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竖向连接节点,用于上剪力墙和下剪力墙的连接,所述上剪力墙和所述下剪力墙上下相对设置,包括第一箱型钢、第二箱型钢、第一T型钢、第二T型钢,所述第一箱型钢设于所述上剪力墙的底部,所述第二箱型钢设于所述下剪力墙的顶部,所述第一T型钢的翼缘与所述第二T型钢的翼缘相对设置并连接,所述第一T型钢的腹板端部与所述第一箱型钢连接,所述第二T型钢的端部与所述第二箱型钢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提供了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竖向连接节点的施工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减小了连接节点的施工误差,简化了施工工序,提高了施工速度,为后续结构施工带来方便。为后续结构施工带来方便。为后续结构施工带来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竖向连接节点及施工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装配式建筑
,具体地,涉及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竖向连接节点及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为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国家出台了多项装配式建筑的规划。2015年底发布的《工业建筑评价标准》确定装配式建筑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广;《建筑产业现代化建设纲要》制定了建筑产业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使装配式建筑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0003]装配式结构被国内外广泛接受,主要是其具有现场湿作业量少、施工速度快、构件质量高、经济和社会环境效益好等优点,同时节约建筑材料,有利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表明,非现浇式的梁
‑
柱节点也能具有良好的传力机制和耗能能力。巨大的建筑需求量、节能环保要求的提高和劳动力成本的不断增长,促使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成为未来我国建筑领域大力推广的技术之一。
[0004]与传统节点相比,装配式节点可减少工程成本、满足节能降耗的要求。干式连接的装配式节点,在建筑拼装过程中,无需现浇混凝土,而采用螺栓、焊接、牛腿等方式进行连接,干式连接具有施工简便快捷、稳定性好和承载力高的优点。然而,现有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干式连接节点中安装误差大,施工工序繁琐,安装不方便。
[0005]因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竖向干式连接节点及施工方法,实现连接节点的简单化,并使节点安装方便。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竖向连接节点及施工方法。
[0007]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竖向连接节点,用于上剪力墙和下剪力墙的连接,所述上剪力墙和所述下剪力墙上下相对设置,所述连接节点包括第一箱型钢、第二箱型钢、第一T型钢、第二T型钢,所述第一箱型钢设于所述上剪力墙的底部,所述第二箱型钢设于所述下剪力墙的顶部,所述第一T型钢的翼缘与所述第二T型钢的翼缘相对设置并连接,所述第一T型钢的腹板端部与所述第一箱型钢连接,所述第二T型钢的端部与所述第二箱型钢连接。
[000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T型钢的翼缘与所述第二T型钢的翼缘通过螺栓连接。
[0009]进一步地,所述第一T型钢与所述第一箱型钢、所述第二T型钢与所述第二箱型钢通过焊接连接。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T型钢的腹板两侧设有第一槽钢,所述第二T型钢的腹板两侧均设有第二槽钢,所述第一槽钢的上侧翼缘与所述第一箱型钢连接,所述第二槽钢的下侧翼缘与所述第二箱型钢连接,所述第一槽钢还与所述第一T型钢连接,所述第二槽钢还与所述第二T型钢连接。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槽钢与所述第一箱型钢、所述第二槽钢与所述第二箱型钢焊接连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第一T型钢的腹板与两侧的所述第一槽钢通过螺栓连接,所述第二T型钢的腹板与两侧的所述第二槽钢通过螺栓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T型钢的翼缘、所述第二T型钢的翼缘与两侧的所述第一槽钢的翼缘、所述第二槽钢的翼缘通过螺栓连接。
[0014]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箱型钢、所述第二箱型钢的两侧焊接连接有竖向分布钢筋和暗柱纵筋。
[0015]进一步地,所述第一T型钢、所述第二T型钢、所述第一槽钢、所述第二槽钢的螺栓连接处设有槽孔。
[0016]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竖向连接节点的施工方法,所述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7]将所述第一T型钢、所述第一槽钢与所述第一箱型钢焊接,所述第二T型钢、所述第二槽钢与所述第二箱型钢焊接;
[0018]将竖向分布钢筋与暗柱纵筋绑扎并与所述第一箱型钢、所述第二箱型钢焊接;
[0019]支模后浇注混凝土,预制成型;
[0020]将预制好的剪力墙吊装就位;
[0021]将所述第一T型钢、所述第一槽钢、所述第二T型钢、所述第二槽钢通过螺栓连接固定。
[0022]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23]1、本专利技术的焊接和螺栓连接相结合的方式简化了施工工序,提高了施工速度,为后续结构施工带来方便。
[0024]2、本专利技术的连接节点上开设槽孔并采用十字交叉型拼缝,减小了安装中产生的误差,使上下两片剪力墙的定位更精确。
[0025]3、本专利技术采用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竖向连接节点,使得建筑施工的能耗降低,减少了碳排放,符合绿色建造技术要求。
附图说明
[0026]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0027]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竖向连接节点的三维示意图;
[0028]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竖向连接节点的内部详图;
[0029]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竖向连接节点的侧视图;
[0030]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竖向连接节点的局部详图。
[0031]图中,
[0032]11
‑
上剪力墙,
[0033]12
‑
下剪力墙,
[0034]21
‑
第一箱型钢,
[0035]22
‑
第二箱型钢,
[0036]31
‑
第一T型钢,
[0037]32
‑
第二T型钢
[0038]41
‑
第一槽钢,
[0039]42
‑
第二槽钢,
[0040]5‑
竖向分布钢筋,
[0041]6‑
水平分布钢筋,
[0042]7‑
暗柱纵筋,
[0043]8‑
暗柱箍筋;
[0044]9‑
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0045]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将有助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进一步理解本专利技术,但不以任何形式限制本专利技术。应当指出的是,对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专利技术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化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
[0046]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竖向连接节点,如图1和图4所示,本专利技术的连接节点用于上剪力墙11和下剪力墙12的连接,上剪力墙11和下剪力墙12上下相对设置。上剪力墙11的内侧靠底部位置设有第一箱型钢21,下剪力墙12的内侧靠顶部位置设有第二箱型钢22,第一箱型钢21和第二箱型钢22之间设有第一T型钢31和第二T型钢32,第一T型钢31的翼缘和第二T型钢32的翼缘相对设置,第一T型钢31的腹板端部与第一箱型钢21焊接连接,第二T型钢32的腹板端部与第二箱型钢22焊接连接。
[0047]第一T型钢31的腹板两侧各自设有第一槽钢41,第二T型钢32的腹板两侧各自设有第二槽钢42,第一槽钢41的一侧翼缘与第一箱型钢21焊接连接,第二槽钢42的一侧翼缘与第二箱型钢22焊接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竖向连接节点,用于上剪力墙和下剪力墙的连接,所述上剪力墙和所述下剪力墙上下相对设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箱型钢、第二箱型钢、第一T型钢、第二T型钢,所述第一箱型钢设于所述上剪力墙的底部,所述第二箱型钢设于所述下剪力墙的顶部,所述第一T型钢的翼缘与所述第二T型钢的翼缘相对设置并连接,所述第一T型钢的腹板端部与所述第一箱型钢连接,所述第二T型钢的端部与所述第二箱型钢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竖向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T型钢的翼缘与所述第二T型钢的翼缘通过螺栓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竖向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T型钢与所述第一箱型钢、所述第二T型钢与所述第二箱型钢通过焊接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竖向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T型钢的腹板两侧设有第一槽钢,所述第二T型钢的腹板两侧均设有第二槽钢,所述第一槽钢的上侧翼缘与所述第一箱型钢连接,所述第二槽钢的下侧翼缘与所述第二箱型钢连接,所述第一槽钢还与所述第一T型钢连接,所述第二槽钢还与所述第二T型钢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竖向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槽钢与所述第一箱型钢、所述第二槽钢与所述第二箱型钢焊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志平,李艳,胡大柱,赵智超,赵娟,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