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纳米纤维防水透气布的加工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6186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纳米纤维防水透气布的加工工艺,包括步骤1搅拌、步骤2熔融造粒、步骤3熔融共混、步骤4纺丝拉伸、步骤5去除基体相、步骤6开松梳理以及步骤7预湿和水刺,本发明专利技术加工制得的无纺布在保证强度以及韧性要求的基础上,具有较高的防水性能和透气性能同时能保持人体干爽,温暖,舒适,多孔结构可以使汗水有效排走,令体温保持平衡,而纳米级的孔径可以防止水分渗透。防止水分渗透。防止水分渗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纳米纤维防水透气布的加工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是一种纳米纤维防水透气布的加工工艺,属于纺织


技术介绍

[0002]无纺布又称非织造布,与传统的织造布相比具有工艺流程短、生产速率快,产量高、成本低、用途广等优势。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无纺布的种类以及用途也越来越多样化。如多采用聚丙烯(pp材质)粒料为原料,经高温熔融、喷丝、铺纲、热压卷取连续一步法生产而成。因具有布的外观和某些性能而称其为布。现有无纺布在使用过程中,大都存在结构强度低,称重量小等缺点,作为承重袋使用受到很大的限制。而且无纺布本身不阻水,易吸湿或不防水,对其内盛放的物品起不到阻水防护的作用。现有部分无纺布袋,通过在外表面涂覆防水胶来实现防水的功能,但同时也牺牲了无纺布本身所具有的透气性特点。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纳米纤维防水透气布的加工工艺,包括:步骤1搅拌:将聚偏氟乙烯和水溶性聚氧化乙烯加入到搅拌机内,加入金属氧化物,混合搅拌均匀后,逐一加入聚丙烯酸仲丁酯、纳米二氧化硅、水性聚氨酯乳液、增强剂和增韧剂,混合搅拌,边搅拌,边升温,控制温度在80℃

100℃;
[0004]步骤2熔融造粒:将步骤1中混合后的原料经双螺杆造粒机熔融挤出并造粒,得到聚偏氟乙烯/水溶性聚氧化乙烯混合粒料;
[0005]步骤3熔融共混:将步骤2中的混合粒料送到单螺杆挤出机中,进行输送和混合,同时加热升温至150

180℃,使得物料之间充分混合、熔融并形成熔体;
[0006]步骤4纺丝拉伸:熔体进入纺丝箱体,设置纺丝箱体的温度,纺丝箱体对熔体进行分配,随后熔体经喷丝板挤出成丝,通过改变牵引装置的拉伸速率调节挤出物牵伸比,经冷却形成聚偏氟乙烯/水溶性聚氧化乙烯丝;
[0007]步骤5去除基体相:将步骤4中的聚偏氟乙烯/水溶性聚氧化乙烯丝溶解于水中,去除水溶性聚氧化乙烯基体相,得到聚偏氟乙烯纳米纤维;
[0008]步骤6开松梳理:对步骤5中的聚偏氟乙烯纳米纤维采用粗开松和精开松设备进行开松,并采用梳理机进行梳理,其中梳理机的锡林比涤黏无纺工艺降速3

15%,至1100

1150m/min,相应地各道夫辊同比涤黏无纺工艺进行降速5

10%,至50

60m/min;
[0009]步骤7:预湿和水刺:采用4.0

5bar预刺水压,35

65bar滚筒式第一水刺区喷头水压和90

110bar平网式第二水刺区喷头水压对步骤6形成的纤网进行水刺。
[0010]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的金属氧化物包括0.01

0.05g的氧化钙、0.01

0.05g的氧化铁和0.01

0.05g的氧化锌。
[0011]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聚偏氟乙烯与水溶性聚氧化乙烯质量比为(1

50):(50

99)。
[0012]进一步地,所述步骤2中,双螺杆造粒机从加料口到口模温度范围为130

230℃,螺
杆转速为60

300r/min。
[0013]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单螺杆挤出机从加料口到口模温度范围为150℃

260℃,螺杆转速为80

350r/min。
[0014]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中的挤出物牵引比为1

25。
[0015]进一步地,所述步骤1中,聚丙烯酸仲丁酯、纳米二氧化硅、水性聚氨酯乳液、增强剂和增韧剂的含量为:1

2g的聚丙烯酸仲丁酯、1

2g的纳米二氧化硅、1

2g的水性聚氨酯乳液、0.1

0.2g的增强剂和0.1

0.2g的增韧剂。
[0016]进一步地,所述步骤4中,纺丝箱的温度为160

200℃。
[0017]有益效果
[0018]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0019]本专利技术加工制得的无纺布在保证强度以及韧性要求的基础上,具有较高的防水性能和透气性能同时能保持人体干爽,温暖,舒适,多孔结构可以使汗水有效排走,令体温保持平衡,而纳米级的孔径可以防止水分渗透。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加工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使本专利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
[0022]参照图1,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纳米纤维防水透气布的加工工艺,包括步骤1搅拌:将聚偏氟乙烯和水溶性聚氧化乙烯加入到搅拌机内,加入金属氧化物,混合搅拌均匀后,逐一加入聚丙烯酸仲丁酯、纳米二氧化硅、水性聚氨酯乳液、增强剂和增韧剂,混合搅拌,边搅拌,边升温,控制温度在80℃

100℃,该金属氧化物在加入后需让其与聚偏氟乙烯和水溶性聚氧化乙烯充分混匀一段时间,其目的在于使金属氧化物充分附着于主体物质聚偏氟乙烯上,为后续形成的纳米纤维起到耐磨作用;
[0023]步骤2熔融造粒:将步骤1中混合后的原料经双螺杆造粒机熔融挤出并造粒,得到聚偏氟乙烯/水溶性聚氧化乙烯混合粒料;
[0024]步骤3熔融共混:将步骤2中的混合粒料送到单螺杆挤出机中,进行输送和混合,同时加热使温度均匀升温至150

180℃,使得物料之间充分混合、熔融并形成熔体,加热过程中,温度需持续均匀变化至目标温度,否则温度变化过快或过慢都将破坏熔体的热稳体系,造成部分物质混合不均匀;
[0025]步骤4纺丝拉伸:熔体进入纺丝箱体,设置纺丝箱体的温度,纺丝箱体对熔体进行分配,随后熔体经喷丝板挤出成丝,通过改变牵引装置的拉伸速率调节挤出物牵伸比,经冷却形成聚偏氟乙烯/水溶性聚氧化乙烯丝;
[0026]步骤5去除基体相:将步骤4中的聚偏氟乙烯/水溶性聚氧化乙烯丝溶解于水中,去除水溶性聚氧化乙烯基体相,得到聚偏氟乙烯纳米纤维;
[0027]步骤6开松梳理:对步骤5中的聚偏氟乙烯纳米纤维采用粗开松和精开松设备进行开松,并采用梳理机进行梳理,其中梳理机的锡林比涤黏无纺工艺降速3

15%,至1100

1150m/min,相应地各道夫辊同比涤黏无纺工艺进行降速5

10%,至50

60m/min,一般地,涤黏无纺工艺中锡林的速度为1170m/min左右,相应地各道夫辊速度为65m/min;
[0028]步骤7:预湿和水刺:采用4.0

5bar预刺水压,35

65bar滚筒式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纳米纤维防水透气布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搅拌:将聚偏氟乙烯和水溶性聚氧化乙烯加入到搅拌机内,加入金属氧化物,混合搅拌均匀后,逐一加入聚丙烯酸仲丁酯、纳米二氧化硅、水性聚氨酯乳液、增强剂和增韧剂,混合搅拌,边搅拌,边升温,控制温度在80℃

100℃;步骤2熔融造粒:将步骤1中混合后的原料经双螺杆造粒机熔融挤出并造粒,得到聚偏氟乙烯/水溶性聚氧化乙烯混合粒料;步骤3熔融共混:将步骤2中的混合粒料送到单螺杆挤出机中,进行输送和混合,同时加热升温至150

180℃,使得物料之间充分混合、熔融并形成熔体;步骤4纺丝拉伸:熔体进入纺丝箱体,设置纺丝箱体的温度,纺丝箱体对熔体进行分配,随后熔体经喷丝板挤出成丝,通过改变牵引装置的拉伸速率调节挤出物牵伸比,经冷却形成聚偏氟乙烯/水溶性聚氧化乙烯丝;步骤5去除基体相:将步骤4中的聚偏氟乙烯/水溶性聚氧化乙烯丝溶解于水中,去除水溶性聚氧化乙烯基体相,得到聚偏氟乙烯纳米纤维;步骤6开松梳理:对步骤5中的聚偏氟乙烯纳米纤维采用粗开松和精开松设备进行开松,并采用梳理机进行梳理,其中梳理机的锡林比涤黏无纺工艺降速3

15%,至1100

1150m/min,相应地各道夫辊同比涤黏无纺工艺进行降速5

10%,至50

60m/min;步骤7:预湿和水刺:采用4.0

5bar预刺水压,35

65bar滚筒式第一水刺区喷头水压和90

110bar平网式第二水刺区喷头水压对步骤6形成的纤网进行水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纳米纤维防水透气布的加工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永永
申请(专利权)人:晋江市诺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