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步入式排风柜,包括排风柜主体、设置在排风柜主体上的补风进气装置和排风装置;补风进气装置包括进风分流箱,顶部连接有外部进风管道,底部连通有第一补风通道,两端各连通有第二补风通道组件;第一补风通道设置在腔室顶部;第二补风通道组件设置在排风柜主体的两侧空腔内、且与侧板连通,侧板上开设若干个第一补风孔;第二补风通道组件包括纵向设置的若干个补风隔层和导流件;补风隔层靠近侧板的一侧开设第二补风孔,第二补风孔与第一补风孔相对应且交错分布,与第二补风孔相比第一补风孔更靠近腔室内部;导流件设置在补风隔层和侧板之间;这样提高补风效果、降低了工作能耗。了工作能耗。了工作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步入式排风柜
[0001]本技术涉及实验室排风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步入式排风柜。
技术介绍
[0002]步入式排风柜是排风柜中的一种,因其可容下较高大的实验设备,实验人员可完全进入排风柜,专门为需要较高操作空间的实验室设计。步入式排风柜主要是在各种测试过程中,对所产生的有害气源进行收集、排放的设备。
[0003]衡量实验室排风柜的标准是要满足:有害气体不能溢出也不能在柜内产生紊流。通常情况下,进口风速0.4m/s
‑
0.6m/s是可以对柜内气体进行较好控制的。现有的排风柜通过采用大风量抽气装置将进口风速控制在0.4m/s
‑
0.6m/s内,并将有毒有害气体排出室外,这种方式使得操作者在排风柜附近走动或者操作时,干扰气流小,实验室气体不外漏,但是这样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陷,排风柜能耗很大,经实际使用发现,尤其是夏天会将屋内的冷气抽出室外,实验室能耗进一步增大。
[0004]而步入式排风柜因本身的高度较高,抽气装置一直处于大风量工作中,能量消耗较一般排风柜相比就更大。
[0005]因此,亟需一种新型的步入式排风柜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步入式排风柜。
[0007]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
[0008]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步入式排风柜,包括排风柜主体和与所述排风柜主体连接的防护视窗,所述排风柜主体内部形成一个前侧开口的腔室,所述排风柜主体顶部设置有顶板,所述排风柜主体两侧设置有侧板,还包括设置在排风柜主体上的补风进气装置和排风装置;
[0009]所述补风进气装置包括进风分流箱,安装在所述顶板上,顶部连接有外部进风管道,底部连通有第一补风通道,左右两端各连通有第二补风通道组件;
[0010]所述第一补风通道,用于从顶板处向所述腔室内补风,设置在所述腔室顶部;所述第二补风通道组件,用于从侧板两侧向所述腔室内补风,设置在所述排风柜主体的两侧空腔内部、且与所述侧板连通,所述侧板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一补风孔;
[0011]所述第二补风通道组件包括纵向设置的若干个补风隔层和导流件;所述补风隔层靠近侧板的一侧开设有第二补风孔,所述第二补风孔与第一补风孔相对应且交错分布,与第二补风孔相比所述第一补风孔更靠近腔室内部;所述导流件设置在补风隔层和侧板之间,用于引导风从第二补风孔进入相对应的第一补风孔进而进入腔室内。
[0012]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补风孔设置为均匀排布的若干列,所述第二补风孔的数量与第一补风孔的数量相同;所述导流件的数量与第一补风孔的列数相等;所述导流件数量与所述补风隔层的数量为倍数关系;所述导流件与所述侧板呈夹角设置。
[0013]进一步的,设置在排风柜主体一侧的补风隔层数量为4个,每个补风隔层内包含两列第二补风孔,每个补风隔层对应两个导流件,每个导流件对应一个第一补风;所述导流件与所述侧板夹角为45度。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补风通道包括一缓风板,所述缓风板上开设有第六补风孔,所述缓风板固设于腔室顶部、且与顶板成夹角设置,使得风向腔室内部及下部补风。
[0015]进一步的,所述进风分流箱,整体呈顶小下大的结构,包括:
[0016]底板,开设有第三补风孔,所述顶板上对应位置开设有第四补风孔;
[0017]分流板,设置底板中间位置,截面呈等腰三角形,包括第一板和与所述第一板呈夹角的第二板,所述第一板和所述第二板开设有第五补风孔;第一板和第二板分别面向进风分流箱的左右两端的端口。
[0018]进一步的,所述进风分流箱还包括:
[0019]风扇和设置在所述风扇下的辅助加热装置,所述风扇数量至少为一个,设置在进风分流箱的顶部,用于将风吹向所述辅助加热装置。
[0020]进一步的,所述辅助加热装置数量为两个,分别固设于第一板和第二板上。
[0021]进一步的,所述补风进气装置还包括进气阀,设置在进风分流箱和外部进风管道之间,用于调节进风量;所述排风装置包括设置在顶板上的集气罩和排气阀,所述排气阀设置在集气罩和外部排风管道之间,用于调节排风量。
[0022]进一步的,所述集气罩设置为底部开口的长条半圆弧状结构,上部延伸出用于连接外部排气管道的排气口。
[0023]进一步的,所述进气阀设置为蝶阀或者文丘里阀;所述排气阀设置为蝶阀或者文丘里阀。
[0024]本技术所达到的有益效果为:
[0025]本技术的步入式排风柜在排风柜主体上设置补风进气装置,利用进风分流箱、底部连通的第一通风通道和两侧连通的第二通风通道组件,将从外部进入的风源源不断均匀的补入到腔室内,形成风幕,进一步提高补风效果,使外部的风能够顺利的进入到腔室内,同时能够防止内部的有害气体溢出;使得腔室内的气压保持稳定和平衡,降低了工作能耗。
[0026]本技术采用在进风分流箱内加装辅助加热装置,可应对寒冷天气,尤其是极寒地区冬季送入排风柜内的低温冷空气进而影响实验结果的现有问题。
[0027]本技术采用在进风口和出风口内设置进气阀和排气阀,通过调节进气阀和出气阀的流量,保证了排风柜内的面风速在一个稳定的有效排风范围内,相比现有技术中的排风柜排风效果更佳。
附图说明
[0028]图1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某一视角整体结构示意图。
[0029]图2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整体结构侧视剖视示意图(省略防护视窗)。
[0030]图3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进风分流箱结构示意图。
[0031]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左侧第二补风通道组件结构示意图。
[0032]图5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左侧第二补风通道组件俯视剖面示意图。
[0033]图6是图5中A处局部放大图。
[0034]图7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导流件结构示意图。
[0035]图中,1、腔室;2、防护视窗;3、侧板;30、第一补风孔;4、顶板;40、第四补风孔;5、立柱;50、第七补风孔;6、背板;100、补风进气装置;110、进风分流箱;111、底板;1111、第三补风孔;112、分流板;1121、第五补风孔;113、风扇;114、辅助加热装置;120、第一补风通道;121、缓风板;1211、第六补风孔;130、第二补风通道组件;131、补风隔层;1311、第二补风孔;132、导流件;140、进气阀;200、排风装置;210、集气罩;220、排气阀;300、导风板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7]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步入式排风柜,其特征在于:包括排风柜主体和与所述排风柜主体连接的防护视窗(2),所述排风柜主体内部形成一个前侧开口的腔室(1),所述排风柜主体顶部设置有顶板(4),所述排风柜主体两侧设置有侧板(3),还包括设置在排风柜主体上的补风进气装置(100)和排风装置(200);所述补风进气装置(100)包括进风分流箱(110),安装在所述顶板(4)上,顶部连接有外部进风管道,底部连通有第一补风通道(120),左右两端各连通有第二补风通道组件(130);所述第一补风通道(120),用于从顶板(4)处向所述腔室(1)内补风,设置在所述腔室(1)顶部;所述第二补风通道组件(130),用于从侧板(3)两侧向腔室(1)内补风,设置在所述排风柜主体的两侧空腔内部、且与所述侧板(3)连通,所述侧板(3)上开设有若干个第一补风孔(30);所述第二补风通道组件(130)包括纵向设置的若干个补风隔层(131)和导流件(132);所述补风隔层(131)靠近侧板(3)的一侧开设有第二补风孔(1311),所述第二补风孔(1311)与第一补风孔(30)相对应且交错分布,与第二补风孔(1311)相比所述第一补风孔(30)更靠近腔室(1)内部;所述导流件(132)设置在补风隔层(131)和侧板(3)之间,用于引导风从第二补风孔(1311)进入相对应的第一补风孔(30)进而进入腔室(1)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步入式排风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补风孔(30)设置为均匀排布的若干列,所述第二补风孔(1311)的数量与第一补风孔(30)的数量相同;所述导流件(132)的数量与第一补风孔(30)的列数相等;所述导流件(132)数量与所述补风隔层(131)的数量为倍数关系;所述导流件(132)与所述侧板(3)呈夹角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步入式排风柜,其特征在于:设置在排风柜主体一侧的补风隔层(131)数量为4个,每个补风隔层(131)内包含两列第二补风孔(1311),每个补风隔层(131)对应两个导流件(132),每个导流件(132)对应一个第一补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胜锋,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卫蓝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