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软土的复合地基处理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6538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软土的复合地基处理结构,该复合地基处理结构包括:堆载、砂垫层、排水竖井、水泥土搅拌桩、排水沟、软基土、桩端持力层。堆载沿整个场区布置,其下设砂垫层,软基土内设排水竖井,水泥土搅拌桩设于软基土内,桩顶标高距离砂垫层一定距离,并进入桩端持力层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堆载预压可以有效的排出软基土内的水,加速软土的固结,同时水泥土搅拌桩低于排水竖井一定距离,不会影响软土的固结沉降,同时加快提高软土地基的承载力的速度,两种工法结合,既可加速软基土的固结,也可以提高其承载力,综合经济效益高。济效益高。济效益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软土的复合地基处理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软基处理
,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软土的复合地基处理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对土地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加之人们对江景房、湖景房和海景房的过度追求,以往的湖积、河积和海积地区被大力的开发利用。这些地区的土多为饱和的黏性土,且厚度较深,因此在开发利用之前需对其进行地基处理。针对这类软土含水量高,地基承载力低,压缩变形大的问题,提出一种经济合理的复合地基处理方法尤为重要。
[0003]针对饱和软土的特点,可以采用堆载预压提高软土的固结度,同时在软土内设水泥土搅拌桩可以有效提高软基土的地基承载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适用于软土的复合地基处理结构。该复合地基处理结构包括:堆载、砂垫层、排水竖井、水泥土搅拌桩和软基土;
[0005]堆载布置于需处理场区软基土的上方,该堆载底端铺设砂垫层,排水竖井和水泥土搅拌桩均竖直穿过位于砂垫层下方的软基土,且排水竖井顶端连接砂垫层底端,排水竖井底端连接软基土底端。
[0006]进一步,所述堆载根据设计要求确定,且其顶面的范围应不小于建筑物基础外缘的范围。
[0007]进一步地,所述砂垫层的厚度≥500mm,该砂垫层中的砂料采用中砂,其黏粒含量不大于3%,且其渗透系数大于1
×
10
‑2cm/s。
[0008]进一步地,所述排水竖井包括普通砂井、袋装砂井和塑料排水带。其布置型式采用正方形或等边三角形,其间距根据固结度确定。
[0009]进一步地,所述复合地基处理结构还包括桩端持力层,所述水泥土搅拌桩穿过软基土进入桩端持力层内。
[0010]进一步地,所述水泥土搅拌桩采用正方形、等边三角形或梅花形布置,其间距根据地基承载力确定。
[0011]进一步地,所述水泥土搅拌桩的桩顶标高低于排水竖井的顶面标高,两者的高差根据堆载预压后软基土的预估沉降量进行确定。
[0012]进一步地,所述复合地基处理结构还包括排水沟,该排水沟布置于砂垫层的外侧,用于将软基土内通过排水竖井排出的水经砂垫层流入排水沟内。
[0013]进一步地,所述软基土为淤泥质土、淤泥和冲填土中至少一种的饱和黏性土。
[0014]进一步地,所述桩端持力层为包含黏性土、中粗砂、碎石和岩石中的一种或多种的岩土层。
[0015]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0016]1.软基土具有含水量高、地基承载力低和压缩变形大的特点,采用堆载预压可以有效的排出软基土内的水,提高软土的固结度、地基承载力和压缩模量。
[0017]2.单一的采用堆载预压对地基承载力的提高有限,联合水泥土搅拌桩则能更大的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同时水泥土搅拌桩的桩顶标高低于排水竖井的顶面高程,这就减小了水泥土搅拌桩对堆载预压的影响,同时加快了地基承载力提高的速度,节省了工期。
附图说明
[0018]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0019]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适用于软土的复合地基处理结构的剖面图;
[0020]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适用于软土的复合地基处理结构的平面图。
[0021]各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如下:
[0022]1‑
堆载、2

砂垫层、3

排水竖井、4

水泥土搅拌桩、5

排水沟、6

软基土、7

桩端持力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
[0024]请参考图1~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适用于软土的复合地基处理结构的剖面图,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适用于软土的复合地基处理结构的平面图,该复合地基处理结构具体包括:堆载1、砂垫层2、排水竖井3、水泥土搅拌桩4、排水沟5、软基土6和桩端持力层7。
[0025]堆载1布置于需处理场区软基土6的上方,其下设砂垫层2,砂垫层2下设排水竖井3和水泥土搅拌桩4,排水竖井3和水泥土搅拌桩4均竖直穿过位于砂垫层2下方的软基土6,且排水竖井3顶端连接砂垫层2底端,排水竖井3底端连接软基土6底端,所述水泥土搅拌桩4桩顶标高距离砂垫层2一定距离,即所述水泥土搅拌桩4的桩顶标高低于排水竖井3的顶面标高,两者的高差根据堆载预压后软基土6的预估沉降量进行确定,且所述水泥土搅拌桩4穿过软基土6后进入桩端持力层7内一定深度。所述排水沟5布置于砂垫层2的外侧,将软基土6内通过排水竖井3排出的水经砂垫层2流入排水沟5内,并抽排至市政排水管网中。
[0026]所述堆载1根据设计要求确定,且其顶面的范围应不小于建筑物基础外缘的范围。
[0027]所述砂垫层2的厚度≥500mm,砂料宜用中砂,黏粒含量不大于3%,且其渗透系数大于1
×
10
‑2cm/s。
[0028]所述排水竖井3包括普通砂井、袋装砂井和塑料排水带。
[0029]所述排水竖井3可采用正方形或等边三角形布置,其间距根据固结度确定。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排水竖井3按正方形布置。
[0030]所述水泥土搅拌桩4可采用正方形、等边三角形或梅花形布置,其间距根据地基承载力确定。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中,水泥土搅拌桩4按正方形布置。
[0031]所述软基土6为淤泥质土、淤泥、冲填土等饱和黏性土。
[0032]所述桩端持力层7为包含黏性土、中粗砂、碎石和岩石中的一种或多种的岩土层。
[0033]本技术所公开的上述一种适用于软土的复合地基处理结构的具体实施步骤如下:
[0034]S1:场地整平,测量放线,施工排水竖井3和水泥土搅拌桩4,水泥土搅拌桩4的桩顶高程根据堆载预压后软基土6的预估沉降量确定;
[0035]S2:在排水竖井3的顶面铺设不小于500mm厚的砂垫层2;
[0036]S3:在砂垫层2上根据设计要求设置堆载1;
[0037]S4:在砂垫层2的外侧设置排水沟5,将软基土6内通过排水竖井3排出的水经砂垫层2流入排水沟5内,并抽排至市政排水管网中。
[0038]S5:经一定时间的堆载预压后,其地基承载力、压缩模量等经检测达到设计要求后,在场地上方进行施工建设。
[0039]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40]1.软基土具有含水量高、地基承载力低和压缩变形大的特点,采用堆载预压可以有效的排出软基土内的水,提高软土的固结度、地基承载力和压缩模量。
[0041]2.单一的采用堆载预压对地基承载力的提高有限,联合水泥土搅拌桩则能更大的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同时水泥土搅拌桩的桩顶标高低于排水竖井的顶面高程,这就减小了水泥土搅拌桩对堆载预压的影响,同时加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软土的复合地基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该复合地基处理结构包括:堆载(1)、砂垫层(2)、排水竖井(3)、水泥土搅拌桩(4)和软基土(6);堆载(1)布置于需处理场区软基土(6)的上方,该堆载(1)底端铺设砂垫层(2),排水竖井(3)和水泥土搅拌桩(4)均竖直穿过位于砂垫层(2)下方的软基土(6),且排水竖井(3)顶端连接砂垫层(2)底端,排水竖井(3)底端连接软基土(6)底端。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软土的复合地基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堆载(1)根据设计要求确定,且其顶面的范围不小于建筑物基础外缘的范围。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软土的复合地基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砂垫层(2)的厚度≥500mm,该砂垫层中的砂料采用中砂,其黏粒含量不大于3%,且其渗透系数大于1
×
10
‑2cm/s。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软土的复合地基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水竖井(3)包括普通砂井、袋装砂井和塑料排水带,其布置型式采用正方形或等边三角形,其间距根据固结度确定。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软土的复合地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鹏高瑜朱军王发玲熊飙夏梦李子优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