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尹治军专利>正文

一种非机动车道端头挡车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07711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10: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非机动车道端头挡车装置,包括车止石、标识区和警示柱;车止石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多个车止石沿非机动车道的宽度方向呈一条直线设置;车止石沿非机动车道长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标识区,车止石位于标识区靠近非机动车道中线形成有第一外边缘线;警示柱设置于所述车止石所在的标识区的第一外边缘线上;车止石的侧壁上设置有若干个凹槽,若干个凹槽内设置有警示带。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改善了目前非机动车道端头仅设置有车止石的不足,在起到阻挡机动车辆的同时,通过警示柱和标识区的配合使用,提高了非机动车行驶的安全性。在车止石上设置的凹槽和警示带,延长警示带的使用寿命,提高了非机动车夜间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过程中的安全性。过程中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非机动车道端头挡车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市政建设
,涉及一种非机动车道端头挡车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城市不断扩张,机动车辆增长迅猛,随之而来的是机动车辆的停车难问题,导致大量机动车辆占用非机动车道违章停车现象。为避免机动车辆违章占用非机动车道,目前技术多采用的方法是在非机动车道端头设置车止石,但是非机动车辆经过时经常不小心撞上车止石,导致不必要的损失。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非机动车道端头挡车装置,既可以阻止机动车辆占用非机动车道,又能够防止非机动车辆冲撞车止石,提高非机动车辆通过的安全性。
[0004]一种非机动车道端头挡车装置,包括车止石、标识区和警示柱;
[0005]所述车止石的数量至少为两个,多个车止石沿非机动车道的宽度方向呈一条直线设置;
[0006]作为一种方案,所述车止石的数量为两个,所述车止石沿非机动车道长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标识区,所述车止石位于标识区靠近非机动车道中线形成有第一外边缘线,所述第一外边缘线为向非机动车道中线凸起的弧线;所述警示柱设置于所述车止石所在的标识区的第一外边缘线上;这种结构的好处在于能够在为非机动车提供指引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保留通路,避免影响正常交通秩序。
[0007]作为另一种方案,当非机动车道宽度足够宽,宽度大于5m时,所述车止石的数量可以为3个,3个车止石沿非机动车道的宽度方向呈一条直线设置,相邻的两个车止石沿非机动车道宽度方向的间距相等;
[0008]所述标识区包括由车道最外缘的车止石设置的第一标识区和位于中部的车止石设置的第二标识区;所述第一标识区为弧面,所述第二标识区为8字型,所述第一标识区的第一外边缘线和所述第二标识区的第二外边缘线上均设置有警示柱。
[0009]这种结构改善了目前非机动车道端头仅设置有车止石的不足,在起到阻挡机动车辆的同时,通过警示柱和标识区的配合使用,提高了非机动车行驶的安全性。
[0010]在此基础上,相邻的两个警示柱沿非机动车道长度方向的间距相等。
[0011]在此基础上,所述车止石的侧壁上设置有凹槽;优选的,所述凹槽内设置有警示带。这种结构能够增大车止石的反光面积,同时延长警示带的使用寿命,提高非机动车夜间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
[0012]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改善了目前非机动车道端头仅设置有车止石的不足,在起到阻挡机动车辆的同时,通过警示柱和标识区的配合使用,提高了非机动车行驶的安全性。在车止石上设置的凹槽和警示带,延长警示带的使用寿命,提高了非机动车夜间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专利中非机动车道端头挡车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专利中非机动车道端头挡车装置结构示意图(车止石数量为2个);
[0015]图3本专利中非机动车道端头挡车装置结构示意图(车止石数量为3个);
[0016]图4为本专利中的车止石结构示意图(凹槽倾斜设置);
[0017]图5为本专利中的车止石结构示意图(凹槽水平设置)。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实现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0019]实施例1
[0020]如图1所示,一种非机动车道端头挡车装置,包括车止石1、标识区2和警示柱3;
[0021]所述车止石1的数量为两个,两个车止石1沿非机动车道的宽度方向呈一条直线设置;
[0022]所述车止石1沿非机动车道长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标识区2,所述车止石1位于标识区2靠近非机动车道中线形成有第一外边缘线2

3,所述第一外边缘线2

3为向非机动车道中线凸起的弧线;这种结构的好处在于能够在为非机动车提供指引的同时,最大限度的保留通路,避免影响正常交通秩序。
[0023]所述警示柱3设置于车止石1所在的标识区2的第一外边缘线2

3。
[0024]优选的,如图2所示,相邻的两个警示柱3沿非机动车道长度方向的间距相等;
[0025]具体的,所述车止石1可以为球形或者柱形,不做指定,所述标识区2设置有道路标线,所述警示柱3可以为弹性交通柱。
[0026]这种结构改善了目前非机动车道端头仅设置有车止石1的不足,在起到阻挡机动车辆的同时,通过警示柱和标识区的配合使用,提高了非机动车行驶的安全性。
[0027]实施例2
[0028]在此基础上,如图3所示,如果非机动车道宽度足够宽(大于5m),
[0029]所述车止石1的数量可以为3个,3个车止石1沿非机动车道的宽度方向呈一条直线设置;相邻的两个车止石1沿非机动车道宽度方向的间距相等。
[0030]所述标识区2包括由车道最外缘的车止石1设置的第一标识区2

1和位于中部的车止石1设置的第二标识区2

2;所述第一标识区2

1为弧面,所述第二标识区2

2为8字型。
[0031]所述第一标识区2

1的结构与实施例1中的标识区2的结构相同;
[0032]所述第二标识区2

2的第二外边缘线2

4上设置有警示柱3。
[0033]实施例3
[0034]如图4和图5所示的一种车止石,所述车止石1的侧壁上设置有凹槽1

1;
[0035]具体的,所述凹槽1

1有若干个,所述若干个凹槽1

1倾斜设置或者水平设置均可,所述若干个凹槽1

1内设置有警示带1

2,所述警示带1

2可以为反光胶带、反光漆或灯带。
[0036]这种结构能够增大车止石1的反光面积,同时延长警示带的使用寿命,提高非机动车夜间行驶过程中的安全性。
[0037]应用例:以一条宽度为3.5m的非机动车道的道路为例,在非机动车道的端头处设置有两个车止石1,两个车止石1沿非机动车道的宽度方向呈一条直线设置,两个车止石1的间距为1.6米,两个车止石1沿非机动车道中线对称设置;车止石1的沿非机动车道长度方向的两侧均设置有标识区2,标识区2内的道路标线的线宽为8cm;标识区2的第一外边缘线2

3上设置警示柱3,所述警示柱3为弹性交通柱,相邻的弹性交通柱沿非机动车道长度方向的间距为0.6米,位于车止石1沿非机动车道长度方向两侧的弹性交通柱的设置长度均为5m。这种结构能够有效的实现非机动车在车止石两侧的安全过渡,提高非机动车行驶的安全性。
[0038]当非机动车道的路宽大于5m时,所述车止石1的数量设置为3个,3个车止石1沿非机动车道的宽度方向呈一条直线设置,相邻两个车止石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非机动车道端头挡车装置,包括车止石(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标识区(2)和警示柱(3);所述车止石(1)的数量为至少为两个,多个车止石(1)沿非机动车道的宽度方向呈一条直线设置;所述车止石(1)沿非机动车道长度方向的两侧设置有标识区(2),所述车止石(1)位于标识区(2)靠近非机动车道中线形成有第一外边缘线(2

3);所述警示柱(3)设置于所述车止石(1)所在的标识区(2)的第一外边缘线(2

3)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机动车道端头挡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外边缘线(2

3)为向非机动车道中线凸起的弧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机动车道端头挡车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止石的数量为3个时,所述标识区(2)包括由车道最外缘车止石(1)设置的第一标识区(2

1)和位于中部车止石(1)设置的第二标识区(2

2);所述第一标识区(2

1)为弧面,所述第二标识区(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治军
申请(专利权)人:尹治军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