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示面板、装置及微发光二极管的转移装置、方法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037418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16
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装置及微发光二极管的转移装置、方法。显示面板包括接收基板以及位于接收基板一侧的微发光二极管;微发光二极管通过流体传输通道进行转移,流体传输通道包括相互连接的弯曲管道和直线管道。微发光二极管在流体传输通道的弯曲管道和直线管道内流动转移,使得微发光二极管与接收基板精准对接,实现微发光二极管的巨量转移,提高转移效率,降低制作工艺的繁琐程度。降低制作工艺的繁琐程度。降低制作工艺的繁琐程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显示面板、装置及微发光二极管的转移装置、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显示面板
,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装置及微发光二极管的转移装置、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微型发光二极管(Micro LED)具有自发光、结构简单、体积小和节能的特点,越来越多的厂商开始研发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微型发光二极管有希望成为下一代显示技术。但对于当前微型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的制作,由于制备工艺的限制,无法实现对微型发光二极管的高效精准的转移。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装置及微发光二极管的转移装置、方法,以实现通过流体传输通道转移微发光二极管,使得微发光二极管与接收基板精准对接,保证显示面板的正常显示,降低制作工艺的繁琐程度。
[0004]第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接收基板以及位于所述接收基板一侧的微发光二极管;
[0005]所述微发光二极管通过流体传输通道进行转移,所述流体传输通道包括相互连接的弯曲管道和直线管道。
[0006]第二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显示面板。
[0007]第三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微发光二极管的转移装置,包括流体传输通道以及位于所述流体传输通道内的流体,微发光二极管悬浮在所述流体中;
[0008]所述流体传输通道包括入口端、出口端以及位于所述入口端和所述出口端之间的流体传输管道,所述流体传输管道包括相互连接的弯曲管道和直线管道
[0009]所述直线管道还设置有镂空部,所述镂空部贯穿所述直线管道的管壁且以预设距离排布,所述微发光二极管经所述镂空部转移至接收基板。
[0010]第四方面,本专利技术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微发光二极管的转移方法,应用于第三方面任一项所述的微发光二极管的转移装置,包括:
[0011]控制微发光二极管在所述流体传输通道流动;
[0012]控制所述微发光二极管经所述镂空部转移至接收基板。
[001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显示面板,显示面板包括接收基板以及位于接收基板一侧的微发光二极管;微发光二极管通过流体传输通道进行转移,流体传输通道包括相互连接的弯曲管道和直线管道。微发光二极管在流体传输通道的弯曲管道和直线管道内流动转移,使得微发光二极管与接收基板精准对接,实现微发光二极管的巨量转移,提高转移效率,降低制作工艺的繁琐程度。
附图说明
[0014]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虽然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具体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各种实施例所揭示和提示的器件结构,驱动方法和制造方法的基本概念,拓展和延伸到其它的结构和附图,毋庸置疑这些都应该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0015]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过程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微发光二极管的转移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流体传输通道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2]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流体传输管道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0023]图9为图6沿AA

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4]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微发光二极管的转移方法的流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5]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以下将参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通过实施方式清楚、完整地描述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所揭示和提示的基本概念,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6]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显示面板100包括:接收基板101以及位于接收基板101一侧的微发光二极管102;微发光二极管102通过流体传输通道进行转移,流体传输通道包括相互连接的弯曲管道和直线管道。
[0027]其中,接收基板101包括衬底基板和位于衬底基板一侧的像素驱动电路。微发光二极管102可以为Micro LED或Mini LED。接收基板101与微发光二极管102电连接,由接收基板101的像素驱动电路驱动微发光二极管102发光。
[0028]区别于常规的二极管转运装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创造性地采用流体传输通道对微发光二极管进行转运。具体的,流体传输通道内设置有流体,微发光二极管悬浮在流体中。进一步设置流体传输通道包括相互连接的弯曲管道和直线管道,通过合理调整微发光二极管102在弯曲管道和直线管道中的受力情况,使得微发光二极管102在流体传输通道103中以预设距离排布,之后通过流体传输通道中设置的镂空部转运到接收基板101上,如此可以保证微发光二极管102与接收基板101对位精度,并能提升转运效率。对对位后的微发光二极管102与接收基板101可以采用加热或光固化工艺进行键合,制备得到显示面板100,进而保证显示面板100的正常显示。
[0029]本专利技术实施例通过微发光二极管经流体传输通道内弯曲管道和直线管道流动转移,使得微发光二极管在流体传输通道内间隔排布,并与接收基板精准对位,实现微发光二极管的巨量转移,提高转移效率,微发光二极管和接收基板形成显示面板,有效简化制作工
艺,保证显示面板的正常显示。
[0030]作为一种可实施方式,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可选的,微发光二极管102包括朝向接收基板101一侧的第一电极104和第二电极105;接收基板101包括第一凹槽106和第二凹槽107,第一凹槽106内设置有第一基板电极108,第二凹槽107内设置有第二基板电极109;第一基板电极108与第一电极104电连接,第二基板电极109和第二电极105电连接。
[0031]其中,微发光二极管102可以包括位于同一侧的第一电极104和第二电极105,第一电极104和第二电极105可以分别为阳极和阴极,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不做具体限定,可根据实际设计需求进行选择。第一电极104和第二电极105均位于朝向接收基板101一侧,便于与接收基板101对接。对应微发光二极管102的结构,接收基板101设置有第一凹槽106和第二凹槽107,分别用于容纳第一电极104和第二电极105,同时第一凹槽106内设置有第一基板电极108,第二凹槽107内设置有第二基板电极109,第一电极104和第一基板电极108电连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接收基板以及位于所述接收基板一侧的微发光二极管;所述微发光二极管通过流体传输通道进行转移,所述流体传输通道包括相互连接的弯曲管道和直线管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发光二极管包括朝向所述接收基板一侧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所述接收基板包括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凹槽内设置有第一基板电极,所述第二凹槽内设置有第二基板电极;所述第一基板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基板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微发光二极管包括朝向所述接收基板一侧且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重心调整结构,所述接收基板包括朝向所述微发光二极管一侧且位于所述第一基板电极和所述第二基板电极之间的第三凹槽,所述重心调整结构与所述第三凹槽对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一基板电极分别设置极性相反的电荷,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二基板电极分别设置极性相反的电荷。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槽的侧壁设置有第一卡接结构,所述第二凹槽的侧壁设置有第二卡接结构,所述第一电极的侧壁设置有第三卡接结构,所述第二电极的侧壁设置有第四卡接结构;所述第一卡接结构与所述第三卡接结构卡接,所述第二卡接结构与所述第四卡接结构卡接。6.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

5所述的显示面板。7.一种微发光二极管的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流体传输通道以及位于所述流体传输通道内的流体,微发光二极管悬浮在所述流体中;所述流体传输通道包括入口端、出口端以及位于所述入口端和所述出口端之间的流体传输管道,所述流体传输管道包括相互连接的弯曲管道和直线管道;所述直线管道还设置有镂空部,所述镂空部贯穿所述直线管道的管壁且以预设距离排布,所述微发光二极管经所述镂空部转移至接收基板。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微发光二极管的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流体传输通道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流体传输通道和第二流体传输通道,所述第一流体传输通道位于所述第二流体传输通道靠近所述入口端一侧,所述微发光二极管在所述第一流体传输通道内沿流体流动方向预聚焦排列,所述微发光二极管在所述第二流体传输通道内沿所述流体流动方向以预设距离排列。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微发光二极管的转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弯曲管道和所述直线管道交替串联设置,所述直线管道的延伸长度为L满足,其中,n为所述第一流体传输通道中直线管道的设置数量,μ为流体粘度,H为流体传输通道的水力直径,ρ为流体密度,U为流体的平均流速,a为微发光二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张倩余艳平周婷李俊谊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