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内视镜光源及取像模块的模块化组合,包含有:一电路板,具有一下平板以及一垫高台,该下平板的底面具有多个底电极片,该垫高台位于该下平板顶面且具有预定高度,该垫高台的顶端设有多个光源电极片,该多个光源电极片藉由多个导线穿过该垫高台以及该下平板而电性连接于该多个底电极片;多个发光二极管芯片,均以一荧光粉胶覆盖而固定于该垫高台顶面;一取像模块,底部具有多个接点连接于该下平板顶面所设置的多个顶电极片,且该取像模块的顶端高于该多个发光二极管芯片的顶端;以及一固定胶,固化且贴于该取像模块、该垫高台以及该荧光粉胶。光粉胶。光粉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视镜光源及取像模块的模块化组合
[0001]本专利技术与内视镜有关,特别是指一种内视镜光源及取像模块的模块化组合。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在内视镜的领域中,在内视镜的头端通常是使用一金属管体,并于该金属管体内安装取像模块与光源的组合。由于图像传感器(一般常见者是使用CCD电荷耦合装置)与透镜组在结合后即形成一取像模块,而发光二极管(即光源)则是以发光二极管芯片、荧光胶以及基板组合而成为另外制成的完成品,因此在组装上,通常是将取像模块安装于一电路板,再将发光二极管另外安装于另一个电路板,之后再加以组装起来,最后才安装于内视镜的头端的金属管体内。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案申请人申请了中国台湾第M601086号「内视镜摄影及光源结构」专利,该案的技术重点在于,将取像模块与发光二极管芯片设置于一电路板上,并藉由荧光粉胶来将全部的构件结合而固定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性的结构,进而减少安装于内视镜的头端金属管中的安装工序,而且也达到了整体结构小型化的效果。然而,此案在实际使用时发现,由于其光源与取像模块的相对关系,会使得光源所发出的光其所照射区域的形状(即光形)产生阴影,亦即,其光形不佳,因此,其光源的高度有必要提高至接近于取像模块的前端,以消除阴影并获取到较佳的光形,而且也有增加亮度的效果。然而,这将会牵涉到如何将光源垫高且又能与下方的电路板连接的问题。
[0004]美国US 9,572,482号专利,揭露了一种使用软性电路板的内视镜,其光源即有较靠近于取像模块头端的设计,然而,其主要是使用呈U形的一基础框20(base mounting frame)来做为塑型的底座,再将一软性电路板30置于该基础框上,而呈现出类似U形的架构,最后再将取像模块设置于U形架构的底部。此种方式虽然达成了使光源较靠近于取像模块头端的效果,但却没有下方电路板的存在,而下方电路板主要的功用在于以其底面提供接点来让其他元件电性连接,藉此才能让内视镜主机或操作手把等其他元件电性连接,以达到操作或控制的功能。因此,美国US 9,572,482号专利并没有揭露如何克服这个问题的技术,此外,软性电路板与硬式的基础框在塑形成为一致来进行结合时,尚有须先塑形以及组装不易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内视镜光源及取像模块的模块化组合,其除了将电路板、光源以及取像模块整合成为一个模块之外,还可以将光源自电路板垫高而较靠近取像模块的顶端,且又能与下方的电路板底部的接点电性连接。
[0006]基于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内视镜光源及取像模块的模块化组合,包含有:一电路板,具有一下平板以及一垫高台,该下平板的底面具有多个底电极片,且该下平板的顶面系定义彼此不相重叠的一主元件区以及一高台区,该垫高台位于该下平板顶面而位于该高台区内且具有预定高度,该下平板的顶面具有多个顶电极片而位于该主元件区,该多个
顶电极片电性连接于该多个底电极片,该垫高台的顶端设有多个光源电极片,该多个光源电极片藉由多个导线穿过该垫高台以及该下平板而电性连接于该多个底电极片;多个发光二极管芯片,直接或间接地设于该垫高台顶面且与该多个光源电极片电性连接,且各该发光二极管芯片均有一荧光粉胶覆盖而固定于该垫高台顶面;一取像模块,具有一图像传感器以及位于该图像传感器上方的一透镜组,且该图像传感器底部具有多个接点连接于该多个顶电极片,该取像模块整体呈柱状而位于该主元件区内,且该取像模块与该垫高台之间相隔预定距离,该透镜组的顶端高于该多个发光二极管芯片之顶端;以及一固定胶,固化且贴于该取像模块与该垫高台,并且覆盖各该发光二极管芯片上面的荧光粉胶,该固定胶固定住该取像模块、该垫高台与该多个发光二极管芯片之间的空间关系。
[0007]藉由上述结构,本专利技术即藉由该固定胶来将电路板、光源以及取像模块整合成为一个模块。此外,本专利技术还将该多个发光二极管芯片自该下平板垫高而较靠近取像模块的顶端,且又兼顾到了该多个发光二极管芯片能与下方的电路板底部的底电极片电性连接,借以方便与其他元件进行组装连接。
[0008]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描述,但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
附图说明
[0009]图1为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立体图,其中该固定胶以及该荧光粉胶均以透明状态表示。
[0010]图2为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主视图。
[0011]图3为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构件立体图,显示移除该固定胶及该荧光粉胶之后的状态。
[0012]图4为图3的爆炸图。
[0013]图5为本专利技术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组装示意图。
[0014]图6为本专利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组合立体图,其中该固定胶以及该荧光粉胶均以透明状态表示。
[0015]图7为本专利技术第二较佳实施例的局部构件立体图,显示移除该固定胶及该荧光粉胶之后的状态。
[0016]图8为图7的爆炸图。
[0017]图9为本专利技术第三较佳实施例的俯视图。
[0018]其中,附图标记:
[0019]10:内视镜光源及取像模块的模块化组合
[0020]11:电路板
[0021]12:下平板
[0022]121:底电极片
[0023]122:顶电极片
[0024]12A:主元件区
[0025]12B:高台区
[0026]14:垫高台
[0027]141:光源电极片
[0028]149:导线
[0029]15:另一垫高台
[0030]151:光源电极片
[0031]21:发光二极管芯片
[0032]22:荧光粉胶
[0033]31:取像模块
[0034]32:图像传感器
[0035]321:接点
[0036]34:透镜组
[0037]41:固定胶
[0038]42:透明保护层
[0039]99:金属管体
[0040]10':内视镜光源及取像模块的模块化组合
[0041]14':垫高台
[0042]141':光源电极片
[0043]15':另一垫高台
[0044]151':光源电极片
[0045]18':发光二极管基板
[0046]21':发光二极管芯片
[0047]22':荧光粉胶
[0048]10”:内视镜光源及取像模块的模块化组合
[0049]12A”:主元件区
[0050]12B”:高台区
[0051]14”:垫高台
[0052]21”:发光二极管芯片
[0053]31”:取像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5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结构原理和工作原理作具体的描述:
[0055]如图1至图5所示,本专利技术一较佳实施例提出一种内视镜光源及取像模块的模块化组合10,主要由一电路板11、多个发光二极管芯片21、一取像模块31以及一固定胶41所组成,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内视镜光源及取像模块的模块化组合,其特征在于,包含有:一电路板,具有一下平板以及一垫高台,该下平板的底面具有多个底电极片,且该下平板的顶面定义彼此不相重叠的一主元件区以及一高台区,该垫高台位于该下平板顶面而位于该高台区内且具有预定高度,该下平板的顶面具有多个顶电极片而位于该主元件区,该多个顶电极片电性连接于该多个底电极片,该垫高台的顶端设有多个光源电极片,该多个光源电极片藉由多个导线穿过该垫高台以及该下平板而电性连接于该多个底电极片;多个发光二极管芯片,直接或间接地设于该垫高台顶面且与该多个光源电极片电性连接,且各该发光二极管芯片均有一荧光粉胶覆盖而固定于该垫高台顶面;一取像模块,具有一图像传感器以及位于该图像传感器上方的一透镜组,且该图像传感器底部具有多个接点连接于该多个顶电极片,该取像模块整体呈柱状而位于该主元件区内,且该取像模块与该垫高台之间相隔预定距离,该透镜组的顶端高于该多个发光二极管芯片的顶端;以及一固定胶,固化且贴于该取像模块与该垫高台,并且覆盖各该发光二极管芯片上面的荧光粉胶,该固定胶固定住该取像模块、该垫高台与该多个发光二极管芯片之间的空间关系。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视镜光源及取像模块的模块化组合,其特征在于,其中:该下平板为不可弯折的硬式电路板。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视镜光源及取像模块的模块化组合,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多个发光二极管顶面高于该取像模块的二分之一高度。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视镜光源及取像模块的模块化组合,其特征在于,其中:该多个发光二极管顶面高于该取像模块的三分之二高度。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视镜光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铭源,
申请(专利权)人:医电鼎众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