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南大学专利>正文

具有针织结构的可溶性纺织材料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04691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31
本申请关于一种具有针织结构的可溶性纺织材料的制备方法,涉及医用敷料领域。该方法包括:对纱线进行编织,得到纱线织物;对纱线织物进行改性处理,得到改性纱线织物;对改性纱线织物依次进行清洗处理以及干燥处理,得到可溶性纺织材料。在进行可溶性纺织材料制备的过程中,在对纱线进行编织,得到形成为纬编间隔织物,且具有三维结构的纱线织物,并在得到纱线织物后对纱线织物进行改性、干燥和清洗处理,最终得到具有可溶性的纺织材料。经过该制备方法得到的可溶性纺织材料具有三维结构以及可溶性质,在医疗包扎的应用场景下,三维结构能够使其容纳更多的液体,充分发挥可溶性纺织材料的效果,进而提高了纺织材料的止血性能。能。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具有针织结构的可溶性纺织材料的制备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医用敷料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具有针织结构的可溶性纺织材料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在医疗场景下,通常使用止血材料对于患者的伤口处进行止血,作为对于伤口进行诊疗的前置步骤,在止血材料中,可溶性止血材料由于其遇液体可以形成凝胶的特殊性能,止血效果相较于其他类型的止血材料更为优异。
[0003]基于临床医疗的实践,对于应用于生物的可降解类的医用止血材料,其应用场景提出了以下要求:其需要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具有可塑性且需要有一定的机械强度。在此情况下,相关技术中,通常使用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机织布和无纺布。
[0004]然而,由于机织布和无纺布均为平面结构,吸收液体的能力有限,进而会致使止血材料的可溶性能发挥不明显,进而影响止血性能。也即,相关技术中的止血材料在使用场景中受限于自身结构,无法发挥出较好的止血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申请关于一种具有针织结构的可溶性止血纺织材料的制备方法,能够使止血材料发挥较好的止血性能,该技术方案包括:
[0006]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针织结构的可溶性纺织材料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
[0007]对纱线进行编织,得到纱线织物,纱线织物为纬编间隔织物,纱线呈现三维结构,纱线织物包括第一表面,第二表面以及连接层,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通过连接层连接;
[0008]通过改性试剂组合对纱线织物进行改性处理,得到改性纱线织物,改线纱线织物呈现可溶性,改线织物实际组合中包括至少两种改性试剂;
[0009]对改性纱线织物依次进行清洗处理以及干燥处理,得到可溶性纺织材料。
[0010]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实现为平针层,连接层中包括集圈以及浮线;
[0011]第一表面通过集圈与连接层连接;
[0012]第二表面通过浮线与连接层连接。
[0013]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中均包括成圈,连接层中包括浮线;
[0014]成圈与浮线连接。
[0015]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改性试剂组合中包括第一改性试剂、第二改性试剂和第三改性试剂,第一改性试剂为氢氧化钠溶液,第二改性试剂为氢氧化钠、水和无水乙醇的混合液,第三改性试剂为氯乙酸和无水乙醇的混合液;
[0016]在35~75℃的环境温度下,将纱线织物在第一改性试剂中浸泡10~30分钟,得到第一碱化织物;
[0017]在35~75℃的环境温度下,将纱线织物在第二改性试剂中浸泡30~120分钟,得到第二碱化织物;
[0018]在50~75℃的环境温度下向第二碱化织物所在的第二改性试剂中加入第三改性试剂,对第二碱化织物进行醚化反应,得到改性纱线织物。
[0019]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第一改性试剂中,氢氧化钠溶液的浓度为 20%~30%;
[0020]在第二改性试剂中,氢氧化钠、水和无水乙醇的比例为1:1.25~3.15:7.14~18;
[0021][0022]在第三改性试剂中,氯乙酸和无水乙醇的比例为1:1。
[0023]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在向第二碱化织物所在的第二改性试剂中加入第三改性试剂后,织物、氢氧化钠与氯乙酸的质量比为1:1.8~3:1.7~5;
[0024]水的含量为溶液总重量的13%~44%;
[0025]无水乙醇的含量为溶液总重量的48%~62%。
[0026]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通过无水乙醇对改性纱线织物进行清洗处理,得到洁净纱线织物;
[0027]在40~60℃的烘干温度下对洁净纱线织物烘干10~30分钟,得到可溶性纺织材料。
[0028]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将纱线输入横编机中,输出得到纱线织物。
[0029]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纱线的密度为600丹尼尔。
[0030]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针织结构的可溶性纺织材料,该纺织材料通过如上任一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
[0031]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至少包括:
[0032]在进行可溶性纺织材料制备的过程中,在对纱线进行编织,得到形成为纬编间隔织物,且具有三维结构的纱线织物,并在得到纱线织物后对纱线织物进行改性、干燥和清洗处理,最终得到具有可溶性的纺织材料。经过该制备方法得到的可溶性纺织材料具有三维结构以及可溶性质,在医疗包扎的应用场景下,三维结构能够使其容纳更多的液体,充分发挥纺织材料的可溶性,进而提高了纺织材料的止血性能。
附图说明
[003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34]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溶性纺织材料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0035]图2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可溶性纺织材料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0036]图3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纱线织物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4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纱线织物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8]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0039]首先,对本申请实施例中涉及的名词进行简单的介绍:
[0040]可溶性纺织材料,是用于制作可溶性纱布的纺织材料。可溶性纺织材料在遇到液体时,会形成凝胶状物质。在伤口包扎的应用场景下,可溶性纺织材料与人体血液接触后,会在一定时间内与血液混合,形成凝胶,并对于出血位置进行堵塞,最终达到为患者的伤口进行止血的效果。
[0041]图1示出了本申请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可溶性纺织材料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该方法包括:
[0042]步骤101,对纱线进行编织,得到纱线织物。
[0043]在本申请实施例中,对于纱线进行编制的方法为纬编。在此情况下,纱线织物即为纬编间隔织物。该纬编间隔织物包括第一表面、第二表面以及连接层,且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通过连接层进行连接。也即,通过第一表面、第二表面以及连接层的设置,纱线织物体现为三维结构,当纱线织物自然放置时,连接层在第一表面与第二表面之间起到支撑作用,使纱线织物具有一定的厚度。此时,纱线即呈现三维结构。
[0044]步骤102,通过改性试剂组合对纱线织物进行改性处理,得到改性纱线织物。
[0045]在本申请实施例中,改性处理的主要目的为对于纱线织物进行可溶性的赋予,使纱线织物在工作过程当中呈现出可溶性。在本申请实施例中,通过将纱线织物浸泡在改性试剂中的方式,对于纱线进行改性。由于改性是一个复杂的化学过程,在本过程中,为使纱线织物最终呈现出可溶性,需要通过组合试剂对于纱线织物的依次处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针织结构的可溶性纺织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对纱线进行编织,得到纱线织物,所述纱线织物为纬编间隔织物,所述纱线织物呈现三维结构,所述纱线织物包括第一表面,第二表面以及连接层,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第二表面通过所述连接层连接;通过改性试剂组合对所述纱线织物进行改性处理,得到改性纱线织物,所述改线纱线织物呈现可溶性,所述改线织物实际组合中包括至少两种改性试剂;对所述改性纱线织物依次进行清洗处理以及干燥处理,得到可溶性纺织材料。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以及所述第二表面实现为平针层,所述连接层中包括集圈以及浮线;所述第一表面通过所述集圈与所述连接层连接;所述第二表面通过所述浮线与所述连接层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表面以及第二表面中均包括成圈,所述连接层中包括浮线;所述成圈与所述浮线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任一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试剂组合中包括第一改性试剂、第二改性试剂和第三改性试剂,所述第一改性试剂为氢氧化钠溶液,所述第二改性试剂为氢氧化钠、水和无水乙醇的混合液,所述第三改性试剂为氯乙酸和无水乙醇的混合液;所述将所述纱线织物浸泡在改性试剂中,对所述纱线织物进行改性处理,得到改性纱线织物,包括:在35~75℃的环境温度下,将所述纱线织物在第一改性试剂中浸泡10~30分钟,得到第一碱化织物;在35~75℃的环境温度下,将所述纱线织物在第二改性试剂中浸泡30~120分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丕波张诗瑶蒋高明陈超余丛洪莲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