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网络插头的三叉连接触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3252 阅读:1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网络插头的三叉连接触片,呈T形状,包括接触部、自接触部延伸形成的连接部以及自连接部分叉延伸形成的第一、二、三固定部;接触部上开有一个定位孔;该第一、二、三固定部的底部分别形成第一、二、三连接触点;第一、第三固定部的外侧面分别凸伸形成第一、二固定触点以及第三、四固定触点;第一固定部上的第一固定触点、第三固定部上第三固定触点的侧边与连接部的侧边之间夹角大于90°。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原连接触片第一、三固定部外侧的固定触点由各1个增加到各有2个,该固定触点的侧边与连接部的侧边之间的夹角也同时增大-大于90°,使连接触片插入网络插头壳体后,连接触片在网络插头壳体内的牢固度得到进一步增强,保证了信号传输。(*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计算机网络传输部件,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网络插头的 三叉连接触片。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通用的用于网络插头的连接触片采用锡磷青铜成型,表面先 镀镍作保护层再镀金,接触面选镀厚金。连接触片外形尺寸为三叉连接点底部至接触平面高度为3.3 5.0mm之间,宽度为3.0 4.0mm,厚度为0.3 0.4mm。参见图1,其所示为现有三叉连接触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在 先技术中的连接触片la呈T形状,包括接触部lla、自接触部lla延伸形 成的连接部12a以及自连接部12a分叉延伸形成的第一、第二、第三固定 部13a 15a;所述的接触部上1 la开有一个定位孔11 la;该第一、二、三 固定部13a 15a的底部分别形成第一、第二、第三连接触点131a 151a; 其中,所述的第一固定部13a、第三固定部15a的外侧面还分别凸伸形成 第一、第二固定触点132a、 152a;所述的第一固定部13a上的第一固定触 点132a、第三固定部15a上第二固定触点152a的侧边1321a、 1521a与连 接部12a的侧边121a、 121a'之间的夹角等于90。。参见图2,其所示为现有三叉连接触片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如图所示, 连接触片la插设于网络插头2a的塑壳内,由于所述的第一固定部13a上 的第-一固定触点132a、第三固定部15a上第二固定触点152a的侧边1321a、 1521a与连接部12a的侧边121a、 121a'之间的夹角等于90。,使连接触 片la只有第一固定部13a上的第一固定触点132a、第三固定部15a上第 二固定触点152a抵靠网络插头2a的塑壳内侧壁,容易造成连接触片la 松动,甚至脱落,影响网络插头2a的使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在先技术中连接触片固定不稳的缺陷,本技术的目的是 提供一种用于网络插头的三叉连接触片,确保该连接触片与网络插头壳体 牢牢固定,确保信号连接传输功能的畅通。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一种用于网络插头的连接触片,插设于网络插头内,其呈T形状,包 括接触部、自接触部延伸形成的连接部以及自连接部分叉延伸形成的第 一、第二、第三固定部;所述的接触部上开有一个定位孔;该第一、二、 三固定部的底部分别形成第一、第二、第三连接触点;所述的第一、第三 固定部的外侧面分别凸伸形成第一、第二固定触点以及第三、第四固定触 点;所述的第一固定部上的第一固定触点、第三固定部上第三固定触点的 侧边与连接部的侧边之间的夹角大于90。。又,所述的第一固定部外侧面上的第一、第二固定触点相邻侧边之间 的夹角以及第三固定部外侧面上的第三、第四固定触点相邻侧边之间的夹 角大于90° 。另外,本技术所述的第一固定部外侧面上的第一、第二固定触点 与第三固定部外侧面上的第三、第四固定触点相邻侧边呈弧形。再有,本技术所述的第一、二、三固定部的端部分别形成第-一、 第二、第三连接触点呈前后错开设置。所述的固定触点呈V形。所述的第一固定部外侧面上的第一、第二固定触点与第三固定部外侧 面上的第三、第四固定触点呈弧形。当连接触片插入网络插头壳体时,所述的第一固定部外侧面上的第 一、第二固定触点与第三固定部外侧面上的第三、第四固定触点分别伸入 网络插头壳体的过盈部分,使连接触片稳固地固定于网络插头壳体内不松 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将原来连接触片第一、三固定部外侧的固定触点由各1个 增加到各有2个,该固定触点的侧边与连接部的侧边之间的夹角也同时增 大一一大于90° ,使连接触片插入网络插头壳体时,第一固定部外侧面上的第一、第二固定触点与第三固定部外侧面上的第三、第四固定触点同时 抵靠壳体内壁,增强了连接触片在网络插头壳体内的牢固度,保证连接传 输功能。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连接触片的结构示意图;图2a为现有连接触片的装配示意图;图2b为图2a的A部放大示意图;图3a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b为图3a的左视图;图3c为图3a的仰视图;图4a为本技术与插头壳体的装配示意图; 图4b为图4a的B部放大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3a 图3c,本技术的用于网络插头的连接触片1,其呈T 形状,包括接触部11、自接触部11延伸形成的连接部12以及自连接部 12分叉延伸形成的第一固定部13、第二固定部14、第三固定部15;所述 的接触部11上开有一个定位孔111;该第一、二、三固定部13、 14、 15 的端部分别形成第一、第二、第三连接触点131、 141、 151;所述的第一 固定部13、第三固定部15的外侧面分别凸伸形成第一固定触点132、第 二固定触点133以及第三固定触点152、第四固定触点153;所述的第-固定部13上的第一固定触点132、第三固定部15上第三固定触点152的 侧边1321、 1521与连接部12的侧边121、 122之间的夹角大于90。。所述的第一固定部13外侧面上的第一、第二固定触点132、 133与第 三固定部15外侧面上的第三、第四固定触点152、 153相邻侧边之间的夹 角大于90° ,而且,相邻侧边呈弧形。本技术所述的第一、二、三固定部13、 14、 15的端部分别形成 的第一连接触点131、第二连接触点141、第三连接触点151呈前后错开 设置。所述的第一连接触点131、第三连接触点151呈V形,第二连接触点141、第一 第四固定触点132、 133、 152、 153呈弧形。参见图4a、图4b,当连接触片1插入网络插头2壳体时,所述的第 一固定部13外侧面上的第一固定触点132、第二固定触点133与第三固定 部15外侧面上的第三固定触点152、第四固定触点153分别伸入网络插头 2壳体的过盈部分,使连接触片1稳固地固定于网络插头壳体内不松动。当插头连接触片1与插入网络插头2壳体的线材压接时,第一连接触 点131、第三连接触点151与第二连接触点141分别置于线材的线芯两侧, 紧紧夹住线芯,同时由于线材外部塑胶或橡胶绝缘层弹性收縮,使尖点前 端往内侧收縮,达到良好的接触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将原来连接触片第一、三固定部外侧的固定触 点由各1个增加到各有2个,该固定触点的侧边与连接部的侧边之间的夹 角也同时增大一一大于90° ,使连接触片插入网络插头壳体时,连接触片 在网络插头壳体内的牢固度得到进一步增强,保证连接触片与网络或终端 触点接触的信号传输。权利要求1. 一种用于网络插头的三叉连接触片,插设于网络插头内,其呈T形状,包括接触部、自接触部延伸形成的连接部以及自连接部分叉延伸形成的第一、第二、第三固定部;所述的接触部上开有一个定位孔;该第一、二、三固定部的端部分别形成第一、第二、第三连接触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第三固定部的外侧面分别凸伸形成第一、第二固定触点以及第三、第四固定触点;所述的第一固定部上的第一固定触点、第三固定部上第三固定触点的侧边与连接部的侧边之间的夹角大于90°。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网络插头的三叉连接触片,其特征在于,所 述的第一固定部外侧面上的第一、第二固定触点相邻侧边之间的夹角 以及第三固定部外侧面上的第三、第四固定触点相邻侧边之间的夹角 大于90° 。3. 如权利要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网络插头的三叉连接触片,插设于网络插头内,其呈T形状,包括接触部、自接触部延伸形成的连接部以及自连接部分叉延伸形成的第一、第二、第三固定部;所述的接触部上开有一个定位孔;该第一、二、三固定部的端部分别形成第一、第二、第三连接触点;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第三固定部的外侧面分别凸伸形成第一、第二固定触点以及第三、第四固定触点;所述的第一固定部上的第一固定触点、第三固定部上第三固定触点的侧边与连接部的侧边之间的夹角大于90°。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仁汉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百川连接器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