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间在轨微扰动锁紧释放装置、实验装置及方法,锁紧释放装置包括转接机构、终端执行机构以及连接臂组件;转接机构包括转接本体和第一螺杆,转接本体相对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母头接口和公头接口,第一螺杆螺纹连接在转接本体上,第一螺杆的一端形成有第一卡接头,第一卡接头位于公头接口的外侧;终端执行机构包括驱动部和夹紧块,驱动部的驱动端连接有多个夹紧块并驱动多个夹紧块合拢或打开;连接臂组件的两端分别与母头接口以及驱动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可采用转接机构与柜体配合连接,采用终端执行机构与悬浮载荷夹紧,能将悬浮载荷锁紧在柜体前部特定区域,悬浮初始化过程可以实现长时间静态稳定和精准定位,可实现微扰动释放。微扰动释放。微扰动释放。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间在轨微扰动锁紧释放装置、实验装置及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间机械工程
,具体涉及一种空间在轨微扰动锁紧释放装置、实验装置及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空间站舱内的悬浮载荷进行科学实验时,首先,悬浮载荷需要静态约束进行初始化设置,实验结束后悬浮载荷需要短时间固定在柜体外部等待下次实验,保证不能自由漂浮;其次,需要精准定位,比如悬浮载荷上的相机需要精确对准靶标进行初始零位设置等;完成悬浮载荷初始化设置后,需要极小的微扰动释放,尽量减少悬浮载荷释放的初速度,悬浮载荷开始漂浮在空间舱内进行科学实验。
[0003]目前舱内的悬浮载荷进行科学实验时,需要航天员长时间抱着,相机对准靶标后载荷进行初始化,初始化设置后由航天员手动释放悬浮载荷。航天员在舱内微重力环境下本身姿态不稳,不能很好保证载荷的静态稳定以及相机精确对准靶标,释放悬浮载荷时初速度较大,对悬浮载荷科学实验有一定影响,实验结束后悬浮载荷由航天员收入柜体内部锁紧等待下次实验,操作繁琐,耗时长,航天员长时间微重力环境操作容易劳累。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问题中的一种或几种,提供了一种空间在轨微扰动锁紧释放装置、实验装置及方法。
[0005]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空间在轨微扰动锁紧释放装置,包括转接机构、终端执行机构以及连接臂组件;所述转接机构包括转接本体和第一螺杆,所述转接本体相对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母头接口和公头接口,所述第一螺杆螺纹连接在所述转接本体上,所述第一螺杆的一端形成有第一卡接头,所述第一卡接头位于所述公头接口的外侧;所述终端执行机构包括驱动部和夹紧块,所述驱动部的驱动端连接有多个夹紧块并驱动多个夹紧块合拢或打开;所述连接臂组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母头接口以及所述驱动部连接。
[0006]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空间在轨微扰动锁紧释放装置,在开展悬浮实验前,可采用转接机构与柜体配合连接,采用终端执行机构与悬浮载荷夹紧,能够将悬浮载荷锁紧在柜体前部特定区域,悬浮初始化过程可以实现长时间静态稳定和精准定位;可利用驱动部驱动夹紧块合拢或打开即可以实现悬浮载荷的释放或定位,可以实现极小的微扰动释放;实验结束后,仍然利用终端执行机构锁紧悬浮载荷,无需航天员将悬浮载荷收入柜体内部,实验流程简化,提高了效率。
[0007]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专利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0008]进一步,所述转接本体包括呈“]”的母头接口连接板,所述母头接口连接板的两端分别向外延伸形成两个公头接口连接板,所述母头接口设置在所述母头接口连接板的中部外侧端面上,所述公头接口连接板上连接有螺杆连接柱,两个所述螺杆连接柱位于所述母
头接口连接板的两侧,所述第一螺杆螺纹连接在所述螺杆连接柱上。
[0009]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采用呈“]”的母头接口连接板,并在母头连接板的两端分别向外延伸公头接口连接板,方便与柜体和连接臂组件进行连接,也可以作为独立的把手辅助航天员抓握接力。
[0010]进一步,所述第一螺杆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手轮,所述第一手轮和所述母头接口均位于所述转接本体的同一侧。
[0011]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第一手轮,方便驱动第一螺杆在转接本体上轴向运动,以便于对柜体侧壁进行卡接固定。
[0012]进一步,所述转接本体上公头接口所在侧壁与母头接口所在侧壁平行布置。
[0013]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将公头接口和母头接口所在的两个侧壁平行布置,能够使公头接口和母头接口朝向相反,便于与连接臂组件和柜体进行连接固定。
[0014]进一步,所述母头接口包括开设在所述转接本体一侧壁上的第二卡接槽,所述第二卡接槽包括交替布置的第二窄口段和第二扩口段,所述连接臂组件的一端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的一端形成有第二卡接头,所述第二卡接头能够从所述第二扩口段插入所述第二卡接槽并能够被限位在所述第二卡接槽的第二窄口段内。
[0015]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第二窄口段和第二扩口段,能够从第二扩口段进入第二卡接槽内并卡接在第二窄口段内。
[0016]进一步,所述驱动部包括壳体、动力部、钢丝绳、弹簧、两个齿条和齿轮,所述壳体内设有导向条,所述齿轮转动连接在所述壳体内;两个所述夹紧块分别通过连接板滑动连接在导向条上,两个所述连接板的内侧分别连接有与所述导向条平行的齿条,所述齿轮啮合在两个齿条之间;所述弹簧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钢丝绳穿过其中一个连接板和弹簧并与另一个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动力部通过所述钢丝绳驱动所述弹簧两端的连接板靠近或远离以使两个所述夹紧块合拢或打开。
[0017]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利用钢丝绳驱动弹簧以及齿条运动,驱动过程稳定,避免空间卡死。
[0018]进一步,所述动力部包括电机和绕线套,所述电机的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绕线套连接,所述钢丝绳的一端绕设在所述绕线套上,所述钢丝绳的另一端与弹簧的另一端连接。
[0019]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以利用电机驱动绕线套自动驱动夹紧块夹紧或打开。
[0020]进一步,所述动力部包括钢丝绳把手,所述钢丝绳的一端连接在所述钢丝绳把手内且通过钢丝绳把手的合拢或张开驱动钢丝绳运动。
[0021]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可以手动驱动钢丝绳把手使夹紧块夹紧或打开。
[0022]进一步,所述连接臂组件包括多自由度机械臂和对接杆,所述多自由度机械臂与所述对接杆通过终端万向节连接,所述对接杆采用分体式杆或折叠杆。
[0023]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采用多自由度机械臂,多自由度机械臂拥有多个自由度关节以及终端万向节,具体数量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增减,每个自由度关节具有任意位置保持功能,终端万向节通过预紧配合具有任意位置保持功能;分体式杆或折叠杆采用分段式拼接折叠方式,发射上行或在轨实验结束后,可折叠、拆分,减少空间体积占用,
方便收纳,可以灵活使用,适用范围广。
[0024]一种空间在轨微扰动实验装置,包括所述的空间在轨微扰动锁紧释放装置,还包括悬浮载荷和柜体,所述柜体上开设有第一卡接槽,所述悬浮载荷上开设有锁定槽;所述转接机构通过第一螺杆上的第一卡接头与柜体上的第一卡接槽卡接或解除卡接,所述终端执行机构通过夹紧块与所述悬浮载荷上的锁定槽锁定或解除锁定。
[0025]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实验装置,能够将悬浮载荷锁紧在柜体前部特定区域,悬浮初始化过程可以实现长时间静态稳定和精准定位,可以实现极小的微扰动释放;实验结束后,仍然利用终端执行机构锁紧悬浮载荷,无需航天员将悬浮载荷收入柜体内部,实验流程简化,提高了效率。
[0026]进一步,所述柜体上的第一卡接槽包括交替布置的第一窄口段和第一扩口段,所述第一卡接头能够从所述第一扩口段插入所述第一卡接槽并能够被限位在所述第一卡接槽的第一窄口段内;所述公头接口上在所述第一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间在轨微扰动锁紧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转接机构、终端执行机构以及连接臂组件;所述转接机构包括转接本体和第一螺杆,所述转接本体相对的两侧壁上分别设有母头接口和公头接口,所述第一螺杆螺纹连接在所述转接本体上,所述第一螺杆的一端形成有第一卡接头,所述第一卡接头位于所述公头接口的外侧;所述终端执行机构包括驱动部和夹紧块,所述驱动部的驱动端连接有多个夹紧块并驱动多个夹紧块合拢或打开;所述连接臂组件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母头接口以及所述驱动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空间在轨微扰动锁紧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接本体包括呈“]”的母头接口连接板,所述母头接口连接板的两端分别向外延伸形成两个公头接口连接板,所述母头接口设置在所述母头接口连接板的中部外侧端面上,所述公头接口连接板上连接有螺杆连接柱,两个所述螺杆连接柱位于所述母头接口连接板的两侧,所述第一螺杆螺纹连接在所述螺杆连接柱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空间在轨微扰动锁紧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杆的另一端连接有第一手轮,所述第一手轮和所述母头接口均位于所述转接本体的同一侧;所述转接本体上公头接口所在侧壁与母头接口所在侧壁平行布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空间在轨微扰动锁紧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母头接口包括开设在所述转接本体一侧壁上的第二卡接槽,所述第二卡接槽包括交替布置的第二窄口段和第二扩口段,所述连接臂组件的一端螺纹连接有第二螺杆,所述第二螺杆的一端形成有第二卡接头,所述第二卡接头能够从所述第二扩口段插入所述第二卡接槽并能够被限位在所述第二卡接槽的第二窄口段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空间在轨微扰动锁紧释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部包括壳体、动力部、钢丝绳、弹簧、两个齿条和齿轮,所述壳体内设有导向条,所述齿轮转动连接在所述壳体内;两个所述夹紧块分别通过连接板滑动连接在导向条上,两个所述连接板的内侧分别连接有与所述导向条平行的齿条,所述齿轮啮合在两个齿条之间;所述弹簧两端分别与两个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钢丝绳穿过其中一个连接板和弹簧并与另一个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动力部通过所述钢丝绳驱动所述弹簧两端的连接板靠近或远离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振华,王乐天,王珂,李宗峰,张璐,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空间应用工程与技术中心,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