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荧光集成光源的光源光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68752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10: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固态照明光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荧光集成光源的光源光路结构;多轮同轴荧光轮包括竖直设置的旋转轴,旋转轴的两端呈镜像分布设置有至少三个由中心向端部半径渐增的反射式红色荧光轮、反射式绿色荧光轮和透射式蓝色荧光轮;旋转轴的中部两侧至少分布有四个蓝色激光光源,位于同侧的两个蓝色激光光源出光方向相反且出光方向与旋转轴的轴向相互平行,各蓝色激光光源均配设有各自的光路结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多轮同轴荧光轮结构,将激发光源对称排布在荧光轮旋转轴两侧,使每一个荧光轮均有两个激光激发光源相隔180度排布,极大地减小了荧光光源光路的体积、设计复杂程度和生产成本,同时极大提高了荧光轮的出光效率。光效率。光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荧光集成光源的光源光路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固态照明光源
,具体涉及一种荧光集成光源的光源光路结构。

技术介绍

[0002]荧光激光光源是所有涉及激光激发荧光材料过程的投影显示光源的总称。这类光源通常采用激光远程激发旋转的荧光器件得到荧光,远程激发和旋转荧光器件模式可巧妙地解决了荧光材料的光饱和和热饱和现象。荧光激光光源有高亮度、长寿命、高效率、无污染、无散斑等优点;且成本较低。优异的特性使其广泛运用于投影及照明领域。但现有的大功率高亮度荧光激光光源系统结构复杂、体积大、生产成本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为解决大功率高亮度荧光激光光源集成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荧光集成光源的光源光路结构。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荧光集成光源的光源光路结构,包括六轮同轴荧光轮,所述六轮同轴荧光轮包括竖直设置的旋转轴,旋转轴的一端由中心向端部依次固定有同轴设置且半径渐增的反射式红色荧光轮A、反射式绿色荧光轮A、透射式蓝色荧光轮A,另一端由中心向端部依次固定有同轴设置且半径渐增的反射式红色荧光轮B、反射式绿色荧光轮B、透射式蓝色荧光轮B,旋转轴两端连接的荧光轮呈镜像对称分布;位于反射式红色荧光轮A和反射式红色荧光轮B之间的旋转轴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出光方向相反的且出光方向与旋转轴的轴向相互平行的蓝色激光光源:分别为位于旋转轴一侧的蓝色激光光源A和蓝色激光光源B,位于旋转轴另一侧的蓝色激光光源C和蓝色激光光源D;
[0005]所述蓝色激光光源B的出光方向并列设置有透镜F、透镜G、透镜H,其中透镜F与反射式红色荧光轮A的边缘相对,透镜G与反射式绿色荧光轮A上的边缘相对,透镜H与透射式蓝色荧光轮A边缘相对,沿透镜F的出光方向顺次设置有反红透蓝合束镜B、透镜I,沿透镜G的出光方向顺次设置有反绿透红蓝合束镜B、透镜J,沿透镜H的出光方向顺次设有透镜K、透镜L、反蓝透红绿合束镜A,其中透镜K和透镜L分别位于透射式蓝色荧光轮A边缘的上下两侧;与反红透蓝合束镜B同一水平位置处右侧还设置有与其呈镜像对称的反射镜D,与反绿透红蓝合束镜B同一水平位置处右侧还设置有与其呈镜像对称的反射镜E;与反蓝透红绿合束镜A同一水平位置左侧设置有与其相互平行的反射镜G,右侧由近及远还设置有与其相互平行的反绿透红蓝合束镜B和反射镜F;经反射镜E反射的光入射在反绿透红蓝合束镜B上,经反射镜D反射的光入射在反射镜F上;
[0006]所述蓝色激光光源A 的出光方向并列设置有透镜C、透镜D、透镜E,其中透镜C与反射式红色荧光轮B的边缘相对,透镜D与反射式绿色荧光轮B上的边缘相对,透镜E与透射式蓝色荧光轮B边缘相对,沿透镜C的出光方向顺次设置有反红透蓝合束镜A、透镜AC,沿透镜D
的出光方向顺次设置有反绿透红蓝合束镜A、透镜AD,沿透镜E的出光方向顺次设有透镜B、透镜A、反射镜M,其中透镜B、透镜A分别位于透射式蓝色荧光轮B边缘的上下两侧,与反射镜M同一水平位置处还设置有与其呈镜像对称的反射镜A;与反绿透红蓝合束镜A同一水平位置处右侧还设置有与其平行的反射镜B,与反红透蓝合束镜A同一水平位置处右侧还设置有与其平行的反射镜C;经反射镜B反射的光入射在反绿透红蓝合束镜B上,经反射镜C反射的光入射在反射镜F上;
[0007]所述蓝色激光光源C的出光方向并列设置有透镜T、透镜S、透镜R,其中透镜T与反射式红色荧光轮A的边缘相对,透镜S与反射式绿色荧光轮A上的边缘相对,透镜R与透射式蓝色荧光轮A边缘相对,沿透镜T的出光方向顺次设置有反红透蓝合束镜C、透镜Q,沿透镜S的出光方向顺次设置有反绿透红蓝合束镜E、透镜P,沿透镜R的出光方向顺次设有透镜O、透镜M 、反蓝透红绿合束镜B,其中透镜O和透镜M 分别位于透射式蓝色荧光轮A边缘的上下两侧;与反红透蓝合束镜C同一水平位置处右侧还设置有与其呈镜像对称的反射镜G,与反绿透红蓝合束镜E同一水平位置处右侧还设置有与其呈镜像对称的反射镜I;与反蓝透红绿合束镜B同一水平位置右侧设置有与其相互平行的反射镜H,左侧由近及远还设置有与其相互平行的反绿透红蓝合束镜D和反射镜L;经反射镜I反射的光入射在反绿透红蓝合束镜D上,经反射镜G反射的光入射在反射镜L上;
[0008]反射镜H与反射镜G的出光方向共同顺次设置有汇聚透镜组和通光棒;
[0009]所述蓝色激光光源D的出光方向并列设置有透镜W、透镜V 、透镜U,其中透镜W与反射式红色荧光轮B的边缘相对,透镜V 与反射式绿色荧光轮B上的边缘相对,透镜U与透射式蓝色荧光轮B边缘相对,沿透镜W的出光方向顺次设置有反红透蓝合束镜D、透镜AB ,沿透镜V 的出光方向顺次设置有反绿透红蓝合束镜F 、透镜Z ,沿透镜U的出光方向顺次设有透镜X、透镜Y 、反射镜K ,其中透镜X、透镜Y 分别位于透射式蓝色荧光轮B边缘的上下两侧,与反射镜K 位于同一水平位置处还设置有与其呈镜像对称的反射镜J;与反绿透红蓝合束镜F 同一水平位置处左侧还设置有与其平行的反射镜I,与反红透蓝合束镜D同一水平位置处左侧还设置有与其平行的反射镜H;经反射镜I反射的光入射在反绿透红蓝合束镜D上,经反射镜H反射的光入射在反射镜L上。
[0010]由蓝色激光光源B激发反射式红色荧光轮A产生的红色荧光、激发反射式绿色荧光轮A产生的绿色荧光和激发透射式蓝色荧光轮A产生的蓝色荧光,经汇聚透镜组合成汇聚射入通光棒(光纤头)中,经光纤传输供所需设备使用。
[0011]由蓝色激光光源A激发反射式红色荧光轮B产生的红色荧光、激发反射式绿色荧光轮B产生的绿色荧光和激发透射式蓝色荧光轮B产生的蓝色荧光,经汇聚透镜组合成汇聚射入通光棒(光纤头)中,经光纤传输供所需设备使用。
[0012]由蓝色激光光源C激发反射式红色荧光轮A产生的红色荧光、激发反射式绿色荧光轮A产生的绿色荧光和激发透射式蓝色荧光轮A产生的蓝色荧光,经汇聚透镜组合成汇聚射入通光棒(光纤头)中,经光纤传输供所需设备使用。
[0013]由蓝色激光光源D激发反射式红色荧光轮B产生的红色荧光、激发反射式绿色荧光轮B产生的绿色荧光和激发透射式蓝色荧光轮B产生的蓝色荧光,经汇聚透镜组合成汇聚射入通光棒(光纤头)中,经光纤传输供所需设备使用。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1)本技术的一种荧光集成光源的光源光路结构,创新性提出多轮同轴荧光轮结构,将激发光源对称排布在荧光轮旋转轴两侧,使每一个荧光轮均有两个激光激发光源相隔180度排布,极大地减小了荧光光源光路的体积、设计复杂程度和生产成本,同时极大提高了荧光轮的出光效率;在保证荧光轮较高出光效率的同时,间隔的风道能迅速给多轮同轴荧光轮进行散热,提高光源的寿命和安全性。
[0016]2)本技术的一种荧光集成光源的光源光路结构,创新性提出一种高亮度激光荧光光源的集成结构,结构设计紧凑,对市面上已有光路结构进行了小型化处理。
[0017]3)采用该光源光路结构的荧光集成光源,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荧光集成光源的光源光路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六轮同轴荧光轮(60),所述六轮同轴荧光轮(60)包括竖直设置的旋转轴,旋转轴的一端由中心向端部依次固定有同轴设置且半径渐增的反射式红色荧光轮A(601)、反射式绿色荧光轮A(602)、透射式蓝色荧光轮A(603),另一端由中心向端部依次固定有同轴设置且半径渐增的反射式红色荧光轮B(604)、反射式绿色荧光轮B(605)、透射式蓝色荧光轮B(606),旋转轴两端连接的荧光轮呈镜像对称分布;位于反射式红色荧光轮A(601)和反射式红色荧光轮B(604)之间的旋转轴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两个出光方向相反的且出光方向与旋转轴的轴向相互平行的蓝色激光光源:分别为位于旋转轴一侧的蓝色激光光源A(11)和蓝色激光光源B(12),位于旋转轴另一侧的蓝色激光光源C(45)和蓝色激光光源D(46),各蓝色激光光源均配设有各自的光路结构;所述蓝色激光光源B(12)的出光方向并列设置有透镜F(13)、透镜G(14)、透镜H(15),其中透镜F(13)与反射式红色荧光轮A(601)的边缘相对,透镜G(14)与反射式绿色荧光轮A(602)上的边缘相对,透镜H(15)与透射式蓝色荧光轮A(603)边缘相对,沿透镜F(13)的出光方向顺次设置有反红透蓝合束镜B(17)、透镜I(19),沿透镜G(14)的出光方向顺次设置有反绿透红蓝合束镜B(20)、透镜J(21),沿透镜H(15)的出光方向顺次设有透镜K(22)、透镜L(25)、反蓝透红绿合束镜A(26),其中透镜K(22)和透镜L(25)分别位于透射式蓝色荧光轮A(603)边缘的上下两侧;与反红透蓝合束镜B(17)同一水平位置处右侧还设置有与其呈镜像对称的反射镜D(16),与反绿透红蓝合束镜B(20)同一水平位置处右侧还设置有与其呈镜像对称的反射镜E(18);与反蓝透红绿合束镜A(26)同一水平位置左侧设置有与其相互平行的反射镜G(27),右侧由近及远还设置有与其相互平行的反绿透红蓝合束镜C(24)和反射镜F(23);经反射镜E(18)反射的光入射在反绿透红蓝合束镜C(24)上,经反射镜D(16)反射的光入射在反射镜F(23)上;所述蓝色激光光源A (11)的出光方向并列设置有透镜C(6)、透镜D(8)、透镜E(9),其中透镜C(6)与反射式红色荧光轮B(604)的边缘相对,透镜D(8)与反射式绿色荧光轮B(605)上的边缘相对,透镜E(9)与透射式蓝色荧光轮B(606)边缘相对,沿透镜C(6)的出光方向顺次设置有反红透蓝合束镜A(4)、透镜AC(61),沿透镜D(8)的出光方向顺次设置有反绿透红蓝合束镜A(5)、透镜AD(62),沿透镜E(9)的出光方向顺次设有透镜B(3)、透镜A(2)、反射镜M(63),其中透镜B(3)、透镜A(2)分别位于透射式蓝色荧光轮B(606)边缘的上下两侧,与反射镜M(63)同一水平位置处还设置有与其呈镜像对称的反射镜A(1);与反绿透红蓝合束镜A(5)同一水平位置处右侧还设置有与其平行的反射镜B(7),与反红透蓝合束镜A(4)同一水平位置处右侧还设置有与其平行的反射镜C(10);经反射镜B(7)反射的光入射在反绿透红蓝合束镜C(24)上,经反射镜C(10)反射的光入射在反射镜F(23)上;所述蓝色激光光源C(45)的出光方向并列设置有透镜T(44)、透镜S(43)、透镜R(42),其中透镜T(44)与反射式红色荧光轮A(601)的边缘相对,透镜S(43)与反射式绿色荧光轮A(602)上的边缘相对,透镜R(42)与透射式蓝色荧光轮A(603)边缘相对,沿透镜T(44)的出光方向顺次设置有反红透蓝合束镜C(41)、透镜Q(37),沿透镜S(43)的出光方向顺次设置有反绿透红蓝合束镜E(38)、透镜P(36),沿透镜R(42)的出光方向顺次设有透镜O(35)、透镜M (32)、反蓝透红绿合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勇陈海洋李泽太
申请(专利权)人:山西汉威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