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消防通道停车可折叠装置,包括入地管桩;入地管桩上安有开有限位孔的限位固定板;下限位支撑柱的侧壁上开有两对称布置的限位片孔,限位片孔内分别布置有限位片且两限位片整体呈V形布置,两限位片远离端通过布置在两者之间的限位片张力弹簧连接且下限位支撑柱上开有用于容纳限位片张力弹簧的限位片张力弹簧固定孔,下限位支撑柱与V形布置的限位片开口端对应侧与上限位支撑柱通过第一转动副连接;上限位支撑柱远离下限位支撑柱端与上管柱弹簧连接且上管柱弹簧布置在上管桩上的上管柱实心部开有的上管柱弹簧放置孔内;入地管桩、上管桩的管壁通过第二转动副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装置,成本低廉、稳定性好且可在任何情况下使用。可在任何情况下使用。可在任何情况下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消防通道停车可折叠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交通管理
,涉及一种防消防通道停车可折叠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城市小汽车的增多,汽车随意停放已经成为社会的顽疾,尽管禁停车辆的地方如消防通道、狭窄路段、小区或单位的管辖区等,一般虽然贴有交通标志或单位告示,但汽车违章停放现象仍然普遍,特别是消防通道的随意停车,紧急情况下这将影响消防车辆的进入,这将大大影响紧急救援的时机,严重地甚至会造成人民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
[0003]现在一般采用物理防车辆进入装置以防止车辆停放在消防通道内,如桩筒等装置虽然能够起到警示效果,但仍有司机移除装置强行进入消防通道内,目前多采用电子升降柱来防止车辆进入消防通道内,但电子升降柱需要在供电的条件下才能正常使用,火灾等紧急情况下电力供应容易发生中断,电子升降柱无法正常使用将极大地影响消防车辆的进出,同时电子升降柱成本较高。
[0004]因此,开发一种成本低廉、稳定性好且可在任何情况下使用的防消防通道停车装置极具现实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5]由于现有技术存在上述缺陷,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成本低廉、稳定性好且可在任何情况下使用的防消防通道停车装置,克服了现有防消防通道停车装置易被破坏、紧急情况下无法正常使用且成本过高的缺陷。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防消防通道停车可折叠装置,包括入地管桩、下限位支撑柱、上限位支撑柱及上管桩;
[0008]所述入地管桩上安有开有限位孔的限位固定板;
[0009]所述下限位支撑柱整体呈杆状,其侧壁上开有两对称布置的限位片孔,所述限位片孔内分别布置有限位片且两限位片整体呈V形布置,两限位片相互远离端通过布置在两者之间的限位片张力弹簧连接且下限位支撑柱上开有用于容纳限位片张力弹簧的限位片张力弹簧固定孔,所述下限位支撑柱与V形布置的限位片开口端对应侧与上限位支撑柱通过第一转动副连接,所述下限位支撑柱的另一侧插入限位孔内;
[0010]所述上限位支撑柱远离下限位支撑柱端与上管柱弹簧连接且上管柱弹簧布置在上管桩上的上管柱实心部开有的上管柱弹簧放置孔内;
[0011]所述入地管桩与上管桩两者的管壁通过第二转动副连接。如有需要可将上管桩的状态由水平调整为竖直,此时自行车、电动车等小型设备能够通过,本专利技术的防消防通道停车可折叠装置为常设设施,一般布置在消防通道常关部位,如消防通道出入口等使用频率较高的位置可采用其他开启便捷性更好的设备进行管理,如安装本专利技术的防消防通道停车可折叠装置急需通行,可将入地管桩拆除。
[0012]本专利技术的防消防通道停车可折叠装置,整体结构设计合理,下限位支撑柱上限位片的设计能够保证下限位支撑柱插入限位孔后无法与入地管桩脱离,部件之间设有的第一转动副和第二转动副,能够保证上管桩与入地管桩发生转动即上管桩与入地管桩垂直,能够增大阻隔面积,避免其他社会车辆(如三轮车、自行车、电动车等较窄的车辆进入消防通道),同时上限位支撑柱与上管桩之间布置的上上管柱弹簧能够调整连接部的长度,保证其充分支撑,极具应用前景。
[0013]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0014]如上所述的一种防消防通道停车可折叠装置,所述入地管桩及上管桩均为圆筒状结构;
[0015]所述上限位支撑柱及下限位支撑柱均为圆杆结构。当然也可采用其他结构,此处仅给出一种可行的技术方案而已,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调整具体结构设计。
[0016]如上所述的一种防消防通道停车可折叠装置,所述限位固定板为圆形且限位孔布置在限位固定板的圆心处。
[0017]如上所述的一种防消防通道停车可折叠装置,所述限位片上开有固定孔且两限位片上的固定孔相互匹配;
[0018]所述下限位支撑柱上开有贯穿两限位片孔的限位片固定孔且限位片固定孔与两限位片上的固定孔的位置相互匹配,将限位片固定杆插入限位片固定孔将限位片固定在下限位支撑柱上。
[0019]如上所述的一种防消防通道停车可折叠装置,所述第二转动副包括固定在入地管桩管壁上的固定支撑关节和固定在上管柱管壁上的上管柱支撑关节连接孔;
[0020]所述固定支撑关节远离入地管桩端设有支撑关节连接孔,支撑关节连接孔与上管柱支撑关节连接孔通过支撑关节连接螺栓连接固定。
[0021]如上所述的一种防消防通道停车可折叠装置,所述上管柱的管壁一部延伸有延长壁,上管柱整体呈L形结构,所述上管柱支撑关节连接孔布置在所述延长壁。
[0022]如上所述的一种防消防通道停车可折叠装置,所述延长壁上设有覆盖壁面的加强板。
[0023]如上所述的一种防消防通道停车可折叠装置,所述第一转动副包括固定在上限位支撑柱上的上限位支撑柱连接孔和固定在下限位支撑柱的下限位柱连接孔;
[0024]所述上限位支撑柱连接孔与下限位柱连接孔通过上下限位支撑柱连接螺栓连接固定。
[0025]以上技术方案仅为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可行的技术方案而已,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此,本领域技术人员可根据实际需求合理调整具体设计。
[0026]上述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或者有益效果:
[0027]本专利技术的防消防通道停车可折叠装置,整体结构设计合理,下限位支撑柱上限位片的设计能够保证下限位支撑柱插入限位孔后无法与入地管桩脱离,部件之间设有的第一转动副和第二转动副,能够保证上管桩与入地管桩发生转动即上管桩与入地管桩垂直,能够增大阻隔面积,避免其他社会车辆(如三轮车等较窄的车辆进入消防通道),同时上限位支撑柱与上管桩之间布置的上上管柱弹簧能够调整连接部的长度,保证其充分支撑,极具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0028]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及其特征、外形和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明显。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并未可以按照比例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专利技术的主旨。
[0029]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防消防通道停车可折叠装置上管柱与入地管柱位于同一直线的状态(安装状态)下的示意图;
[0030]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防消防通道停车可折叠装置的各部件的爆炸视图;
[0031]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防消防通道停车可折叠装置上管柱与入地管柱垂直的状态 (使用状态)下的示意图;
[0032]其中,1
‑
入地管柱,2
‑
限位固定板,3
‑
限位孔,4
‑
固定支撑关节,5
‑
支撑关节连接孔,6
‑
下限位支撑柱,7
‑
限位片张力弹簧固定孔,8
‑
限位片孔,9
‑
限位片张力弹簧,10
‑
限位片,11
‑
限位片固定杆,12
‑
下限位柱连接孔,13
‑
上管柱,14
‑ꢀ
上管柱实心部,15
‑
上管柱弹簧放置孔,16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消防通道停车可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入地管桩、下限位支撑柱、上限位支撑柱及上管桩;所述入地管桩上安有开有限位孔的限位固定板;所述下限位支撑柱整体呈杆状,其侧壁上开有两对称布置的限位片孔,所述限位片孔内分别布置有限位片且两限位片整体呈V形布置,两限位片相互远离端通过布置在两者之间的限位片张力弹簧连接且下限位支撑柱上开有用于容纳限位片张力弹簧的限位片张力弹簧固定孔,所述下限位支撑柱与V形布置的限位片开口端对应侧与上限位支撑柱通过第一转动副连接,所述下限位支撑柱的另一侧插入限位孔内;所述上限位支撑柱远离下限位支撑柱端与上管柱弹簧连接且上管柱弹簧布置在上管桩上的上管柱实心部开有的上管柱弹簧放置孔内;所述入地管桩与上管桩两者的管壁通过第二转动副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消防通道停车可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地管桩及上管桩均为圆筒状结构;所述上限位支撑柱及下限位支撑柱均为圆杆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防消防通道停车可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固定板为圆形且限位孔布置在限位固定板的圆心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消防通道停车可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龚国华,
申请(专利权)人:同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