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球形消散式避雷装置,包括设置在电塔顶端的支撑杆、设置在支撑杆顶端的避雷器本体、均匀设置在避雷器本体顶端的3个放电杆、设置在放电杆远离避雷器本体一端的半球形固定块、与均匀的设置在半球形固定块外球面上的放电电极,所述避雷器本体的顶部均匀的设置有数量与放电杆数量相同的安装筒,所述放电杆通过第一固定部件安装在安装筒内,该球形消散式避雷装置通过第一固定部件的设置,能够减小放电杆与辅助固定筒之间的作用力,因此能够大大减小放电杆因外力作用下其连接处产生断裂或弯折的情况产生,同时人员在拆卸放电杆时,只需转动两个第一固定螺栓,之后就可以很方便的把放电杆给拆卸下来了。就可以很方便的把放电杆给拆卸下来了。就可以很方便的把放电杆给拆卸下来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球形消散式避雷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防雷用设备
,具体为一种球形消散式避雷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抗雷装置,是防雷装置的一种,而无源非接闪式抗雷装置,顾名思义,即采用无电源供给的方式,不采用传统的将闪电通过避雷针引入大地的避雷方式,其是利用抗雷装置产生无源电晕离子,来削弱雷云电荷和阻断雷云电荷与被保护目标之间的雷击通道导通,进而有效保护被保护目标。
[0003]但是现有的抗雷装置的放电杆绝大多数都是直接与金属外罩螺纹连接的,因此如果出现大风或者天气比较恶劣的情况时,其连接处往往会收到很大的作用力,同时又因为放电杆内部绝大多数都是空心的,因此其连接处经常发生断裂或弯折,从而影响人员正常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球形消散式避雷装置,解决了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本技术技术方案如下:
[0006]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球形消散式避雷装置,包括设置在电塔顶端的支撑杆、设置在支撑杆顶端的避雷器本体、与均匀设置在避雷器本体顶端的3个放电杆、设置在放电杆远离避雷器本体一端的半球形固定块、与均匀的设置在半球形固定块外球面上的放电电极,所述避雷器本体的顶部均匀的设置有数量与放电杆数量相同的安装筒,所述放电杆通过第一固定部件安装在安装筒内,所述支撑杆的顶部设置有用于稳定避雷器本体的第二固定部件;
[0007]所述第一固定部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放电杆底端的辅助固定筒、与固定连接在安装筒外周面顶部的卡板,所述辅助固定筒的上表面螺纹连接有一端延伸至卡板内的第一固定部件,所述卡板与辅助固定筒之间为滑动连接。
[0008]可选的,所述辅助固定筒的下表面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板滑动连接在卡槽内。
[0009]可选的,所述第二固定部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支撑杆上的稳定托盘、与均匀的可向上拔出的设置在稳定托盘上的多个连接圆柱,所述连接圆柱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弧形挡板,所述连接圆柱的底端从上至下依次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母与防滑螺母,所述避雷器本体的底端放置在稳定托盘上且被弧形挡板给压盖。
[0010]可选的,所述弧形挡板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弧形挡板的两端依次抵接在一起可形成环形。
[0011]可选的,所述支撑杆的上部固定连接有第一固定圆环,所述第一固定圆环上表面均匀的设置有多个辅助支撑杆,所述辅助支撑杆的顶端固定连接在稳定托盘上。
[0012]有益效果
[0013]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球形消散式避雷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0014]该球形消散式避雷装置,通过第一固定部件的设置,能够减小放电杆与辅助固定筒之间的作用力,因此能够大大减小放电杆因外力作用下其连接处产生断裂或弯折的情况产生,同时人员在拆卸放电杆时,只需转动两个第一固定部件,之后就可以很方便的把放电杆给拆卸下来了。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正视的局部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技术图1中A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技术图1中B处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技术辅助固定筒右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技术避雷器本体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中:1、避雷器本体;2、放电杆;3、支撑杆;4、稳定托盘;5、弧形挡板;6、连接圆柱;7、辅助固定筒;8、卡板;9、第一固定部件;10、安装筒;11、卡槽;12、固定螺母;13、辅助支撑杆;14、第一固定圆环;15、放电电极;16、半球形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2]请参阅图1至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球形消散式避雷装置,包括设置在电塔顶端的支撑杆3、设置在支撑杆3顶端的避雷器本体1、与均匀设置在避雷器本体1顶端的3个放电杆2、设置在放电杆2远离避雷器本体1一端的半球形固定块16、与均匀的设置在半球形固定块16外球面上的放电电极15,其中避雷器本体1为电晕场驱雷器,并且避雷器本体1与放电杆2均为现有技术,因此不再进行详细赘述,具体可参考公开号为CN212908516U的技术专利,同时半球形固定块16内部为空心的放电罩,并且相邻的两个放电电极15之间均设置有连接稳定板,3个放电杆2的位置如图5所示,所述避雷器本体1的顶部均匀的设置有数量与放电杆2数量相同的安装筒10,所述放电杆2通过第一固定部件安装在安装筒10内,其中安装筒10与放电杆2之间的连接关系为滑动连接,从而能够方便人员快速更换放电杆2,所述支撑杆3的顶部设置有用于稳定避雷器本体1的第二固定部件,其中支撑杆3的内部为空心;
[0023]所述第一固定部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放电杆2底端的辅助固定筒7、与固定连接在安装筒10外周面顶部的卡板8,所述辅助固定筒7的上表面螺纹连接有一端延伸至卡板8内的第一固定部件9,第一固定部件9为螺栓,但是螺栓只是与辅助固定筒7螺纹连接,与卡板8为滑动连接,同时第一固定部件9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辅助转动圆柱,从而人员可以直接用手就可以通过辅助转动圆柱来转动第一固定部件9了,所述卡板8与辅助固定筒7之间为滑动连接,通过第一固定部件的设置,能够减小放电杆2与辅助固定筒7之间的作用力,因此能够大大减小放电杆2因外力作用下其连接处产生断裂或弯折的情况产生,同时人员在拆卸放电杆2时,只需转动两个第一固定部件9,之后就可以很方便的把放电杆2给拆卸下来了,同时
放电电极15与半球形固定块16连接的结构和放电杆2与避雷器本体1连接的结构相同,因此不再进行详细赘述。
[0024]所述辅助固定筒7的下表面开设有卡槽11,所述卡板8滑动连接在卡槽11内,卡板8的数量为两个,其中卡槽11的形状为弧形且一端设置有向下的开口,卡槽11的开口设置在辅助固定筒7的下表面,从而人员在安装放电杆2时,可以直接在卡槽11开口处进入到卡槽11内,之后只能向一个方向转动,当转动到90度之后,就不能再转动了,因为这时已是卡槽最深处,然后就可以转动第一固定部件9来固定辅助固定筒7与卡板8的位置了,所述第二固定部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支撑杆3上的稳定托盘4、与均匀的可向上拔出的设置在稳定托盘4上的多个连接圆柱6,所述连接圆柱6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弧形挡板5,所述连接圆柱6的底端从上至下依次螺纹连接有固定螺母12与防滑螺母,其中弧形挡板5的凹陷侧紧贴在避雷器本体1上,所述避雷器本体1的底端放置在稳定托盘4上且被弧形挡板5给压盖,所述弧形挡板5的数量为四个,四个所述弧形挡板5的两端依次抵接在一起可形成环形,所述支撑杆3的上部焊接有第一固定圆环14,所述第一固定圆环14上表面均匀的设置有多个辅助支撑杆13,其中辅助支撑杆13的数量为4个,所述辅助支撑杆13的顶端固定连接在稳定托盘4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球形消散式避雷装置,包括设置在电塔顶端的支撑杆、设置在支撑杆顶端的避雷器本体、均匀设置在避雷器本体顶端的3个放电杆、设置在放电杆远离避雷器本体一端的半球形固定块、与均匀的设置在半球形固定块外球面上的放电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避雷器本体的顶部均匀的设置有数量与放电杆数量相同的安装筒,所述放电杆通过第一固定部件安装在安装筒内,所述支撑杆的顶部设置有用于稳定避雷器本体的第二固定部件;所述第一固定部件包括固定连接在放电杆底端的辅助固定筒、与固定连接在安装筒外周面顶部的卡板,所述辅助固定筒的上表面螺纹连接有一端延伸至卡板内的第一固定部件,所述卡板与辅助固定筒之间为滑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球形消散式避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固定筒的下表面开设有卡槽,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敏,宋利源,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汇聚检测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