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柔软剂的制备装置,包括搅拌罐以及设置在搅拌罐内的搅拌机构,搅拌罐的顶部设置有上盖,搅拌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上盖上的电机,还包括固定连接在上盖底部的轴套,电机的输出端中间固定连接有伞状齿轮,搅拌机构还包括固定连接在轴套上的密封管,密封管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轴,电机转动的时候带动第二搅拌杆转动,此时第二搅拌杆和第三搅拌杆进行旋转搅拌,由于伞状齿轮固定连接在电机的输出端,所以电机转动的时候通过伞状齿轮带动端面齿轮转动,进而通过转轴带动第一搅拌杆转动,由于第一搅拌杆和第三搅拌杆同时旋转,且不在同一平面上,相对于传统的搅拌方式而言,效率更高,效果更好。效果更好。效果更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柔软剂的制备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柔软剂
,具体为柔软剂的制备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柔软剂是一类能改变纤维的静、动摩擦系数的化学物质,当改变静摩擦系数时,手感触摸有平滑感,易于在纤维或织物上移动,当改变动摩擦系数时,纤维与纤维之间的微细结构易于相互移动,也就是纤维或者织物易于变形,二者的综合感觉就是柔软。
[0003]柔软剂在纺织行业中起关键作用,柔软剂的配置十分关键,通常需要进行加热混合搅拌,现有生产装置在进行搅拌的时候,搅拌轴只能根据电机的旋转方向对罐内的柔软剂原料进行搅拌,搅拌时间过长且搅拌不够均匀,并且在搅拌加热的过程中加热也不够均匀,只能在添加物料之后才能进行加热,比较耽误工作效率。
[0004]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柔软剂的制备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柔软剂的制备装置,采用本装置进行工作,从而解决了上述背景中搅拌轴只能根据电机的旋转方向对罐内的柔软剂原料进行搅拌,搅拌时间过长且搅拌不够均匀,并且在搅拌加热的过程中加热也不够均匀,只能在添加物料之后才能进行加热,比较耽误工作效率的问题。
[0006]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柔软剂的制备装置,包括搅拌罐以及设置在搅拌罐内的搅拌机构,所述搅拌罐的顶部设置有上盖,搅拌机构包括固定连接在上盖上的电机,还包括固定连接在上盖底部的轴套,电机的输出端中间固定连接有伞状齿轮,搅拌机构还包括固定连接在轴套上的密封管,密封管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轴,转轴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与伞状齿轮相啮合的端面齿轮。
[0007]进一步地,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贯穿轴套并固定连接有第二搅拌杆,第二搅拌杆的表面均匀分布有第三搅拌杆。
[0008]进一步地,所述电机的输出端与轴套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
[0009]进一步地,所述转轴与密封管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转轴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搅拌杆,且第一搅拌杆的形状为L形。
[0010]进一步地,所述搅拌罐的侧面下方设置有排料口,上盖的顶部设置有加料口。
[0011]进一步地,所述搅拌罐的内部设置有导热腔和真空腔体,且导热腔在真空腔体的内侧,导热腔的内部盛装有导热油。
[0012]进一步地,所述导热腔的内部设置有加热管,加热管的形状为螺旋状,搅拌罐的外壁上方固定连接有与导热腔内部相贯通的注油口。
[00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4]1.本技术提出的柔软剂的制备装置,启动电机,电机转动的时候带动第二搅拌杆转动,此时第二搅拌杆和第三搅拌杆进行旋转搅拌,由于伞状齿轮固定连接在电机的
输出端,所以电机转动的时候通过伞状齿轮带动端面齿轮转动,进而通过转轴带动第一搅拌杆转动,由于第一搅拌杆和第三搅拌杆同时旋转,且不在同一平面上,相对于传统的搅拌方式而言,效率更高,效果更好。
[0015]2.本技术提出的柔软剂的制备装置,在注油口处往导热腔的内部注入导热油,加热管通电对导热腔内的导热油进行加热,由于导热腔分布于搅拌罐的内部,在搅拌机构搅拌的作用下,加热效果更加均匀,并且由于导热腔的外侧设置有真空腔体,具有一定的保温性,并且可以提前对导热油预热,提高加热效率。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的搅拌机构结构示意图;
[0018]图3为本技术的搅拌机构结构爆炸图;
[0019]图4为本技术的搅拌罐和加热管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0]图5为本技术的搅拌罐结构剖视图。
[0021]图中:1、搅拌罐;11、上盖;111、加料口;12、排料口;13、注油口;14、导热腔;15、加热管;16、真空腔体;2、搅拌机构;21、电机;211、第一轴承;212、伞状齿轮;22、轴套;23、转轴;231、第一搅拌杆;24、第二搅拌杆;241、第三搅拌杆;25、密封管;251、端面齿轮;252、第二轴承。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请参阅图1
‑
3,柔软剂的制备装置,包括搅拌罐1以及设置在搅拌罐1内的搅拌机构2,搅拌罐1的顶部设置有上盖11,搅拌机构2包括固定连接在上盖11上的电机21,还包括固定连接在上盖11底部的轴套22,电机21的输出端中间固定连接有伞状齿轮212,搅拌机构2还包括固定连接在轴套22上的密封管25,密封管25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轴23,转轴23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与伞状齿轮212相啮合的端面齿轮251,电机21的输出端贯穿轴套22并固定连接有第二搅拌杆24,第二搅拌杆24的表面均匀分布有第三搅拌杆241,电机21的输出端与轴套22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211,转轴23与密封管25的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二轴承252,转轴23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第一搅拌杆231,且第一搅拌杆231的形状为L形,电机21转动的时候带动第二搅拌杆24转动,此时第二搅拌杆24和第三搅拌杆241进行旋转搅拌,由于伞状齿轮212固定连接在电机21的输出端,所以电机21转动的时候通过伞状齿轮212带动端面齿轮251转动,进而通过转轴23带动第一搅拌杆231转动,由于第一搅拌杆231和第三搅拌杆241同时旋转。
[0024]请参阅图1、4和5,搅拌罐1的侧面下方设置有排料口12,上盖11的顶部设置有加料口111,搅拌罐1的内部设置有导热腔14和真空腔体16,且导热腔14在真空腔体16的内侧,导热腔14的内部盛装有导热油,导热腔14的内部设置有加热管15,加热管15的形状为螺旋状,
搅拌罐1的外壁上方固定连接有与导热腔14内部相贯通的注油口13,加热管15通电对导热腔14内的导热油进行加热,由于导热腔14分布于搅拌罐1的内部,在搅拌机构2搅拌的作用下,加热效果更加均匀。
[0025]工作原理:启动电机21,电机21转动的时候带动第二搅拌杆24转动,此时第二搅拌杆24和第三搅拌杆241进行旋转搅拌,由于伞状齿轮212固定连接在电机21的输出端,所以电机21转动的时候通过伞状齿轮212带动端面齿轮251转动,进而通过转轴23带动第一搅拌杆231转动,由于第一搅拌杆231和第三搅拌杆241同时旋转,且不在同一平面上,相对于传统的搅拌方式而言,效率更高,效果更好,在注油口13处往导热腔14的内部注入导热油,加热管15通电对导热腔14内的导热油进行加热,由于导热腔14分布于搅拌罐1的内部,在搅拌机构2搅拌的作用下,加热效果更加均匀,并且由于导热腔14的外侧设置有真空腔体16,具有一定的保温性,并且可以提前对导热油预热,提高加热效率。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柔软剂的制备装置,包括搅拌罐(1)以及设置在搅拌罐(1)内的搅拌机构(2),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罐(1)的顶部设置有上盖(11),搅拌机构(2)包括固定连接在上盖(11)上的电机(21),还包括固定连接在上盖(11)底部的轴套(22),电机(21)的输出端中间固定连接有伞状齿轮(212),搅拌机构(2)还包括固定连接在轴套(22)上的密封管(25),密封管(25)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轴(23),转轴(23)的内侧固定连接有与伞状齿轮(212)相啮合的端面齿轮(25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软剂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21)的输出端贯穿轴套(22)并固定连接有第二搅拌杆(24),第二搅拌杆(24)的表面均匀分布有第三搅拌杆(24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软剂的制备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21)的输出端与轴套(22)内壁之间固定连接有第一轴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谭官忠,
申请(专利权)人:南京仟柔布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