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连接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6551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结构,其包括绝缘本体、上金属壳体及下金属壳体;绝缘本体具有基部及嵌合部,该基部设有复数导电端子及复数嵌合孔,上金属壳体罩覆于绝缘本体一侧面上,具有一上本体部及前覆盖部,前覆盖部罩覆于嵌合部一侧面,上金属壳体并具有复数上固定片,下金属壳体罩覆于绝缘本体另一侧面上,下金属壳体并具有复数下固定片;其中,上固定片及下固定片相对穿入该嵌合孔内并形成相互接触。(*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有关于一种电连接器,特别是指一种用于连接软性排线,并可达到 良好电性导接的电连接器结构
技术介绍
一般使用于面板产品、用于连接软性排线的电连接器包含公端与母座,公端用于 连接软性排线,母座则焊固于电路板上,而连接器公端与母座之间除了主要的讯号传 输之外,还需接地电性连接,以往技术单边金属外壳装设于连接器公座上,使金属外 壳同时与软性排线及连接器母座连接,以构成接地电性连接。但是,当连接器结构趋 向复杂化时,无法只以单边金属外壳直接配合各式软性排线,于是接地电性连接即发 生问题,若使用于连接器公端双面覆盖金属外壳的方式做改善,则如何在不影响主体 结构的'状况下简易地构成接地电性连接,则为本实用i型欲改良的重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结构,藉由本技术的改良,以简易 达到电连接器接地接触的目的。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结构,藉由本技术的改良,以达到 电连接器良好接地接触的目的。为实现前列所述目的,本技术的电连接器结构,其包括绝缘本体,其具有 基部及嵌合部,该基部设有复数导电端子及复数嵌合孔;上金属壳体,罩覆于该绝缘 本体一侧面上,具有一上本体部及前覆盖部,该前覆盖部罩覆于该嵌合部一侧面,该 上金属壳体并具有复数上固定片;下金属壳体,罩覆于该绝缘本体另一侧面上,该下 金属壳体并具有复数下固定片;其特征在于,该上固定片及该下固定片相对穿入该嵌 合孔内并形成相互接触。为实现前列所述目的,本技术再次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结构, 一种电连接器结 构,其包括绝缘本体,其具有基部及嵌合部,该基部设有复数导电端子及复数嵌合 孔;上金属壳体,罩覆于该绝缘本体一侧面上,具有一上本体部及前覆盖部,该前覆 盖部罩覆于该嵌合部一侧面,于该上金属壳体设有上固定片;下金属壳体,罩覆于该绝缘本体另一侧面上;其特征在于,该上金属壳体的上固定片穿入该嵌合孔内且延伸 至该绝缘本体另一侧面外后弯折,并与该下金属壳体形成接触。本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上金属壳体罩覆于绝缘本体一侧面上,具有一 上本体部及前覆盖部,前覆盖部罩覆于嵌合部一侧面,上金属壳体并具有复数上固定 片,下金属壳体罩覆于绝缘本体另一侧面上,下金属壳体并具有复数下固定片;其中, 上固定片及下固定片相对穿入该嵌合孔内并形成相互接触。附图说明图l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图。图2A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一立体组合图。图2B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另一立体组合图。图3A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局部上视图。图3B为图3A的A-A线段的断面图。图4为本技术的第二实施方式的局部断面图。图号说明10、绝缘本体11、基部111、嵌合孔12、嵌合部13、导电端子20、上金属壳体21、本体部22、前罩覆部23、上固定片30、下金属壳体31、本体部32、弹片33、下固定片40、辅助板41、上嵌合孔50、软性排线具体实施方式请同时参阅图1及图2所示,为本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立体分解图及立体组 合图。本技术的电连接器结构主要由绝缘本体IO、上金属壳体20、下金属壳体30 及辅助板40所构成,可用以夹持连接一软性排线50并与对接连接器连结。以下分述各 组件的结构及本技术的特征绝缘本体10具有一长矩形的基部11,该基部11前侧设有嵌合部12,可用于插入对 接连接器中,基部11上设有复数导电端子13,该等导电端子13被固定于基部11内,使 其一端外露于嵌合部12的一侧,另于基部11上设有复数个贯穿上下方向的嵌合孔111。上金属壳体20由一金属板材一体成型制成,其罩覆于绝缘本体10的一侧面,上金 属壳体20包括一本体部21、 一前罩覆部22及至少一上固定片23,上金属外壳20的本体 部21相对覆盖于基部11上,而前罩覆部22则覆盖于嵌合部12的一侧面,当嵌合部12 插入对接连接器时,甜罩覆部22可同时与对接连接器形成接地接触,复数上固定片23 可对应穿入绝缘本体10的嵌合孔111内,用以固定上金属壳体20。下金属壳体30也由一金属板材一体成型制成,其罩覆于绝缘本体10的另一侧面, 下金属壳体30包括一本体部31、至少一弹片32及复数下固定片33,下金属壳体30的本 体部31相对覆盖于基部11的另一面上,弹片32形成于本体部31上并朝向上金属壳体20 延伸,复数下固定片33也可对应穿入绝缘本体10的嵌合孔111内,用以固定下金属壳 体30。辅助板40直接组装于绝缘本体10的基部11上,并被上金属壳体20所覆盖固定,辅 助板40用于黏结一软性排线50,'并连同软性排线50 —起组装于绝缘本体10的基部11 上,使软性排线50与导电端子13之间形成接触,同时,下金属壳体30的弹片32可弹性 接触于软性排线50。在本技术中的上金属壳体20及下金属壳体30分别设有可穿入嵌合孔111内的 上固定片23及下固定片33, 一方面可用于固定上金属売体20及下金属壳体30,另一方 面可藉由上固定片23及下固定片33于嵌合孔111内的接触,使上金属壳体20及下金属 壳体30形成电性导通,藉此,使软性排线50、下金属壳体30及上金属壳体20相互导通, 并可藉由上金属壳体20的前罩覆部22导通至对接连接器上。请参照图4所示,为本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局部断面图,与前一实施方式不 同之处在于,上固定片23及下固定片33并非同时存在。如图所示,上金属壳体20的上 固定片23直接穿过嵌合孔111后弯折搭接于下金属壳体30的边缘,同样可达到同于第 一实施方式的功效。相对的,也可以下固定片33穿过嵌合孔111后弯折搭接于上金属 外壳20的边缘。本技术中利用辅助板40固定软性排线50,故为了一并固定住辅助板40,利用 在辅助板40上设置复数个对应于嵌合孔111的上嵌合孔41,并将上固定片23及下固定 片33同时穿入嵌合孔111及上嵌合孔41进行固定。当以其它方式固定软性排线50,而 不使用辅助板40时,亦可适用本技术的技术。权利要求1.一种电连接器结构,其包括 绝缘本体,其具有基部及嵌合部,该基部设有复数导电端子及复数嵌合孔; 上金属壳体,罩覆于该绝缘本体一侧面上,具有一上本体部及前覆盖部,该前覆 盖部罩覆于该嵌合部一侧面,该上金属壳体并具有复数上固定片; 下金属壳体,罩覆于该绝缘本体另一侧面上,该下金属壳体并具有复数下固定片; 其特征在于,该上固定片及该下固定片相对穿入该嵌合孔内并形成相互接触。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更包含一组装于该绝缘本体上的 辅助板,该辅助板用于固定一软性排线。3.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辅助板位于该绝缘本体与该上 金属壳体之间。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辅助板上设有相对于该嵌合孔 的上嵌合孔,该上固定片及该下固定片同时相对穿入该嵌合孔及该上嵌合孔内并 形成相互接触。5. 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结构,其特征在于该下金属壳体具有至少一弹片, 该弹片可弹性地接触于软性排线,藉由该上固定片及该下固定片的相互接触,使软性排线、下金属壳体及上金属壳体相互导通,并可藉由该上金属壳体的甜覆盖 部导接至对接连接器上。6. —种电连接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连接器结构,其包括: 绝缘本体,其具有基部及嵌合部,该基部设有复数导电端子及复数嵌合孔; 上金属壳体,罩覆于该绝缘本体一侧面上,具有一上本体部及前覆盖部,该前覆盖部罩覆于该嵌合部一侧面,该上金属壳体并具有复数上固定片; 下金属壳体,罩覆于该绝缘本体另一侧面上,该下金属壳体并具有复数下固定片; 其特征在于,该上固定片及该下固定片相对穿入该嵌合孔内并形成相互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旺昆梁世杰林志杰
申请(专利权)人:达昌电子科技苏州有限公司禾昌兴业股份有限公司禾昌兴业电子深圳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