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可转向插座单元的群组式插座,包括座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座体开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缺槽,座体内部横向设有第一导电片及第二导电片,所述座体的缺槽内,设置有可枢转地枢接于座体上的插座单元,其数量与缺槽数量相同;所述插座单元上开设有插孔,内部则相对设有第一插片及第二插片,该第一、二插片分别与所述第一、二导电片相枢接。(*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一种群组式插座,特别是指一种具有可转向插座单元、该插座单元可相对于座体作自由转动的群组式插座,以供不同体积大小的电器插头分别由不同角度方向插置。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群组式插座结构大多如图8所示,其主要是于座体A1上设置有数组插孔A2,而插孔A2系呈等距排列,每组插孔A2之间距可供一般电器之小型插头插置,而不会产生干涉,但如供较大体积之插头B(例如变压器插头)插置时,插头B常会局部遮蔽相邻的另一组插孔A2,造成该组插孔A2无法再供插置。如加长每组插孔A2间的距离,则其座体A1的长度势必相对增加,体积也随之加大,不仅增加制造成本,而且容易占用空间造成不便,所以该类型的群组式插座在实际使用上并不尽理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具有可转向插座单元的群组式插座,该插座单元可以旋动、插孔可以自由转换角度,当较大体积的插头插置时,插座单元可任意变换方位而使插头不致遮蔽相邻插座单元的插孔,藉使群组式插座上的每组插座单元均可供使用,发挥群组式插座的最大效益。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下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具有可转向插座单元的群组式插座,包括座体,所述的座体开设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缺槽,座体内部横向设有第一导电片及第二导电片,所述座体的缺槽内,设置有可枢转地枢接于座体上的插座单元,其数量与缺槽数量相同;所述插座单元上开设有插孔,内部则相对设有第一插片及第二插片,该第一、二插片分别与所述第一、二导电片相枢接。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一、二导电片对应各缺槽的位置分别凸设有枢接端,所述每一插座单元内部设有数凸肋,第一插片及第二插片分别固定于该凸肋之间,该第一、二插片的末端分别与第一、二导电片的枢接端相枢接,插座单元的二侧后端分别设有供第一、二导电片的枢接端穿置的透孔,各插座单元前端开设有供电器插头插置的二插孔,并分别与第一、二插片相对正。所述的座体还可相对于各缺槽位置处,设置有控制各插座单元开、闭的按压开关。所述的按压开关上分别设有第一、二、三接点,其中第一接点与第一导电片的枢接端相接通,而第二接点与插座单元的第一插片相接通,第三接点则分别与第二导电片的枢接端及插座单元的第二插片相接通,按压开关中另设有一触片,该触片的一端恒接触第二接点,触片的另一端,则随按压开关的按压而触接或脱离于第一接点。所述的第二、三接点之间可设置一指示灯。通常群组式插座的座体上皆相邻设有多组插座单元,每组插座单元均具有一组插孔供插头插置。在本技术中,群组式插座上至少有一组插座单元设置成可旋转型态,藉由插座单元的旋转,相邻插座单元间的插孔可位于不同的平面上。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藉由该插座单元可带动第一、二插片相对于座体作自由转动,可使其与座体呈现不同的插设角度,以供体积较大的电器插头,分别由不同角度方向插置而互不干涉,使群组式插座中的每组插座单元均可供使用。2.不需增加群组式插座的长度,即可同时容纳多组大型插头插置,使得小体积的群组式插座可发挥最大的插置容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组合图;图2为本技术的插座单元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使用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回路导通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立体组合图;图6为图5的局部放大图;图7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回路导通示意图。图8为现有技术的插座结构示意图。图中符号说明1、座体 11、缺槽12、第一导电片121、枢接端13、第二导电片131、枢接端14、电源插头 2、插座单元21、凸肋 22、第一插片23、第二插片 24、透孔25、插孔 3、座体31、缺槽 32、第一导电片321、枢接端 33、第二导电片331、枢接端 34、插座单元35、第一插片 36、第二插片37、按压开关 371、第一接点372、第二接点373、第三接点374、指示灯 375、触片A1、座体 A2、插孔B、插头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第一实施如图1、2所示,在该实施例中,群组式插座上的所有插座单元均设成可旋动型态,该实施例主要包括有座体1及插座单元2,其中座体1,其开设有若干缺槽11,座体1的内部横向设有第一导电片12及第二导电片13,该第一导电片12可为火线,第二导电片13为地线,而第一、二导电片12、13对应上述各缺槽11的位置分别凸设有枢接端121、131,该第一、二导电片12、13的端部共同接通于一电源线,电源线的另一端为一电源插头14。插座单元2,其数量同于前述座体1的缺槽11,各插座单元2组设于座体1的缺槽11内,每一插座单元2内部设有数凸肋21,而该凸肋21之间可分别固定有第一插片22及第二插片23,该第一插片22可为火线触点,第二插片23为地线触点,于插座单元2的二侧后端分别设有透孔24,以供上述第一、二导电片12、13的枢接端121、131穿置,又该第一、二插片22、23的末端分别与该第一、二导电片12、13的枢接端121、131相枢接,而可使各插座单元2于座体1的缺槽11内自由转动,各插座单元2前端开设有二插孔25,并分别与上述第一插片22及第二插片23相对正,可供各式电器的插头B插设(见图3)。实施时,如图1、3、4所示,由于每一插座单元2与座体1呈枢接状态,故插座单元2可于座体1的缺槽11内分别任意旋转至不同角度,进而使各插座单元2上的插孔25彼此位于不同平面上,当多枚大体积的插头B相邻插置于插座单元2的插孔25时,可藉此相互错开而不干涉;插头B插置于插孔25时,插头B将与第一、二插片22、23插接导通,当座体1的电源插头14插置于电源处,电源的火线将由第一导电片12通过各插座单元2的第一插片22传递至插头B的火线插脚;而电源的地线则由第二导电片13通过各插座单元2的第二插片23传递至插头14的地线插脚,从而形成一回路;且无论插座单元2转动至任何角度,由于插座单元2中的第一插片22与第二插片23因枢接而始终触接于第一导电片12与第二导电片13,因此每一插座单元2在任何角度下均可供电;如此,各式大小不同电器的插头,可自由地分别由不同方向插置,以达到各插座单元2均可使用的目的。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如图5、6、7所示,座体3上开设有数缺槽31,座体3的内部系横向设有第一导电片32及第二导电片33,该第一导电片32系可为火线,第二导电片33系为地线,而第一、二导电片32、33和枢接端321、331则与插座单元34内的第一插片35及第二插片36相枢接,该第一插片35可为火线,则第二插片36为地线;另座体3相对于各缺槽31位置处,设有按压开关37,该按压开关37分别设有第一、二、三接点371、372、373,其中第一接点371与第一导电片32的枢接端321相接通,而第二接点372与插座单元34的第一插片35相接通,第三接点373则分别与第二导电片33的枢接端331及插座单元34的第二插片36相接通,另于第二、三接点372、373之间则接通有一指示灯374,此外,按压开关37中另设有一触片375,该触片375的一端恒接触第二接点372,触片375的另一端,则随按压开关37的按压而触接或脱离于第一接点371,藉此控制第一接点371与第二接点372间的断通状态。使用时,各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琼媛,
申请(专利权)人:慧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