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床上下肢康复的多功能康复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61246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下肢康复辅助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床上下肢康复的多功能康复垫,包括升降部,所述升降部包括外框架和若干升降块,所述外框架的上部开口,所述升降块位于所述外框架的上部开口处;若干升降块相互平行,所述升降块下方设有用于控制所述升降块竖向运动的升降机构。本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的下肢垫使患者小腿后侧局部长期受压导致患者不适的技术问题。本方案可以应用于骨折患者的康复治疗的实践操作中,用于缓解患肢肿胀和促进伤口愈合。促进伤口愈合。促进伤口愈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床上下肢康复的多功能康复垫


[0001]本技术涉及下肢康复辅助装置
,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床上下肢康复的多功能康复垫。

技术介绍

[0002]下肢骨折术后患肢肿胀非常常见,快速消肿不仅利于术后疼痛缓解,利于伤口愈合,避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同时可利于患者及早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使用下肢垫将小腿抬高是简单有效的给患肢消肿的办法。但是,使用下肢垫将患者的小腿抬高之后,小腿受重力作用,小腿后侧(小腿肚)压在下肢垫的上表面,长时间受压,会导致小腿后侧的局部血液循环受限,进而导致患者不适。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意在提供一种适用于床上下肢康复的多功能康复垫,用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下肢垫使患者小腿后侧局部长期受压导致患者不适的技术问题。
[0004]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适用于床上下肢康复的多功能康复垫,包括升降部,所述升降部包括外框架和若干升降块,所述外框架的上部开口,所述升降块位于所述外框架的上部的开口处;若干升降块相互平行,所述升降块下方设有用于控制所述升降块竖向运动的升降机构。
[0006]本方案的使用方法、原理及优点是:患者将小腿放置在本多功能康复垫的升降部上,最开始升降块的上表面齐平,并且升降块的上表面与外框架的上表面齐平。康复垫将患者小腿抬高,进而促进血液回流,可对下肢消肿起到一定作用。当长时间将小腿放置在康复垫上的时候,由于重力的作用,小腿后侧受压迫,患者产生不适感,久而久之,患者被压破处局部血液循环不畅。此时可以使用升降机构带动升降块竖向运动,这样若干升降块可以呈现出高低参差不齐的状态,这时候,较低的升降块所对应的小腿后侧的部位就不会受到压迫,进而局部改善了小腿后侧受压迫的情况。如果逐步调节各个升降块的高度,这样就可以交替地让小腿后侧的不同部分不受到压迫,进而避免了小腿后侧被长期不间断地被压迫的情况,使得小腿后侧的局部血液循环更为通畅。
[0007]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一种适用于床上下肢康复的多功能康复垫还包括脚踏部,所述脚踏部包括脚踏板,脚踏板的一侧铰接在所述外框架上。本技术方案还可以利用脚踏板来防止足下垂。
[0008]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升降块包括第一区块、第二区块、第三区块、第四区块和第五区块;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所述第一升降机构用于同时带动第一区块、第三区块和第五区块竖向运动;所述第二升降机构用于同时带动第二区块和第四区块竖向运动。第一区块、第三区块和第五区块组成的整体,以及第二区块和第四区块组成的整体交替上升和下降,可以避免患者小腿后侧(小腿肚的位置)长时间受压,使得小腿后侧的血液循环更为通畅。
[0009]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架和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架下方的第一电缸,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包括第二支撑架和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架下方的第二电缸;所述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上方与第一区块、第三区块和第五区块固定;所述第二支撑架的上方与第二区块和第四区块固定;所述第一电缸和第二电缸均固定在外框架的底板上。通过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可以分别带动第一区块、第三区块和第五区块,以及第二区块和第四区块交替上升和下降,减少了患肢久压在升降块上导致的局部血流不畅的情况。
[0010]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升降块包括高密度海绵块和包裹在所述高密度海绵块外的棉布层。高密度海绵块具有一定硬度,可对患肢有效支撑,且具有一定弹性,使患者使用感受较好。棉布层比较透气,避免患肢和高密度海绵直接接触时由于不透气导致的皮肤过敏。
[0011]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升降块和升降机构之间设有支撑片。由于所述升降块内部的受力件是高密度海绵块,硬度有限,在升降机构的作用下易发生形变,使得升降机构不能有效带动升降块竖向运动。在升降机构和升降块之间设置支撑片可有效避免上述问题的出现。
[0012]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一种适用于床上下肢康复的多功能康复垫还包括用于固定患肢的固定结构,所述固定结构包括环扣和固定条,所述固定条的自由端设有钩面魔术贴。为了避免患肢从康复垫上脱落,还特别设置了固定结构。将固定条穿入环扣中,将固定条回折,使用钩面魔术贴粘在固定条上,可实现对患肢的固定。
[0013]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脚踏部还包括脚踏板调节盒,所述脚踏板调节盒固定在所述外框架上;所述脚踏板上铰接有支杆;所述脚踏板调节盒的上方的开口处设有调节槽板;所述调节槽板上设有若干调节槽,所述支杆用于抵靠在所述调节槽中。调节槽板、调节槽和与脚踏板铰接的支杆的设置,可以实现对脚踏板倾斜角度的调整。通过调节支杆的支点来调节脚踏板的倾斜度数,从而调节足的背伸和跖曲的度数,从而避免脚部长期处于放松下垂状态引起足下垂,通过上述过程,还可以收缩小腿肌肉防止肌肉委缩。
[0014]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调节槽的数量为六条。六条调节槽可以实现脚踏板的倾斜角度的六档调节(除了脚踏板水平状态之外),以满足应用需求。
[0015]优选的,作为一种改进,所述脚踏板和水平面的夹角为0
°
、15
°
、30
°
、45
°
、60
°
、75
°
和90
°
。上述角度是实际应用过程中常用的角度设置,上述设置方便实际使用。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实施例1的多功能康复垫的立体示意图。
[0017]图2为实施例1的多功能康复垫的正视图(脚踏板与底板的夹角为0
°
的状态)。
[0018]图3为实施例1的升降块的纵向剖视图。
[0019]图4为实施例2的多功能康复垫的立体示意图。
[0020]图5为实施例3的多功能康复垫的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2]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倾斜板1、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第三侧板4、脚踏板5、环扣6、升降块7、钩面魔术贴8、固定条9、支杆10、脚踏板调节盒11、调节槽板12、调节槽13、旋钮开关14、底板15、第一电缸16、第二电缸17、棉布层18、高密度海绵块19、支撑片20、第一支撑架21、第二支撑架22。
[0023]实施例1
[0024]结合图1和图2,一种适用于床上下肢康复的多功能康复垫包括升降部和脚踏部,所述升降部包括外框架和升降块7。外框架为ABS环保材料材质,并由倾斜板1、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第三侧板4和底板15(底板15见图3)围合形成,倾斜板1、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和第三侧板4一体成型,底板15通过螺钉固定在倾斜板1、第一侧板2、第二侧板3和第三侧板4的下沿。外框架上部开口,在该开口处平行设有五块升降块7,参照图3,升降块7由棉布层18包裹长方体状的高密度海绵块19形成。升降块7的下表面粘接固定有支撑片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床上下肢康复的多功能康复垫,其特征在于:包括升降部,所述升降部包括外框架和若干升降块,所述外框架的上部开口,所述升降块位于所述外框架的上部的开口处;若干升降块相互平行,所述升降块下方设有用于控制所述升降块竖向运动的升降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床上下肢康复的多功能康复垫,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脚踏部,所述脚踏部包括脚踏板,脚踏板的一侧铰接在所述外框架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床上下肢康复的多功能康复垫,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块包括第一区块、第二区块、第三区块、第四区块和第五区块;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升降机构和第二升降机构;所述第一升降机构用于同时带动第一区块、第三区块和第五区块竖向运动;所述第二升降机构用于同时带动第二区块和第四区块竖向运动。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适用于床上下肢康复的多功能康复垫,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升降机构包括第一支撑架和固定在所述第一支撑架下方的第一电缸,所述第二升降机构包括第二支撑架和固定在所述第二支撑架下方的第二电缸;所述第一支撑架和第二支撑架平行设置;所述第一支撑架的上方与第一区块、第三区块和第五区块固定;所述第二支撑架的上方与第二区块和第四区块固定;所述第一电缸和第二电缸均固定在外框架的底板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适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印田林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城医院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