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口腔医学用牙修补固定装置,属于牙修补技术领域。该牙修补固定装置包括支撑体,邻齿固定装置,至少包括四个,且上下均等对称分布于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上,各邻齿固定装置均包括限位槽,中部设有隔板,隔板将限位槽分隔为左侧槽和右侧槽;底板能够沿左侧槽和右侧槽的侧壁上下滑动;加固机构包括第一齿条,第二齿条和齿轮,隔板内设有容纳腔,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均竖向设置于容纳腔内,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通过水平连接柱与两个底板固定连接,齿轮位于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之间,齿轮与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啮合。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牙修补固定装置能够对邻齿进行有效固定,避免修复过程中对邻齿造成影响。程中对邻齿造成影响。程中对邻齿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口腔医学用牙修补固定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牙修补
,具体涉及一种口腔医学用牙修补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牙齿缺损,口腔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牙齿缺损是指各种牙体硬组织不同程度的出现质地和生理解剖外形的损坏或异常,它常表现为正常牙体形态、咬合及邻结关系的破坏。出现牙齿缺损,会影响到牙周组织的健康、咀嚼功能和发音功能的发挥以及患者的面容美观,而牙修补技术能够修复牙齿缺损。
[0003]在牙齿缺损手术中,需要借助牙修补固定装置实现口腔支撑,以使嘴巴保持张开,同时还需要对缺损牙的邻边牙进行固定,预防在修补过程中对邻牙造成影响,现有的牙修补固定装置能够实现支撑作用但是无法实现对邻牙的有效固定。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口腔医学用牙修补固定装置。
[000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口腔医学用牙修补固定装置,包括:
[0006]支撑体,包括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
[0007]邻齿固定装置,至少包括四个,且上下均等对称分布于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上,各邻齿固定装置均包括:
[0008]限位槽,中部设有隔板,所述隔板将限位槽分隔为左侧槽和右侧槽,所述限位槽与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滑动连接,且限位槽与上支撑部或下支撑部之间还设有位置锁定机构;
[0009]底板,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所述左侧槽和右侧槽内,且能够沿左侧槽和右侧槽的侧壁上下滑动;所述底板底部设有第一卡齿,限位槽的底部设有与第一卡齿对应的第二卡齿,所述第一卡齿和第二卡齿卡接;
[0010]咬合硅胶,铺设于所述底板上;
[0011]较佳地,加固机构,包括第一齿条,第二齿条和齿轮,所述隔板内设有容纳腔,所述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均竖向设置于容纳腔内,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通过水平连接柱与两个底板固定连接,所述齿轮位于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之间,齿轮与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啮合,所述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还均与容纳腔侧壁滑动连接,所述齿轮与所述容纳腔侧壁可转动连接。
[0012]较佳地,限位槽底部设有滑块,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上设有滑槽,所述滑块和滑槽滑动连接。
[0013]较佳地,限位槽与滑块可拆卸连接。
[0014]较佳地,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与牙齿对应位置沿支撑体弧度方向设置有用于牙齿穿过的通道。
[0015]较佳地,上支撑部和下支撑部之间还设有角度调节机构。
[0016]较佳地,上支撑部上的限位槽位于上牙齿的下方,下支撑部上的限位槽位于下牙齿的上方。
[00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牙修补固定装置的支撑体用于将口腔撑开,以便于有足够大的操作空间;在修补缺损牙齿时,通过对邻齿进行有效固定,避免因个别牙齿缺损导致周边牙齿晃动,本专利技术的邻齿固定装置是通过限位槽对邻齿以及邻齿的邻齿进行固定,当限位槽对应的牙齿咬合在咬合硅胶上后,底板受到向下的压力,带动第一齿条下移,而由于第一齿条和第二齿条在齿轮的作用下反向运动,进而对另一底板对应的牙齿施加向上的加固力,通过对缺损牙齿一侧的两个牙齿进行加固,使健康的牙齿成为一个整体,避免在修复过程中造成邻齿晃动;本专利技术中牙齿对限位槽压合的越紧对牙齿的固定效果越佳,对缺损牙齿另一侧的两个牙齿也采用同样的方式加固,能够在缺损牙齿修复中减少对邻齿的影响。
[0018]本专利技术由于限位槽与支撑体的上下支撑部滑动连接,因此可以根据需要将限位槽移动至合适位置,适用于不同的患者,提高本专利技术牙修补固定装置的应用范围。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本专利技术限位槽与下支撑部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0021]图3为本专利技术支撑体的结构示意图。
[0022]附图标记说明:
[0023]1.支撑体,11.上支撑部,12.下支撑部,2.邻齿固定装置,3.限位槽,31.隔板,32.容纳腔,4.底板,5.咬合硅胶,6.第一齿条,7.第二齿条,8.齿轮,9.第一卡齿,10.第二卡齿,13.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结合附图1
‑
3,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5]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口腔医学用牙修补固定装置,包括:
[0026]支撑体1,包括上支撑部11和下支撑部12;
[0027]邻齿固定装置2,至少包括四个,且上下均等对称分布于上支撑部11和下支撑部12上,各邻齿固定装置2均包括:
[0028]限位槽3,中部设有隔板31,所述隔板31将限位槽3分隔为左侧槽和右侧槽,所述限位槽3与上支撑部11和下支撑部12滑动连接,且限位槽3与上支撑部11或下支撑部12之间还设有位置锁定机构;
[0029]底板4,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所述左侧槽和右侧槽内,且能够沿左侧槽和右侧槽的侧壁上下滑动;所述底板4底部设有第一卡齿9,限位槽3的底部设有与第一卡齿9对应的第二卡齿10,所述第一卡齿9和第二卡齿10卡接;
[0030]咬合硅胶5,铺设于所述底板4上。
[0031]本实施例中,支撑体1的上支撑部11和下支撑部12张合一定的角度,邻齿固定装置2一般包括4个,上下各设置两个,且同在上方或下方的两个邻齿固定装置2分别位于待修复牙体的两侧,用于对修复牙齿的邻齿以及邻齿的邻齿进行固定,避免修复手术中受到影响。
[0032]限位槽3因设置的隔板31将限位槽3分隔为左侧槽和右侧槽可以对应邻齿以及邻齿的邻齿;手术时,上下牙齿可能会因张开时间过长不自主的咬合,由于底板4底部设有第一卡齿9,限位槽3的底部设有与第一卡齿9对应的第二卡齿10,所述第一卡齿9和第二卡齿10卡接,因此在咬合过程中底板4与限位槽3之间的卡齿会插接的更深,本实施例的第一卡齿9和第二卡齿10的设置实现在满足一定的上下位移的同时有效的避免了底板4的左右位移。
[0033]为了对邻齿进行更有效的固定,本实施例还包括加固机构,该加固机构包括第一齿条6,第二齿条7和齿轮8,所述隔板31内设有容纳腔32,所述第一齿条6和第二齿条7均竖向设置于容纳腔32内,第一齿条6和第二齿条7通过水平连接柱与两个底板4固定连接,所述齿轮8位于第一齿条6和第二齿条7之间,齿轮8与第一齿条6和第二齿条7啮合,所述第一齿条6和第二齿条7还均与容纳腔32侧壁滑动连接,所述齿轮8与所述容纳腔32侧壁可转动连接。
[0034]本实施例邻齿咬合或下移时对一侧底板4产生的压力,通过加固机构实现对另一侧底板4实现向上的力,实现对邻齿的邻齿的再加固,通过对邻齿的邻齿的再加固,提高对邻齿的支撑作用,避免邻齿在手术中受到因一侧缺少支撑而造成晃动,邻齿在其邻齿以及限位槽的作用下限制左右前后移动,而在上下方向给予一定的活动空间,以提高手术过程中的舒适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口腔医学用牙修补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体(1),包括上支撑部(11)和下支撑部(12);邻齿固定装置(2),至少包括四个,且上下均等对称分布于上支撑部(11)和下支撑部(12)上,各邻齿固定装置(2)均包括:限位槽(3),中部设有隔板(31),所述隔板(31)将限位槽(3)分隔为左侧槽和右侧槽,所述限位槽(3)与上支撑部(11)和下支撑部(12)滑动连接,且限位槽(3)与上支撑部(11)或下支撑部(12)之间还设有位置锁定机构;底板(4),数量为两个,分别位于所述左侧槽和右侧槽内,且能够沿左侧槽和右侧槽的侧壁上下滑动;所述底板(4)底部设有第一卡齿(9),限位槽(3)的底部设有与第一卡齿(9)对应的第二卡齿(10),所述第一卡齿(9)和第二卡齿(10)卡接;咬合硅胶(5),铺设于所述底板(4)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口腔医学用牙修补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固机构,包括第一齿条(6),第二齿条(7)和齿轮(8),所述隔板(31)内设有容纳腔(32),所述第一齿条(6)和第二齿条(7)均竖向设置于容纳腔(32)内,第一齿条(6)和第二齿条(7)通过水平连接柱与两个底板(4)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荟菡,
申请(专利权)人:周口市妇幼保健院周口市儿童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