体1及端子模组3的遮蔽 壳体2。请参阅图4至图6所示,绝缘本体1包括平板部10, 一对由平板部10两 侧分别向上延伸而出的侧部11及由平板部IO后边缘向上延伸的后部12。平 板部10上设有一收容部14,该收容部14形状大体与上述端子模组3 —致。 每一侧部11包括若干间隔设置于其外表面的突起13。收容部14两内侧壁(未 标号)分别设有上抵接块121和下抵接块122,该两抵接块向相对方向延伸, 且围设成一定位空间(未标号)。收容部14另一侧壁设有对接部123 (图3所 示)。绝缘本体1底部设有定位柱15 (图3所示),其用于将绝缘本体1定位于 印刷电路板上。请参阅图4所示,遮蔽壳体2包括呈平板状的主体部20, 一对由主体部20两侧向下延伸的侧壁21及由主体部20后边缘向下延伸的后壁22。每一侧 壁21包括若干间隔排列的缺口 23,由侧壁21下边缘水平弯折形成有定位部 24。请参阅图4及图5所示,端子模组3包括基部31,若干收容于基部31内 的导电端子30及安装于基部31 —侧的侦测组件4。基部31设有收容导电端 子30的若干收容槽310,于该等收容槽310内分别设有定位刺313。导电端子 30上分别设有凸刺306,通过该等凸刺306与所述收容槽310内的定位刺313 配合而将导电端子30固定于基部31内。导电端子30分为相互间隔排列的第 一导电端子组301及第二导电端子组302。每一导电端子30包括用于与电子 卡电性连接的接触部303,用于焊接至印刷电路板上的焊接部304及连接接触 部303及焊接部304的连接部305。其中,第一导电端子组301的连接部305 较长,第二导电端子组302的连接部305较短,因此第一端子组301的接触部 303及第二端子组302的接触部303分别位于前后两列。导电端子30的焊接 部304延伸出基部31后端。基部31两侧分别向外延伸形成有一对翼部311、 312,及设于基部31后侧缘处的安装部314,其中一翼部312设于安装部314 外侧。该安装部314设有一对槽道315,所述侦测端子4对应收容于该槽道315 内,且侦测端子4的焊接部40延伸出槽道315后端,于基部31顶端间隔排设 有凸台316。端子模组3底部设有定位柱36,其用于将端子模组3定位于电路 板上,当然,定位柱32也可用其它定位装置取代。请参阅图3至图7,安装时,端子模组3与绝缘本体1分别通过其上的定 位柱36及15定位于印刷电路板上,使端子模组3的两翼部311、 312分别收 容于绝缘本体1的上抵接块121与下抵接块122所界定的空间内,且翼部311、 312的上表面分别与上抵接块121的下表面之间留有一定间隙A,其下表面分 别与下抵接块122的上表面留有间隙B,凸台316与绝缘本体1的对接部123 互相对接(图3所示)。遮蔽壳体2与绝缘本体1通过其上分别形成的缺口 23 与凸块13对应扣持形成供电子卡插拔的收容空间5。将端子模组3、绝缘本体 1及遮蔽壳体2分别定位于电路板上后,将导电端子30的焊接部304,以及遮 蔽壳体2的定位部24焊接于电路板上,该操作方便,只需一个焊接步骤即可 完成,无需首先将端子模组3焊接于电路板6上后,再将遮蔽壳体2安装于绝 缘本体l上,而后再将遮蔽壳体2焊接于电路板6上。高温焊接可能使绝缘本体1塑料发生翘曲变形,如若绝缘本体1向上发生翘曲,则端子才莫组3会相对于绝纟彖本体1下沉,对应翼部311、 312相对于上 抵接块121及下抵接块122向下运动,并补充所述间隙A,从而避免因绝缘本 体1向上变形,将端子模组3上浮,影响端子模组与印刷电路板的接触稳定性。 反之,若绝缘本体l向下发生翘曲,则端子模组3可相对其向上运动,对应翼 部311、 312补充所述空间B,通过此可避免因绝缘本体1向下变形,过度下 压端子模组3,从而影响整个连接器的性能。当然,如若绝缘本体l向左右发 生翘曲变形,则翼部311、 312同样可补充空间A禾口空间B的交叉空间,避免 绝缘本体1对端子模组3的挤压,保持了连接性能的稳定。相较于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电子卡连接器100的绝缘本体1与端子模组3 配合固定于电路板6上,且二者之间留有一定间隙A和B,绝缘本体l经高温 焊接时若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卡连接器,安装于印刷电路板上,其包括绝缘本体、安装于绝缘本体上的遮蔽壳体及一端子模组,其中绝缘本体设有一收容部,端子模组包括若干导电端子并收容于该收容部内,遮蔽壳体与绝缘本体共同构建成供电子卡插拔的收容空间,其特征在于:端子模组与绝缘本体之间留有一定间隙,该间隙可供端子模组相对于绝缘本体做相对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蔚正,徐国峻,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