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液压多路阀结构,属于液压油阀门技术领域;可以解决出现漏油的情况,多路阀在使用时会有回流的问题,包括:阀体、控制结构、缓冲结构,所述控制结置于阀体一侧,缓冲结构置于阀体内,所述阀体内设置多组进油孔和出油孔,所述进油孔和出油孔一一对应,分别置于阀体两侧,阀体内设置阀芯,所述阀芯和进油孔、出油孔相互垂直,阀芯位于出油孔和进油孔的位置处设置阀孔,进油孔和出油孔通过阀孔连通,内腔体插置于出油孔内,所述内腔体为圆筒结构,内腔体内壁设置多组瓣膜,所述瓣膜交错设置,减少相应零件之间的磨损,防止出现漏油,阻挡回流的油液,防止出现回流,对高压油进行缓冲,减小零件受到的冲击,同时减小噪音。噪音。噪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液压多路阀结构
[0001]本技术是一种液压多路阀结构,属于液压油阀门
技术介绍
[0002]多路阀由于经常的液压使用,会出现漏油的情况,而我们在使用前无法及时发现,导致在使用时出现故障,同时多路阀在使用时会有回流,从而使生产中断,影响工作进度,严重的甚至会造成生产事故。
[0003]公开号CN2685621Y公开了一种液压多路阀具有阀体和阀杆及阀杆操纵机构;具有一个/两个阀组,每个阀组由两个阀杆和中位滑阀与阀体配合构成,与每个阀杆对应设置有使其向上动作的弹簧,设置的中位滑阀具有在中位时将阀体的供油腔与回油腔连通的油道,中位滑阀其下端具有底板,底板对应位于每个阀杆的下方,构成中位滑阀随阀杆下移而向下移动、将供油腔与回油腔断开的联动机构,实现原多路阀复杂的单阀杆阀的功能,结构合理简单,易于加工制造,相应降低生产成本能同时操纵两个阀组,实现无级控制原多路阀两路阀的复合作业,提高多路阀的操纵功能,但是没有解决出现漏油的情况,多路阀在使用时会有回流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液压多路阀结构,可以解决出现漏油的情况,多路阀在使用时会有回流的问题。
[0005]本技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所提出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液压多路阀结构包括:阀体、控制结构、缓冲结构,所述控制结置于阀体一侧,缓冲结构置于阀体内,所述阀体内设置多组进油孔和出油孔,所述进油孔和出油孔一一对应,分别置于阀体两侧,阀体内设置阀芯,所述阀芯和进油孔、出油孔相互垂直,阀芯位于出油孔和进油孔的位置处设置阀孔,进油孔和出油孔通过阀孔连通,内腔体插置于出油孔内,所述内腔体为圆筒结构,内腔体内壁设置多组瓣膜,所述瓣膜交错设置;
[0006]所述缓冲结构包括,缓冲弹簧、推板、缓冲头,所述阀体内设置多组缓冲槽,所述缓冲槽底部置于阀芯侧壁,缓冲弹簧置于缓冲槽内,推板置于缓冲槽内,缓冲板抵压置于缓冲弹簧端部,所述缓冲板底部设置缓冲头,所述缓冲头和缓冲板之间设置橡胶层;
[0007]所述控制结构包括端盖、电磁铁、衔铁、导杆、复位弹簧、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固定置于阀芯端部,连接块上设置导杆,所述端盖套置于控制结构外侧,且端盖端部固定置于阀体侧壁上,端盖内设置插槽,导杆插置于插槽内,且导杆和端盖之间设置复位弹簧,导杆一侧设置衔铁,导杆和衔铁无接触,所述衔铁两侧均设置电磁铁;
[0008]所述缓冲头抵压置于阀芯侧壁上;
[0009]所述阀芯上的阀孔长度和进油孔、出油孔的孔径一致;
[0010]所述导杆未工作时,导杆插入插槽内三分之一;
[0011]所述电磁铁额外设置导线;
[0012]所述缓冲头的长度大于阀孔的长度;
[0013]所述连接块和端盖之间为间隙配合。
[0014]本技术的有益效果:
[0015]一、减少相应零件之间的磨损,防止出现漏油;
[0016]二、使用时,阻挡回流的油液,防止出现回流;
[0017]三、对高压油进行缓冲,减小零件受到的冲击,同时减小噪音。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技术一种液压多路阀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技术一种液压多路阀结构控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技术一种液压多路阀结构缓冲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21]1、阀体;2、缓冲结构;3、内腔体;4、出油孔;5、瓣膜;6、控制结构;7、阀芯;8、进油孔;9、阀孔;10、端盖;11、电磁铁;12、衔铁;13、导杆;14、复位弹簧;15、连接块;16、插槽;17、缓冲弹簧;18、缓冲槽;19、推板;20、橡胶层;21、缓冲头。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3]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1中的方向,词语“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0024]根据图1
‑
3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液压多路阀结构包括:阀体1、控制结构6、缓冲结构2,所述控制结置于阀体1一侧,缓冲结构2置于阀体1内,所述阀体1内设置多组进油孔8和出油孔4,所述进油孔8和出油孔4一一对应,分别置于阀体1两侧,阀体1内设置阀芯7,所述阀芯7和进油孔8、出油孔4相互垂直,阀芯7位于出油孔4和进油孔8的位置处设置阀孔9,进油孔8和出油孔4通过阀孔9连通,内腔体3插置于出油孔4内,所述内腔体3为圆筒结构,内腔体3内壁设置多组瓣膜5,所述瓣膜5交错设置;
[0025]所述缓冲结构2包括,缓冲弹簧17、推板19、缓冲头21,所述阀体1内设置多组缓冲槽18,所述缓冲槽18底部置于阀芯7侧壁,缓冲弹簧17置于缓冲槽18内,推板19置于缓冲槽18内,缓冲板抵压置于缓冲弹簧17端部,所述缓冲板底部设置缓冲头21,所述缓冲头21和缓冲板之间设置橡胶层20;
[0026]所述控制结构6包括端盖10、电磁铁11、衔铁12、导杆13、复位弹簧14、连接块15,所述连接块15固定置于阀芯7端部,连接块15上设置导杆13,所述端盖10套置于控制结构6外侧,且端盖10端部固定置于阀体1侧壁上,端盖10内设置插槽16,导杆13插置于插槽16内,且导杆13和端盖10之间设置复位弹簧14,导杆13一侧设置衔铁12,导杆13和衔铁12无接触,所述衔铁12两侧均设置电磁铁11;
[0027]所述缓冲头21抵压置于阀芯7侧壁上,对阀芯7进行缓冲,防止阀芯7受高压油冲击而磨损阀体1;
[0028]所述阀芯7上的阀孔9长度和进油孔8、出油孔4的孔径一致,方便控制做到进油量和出油量一致;
[0029]所述导杆13未工作时,导杆13插入插槽16内三分之一,防止导杆13错位;
[0030]所述电磁铁11额外设置导线,控制电磁铁11通断;
[0031]所述缓冲头21的长度大于阀孔9的长度,防止缓冲头21卡住阀孔9;
[0032]所述连接块15和端盖10之间为间隙配合,使连接块15能在端盖10内活动。
[0033]本技术的原理:使用时,进油孔8进油,电磁铁11工作,使衔铁12吸引导杆13,导杆13克服复位弹簧14带动阀芯7右移,使阀孔9和进油孔8逐渐重合,油从进油孔8流向出油孔4,当油压过高时,缓冲头21对阀芯7进行缓冲,并通过推板19传递给缓冲弹簧17,从而降低阀芯7受到的冲击,减少阀芯7和阀体1的磨损,瓣膜5防止出油孔4内回流,从而达到减少相应零件之间的磨损,防止出现漏油,阻挡回流的油液,防止出现回流,对高压油进行缓冲,减小零件受到的冲击,同时减小噪音的目的。
[0034]以上对本技术及其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这种描述没有限制性,附图中所示的也只是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之一,实际的结构并不局限于此。总而言之如果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受其启示,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宗旨的情况下,不经创造性的设计出与该技术方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液压多路阀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阀体(1)、控制结构(6)、缓冲结构(2),所述控制结置于阀体(1)一侧,缓冲结构(2)置于阀体(1)内,所述阀体(1)内设置多组进油孔(8)和出油孔(4),所述进油孔(8)和出油孔(4)一一对应,分别置于阀体(1)两侧,阀体(1)内设置阀芯(7),所述阀芯(7)和进油孔(8)、出油孔(4)相互垂直,阀芯(7)位于出油孔(4)和进油孔(8)的位置处设置阀孔(9),进油孔(8)和出油孔(4)通过阀孔(9)连通,内腔体(3)插置于出油孔(4)内,所述内腔体(3)为圆筒结构,内腔体(3)内壁设置多组瓣膜(5),所述瓣膜(5)交错设置;所述缓冲结构(2)包括,缓冲弹簧(17)、推板(19)、缓冲头(21),所述阀体(1)内设置多组缓冲槽(18),所述缓冲槽(18)底部置于阀芯(7)侧壁,缓冲弹簧(17)置于缓冲槽(18)内,推板(19)置于缓冲槽(18)内,缓冲板抵压置于缓冲弹簧(17)端部,所述缓冲板底部设置缓冲头(21),所述缓冲头(21)和缓冲板之间设置橡胶层(20);所述控制结构(6)包括端盖(10)、电磁铁(11)、衔铁(12)、导杆(13)、复位弹簧(14)、连接块(15),所述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子尧,李兵,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启鸿机械铸造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