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唐小斌专利>正文

一种车尾置物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64836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车尾置物架,包括支撑部、连接部、置物部,连接部用于与汽车车尾的安装台固定连接,支撑部与置物部、连接部固定连接,连接部与汽车车尾的安装台固定连接的安装平面位于置物部的置物平面的上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连接部与汽车车尾的安装台固定连接的安装平面设置于置物部的置物平面的上方,使车尾置物架直接与车尾上设置的安装台连接,无需设置过长的承载梁从车尾处绕出,即置物平面高于车底盘平面,只要车底盘不因为路况与地面产生摩擦,车尾架基本不会与地面产生摩擦,同时对车底盘大梁的影响非常小,由于其结构非常紧凑,悬臂梁的梁长基本上等于支撑部的长度,所以对材料的刚度及截面的形状要求不高,生产成本低,设计简单。设计简单。设计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尾置物架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配件领域,尤其是一种车尾置物架。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的发展,现代人也愈来愈看重休闲活动的舒适性,而汽车也俨然成为最佳的代步工具,对于一些越野爱好者来说,越野车能适应恶劣的环境无疑是最佳的选择,然而,由于在休闲活动中所需的物品及工具繁多,而车内的容纳空间有限,如此车内势必会摆置不下,遂有在车顶加装置物架或于车尾加挂置物架等装置被广泛使用,然而,在实际使用中,装置在车顶的置物架因高度的缘故使用上比较不方便,且也会造成拿取东西时损坏车的表面油漆,造成车的美观性降低,而对于车尾的置物架,中国专利CN201086679Y公布了一种简易型的折叠架,它将折叠架的端部的定位架设于车底盘的大梁上,很容易想到的是,它降低了汽车底盘的高度,在水平公路与下坡公路的过渡处,车尾的置物架很容易与地面接触并摩擦,造成置物架的损坏和车底盘大梁的刚度受到影响,同时这种设计为悬臂梁受力原理,它的梁比传统的长,使得梁对材料的刚度及截面的形状要求很高,且车底盘大梁的受力情况非常恶劣,设计一种解决上述缺陷的车尾架成了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研发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车尾置物架。
[0004]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车尾置物架,包括支撑部、连接部、置物部,所述连接部用于与汽车车尾的安装台固定连接,所述支撑部与所述置物部、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与汽车车尾的安装台固定连接的安装平面位于所述置物部的置物平面的上方。
[0005]进一步的,所述置物部包括外钢圈,所述外钢圈的内部设有若干等距排列的钢架,若干所述钢架与所述外钢圈的内部形成置物腔。
[0006]进一步的,所述钢架的上表面低于所述外钢圈的上表面。
[0007]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包括支撑板、第一肋板和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从所述外钢圈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外钢圈的另一端,所述支撑板与所述钢架、所述外钢圈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肋板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与所述支撑板。
[0008]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包括安装板、固定台和第二肋板,所述安装板的一侧与所述固定板、所述外钢圈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肋板固定于所述安装板的另一侧并抵接于所述固定台。
[0009]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台设有第一安装块、第三肋板和第二安装块,所述第一安装块、所述第二安装块上均设有螺纹孔,所述第一安装块垂直于所述第二安装块,所述第三肋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装块与所述第二安装块。
[0010]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设有开口。
[0011]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通过将连接部与汽车车尾的安装台固定连接
的安装平面设置于置物部的置物平面的上方,使得车尾置物架可以与车尾上设置的安装台直接连接,无需设置过长的承载梁从车尾处绕出,即置物平面高于车底盘平面,只要车底盘不因为路况与地面产生摩擦,那么车尾架基本不会与地面产生摩擦,同时对车底盘大梁的影响非常小,由于其结构非常紧凑,悬臂梁的梁长基本上等于支撑部的长度,所以对材料的刚度及截面的形状要求不高,生产成本低,设计简单。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一种车尾置物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一种车尾置物架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4]图3为本技术的一种车尾置物架的侧部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5]为了更加清楚、完整的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16]请参考图1

3,本技术的一种车尾置物架,包括支撑部3、连接部1、置物部2,所述连接部1用于与汽车车尾的安装台固定连接,所述支撑部3与所述置物部2、所述连接部1固定连接,所述连接部1与汽车车尾的安装台固定连接的安装平面A位于所述置物部2的置物平面B的上方。
[0017]进一步的,所述置物部2包括外钢圈21,所述外钢圈21的内部设有若干等距排列的钢架22,若干所述钢架22与所述外钢圈21的内部形成置物腔23。
[0018]在本实施方式中,车尾架为对称结构,置物平面B指的是货物的底部与置物部2最大接触面积的平面,也就是钢架22的上表面,本实施方式中,钢架22为长方体状,上表面即为长方体的位于上侧的一个面,若钢架22为圆柱状,上表面即为位于最上方的圆弧的切面,安装平面A是指,当连接部1安装在车尾处时的第一安装块11的上表面所在的位置,通过将连接部1与汽车车尾的安装台固定连接的安装平面A设置于置物部2的置物平面B的上方,使得车尾置物架可以与车尾上设置的安装台直接连接,无需设置过长的承载梁从车尾处绕出,即置物平面B高于车底盘平面,只要车底盘不因为路况与地面产生摩擦,那么车尾架基本不会与地面产生摩擦,同时对车底盘大梁的影响非常小,由于其结构非常紧凑,悬臂梁的梁长基本上等于支撑部3的长度,所以对材料的刚度及截面的形状要求不高,生产成本低,设计简单。
[0019]进一步的,所述钢架22的上表面低于所述外钢圈21的上表面。
[0020]在本实施方式中,钢架22的上表面低于外钢圈21的上表面,即指的是不用额外设置防护栏,外钢圈21直接可以充当防护栏,减少了材料的使用。
[0021]进一步的,所述支撑部3包括支撑板31、第一肋板32和固定板33,所述固定板33与所述连接部1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31从所述外钢圈21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外钢圈21的另一端,所述支撑板31与所述钢架22、所述外钢圈21的下表面固定连接,所述第一肋板32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板33与所述支撑板31。
[0022]在本实施方式中,支撑板31位于整个外钢圈21的下部,支撑性能非常稳定。
[0023]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1包括安装板16、固定台111和第二肋板15,所述安装板16的
一侧与所述固定板33、所述外钢圈2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肋板15固定于所述安装板16的另一侧并抵接于所述固定台111。
[0024]进一步的,所述固定台111设有第一安装块11、第三肋板17和第二安装块12,所述第一安装块11、所述第二安装块12上均设有螺纹孔,所述第一安装块11垂直于所述第二安装块12,所述第三肋板17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安装块11与所述第二安装块12。
[0025]在本实施方式中,第一安装块11、第二安装块12是为了使固定效果更加良好,当车尾置物架安装在车尾时,第三肋板17抵接于车尾的外壁,对结构起支撑作用。
[0026]进一步的,所述连接部1设有开口14。
[0027]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口14的设置在节省材料,简化结构的同时,还使得整个两侧结构的受力更加均匀。
[0028]当然,本技术还可有其它多种实施方式,基于本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任何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尾置物架,包括支撑部、连接部、置物部,所述连接部用于与汽车车尾的安装台固定连接,所述支撑部与所述置物部、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与汽车车尾的安装台固定连接的安装平面位于所述置物部的置物平面的上方。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尾置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部包括外钢圈,所述外钢圈的内部设有若干等距排列的钢架,若干所述钢架与所述外钢圈的内部形成置物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尾置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架的上表面低于所述外钢圈的上表面。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尾置物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部包括支撑板、第一肋板和固定板,所述固定板与所述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从所述外钢圈的一端延伸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小斌
申请(专利权)人:唐小斌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