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角度可调节的下肢康复训练装置及其训练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04293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角度可调节的下肢康复训练装置及其训练系统,涉及下肢康复训练器械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是通过设置的靠背、升降气缸、张开训练组件、张力驱动组件、震动按摩组件和张开滑动组件,对病患下肢的小幅度动作训练和大幅度动作训练,来实现病患下肢的小动作训练预活血,增强其肌肉活性后,进行大动作训练,增强肌肉的拉伸锻炼,激活神经细胞再生,加强病患的恢复程度,本设备的训练效果佳,解决传统设备的功能性较为单一,病患恢复程度较慢的问题。题。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角度可调节的下肢康复训练装置及其训练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下肢康复训练器械
,尤其涉及一种角度可调节的下肢康复训练装置及其训练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认为脑血管意外或外伤导致的神经损伤引发的下肢瘫痪的患者,经过正规的康复训练可以明显减少或减轻瘫痪的后遗症,有人把康复看得特别简单,甚至把其等同于锻炼,而不适当的肌力训练会加重痉挛,适当的康复训练则可让这种痉挛得到缓解,从而使肢体运动趋于协调;
[0003]其中公开号为CN210057292U的一种用于下肢康复训练装置,是通过设置的椅背、椅座、伸缩撑柱、承重盘和屈伸装置,实现腿部屈伸动作和腿部左右摆动协调动作进行康复训练,但是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整体功能较为单一,只能对腿部进行康复训练,而直接锻炼易造成病患肌肉拉伤,使病患二次受伤,造成病患的恢复程度变慢,且病患的下肢不仅仅只有腿部,下肢是指人体腹部以下部分,其还无法短锻炼腹部,造成训练效果较差的问题;
[0004]针对上述的技术缺陷,现提出一种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是通过设置的靠背、升降气缸、张开训练组件、张力驱动组件、震动按摩组件和张开滑动组件,对病患下肢的小幅度动作训练和大幅度动作训练,来实现病患下肢的小动作训练预活血,增强其肌肉活性后,进行大动作训练,增强肌肉的拉伸锻炼,激活神经细胞再生,加强病患的恢复程度,本设备的训练效果佳,解决传统设备的功能性较为单一,使病患恢复程度较慢的问题。
[0006]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7]一种角度可调节的下肢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底座、座垫、靠背、升降气缸和升降支架,所述座垫安装于底座的顶面并与其铰接,所述升降支架安装于底座的底面,所述升降气缸固定安装于座垫上,所述升降气缸的输出轴与靠背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底座的一侧对称安装有张开训练组件,所述张开训练组件与底座转动连接,两个所述张开训练组件传动连接有一个张力驱动组件,所述张力驱动组件安装于底座内,所述张开训练组件的顶面安装有震动按摩组件,所述震动按摩组件与张开训练组件滑动抵接,所述震动按摩组件与张开训练组件之间设有张开滑动组件,所述张开滑动组件安装于张开训练组件上;
[0008]所述震动按摩组件包括支撑外套弧体、支撑内套弧体、支撑内套弹垫、活塞滑套、活塞滑杆、活塞缸体和活塞滑块,所述支撑外套弧体、支撑内套弧体、支撑内套弹垫、活塞滑套、活塞滑杆、活塞缸体和活塞滑块均对称设有两个,所述支撑外套弧体、支撑内套弧体和支撑内套弹垫从外到内依次固定,且支撑内套弧体和支撑内套弹垫构成震动按摩腔,两个所述支撑内套弹垫间隙配合构成腿部按摩空心腔,所述活塞滑套设于震动按摩腔内,且活
塞滑套的外端与支撑内套弧体的内壁滑动抵接,所述活塞缸体固定设于支撑外套弧体的外端中心处,所述活塞滑块滑动设于活塞缸体内,所述活塞滑杆的一端与活塞滑套的中心处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依次贯穿支撑内套弧体、支撑外套弧体的侧壁后延伸到活塞缸体内并与活塞滑块固定连接。
[0009]进一步的,所述震动按摩组件还包括油缸和一分二阀,所述一分二阀安装于油缸的顶端,所述一分二阀通过软管与两个所述活塞缸体贯通连接。
[0010]进一步的,所述张开训练组件包括空心管、螺纹转套、滑板、螺纹杆和支撑脚,所述空心管设有两个,所述滑板设于两个空心管之间,所述螺纹杆设有两个,且一个螺纹杆与一个空心管对应滑动连接,两个所述螺纹杆远离空心管的一端与支撑脚固定连接,其中一个所述空心管的端部转动与螺纹转套转动连接,所述螺纹转套螺纹套接于螺纹杆的外端,且张开滑动组件安装滑板上。
[0011]进一步的,所述张力驱动组件包括第一电动转杆、主动齿轮、传动齿轮、传动转杆、从动齿轮、从动转杆和L形滑动件,所述第一电动转杆转动设于底座内,所述主动齿轮固定套接于第一电动转杆的外端,所述传动齿轮与主动齿轮啮合连接,且传动齿轮对称设有两个,所述传动转杆固定设于底座内,所述传动齿轮转动套接于传动转杆的外端,所述传动齿轮与从动齿轮啮合连接,所述从动齿轮固定套接于从动转杆的外端底部,所述从动转杆转动设于底座内,所述L形滑动件固定套接于从动转杆的外端顶部,所述L形滑动件远离从动转杆的一端贯穿滑动底座的内壁延伸到其外部并与滑板固定连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L形滑动件与底座的外侧壁抵接,且底座的外侧壁剖面为弧形状,所述底座弧形状的两侧设有防护板,所述防护板与空心管之间设有防护弹片。
[0013]进一步的,所述张开滑动组件包括电动丝杆、螺母座、限位空心杆、第二电动转杆、分向齿轮和限位套杆,所述电动丝杆转动设于滑板的底部,所述螺母座的一端螺纹套接于电动丝杆的外端,其另一端滑动贯穿滑板后延伸到其顶部并与限位空心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电动转杆转动设于限位空心杆内,所述分向齿轮固定套接于第二电动转杆的外端,所述限位套杆对称设有两个,且限位套杆的一端套接于分向齿轮的外端并与其啮合连接,其另一端贯穿限位空心杆的内壁延伸到其外部并与支撑外套弧体固定连接,所述限位套杆与支撑外套弧体一一对应设置,两个所述限位套杆均设有限位齿段,所述限位齿段对称啮合于分向齿轮的两侧,所述支撑外套弧体的底端与限位空心杆滑动抵接。
[0014]进一步的,所述限位空心杆开设有适配限位套杆偏转的限位弧槽,所述滑板开设有适配螺母座滑动的滑道。
[0015]进一步的,所述震动按摩腔内储存有若干震动按摩球。
[0016]该种角度可调节的下肢康复训练装置的训练系统,训练系统的具体工作步骤如下:
[0017]步骤一,根据病患的身高调节升降支架,从而调节装置高度,使设备与病患的身高适配,然后启动张开滑动组件,使两个支撑内套弹垫打开,将病人的两条腿放到两个支撑内套弹垫之间,然后通过旋转螺纹转套,调节支撑脚的长度,使病患的脚掌放到支撑脚上,让病患坐到座垫上,让病患后仰并靠在靠背上,然后启动升降气缸调节靠背的高度和角度;
[0018]步骤二,将两个支撑内套弹垫位移到病人的小腿部,然后关闭两个支撑内套弹垫,使其内端抵接到病人的小腿部,然后启动油缸运作,将其内的油体通过一分二阀挤压到活
塞缸体内,油体进入活塞缸体内后推动活塞滑块沿活塞缸体的内壁滑动,活塞滑块沿活塞缸体的内壁滑动后带动与其固定的活塞滑杆向活塞缸体外部移动,活塞滑杆向活塞缸体外部移动后带动与其固定的活塞滑套沿着支撑内套弧体的内壁滑动,并挤压其内的震动按摩球,震动按摩球被挤压后逐渐贴合到支撑内套弹垫,然后使支撑内套弹垫逐步形成球形对病患的小腿部进行挤压按摩,通过将油体重新吸入油缸内,经上述部件传动,使支撑内套弹垫回位,震动按摩球回位,重复上述步骤,依次将病患的下肢进行震动按摩,使病人的腿部进行小幅度动作训练;
[0019]步骤三,当病患的下肢充分活血按摩后,启动张力驱动组件控制张开训练组件张开和回位,张开训练组件张开和回位后带动病人的两条腿张开和关闭,使病人的腿部进行大幅度动作训练;
[0020]步骤四,当对病患的腿部进行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角度可调节的下肢康复训练装置,包括底座(1)、座垫(2)、靠背(3)、升降气缸(4)和升降支架(11),所述座垫(2)安装于底座(1)的顶面并与其铰接,所述升降支架(11)安装于底座(1)的底面,所述升降气缸(4)固定安装于座垫(2)上,所述升降气缸(4)的输出轴与靠背(3)的底端固定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1)的一侧对称安装有张开训练组件(5),所述张开训练组件(5)与底座(1)转动连接,两个所述张开训练组件(5)传动连接有一个张力驱动组件(6),所述张力驱动组件(6)安装于底座(1)内,所述张开训练组件(5)的顶面安装有震动按摩组件(7),所述震动按摩组件(7)与张开训练组件(5)滑动抵接,所述震动按摩组件(7)与张开训练组件(5)之间设有张开滑动组件(8),所述张开滑动组件(8)安装于张开训练组件(5)上;所述震动按摩组件(7)包括支撑外套弧体(701)、支撑内套弧体(702)、支撑内套弹垫(703)、活塞滑套(704)、活塞滑杆(705)、活塞缸体(706)和活塞滑块(707),所述支撑外套弧体(701)、支撑内套弧体(702)、支撑内套弹垫(703)、活塞滑套(704)、活塞滑杆(705)、活塞缸体(706)和活塞滑块(707)均对称设有两个,所述支撑外套弧体(701)、支撑内套弧体(702)和支撑内套弹垫(703)从外到内依次固定,且支撑内套弧体(702)和支撑内套弹垫(703)构成震动按摩腔,两个所述支撑内套弹垫(703)间隙配合构成腿部按摩空心腔,所述活塞滑套(704)设于震动按摩腔内,且活塞滑套(704)的外端与支撑内套弧体(702)的内壁滑动抵接,所述活塞缸体(706)固定设于支撑外套弧体(701)的外端中心处,所述活塞滑块(707)滑动设于活塞缸体(706)内,所述活塞滑杆(705)的一端与活塞滑套(704)的中心处固定连接,其另一端依次贯穿支撑内套弧体(702)、支撑外套弧体(701)的侧壁后延伸到活塞缸体(706)内并与活塞滑块(707)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角度可调节的下肢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震动按摩组件(7)还包括油缸(708)和一分二阀(709),所述一分二阀(709)安装于油缸(708)的顶端,所述一分二阀(709)通过软管与两个所述活塞缸体(706)贯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角度可调节的下肢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开训练组件(5)包括空心管(501)、螺纹转套(502)、滑板(503)、螺纹杆(504)和支撑脚(505),所述空心管(501)设有两个,所述滑板(503)设于两个空心管(501)之间,所述螺纹杆(504)设有两个,且一个螺纹杆(504)与一个空心管(501)对应滑动连接,两个所述螺纹杆(504)远离空心管(501)的一端与支撑脚(505)固定连接,其中一个所述空心管(501)的端部转动与螺纹转套(502)转动连接,所述螺纹转套(502)螺纹套接于螺纹杆(504)的外端,且张开滑动组件(8)安装滑板(503)上。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角度可调节的下肢康复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张力驱动组件(6)包括第一电动转杆(601)、主动齿轮(602)、传动齿轮(603)、传动转杆(604)、从动齿轮(605)、从动转杆(606)和L形滑动件(607),所述第一电动转杆(601)转动设于底座(1)内,所述主动齿轮(602)固定套接于第一电动转杆(601)的外端,所述传动齿轮(603)与主动齿轮(602)啮合连接,且传动齿轮(603)对称设有两个,所述传动转杆(604)固定设于底座(1)内,所述传动齿轮(603)转动套接于传动转杆(604)的外端,所述传动齿轮(603)与从动齿轮(605)啮合连接,所述从动齿轮(605)固定套接于从动转杆(606)的外端底部,所述从动转杆(606)转动设于底座(1)内,所述L形滑动件(607)固定套接于从动转杆(606)的外端顶部,所述L形滑动件(607)远离从动转杆(6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永献龚成龙吴传秀杨瑞李媛媛王祥祥户彩凤樊纪山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省海洋资源开发研究院连云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