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电动致动器。该电动致动器具有:马达部,其具有能够以沿轴向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的转子和位于转子的径向外侧的定子;马达壳体部,其收纳马达部;汇流条,其与定子电连接;以及汇流条保持架,其保持汇流条。转子具有:马达轴,其沿轴向延伸;以及转子主体,其固定于马达轴的外周面。马达壳体部具有从轴向一侧覆盖转子主体和定子的盖部。汇流条保持架在马达壳体部的内部位于转子主体与盖部的轴向之间,并且该汇流条保持架固定于盖部。于盖部。于盖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动致动器
[0001]本技术涉及电动致动器。
技术介绍
[0002]例如,如专利文献1所示那样,已知有具有与定子电连接的汇流条的电动致动器。
[000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8
‑
197567号公报
[0004]在上述那样的电动致动器中,有时设置有保持汇流条的汇流条保持架。在该情况下,如果只简单地配置汇流条保持架,则有时电动致动器容易大型化。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鉴于上述情况,其目的之一在于提供具有能够抑制大型化的构造的电动致动器。
[0006]本技术的第一方式提供一种电动致动器,其特征在于,该电动致动器具有:马达部,其具有能够以沿轴向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的转子和位于所述转子的径向外侧的定子;马达壳体部,其收纳所述马达部;汇流条,其与所述定子电连接;以及汇流条保持架,其保持所述汇流条。所述转子具有:马达轴,其沿轴向延伸;以及转子主体,其固定于所述马达轴的外周面。所述马达壳体部具有从轴向一侧覆盖所述转子主体和所述定子的盖部。所述汇流条保持架在所述马达壳体部的内部位于所述转子主体与所述盖部的轴向之间,并且该汇流条保持架固定于所述盖部。
[0007]本技术的第二方式的电动致动器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的电动致动器中,所述马达壳体部具有从所述盖部向轴向另一侧突出的轴承保持部,所述汇流条保持架位于所述轴承保持部的径向外侧并位于比所述轴承保持部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靠轴向一侧的位置。
[0008]本技术的第三方式的电动致动器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或第二方式的电动致动器中,所述盖部具有沿轴向贯穿所述盖部的固定孔,所述汇流条保持架具有:汇流条保持架主体,其位于所述盖部的轴向另一侧;以及突出部,其从所述汇流条保持架主体向轴向一侧突出并固定在所述固定孔内。
[0009]本技术的第四方式的电动致动器的特征在于,在第三方式的电动致动器中,所述汇流条保持架是树脂制的,所述突出部通过熔接而固定在所述固定孔内。
[0010]本技术的第五方式的电动致动器的特征在于,在第四方式的电动致动器中,所述固定孔具有:大径孔部,其在所述盖部的轴向一侧的面开口;以及小径孔部,其与所述大径孔部的轴向另一侧相连,并且该小径孔部的内径比所述大径孔部的内径小,所述突出部的轴向一侧的端部位于所述大径孔部的内部,所述突出部的轴向一侧的端部的外径比所述小径孔部的内径大。
[0011]本技术的第六方式的电动致动器的特征在于,在第五方式的电动致动器中,在所述大径孔部与所述小径孔部的轴向之间设置有台阶,该台阶具有朝向轴向一侧的台阶
面。
[0012]本技术的第七方式的电动致动器的特征在于,在第五方式或第六方式的电动致动器中,所述小径孔部的轴向两侧的端部中的至少一方的端部的内周缘部呈在整周范围内被进行倒角而得的形状。
[0013]本技术的第八方式的电动致动器的特征在于,在第五方式或第六方式的电动致动器中,所述大径孔部的轴向一侧的端部的内周缘部呈在整周范围内被进行倒角而得的形状。
[0014]本技术的第九方式的电动致动器的特征在于,在第一方式或第二方式的电动致动器中,所述盖部具有供所述汇流条通过的汇流条贯通孔,所述汇流条保持架具有嵌合于所述汇流条贯通孔内的被嵌合部。
[0015]根据本技术,能够抑制电动致动器大型化。
附图说明
[0016]图1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电动致动器的立体图。
[0017]图2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电动致动器的剖视图,是图1中的II
‑
II剖视图。
[0018]图3是从上侧观察卸下了上侧罩的状态的本实施方式的电动致动器的图。
[0019]图4是从上侧观察卸下了上侧罩和基板的状态的本实施方式的电动致动器的图。
[0020]图5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马达壳体部的一部分和汇流条单元的一部分的立体图。
[0021]图6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汇流条保持架的固定构造的剖视图。
[0022]图7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汇流条单元的立体图。
[0023]图8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汇流条保持架的固定过程的一部分的剖视图。
[0024]图9是示出本实施方式的定子固定部件的立体图。
[0025]标号说明
[0026]10:电动致动器;32:马达壳体部;32a:盖部;32c:轴承保持部;38c:台阶;38d:台阶面;37:汇流条贯通孔;38:固定孔;38a:大径孔部;38b:小径孔部;40:马达部;40a:转子;41:马达轴;42:转子主体;43:定子;91:汇流条保持架;91a:汇流条保持架主体;91b:被嵌合部;91c:突出部;92:汇流条;J1:中心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7]在以下的说明中,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将各图中适当示出的作为假想轴线的中心轴线J1所延伸的轴向简称为“轴向”。另外,只要没有特别说明,将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径向简称为“径向”,将以中心轴线J1为中心的周向简称为“周向”。
[0028]各图中适当示出的Z轴表示轴向。在以下的说明中,将轴向中的Z轴的箭头所朝向的正侧(+Z侧)称为“上侧”,将与Z轴的箭头所朝向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负侧(
‑
Z侧)称为“下侧”。另外,在各图中示出了与Z轴垂直且彼此垂直的X轴和Y轴。在以下的说明中,将与X轴平行的方向称为“前后方向”,将与Y轴平行的方向称为“左右方向”。将前后方向中的X轴的箭头所朝向的正侧(+X侧)称为“前侧”,将与X轴的箭头所朝向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负侧(
‑
X侧)称为“后侧”。将左右方向中的Y轴的箭头所朝向的正侧(+Y侧)称为“左侧”,将与Y轴的箭头所朝向的一侧相反的一侧的负侧(
‑
Y侧)称为“右侧”。
[0029]在本实施方式中,上侧相当于轴向一侧,下侧相当于轴向另一侧。另外,上下方向、前后方向、左右方向、上侧、下侧、前侧、后侧、左侧以及右侧只是用于对各部的相对位置关系进行说明的名称,实际的配置关系等也可以是这些名称所示的配置关系等以外的配置关系等。
[0030]图1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电动致动器10安装于车辆。更详细而言,电动致动器10例如搭载于根据车辆的驾驶者的换档操作而被驱动的线控泊车(Park
‑
by
‑
Wire)方式的致动器装置。如图2所示,电动致动器10具有马达部40、传递机构部50、输出部60、外壳11、汇流条单元90、基板70、马达部传感器73、输出部传感器74以及定子固定部件80。
[0031]马达部40的中心轴线是中心轴线J1。马达部40具有转子40a、第一轴承44a、第二轴承44b、第三轴承44c、第四轴承44d、定子43以及第一传感器磁铁45。转子40a能够以沿轴向延伸的中心轴线J1为中心进行旋转。转子40a具有马达轴41和转子主体42。
[0032]马达轴41沿轴向延伸。马达轴4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致动器,其特征在于,该电动致动器具有:马达部,其具有能够以沿轴向延伸的中心轴线为中心进行旋转的转子和位于所述转子的径向外侧的定子;马达壳体部,其收纳所述马达部;汇流条,其与所述定子电连接;以及汇流条保持架,其保持所述汇流条,所述转子具有:马达轴,其沿轴向延伸;以及转子主体,其固定于所述马达轴的外周面,所述马达壳体部具有从轴向一侧覆盖所述转子主体和所述定子的盖部,所述汇流条保持架在所述马达壳体部的内部位于所述转子主体与所述盖部的轴向之间,并且该汇流条保持架固定于所述盖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马达壳体部具有从所述盖部向轴向另一侧突出的轴承保持部,所述汇流条保持架位于所述轴承保持部的径向外侧并位于比所述轴承保持部的轴向另一侧的端部靠轴向一侧的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动致动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盖部具有沿轴向贯穿所述盖部的固定孔,所述汇流条保持架具有:汇流条保持架主体,其位于所述盖部的轴向另一侧;以及突出部,其从所述汇流条保持架主体向轴向一侧突出并固定在所述固定孔内。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动致动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加藤瞬,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电产东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