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锁稳定的折叠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054815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锁稳定的折叠装置,包括一侧通过一转轴铰接的上主体和下主体、与下主体的自由端通过手柄轴铰接的手柄,在上主体上固定连接有一连接管,在上主体的自由端设有一顶杆转轴且在顶杆转轴的轴线竖直设有一顶杆;在手柄下部的壁体上开设有与顶杆配合的第一圆弧凹槽,在手柄与连接管之间还设置有一保险机构;还包括有自锁块和自锁杆;手柄轴的一端穿出下主体形成安装端;顶杆转轴的一端穿出上主体形成自锁端;自锁块可转动地安装在安装端上,且在自锁块内侧的壁体上开设有与自锁端配合的第二圆弧凹槽;自锁杆的一端与手柄的一侧连接,另一端与自锁块的内侧的一挡面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增强了自锁时的稳定效果,使自锁功能更安全可靠。使自锁功能更安全可靠。使自锁功能更安全可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自锁稳定的折叠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折叠装置
,具体是涉及一种自锁稳定的折叠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折叠自行车、折叠电动车和折叠踏板车等折叠型产品不断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并使我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折叠装置在以上折叠型产品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通过折叠装置的折叠可以减少折叠型产品自身的体积,折叠完成后可方便进行存放,所以,折叠装置是折叠型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现有的折叠装置虽然种类较多,但在使用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不足之处:一自锁装置零件多、结构复杂,使得加工和安装难度大、时间长,生产成本很高;二是为了保证踏板车等工具滑动安全、折叠可靠,折叠时还须用双手操作极为费力,尤其是小孩子操作时特别费力,必要时还需要成人的协助才能打开;三是自锁装置零件多,只要其中一个零件失效,则整套自锁装置就可能失效、安全性较差。
[0003]有鉴于此,公告号:CN211107831U公开了一种具有自锁功能的折叠装置,包括一侧通过一转轴铰接的上主体和下主体、与所述下主体的自由端通过手柄轴铰接的手柄,在所述上主体上固定连接有一连接管,在所述上主体的自由端设有一顶杆转轴且在所述顶杆转轴的轴线竖直设有一顶杆;在所述手柄下部的壁体上开设有与所述顶杆配合的圆弧凹槽;在所述手柄上还设有一可沿所述手柄外壁上下滑动的按钮和可上下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手柄内的且与所述按钮固定连接的第一锁紧块;在所述连接管上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一锁紧块相互配合的第二锁紧块;当所述上主体与所述下主体叠合扣上所述手柄时,所述顶杆的顶端与所述圆弧凹槽的内面抵紧构成自锁且所述第一锁紧块与所述第二锁紧块相互卡合。这种折叠装置虽然具有一定的优点,但是其仍然存在一定的缺点,例如这种折叠装置在自锁时的稳定效果仍然存在增强空间。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以上现有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自锁稳定的折叠装置,其结构简单合理,折叠操作方便且增强了自锁时的稳定效果,使自锁功能更加安全可靠。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
[0006]一种自锁稳定的折叠装置,包括一侧通过一转轴铰接的上主体和下主体、与所述下主体的自由端通过手柄轴铰接的手柄,在所述上主体上固定连接有一连接管,在所述上主体的自由端设有一顶杆转轴且在所述顶杆转轴的轴线竖直设有一顶杆;在所述手柄下部的壁体上开设有与所述顶杆配合的第一圆弧凹槽,在所述手柄与所述连接管之间还设置有一保险机构;还包括有自锁块和自锁杆;所述手柄轴的一端穿出所述下主体形成安装端;所述顶杆转轴的一端穿出所述上主体形成自锁端;所述自锁块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安装端上,且在所述自锁块内侧的壁体上开设有与所述自锁端配合的第二圆弧凹槽;所述自锁杆
的一端与所述手柄的一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自锁块的内侧的一挡面相互配合。
[0007]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例,在所述自锁块朝向所述手柄的那一侧水平延伸有一挡块,所述挡面设置在所述挡块的内侧。
[0008]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例,在所述自锁块上设置有一卡槽,所述自锁扭簧的一端插设在所述卡槽内。
[0009]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例,在所述手柄的一侧设置有一插孔,所述自锁杆的一端过盈配合地插设在所述插孔内。
[0010]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例,所述保险机构包括有可沿所述手柄外壁上下滑动的按钮、可上下滑动地设置在所述手柄内的且与所述按钮固定连接的第一锁紧块和固定连接在所述连接管上的且与所述第一锁紧块相互配合的第二锁紧块。
[001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锁紧块与连接管之间通过螺丝固定连接。
[0012]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例,所述顶杆为螺钉,其与所述顶杆转轴螺纹连接。
[0013]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例,在所述顶杆转轴上套设有复位扭簧,所述复位扭簧的一端固定在所述上主体上,所述复位扭簧的另一端套设在所述顶杆上。
[0014]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例,在所述安装端上还套设有自锁扭簧,所述自锁扭簧的一端与所述自锁块连接,所述自锁扭簧的另一端与所述下主体连接。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6]本技术结构简单合理,折叠操作方便且增强了自锁时的稳定效果,使自锁功能更加安全可靠;通过设置自锁块和自锁杆,使得扣合手柄后,顶杆的顶端与第一圆弧凹槽的内面构成自锁;然后,再扣合自锁块,使自锁端的最高顶点与第二圆弧凹槽的内面也构成自锁;最后,关闭保险机构,使得第一圆弧凹槽与顶杆以及自锁端与第二圆弧凹槽之间的接触更牢固,并形成了三层自锁结构,手柄不容易脱开,自锁效果更稳定。同理,在该折叠装置需要解锁时,只需打开保险机构,接着即可向外拉动手柄而使顶杆的顶端滑出第一圆弧凹槽,在手柄移动时,利用自锁杆抵紧挡面,并最终同步向外推动自锁块,使得自锁端的最高顶点也滑出第二圆弧凹槽,这样就完成了解锁步骤,而且在解锁过程中只需向外拉动手柄即可实现同步向外推动自锁块的效果,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一;
[0018]图2是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二;
[0019]图3是本技术的纵向截面图一;
[0020]图4是本技术的纵向截面图二;
[0021]图5是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一;
[0022]图6是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二;
[0023]图7是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三。
[0024]附图标记:
[0025]1、转轴;2、上主体;3、下主体;4、手柄轴;41、安装端;5、手柄;51、第一圆弧凹槽;6、连接管;7、顶杆转轴;71、自锁端;8、顶杆;9、自锁块; 91、第二圆弧凹槽;92、挡面;93、挡块;10、自锁扭簧;11、自锁杆;12、按钮;13、第一锁紧块;14、第二锁紧块;15、复位扭簧。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技术做进一步阐述,下述说明仅是示例性的,不限定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7]如图1

图7所示,一种自锁稳定的折叠装置,包括一侧通过一转轴1铰接的上主体2和下主体3、与下主体3的自由端通过手柄轴4铰接的手柄5,在上主体2上固定连接有一连接管6,在上主体2的自由端设有一顶杆转轴7且在该顶杆转轴7的轴线竖直设有一顶杆8;在手柄5下部的壁体上开设有与顶杆8配合的第一圆弧凹槽51;在手柄5与连接管6之间还设置有一保险机构;还包括有自锁块9和自锁杆11;手柄轴4的一端穿出下主体3形成安装端41;顶杆转轴7的一端穿出上主体2形成自锁端71;自锁块9可转动地安装在安装端41上,且在自锁块9内侧的侧壁上开设有与自锁端71配合的第二圆弧凹槽91;自锁杆11的一端与手柄5的一侧连接,另一端与自锁块9的内侧的一挡面92相互配合,具体的,在手柄5的一侧设置有一插孔,自锁杆11的一端过盈配合地插设在插孔内,而且,自锁杆11分别与手柄轴4和顶杆转轴7平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自锁稳定的折叠装置,包括一侧通过一转轴铰接的上主体和下主体、与所述下主体的自由端通过手柄轴铰接的手柄,在所述上主体上固定连接有一连接管,在所述上主体的自由端设有一顶杆转轴且在所述顶杆转轴的轴线竖直设有一顶杆;在所述手柄下部的壁体上开设有与所述顶杆配合的第一圆弧凹槽,在所述手柄与所述连接管之间还设置有一保险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自锁块和自锁杆;所述手柄轴的一端穿出所述下主体形成安装端;所述顶杆转轴的一端穿出所述上主体形成自锁端;所述自锁块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安装端上,且在所述自锁块内侧的壁体上开设有与所述自锁端配合的第二圆弧凹槽;所述自锁杆的一端与所述手柄的一侧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自锁块的内侧的一挡面相互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锁稳定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自锁块朝向所述手柄的那一侧水平延伸有一挡块,所述挡面设置在所述挡块的内侧。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锁稳定的折叠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手柄的一侧设置有一插孔,所述自锁杆的一端过盈配合地插设在所述插孔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炎根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远顺五金制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