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刹车片抛光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39287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汽车刹车片抛光工艺,属于刹车片打磨领域,一种汽车刹车片抛光工艺,本方案可以实现在将经过前期多步骤的加工完成的刹车片集中收集并筛选出中质量品质良好的产品后,将筛选出的刹车片放置与第一衔接底板表面的传送滑轨内进行传输,而在传送滑轨传输至第一衔接底板上侧的吸附机构内时,被吸附机构进行吸附从而传递至第二衔接底板上侧经砂带机对刹车片的摩擦块进行抛光打磨处理,从而将刹车片表面的一些毛边处理干净,随后在负压机构的作用下产生负压将砂带机表面的碳纤维粉末吸收,并随着搅动机构的作用下将部分难以吸附的碳纤维粉末在震动下掉落进行重新吸附,随后一起传送至收集机构内部完成收集。随后一起传送至收集机构内部完成收集。随后一起传送至收集机构内部完成收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刹车片抛光工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刹车片打磨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汽车刹车片抛光工艺。

技术介绍

[0002]刹车片也叫刹车皮,在汽车的刹车系统中,刹车片是最关键的安全零件,所有刹车效果的好坏都是刹车片起决定性作用,刹车片一般由钢板、粘接隔热层和摩擦块构成,钢板要经过涂装来防锈,涂装过程用SMT

4炉温跟踪仪来检测涂装过程的温度分布来保证质量,其中隔热层是由不传热的材料组成,目的是隔热,摩擦块由摩擦材料、粘合剂组成,刹车时被挤压在刹车盘或刹车鼓上产生摩擦,从而达到车辆减速刹车的目的,由于摩擦作用,摩擦块会逐渐被磨损,一般来讲成本越低的刹车片磨损得越快,而高性能的刹车片是提高刹车制动力最直接、有效、简单的方法,目前高性能的刹车片大多采用碳纤维和金属材质为主要原料,并强调不含石棉的环保配方。
[0003]目前刹车片在使用过程中,通常对前期经过多步骤加工后的刹车片集中收集,从而筛选出中质量品质良好的产品后,在对其进行抛光加工处理,而现有技术中,对其抛光打磨过程中因刹车片摩擦块被打磨消耗掉导致其散落的碳纤维粉末四处飞溅,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4]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5]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刹车片抛光工艺,它可以实现在将经过前期多步骤的加工完成的刹车片集中收集并筛选出中质量品质良好的产品后,将筛选出的刹车片放置与第一衔接底板表面的传送滑轨内进行传输,而在传送滑轨传输至第一衔接底板上侧的吸附机构内时,被吸附机构进行吸附从而传递至第二衔接底板上侧经砂带机对刹车片的摩擦块进行抛光打磨处理,从而将刹车片表面的一些毛边处理干净,随后在负压机构的作用下产生负压将砂带机表面的碳纤维粉末吸收,并随着搅动机构的作用下将部分难以吸附的碳纤维粉末在震动下掉落进行重新吸附,随后一起传送至收集机构内部完成收集。
[0006]2.技术方案
[0007]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8]一种汽车刹车片抛光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0009]S1、首先将经过前期多步骤的加工完成的刹车片集中收集,从而筛选出中质量品质良好的产品;
[0010]S2、随后将筛选出的刹车片放置特定的传输轨道中,从而通过抛光打磨机构将刹车片进行抛光打磨处理。
[0011]一种汽车刹车片抛光工艺,所述S2中抛光打磨机构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2]S21、在刹车片进入抛光打磨机构内后,其刹车片在传输途中被吸附机构吸附从而
带到砂带机上进行打磨;
[0013]S22、随着刹车片逐渐打磨的情况下,其刹车片摩擦块在摩擦消耗下产生少量的碳纤维粉末,随着碳纤维粉末不断的产生,逐渐会被负压机构将其进行吸附清理。
[0014]进一步的,所述S2中的抛光打磨机构包括第一衔接底板,所述第一衔接底板上端安装有两个相互对称分布的传送滑轨,所述传送滑轨内壁之间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刹车片,所述第一衔接底板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衔接底板,所述第二衔接底板内壁之间安装有砂带机,所述第二衔接底板右端固定连接有收集滑板,本方案在将经过前期多步骤的加工完成的刹车片集中收集,从而筛选出中质量品质良好的产品后,将筛选出的刹车片放置与第一衔接底板表面的传送滑轨内进行传输,而在传送滑轨传输至第一衔接底板上侧的吸附机构内时,被吸附机构进行吸附从而传递至第二衔接底板上侧经砂带机对刹车片的摩擦块进行抛光打磨处理,从而将刹车片表面的一些毛边处理干净。
[0015]进一步的,所述S21中的吸附机构位于第一衔接底板和第二衔接底板上端,所述负压机构位于吸附机构上端且固定连接,所述负压机构右端设有收集机构,当刹车片经传送滑轨传输至吸附机构下侧时,在吸附机构吸附的作用下将刹车片进行吸附,从而传送至较高于传送滑轨位置的砂带机表面进行抛光打磨处理,致使传送后的刹车片位于第二衔接底板上侧的吸附机构内滑动传输。
[0016]进一步的,所述S21中的吸附机构包括第一衔接底板和第二衔接底板上端固定连接的衔接罩,所述衔接罩内底端开凿有两个相互对称的滑槽,所述衔接罩内设有搅动机构,所述滑槽与传送滑轨相互对应,所述滑槽内壁之间安装有电动滑块,所述电动滑块靠近第二衔接底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磁石,在刹车片经传送滑轨传输至吸附机构下侧时,衔接罩内部持续滑动的电动滑块带动着磁石做圆周运动,从而致使磁石在转动时对位于下侧的刹车片进行吸附,从而刹车片经磁石的吸附在第二衔接底板上侧进行传动,并且其下部的碳纤维摩擦块与砂带机进行摩擦抛光打磨,由于衔接罩位于收集滑板的一端设有电控绝磁设备,致使刹车片传输至收集滑板一侧时,在电控绝磁设备的作用下将刹车片被吸引的磁性隔绝致使刹车片掉落从而传输至收集滑板内完成收集。
[0017]进一步的,所述S22中的负压机构包括衔接罩上端固定连接的衔接框,所述衔接框内壁安装有高压鼓风机,所述衔接框远离高压鼓风机的一端开凿有出气孔,当刹车片在砂带机表面进行打磨抛光时,其刹车片下部的摩擦块因打磨产生一定量的碳纤维粉末,而由于衔接框内壁的高压鼓风机持续向收集机构内吹动风流,使得下方与之连通的透气孔内部产生负压的现象,将在砂带机表面打磨出现的碳纤维粉末吸附从而向上方吸附,从而将碳纤维粉末清理干净。
[0018]进一步的,所述收集机构包括负压机构右端固定连接的收集盒,所述收集盒远离衔接框的一端开凿有滑槽,所述滑槽内壁之间滑动连接有收集底板,所述收集底板外端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收集底板内壁固定连接有吸尘垫,而在碳纤维粉末吸附进衔接框内部后,因高压鼓风机风流的方向致使碳纤维粉末向收集盒内流动,从而被收集底板表面的吸尘垫进行吸附,而在吸尘垫表面吸附碳纤维粉末过多后,工作人员可通过拉动收集底板将收集盒内取出,对吸尘垫进行清理,从而便于后期吸尘垫的继续吸附工作。
[0019]进一步的,所述搅动机构包括衔接罩下端固定连接的弹性滤网,所述弹性滤网位于两个滑槽内壁之间,所述衔接罩外端开凿有多个均匀分布的透气孔,所述透气孔位于弹
性滤网上端,所述弹性滤网上端固定连接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支撑棒,多个所述支撑棒均位于透气孔内壁之间,所述支撑棒上端固定连接有球囊,所述球囊内设有静电吸附机构,当碳纤维粉末在负压作用下向上流动时,部分碳纤维粉末可能会通过不了透气孔进入衔接框内,被粘附在弹性滤网表面时,而此时支撑棒在风流的作用下发生晃动,致使球囊来回进行碰撞,从而带动着弹性滤网发生震动,将其表面的碳纤维粉末震动掉落,使其随后再被高压鼓风机产生的负压下向上流动,而球囊在相互碰撞的过程中会搅动此时流动的空气,致使高压鼓风机产生的负压空气流动效率进一步的提高。
[0020]进一步的,所述静电吸附机构包括球囊外端固定连接的吸附垫,所述球囊内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橡胶球,当球囊在相互碰撞时,其内部的橡胶球发生晃动,而橡胶球逐渐在膨胀摩擦过程产生静电现象,致使散落在空气中的碳纤维粉末被吸附在吸附垫表面,随后在被高压鼓风机吹动至收集机构内完成收集。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刹车片抛光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首先将经过前期多步骤的加工完成的刹车片集中收集,从而筛选出中质量品质良好的产品;S2、随后将筛选出的刹车片放置特定的传输轨道中,从而通过抛光打磨机构将刹车片进行抛光打磨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刹车片抛光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抛光打磨机构的使用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21、在刹车片进入抛光打磨机构内后,其刹车片在传输途中被吸附机构(700)吸附从而带到砂带机上进行打磨;S22、随着刹车片逐渐打磨的情况下,其刹车片摩擦块在摩擦消耗下产生少量的碳纤维粉末,随着碳纤维粉末不断的产生,逐渐会被负压机构(800)将其进行吸附清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汽车刹车片抛光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2中的抛光打磨机构包括第一衔接底板(100),所述第一衔接底板(100)上端安装有两个相互对称分布的传送滑轨(200),所述传送滑轨(200)内壁之间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刹车片(300),所述第一衔接底板(100)右端固定连接有第二衔接底板(400),所述第二衔接底板(400)内壁之间安装有砂带机(500),所述第二衔接底板(400)右端固定连接有收集滑板(600)。4.根据权利要求2

3所述的一种汽车刹车片抛光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S21中的吸附机构(700)位于第一衔接底板(100)和第二衔接底板(400)上端,所述负压机构(800)位于吸附机构(700)上端且固定连接,所述负压机构(800)右端设有收集机构(900)。5.根据权利要求2

3所述的一种汽车刹车片抛光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附机构(700)S21中的包括第一衔接底板(100)和第二衔接底板(400)上端固定连接的衔接罩(701),所述衔接罩(701)内底端开凿有两个相互对称的滑槽(702),所述衔接罩(70...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裕东
申请(专利权)人:南通布莱派德汽车配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