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池安装装置及电子产品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03577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池安装装置及电子产品,减小电池瞬时断电的几率。所述电池安装装置包括电池仓、第一导电弹性组件和第二导电弹性组件,第一导电弹性组件形变方向与电池轴向垂直,沿电池径向抵靠在第一电极上;第二导电弹性组件形变方向与电池轴向重合,沿电池轴向抵靠在第二电极上,当电池向第二限位挡板所在侧轴向移动时,第一导电弹性组件始终与第一电极相抵靠。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保证电池在稳定静止状态能够形成电路通路状态,同时可有效降低电池受冲击时向第二限位挡板所在侧轴向移动引起瞬时断电的几率。断电的几率。断电的几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池安装装置及电子产品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子产品设备
,具体涉及电子产品电池安装装置结构改进及具有该电池安装装置的电子产品。

技术介绍

[0002]对于依靠干电池提供动力的电子产品,如游戏手柄、遥控器、鼠标等,其电池安装装置的结构通常如图1所示(以两节干电池为例),包括电池仓和电池。该传统电池安装装置的结构简单,但面临着微跌或冲击产生瞬时断电的难题,具体说明如下。
[0003]当电池仓处于静止状态时,弹簧片和弹簧帽与电池的正负极接触,形成电路通路状态。
[0004]当电池仓处于运动状态时,例如当沉浸在VR游戏中时,可能出现游戏手柄的快速挥动,或者意外跌落等情况,由于电池的重力及惯性作用,电池负极对弹簧帽和负极弹簧进一步压缩,即电池与电池仓产生了相对运动,造成电池正极与弹簧片的瞬间断联,从而造成电路开路,严重影响游戏体验。
[0005]因此,迫切需要改进现有电池安装装置结构,避免瞬时断电的产生。
[0006]本
技术介绍
所公开的上述信息仅仅用于增加对本申请
技术介绍
的理解,因此,其可能包括不构成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7]基于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池安装装置及电子产品,减小电池瞬时断电的几率。
[0008]为达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电池安装装置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电池安装装置,包括:电池仓,所述电池仓包括第一限位挡板、第二限位挡板和电池仓体,电池置于所述电池仓体内;第一导电弹性组件,其设在所述第一限位挡板处,所述第一导电弹性组件的形变方向与所述电池的轴向垂直,并沿所述电池的径向抵靠在所述第一电极上以与所述第一电极导电连接;第二导电弹性组件,其设在第二限位挡板处,所述第二导电弹性组件的形变方向与所述电池的轴向重合,并沿所述电池的轴向抵靠在所述第二电极上以与所述第二电极导电连接,且使所述电池的第一电极沿轴向抵靠在所述第一限位挡板上;当所述电池向所述第二限位挡板所在侧轴向移动时,所述第一导电弹性组件始终与所述第一电极相抵靠。
[0009]所述第一电极为正极,所述第一导电弹性组件的抵靠端形成有弧形凹陷部,所述第一电极嵌入所述弧形凹陷部内,所述弧形凹陷部抵靠在所述第一电极的周向侧面上;且在所述电池的轴向上,所述弧形凹陷部的尺寸配置为当所述电池向所述第二限位挡板侧沿
轴向移动时,所述弧形凹陷部始终抵靠在所述第一电极的周向侧面上。
[0010]所述第一导电弹性组件安装在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一支架设在所述电池仓的底部,所述第一导电弹性组件一端抵靠在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一侧板上,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二侧板及所述电池仓的底板后抵靠在所述第一电极上,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第一侧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导电弹性组件安装在第二支架上,所述第二支架设在所述第二限位挡板的外侧,所述第二导电弹性组件一端抵靠在所述第二支架的第三侧板上,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二支架的第四侧板及所述第二限位挡板后抵靠在所述第二电极上。
[0011]所述第一导电弹性组件包括第一导电弹簧、导电弹性支架和导电垫圈,所述导电垫圈夹设在所述第一导电弹簧和所述导电弹性支架之间,所述弧形凹陷部设在所述导电弹性支架上,所述导电弹性支架上形成有止挡部,用于将所述导电弹性支架止挡在所述第一支架上。
[0012]所述第一支架上还设有第一导向部件,所述第一导向部件与所述第一导电弹簧导向配合。
[0013]所述第二导电弹性组件包括金属帽和第二导电弹簧,所述第二导电弹簧一端抵靠在所述第二支架的一侧板上,另一端伸入所述金属帽内,所述金属帽依次穿过所述第二支架的相对另一侧板及所述第二限位挡板抵靠在所述第二电极上,所述金属帽的帽沿部用于将所述金属帽止挡在所述第二支架上。
[0014]所述第二支架上还设有第二导向部件,所述第二导向部件与所述第二导电弹簧导向配合。
[0015]所述第一支架和所述第二支架均由两部分扣合而成。
[0016]所述第一支架上设有多组所述第一导电弹性组件,所述第二支架上设有多组第二导电弹性组件。
[0017]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电子产品,包括上述的电池安装装置。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一方面,由于第一导电弹性组件沿电池的径向抵靠在第一电极上与第一电极导电连接,第二导电弹性组件沿电池的轴向抵靠在第二电极上与第二电极导电连接,同时在第二导电弹性组件的弹性力作用下使电池的第一电极沿轴向抵靠在第一限位挡板上,保证了电池在稳定静止状态能够形成电路通路状态,且避免了电池向第一限位挡板所在侧轴向移动使其第二电极脱离第二导电弹性组件引起瞬时断电;另一方面,第一导电弹性组件的形变方向垂直于电池的轴向,即沿电池的径向抵靠在第一电极上与第一电极导电连接,且当电子产品受冲击使电池向第二限位挡板所在侧轴向移动时,第一电极始终与第一导电弹性组件相抵靠,则电池向第二限位挡板所在侧的轴向移动也不会引起电池第一电极与第一导电弹性组件的瞬时断联,则本专利技术电池安装装置能够大大降低甚至有效避免瞬时断电。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电池安装装置的立体图;图2为图1的左视图;
图3为图1的俯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电池安装装置的第一导电弹性组件立体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电池安装装置的第二导电弹性组件立体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电池安装装置的电池仓的立体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当电池受到瞬时冲击时电池安装装置示意图。
[0020]附图标记:10、电池;11、第一电极;12、第二电极;20、电池仓;21、第一限位挡板;22、第二限位挡板;23、电池仓体;24、第四通孔;25、第三通孔;30、第一导电弹性组件;31、弧形凹陷部;32、第一导电弹簧;33、导电弹性支架;34、导电垫圈;35、止挡部;36、引脚;40、第二导电弹性组件;41、金属帽;42、第二导电弹簧;43、帽沿部;44、引脚;50、第一支架;51、第一侧板;52、第二侧板;53、第一通孔;54、第一导向部件;55、第一连接卡扣;60、第二支架;61、第三侧板;62、第三侧板;63、第二通孔;65、第二连接卡扣;64、第二导向部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0022]需要说明的是,在本专利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上”、“下”、“左”、“右”、“竖”、“横”、“内”、“外”等指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的术语是基于附图所示的方向或位置关系,这仅仅是为了便于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述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3]参照图1至图7,本实施例电池安装装置,用于安装电池10,电池10具体为干电池,具有极性相反的第一电极11和第二电极12,本实施例中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池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仓,所述电池仓包括第一限位挡板、第二限位挡板和电池仓体,电池置于所述电池仓体内;第一导电弹性组件,其设在所述第一限位挡板处,所述第一导电弹性组件的形变方向与所述电池的轴向垂直,并沿所述电池的径向抵靠在所述第一电极上以与所述第一电极导电连接;第二导电弹性组件,其设在第二限位挡板处,所述第二导电弹性组件的形变方向与所述电池的轴向重合,并沿所述电池的轴向抵靠在所述第二电极上以与所述第二电极导电连接,且使所述电池的第一电极沿轴向抵靠在所述第一限位挡板上;当所述电池向所述第二限位挡板所在侧轴向移动时,所述第一导电弹性组件始终与所述第一电极相抵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为正极,所述第一导电弹性组件的抵靠端形成有弧形凹陷部,所述第一电极嵌入所述弧形凹陷部内,所述弧形凹陷部抵靠在所述第一电极的周向侧面上;且在所述电池的轴向上,所述弧形凹陷部的尺寸配置为当所述电池向所述第二限位挡板侧沿轴向移动时,所述弧形凹陷部始终抵靠在所述第一电极的周向侧面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安装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电弹性组件安装在第一支架上,所述第一支架设在所述电池仓的底部,所述第一导电弹性组件一端抵靠在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一侧板上,另一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一支架的第二侧板及所述电池仓的底板后抵靠在所述第一电极上,所述第二侧板与所述第一侧板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导电弹性组件安装在第二支架上,所述第二支架设在所述第二限位挡板的外侧,所述第二导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金凤巩强龙
申请(专利权)人:歌尔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