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6692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卡连接器,包括座体与盖体,该座体内一侧设有凹陷深度相异、且分别设有第一端子组与第二端子组的容置空间与容置室,并可分别装设存储卡与用户识别卡,于容置空间与容置室相邻处,设有供卡制体滑动枢接的枢接部,而于容置空间两相对外侧设有供盖体移动枢接的移动轨道,并且盖体二侧延设有与其垂直的翼部,并于各翼部一侧设有嵌入于移动轨道一侧的定位槽的凸部,且于远离凸部另一侧设有可嵌入于移动轨道远离定位槽另一侧的卡合槽的嵌入部,通过上述组装方式,达到不变动电路板布局与外部壳体条件下,电子卡与存储卡可同时快速放置于容置空间与容置室内。(*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卡连接器,尤指一种供复数电子卡插设容易快速,并且不变动电路板使用面积与布局,同时不需变更原始信息设备的外壳模具设计,更无灰尘进入电子卡插槽内部的卡连接器。
技术介绍
目前常见的电子卡连接器,多为以一对一的对应方式,将单一电子卡插接于单一电子卡连接器内,故,欲增加为具插接复数电子卡的电子卡连接器时,则必须依据电子卡的数量增设电子卡连接器的数量,常见如单一电子卡连接器设为二组电子卡插槽,以供二种电子卡插接,如TW专利公报,公告号为第M262857号,公告日期为2005年4月21日,TW申请案号为093215602号,申请日期为2004年10月1日,名称为“堆叠式电子卡连接器”,如图8、9所示,为现有的堆叠式卡连接器实施例图、实施例侧面剖视图,由图中明显看出,堆叠式连接器A由绝缘壳体A1与屏蔽体A2相互扣合所构成,且绝缘壳体A1底部、外侧与屏蔽体A2顶部、外侧分别设有第一导电端子A11、第一缺口A12与第二导电端子A21、第二缺口A22,及其内部以凸台A3与凸台A3的侧沿A31,分隔为一侧上下可相通的第一收容空间B与第二收容空间B2。当用户识别卡C插接于堆叠式连接器A时,用户识别卡C首先由绝缘壳体A1的第一缺口A11水平穿入,并沿着凸台A3的侧面A32插入于第一收容空间B中,由此将用户识别卡C的金属接面C1与绝缘壳体A1的第一导电端子A12相互接触为电性连接。当存储卡D插接于堆叠式连接器A时,存储卡D首先由屏蔽体A2的第二缺口A21水平穿入,并沿着凸台A3的顶面A33插入于第二收容空间B1中,由此将存储卡D的金属接面D1与屏蔽体A2的第二导电端子A22相互接触为电性连接。然而,上述堆叠式电子卡连接器在实际生产使用与制造时,仍有下列缺陷存在(1)堆叠式电子卡连接器1采以侧面水平插入的方式,将用户识别卡C与存储卡D经由第一缺口A11与第二缺口A12分别插接,故,堆叠式电子卡连接器1与电路板焊接后,必须额外保留第一、二电子卡C、D插接于第一、二缺口A11、A12的插接空间,否则第一、二电子卡C、D将无法水平进入第一、二缺口A11、A12内。(2)承(1)所述,信息设备(如移动电话、个人数字随身助理等)的电路板装设堆叠式电子卡连接器1时,必须在外部壳体上设置穿孔,以提供第一、二电子卡C、D通过穿孔进入信息设备内部电路板上所设置的堆叠式电子卡连接器1的第一、二缺口A11、A12内,然此举将导致灰尘等经由穿孔进入堆叠式电子卡连接器1内部,重则导致接触不良与电路发生短路。(3)若欲防止(2)的现象,则须于信息设备穿孔处额外增设盖体,以防止灰尘由穿孔处进入堆叠式电子卡连接器1,然信息设备在生产模具时,除了需要附设穿孔,更需配合穿孔而增加盖体,因此而增加制造生产成本,降低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与缺陷,提出一种卡连接器,其可以使复数电子卡插设容易快速,并且不占据电路板使用面积,同时不需变更原始信息设备的外壳模具设计,更无灰尘进入电子卡插槽内部。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卡连接器,包括座体与盖体,其中,该座体内一侧设有凹陷深度相异的、可分别装设存储卡与用户识别卡的容置室与容置空间,并且容置空间与容置室相邻处,设有供卡制体滑动枢接的枢接部,而于容置空间两相对外侧的一侧设有定位槽的移动轨道,于移动轨道远离定位槽的另一侧设有卡合槽;该盖体二侧延设有与其垂直的翼部,并于各翼部一侧设有嵌入于座体的移动轨道的凸部,于远离凸部另一侧设有可嵌入于座体的移动轨道的嵌入部。由于本技术所提供的卡连接器,包括座体与盖体,该座体内一侧设有凹陷深度相异,且分别设有第一端子组与第二端子组的容置空间与容置室,于容置空间与容置室相邻处,设有供卡制体滑动枢接的枢接部,而于容置空间两相对外侧设有供盖体移动枢接的移动轨道,并且盖体二侧延设有与其垂直的翼部,并于各翼部一侧设有嵌入于移动轨道一侧的定位槽的凸部,且于远离凸部另一侧设有可嵌入于移动轨道远离定位槽另一侧的卡合槽的嵌入部,通过上述组装方式,在不修改电路板布局与外部包覆的壳体下,达到直接将存储卡与用户识别卡(SIM卡,Subscriber Identity Module Card)放置于容置空间与容置室内,而不需如现有的采水平插入或其它繁琐的安装手续。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图2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3为本技术的侧视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的容置室置入电子卡立体外观图;图5为本技术的容置空间置入电子卡立体外观图;图6为本技术的同时置入存储卡与电子卡侧视剖面图;图7为本技术的盖体盖合后侧视剖面图;图8为习用的堆叠式卡连接器实施例图;图9为习用的堆叠式卡连接器实施例侧视剖面图。图中主要符号说明1 连接器2 座体 231 滑槽21 容置空间 232 枢接槽211 第一端子组 24 移动轨道22 容置室 241 定位槽221 第二端子组 242 卡合槽23 枢接部3 卡制体31 卡掣部4 盖体41 翼部 43 嵌入部42 凸部 44 抵持部5 用户识别卡51 导电部6 存储卡61 导电部A 堆叠式连接器A1 绝缘壳体 A22 第二缺口A11 第一导电端子 A3 凸台A12 第一缺口 A31 侧沿A2 屏蔽体 A32 侧面A21 第二导电端子 A33 顶面B 第一收容空间B1 第二收容空间C 用户识别卡C1 金属接面D 存储卡D1 金属接面 具体实施方式为达成上述目的及功效,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及构造,结合附图就本技术较佳实施例详加说明其特征与功能如下,以利完全了解。请参阅图1、2、3所示,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立体分解图、侧视剖面图,由图中可清楚得的,本技术的卡连接器1包括座体2、卡制体3与盖体4;该座体2内的一侧下方设有容置室22的容置空间21,于容置空间21与容置室22底面分别设有第一端子组211与第二端子组221,并于其相邻处,设有相对式滑槽231的枢接部23,且该滑槽231间设有枢接槽232,而于座体1的容置空间21二侧外缘,其一侧设有定位槽241,另一侧设有卡合槽242的移动轨道24。该卡制体3上设有卡掣部31;该盖体4二侧延设有与其垂直的翼部41,并于各翼部一侧设有凸部42,于翼部41远离凸部42的另一侧设有嵌入部43,另于盖体4上设有复数的抵持部44。上述元件组装时,座体2的枢接部23内,以相对式滑槽231使卡制体3二侧枢接于其内,并卡制体3上的卡掣部31于枢接部23的枢接槽232内,则卡制体3可于枢接部23内作有限距离的位移。续以盖体4的凸部42嵌入座体2二侧的移动轨道24内,并使将盖体4的凸部42推至移动轨道24的定位槽241内形成定位,则盖体4以凸部42为中心,可做上下开合的弧形动作,并且当盖体4向下盖合且盖体4的翼部41与移动轨道24呈水平时,将盖体4的抵持部43推至移动轨道24的卡合槽242内,则可将盖体4盖合于座体2上。如图4所示,为本技术的容置室置入电子卡立体外观图,将存储卡6放置于壳体的容置室22内,使存储卡6的导电部61与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卡连接器,包括座体与盖体,其特征在于:该座体内一侧设有凹陷深度相异的、可分别装设存储卡与用户识别卡的容置室与容置空间,并且容置空间与容置室相邻处,设有供卡制体滑动枢接的枢接部,而于容置空间两相对外侧的一侧设有定位槽的移动轨道,于 移动轨道远离定位槽的另一侧设有卡合槽;该盖体二侧延设有与其垂直的翼部,并于各翼部一侧设有嵌入于座体的移动轨道的凸部,于远离凸部另一侧设有可嵌入于座体的移动轨道的嵌入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添丁
申请(专利权)人:七承高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