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口径心血管植入物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033140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1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口径心血管植入物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生物医药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是:包括心血管植入物本体和孵育在心血管植入物本体外表面的双层响应性凝胶;双层响应性凝胶的内层为ATP响应水凝胶;双层响应性凝胶的外层为ROS响应性水凝胶;小口径心血管植入物的制备方法的步骤包括构建小口径心血管植入物本体、制备ATP响应分子和ROS响应分子、制备ATP响应水凝胶混合液和ATP响应水凝胶混合液和ROS响应性水凝胶混合液依次在心血管植入物本体表面成胶,获得小口径心血管植入物。本发明专利技术主要用于制备小口径心血管植入物,该血管植入物在高糖环境下可以长期维持良好的内膜形态及厚度,提高糖尿病下小口径人工血管移植的成功率及长期通畅率。管移植的成功率及长期通畅率。管移植的成功率及长期通畅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口径心血管植入物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药
,尤其涉及一种小口径心血管植入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心血管疾病是对人类健康的严重威胁,每年大约有17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由于外周血管闭塞、冠状动脉旁路移植、血液透析、动静脉瘘等,在全世界小口径心血管植入物(<6mm)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然而,血栓形成和内膜增生增生是术后小口径心血管植入物移植后面临的严重问题。血栓形成主要由药物控制,但内膜增生导致血管移植物再狭窄,严重缩短它们的通畅时间,限制了小口径心血管植入物的进一步临床应用。
[0003]小口径心血管植入物移植是一种重要的治疗糖尿病并发中小型血管疾病的治疗方法。然而,脂质代谢紊乱和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的积累会导致血管植入物中严重的内膜增生,进而导致移植物迅速狭窄。因此,预防内膜增生使它们在糖尿病中的长期通畅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0004]内膜增生的特点是异常迁移和增生的血管平滑肌细胞。虽然很多研究集中于通过阻断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来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相关信号通路,如 TGF

β,但这对内膜增生的控制仍然有限。血管平滑肌细胞可分为两种亚型:收缩型和合成型。从收缩到合成表型的转变是术后再狭窄的常见病理特征,这表明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异常表型转化是内膜增生研究的关键。从结构或功能的角度来看,神经和血管交织在一起。除了毛细血管,几乎所有的血管网络都由交感神经纤维支配。神经调节血管的活动和营养交换。有报道证明,神经纤维多次分支,以静脉曲张体的形态支配血管平滑肌细胞。此外,手指状轴突终末可以抓住血管平滑肌细胞通过形成突触小体,神经细胞通过突触小体释放含有活性物质的外泌体,这些外泌体同时被平滑肌细胞捕获吸收。然而,高血糖下相关基因表达变化诱导的生长抑制使得神经纤维结构紊乱、远端退行性神经病变和轴突损伤会抑制神经纤维的生长及长入血管植入物。并且,高血糖症降低了神经元内控制外泌体转运的蛋白Rab35的活性。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提供了一种小口径心血管植入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小口径心血管植入物及其制备方法,该心血管植入物在高糖环境下可以长期维持良好的内膜形态及厚度,防止出现由于异常内膜增生导致的血管移植物管腔狭窄及堵塞的问题,提高糖尿病下小口径人工血管移植的成功率及长期通畅率。
[0007]本专利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0008]一种小口径心血管植入物,包括心血管植入物本体和孵育在心血管植入物本体外表面的双层响应性凝胶;所述双层响应性凝胶的内层为ATP响应水凝胶,所述ATP响应水凝
胶包含有DENND1A蛋白;所述双层响应性凝胶的外层为ROS响应性水凝胶,所述ROS响应性水凝胶包含有神经轴突导向分子

1。
[0009]进一步地:所述ATP响应水凝胶的制备方法为:将八臂PEG叠氮化物和ATP 响应分子按照摩尔质量比1:3~1:5混合,再混入1%~10%DENND1A蛋白,在室温下反应5~20min即可成胶;
[0010]所述ROS响应水凝胶的制备方法为:将八臂PEG叠氮化物和ROS响应分子按照摩尔质量比1:3~1:5混合,再混入1%~10%神经轴突导向分子

1,在室温下反应5~20min即可成胶。
[0011]进一步地:所述小口径心血管植入物为管状,口径为0.5~4mm,长度为0.5~ 20cm。
[0012]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小口径心血管植入物的制备方法,步骤如下:
[0013](1)构建小口径心血管植入物本体;
[0014](2)制备ATP响应分子和ROS响应分子;
[0015](3)使用八臂PEG叠氮化物、ATP响应分子和DENND1A蛋白制备ATP响应水凝胶混合液;使用八臂PEG叠氮化物、ROS响应分子和神经轴突导向分子

1 制备ROS响应性水凝胶混合液。
[0016](4)使所述ATP响应水凝胶混合液和ROS响应性水凝胶混合液依次在所述心血管植入物本体表面成胶,获得小口径心血管植入物。
[0017]进一步地:步骤(1)所述的心血管植入物本体的制备方法如下:
[0018]先使用脱细胞液脱去离体血管中的细胞;然后使用核酸酶脱去所述离体血管中的核酸,获得血管基质材料;再在所述血管基质材料表面孵育胶原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获得心血管植入物本体。
[0019]进一步地:所述心血管植入物本体的具体制备步骤为:
[0020]A.所述脱细胞液为0.025%~0.25%的胰蛋白酶,所述脱细胞液与离体血管在 0℃~37℃下振荡反应30min~90min完成脱细胞;所述核酸酶为DNA酶和RNA 酶,所述核酸酶与离体血管在0℃~37℃下振荡反应10min~45min,完成脱核酸,获得血管基质材料;
[0021]B.用PBS溶液洗涤所述血管基质材料后,再所述血管基质材料的表面孵育 10%

50%胶原;然后在0℃~37℃下与100~500ng/ml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 交联12~36h,获得心血管植入物本体。
[0022]进一步地:步骤(2)所述的ATP响应分子由ATP核酸适配体、ssDNA1和ssDNA2 按照1:1:1~1:2:2的比例,在0℃~50℃下反应6h~24h而成。
[0023]进一步地:所述ATP核酸适配体的序列为CACCTGGGGGAGTATTGCGGAGGAAGGTT;所述ssDNA1的序列为5
’‑
ACTCCCCCAGGTGTTTTTT

NH2‑
DBCO
‑3’
;所述ssDNA2 的序列为5
’‑
DBCO

NH2‑
TTTTTTAACCTTCCTCCGC
‑3’

[0024]进一步地:步骤(3)述的ROS响应分子为氨基硫代缩酮和二苯并环辛炔 (DBCO)按照摩尔质量比1:1~1:3,在0℃~75℃,搅拌反应30min~2h而成。
[0025]进一步地:步骤(4)所述的ATP响应水凝胶混合液和ROS响应性水凝胶混合液依次在所述心血管植入物本体表面成胶的具体步骤如下:
[0026]a.先将心血管植入物本体的两端用1

0手术线扎住后,浸入所述ATP响应水凝胶混
合液中,然后取出,使所述心血管植入物本体的表面覆盖一薄层混合液Ⅰ,等待所述薄层混合液Ⅰ反应成胶;
[0027]b.然后再将所述心血管植入物本体浸入所述ROS响应性水凝胶混合液中,再取出,使所述心血管植入物本体表面覆盖一薄层混合液Ⅱ,等待所述薄层混合液Ⅱ反应成胶后,将血管植入物两端手术线解开。
[0028]技术原理:在糖尿病的病理环境下,心血管移植物上的再生的平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口径心血管植入物,其特征是:包括心血管植入物本体和孵育在心血管植入物本体外表面的双层响应性凝胶;所述双层响应性凝胶的内层为ATP响应水凝胶,所述ATP响应水凝胶包含有DENND1A蛋白;所述双层响应性凝胶的外层为ROS响应性水凝胶,所述ROS响应性水凝胶包含有神经轴突导向分子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口径心血管植入物,其特征是,所述ATP响应水凝胶的制备方法为:将八臂PEG叠氮化物和ATP响应分子按照摩尔质量比1:3~1:5混合,再混入1%~10%DENND1A蛋白,在室温下反应5~20min即可成胶;所述ROS响应水凝胶的制备方法为:将八臂PEG叠氮化物和ROS响应分子按照摩尔质量比1:3~1:5混合,再混入1%~10%神经轴突导向分子

1,在室温下反应5~20min即可成胶。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小口径心血管植入物,其特征是:所述小口径心血管植入物为管状,口径为0.5~4mm,长度为0.5~20cm。4.一种小口径心血管植入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如下:(1)构建小口径心血管植入物本体;(2)制备ATP响应分子和ROS响应分子;(3)使用八臂PEG叠氮化物、ATP响应分子和DENND1A蛋白制备ATP响应水凝胶混合液;使用八臂PEG叠氮化物、ROS响应分子和神经轴突导向分子

1制备ROS响应性水凝胶混合液;(4)使所述ATP响应水凝胶混合液和ROS响应性水凝胶混合液依次在所述心血管植入物本体表面成胶,获得小口径心血管植入物。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小口径心血管植入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步骤(1)所述的心血管植入物本体的制备方法如下:先使用脱细胞液脱去离体血管中的细胞;然后使用核酸酶脱去所述离体血管中的核酸,获得血管基质材料;再在所述血管基质材料表面孵育胶原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获得心血管植入物本体。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小口径心血管植入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是,所述心血管植入物本体的具体制备步骤为:A.所述脱细胞液为0.025%~0.25%的胰蛋白酶,所述脱细胞液与离体血管在0℃~37℃下振荡反应30min~90min完成脱细胞;所述核酸酶为D...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文朱楚洪王业勤李彦朝薛方超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