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工厂化养蚕的圈框清洗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031820 阅读: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工厂化养蚕的圈框清洗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将待清洗的圈框输送至湿刷段进行刷洗;2)待刷洗结束后,将圈框送入浸泡槽段进行圈框浸泡消毒;3)最后将圈框通过甩干设备进行甩干处理。本发明专利技术以机械自动化方式实现连续性的圈框清洗,单位时间的清洗量大大增加,显著提升了清洗效率,能够及时并充足的供给给养蚕工序,为规模化的养蚕提供基础;且在清洗方法中包括有刷洗,通过刷洗充分清理圈框表面附着的残留饲料、蚕砂等杂质,不仅有助于提升后续各道清洗工序的清洗效果,如浸泡时避免杂质混入浸泡液而影响浸泡效果,而且保证圈框表面清洁干净。而且保证圈框表面清洁干净。而且保证圈框表面清洁干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于工厂化养蚕的圈框清洗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应用于工厂化养蚕的圈框清洗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蚕俗称蚕宝宝,又称家蚕,以桑叶为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蚕虫之一。属鳞翅目,蚕蛾科。桑蚕起源于中国,其发育温度是7

40℃,饲育适温为20

30℃,主要分布在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地区。
[0003]蚕的一生经过蚕卵—蚁蚕—蚕宝宝—蚕茧—蚕蛾,共四十多天的时间。刚从卵中孵化出来的蚕宝宝颜色黝黑,称为“蚁蚕”,身上长满细毛,约两天后细毛即不明显了。蚁蚕出壳后,喂养一段时间后它便开始脱皮,脱皮时约有一天的时间,称为“休眠”。经过一次脱皮后,成长为二龄幼虫,蚕虫共要脱皮四次,成为五龄幼虫才开始吐丝结茧。
[0004]传统的养殖方式为家庭式的小作坊养殖方式,一般采用小竹筐饲养,这种小竹筐结构简单,制造方便,可手工编织,成本低廉;小作坊式的养殖是一种全人工的养殖方法,从蚕卵成虫到采茧均通过人为操作实现,费时费力,养殖效率非常低,且受季节条件限制,只能在特定的时间饲养蚕虫,蚕茧的年产量极低,根本无法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已经逐步被社会所淘汰。
[0005]为了弥补传统作坊式养蚕的不足,规模化、工厂化的养蚕技术应用而生。为了满足规模化养殖的要求,设计了养殖用圈框,用于实现蚕虫养殖、蚕虫在各龄养殖间转移、饲料投放等工序。在养蚕后圈框上会残留饲料、蚕砂等杂质,其表面充满细菌,需要经过全面的清洗消毒方可再次投入使用,现有的圈框清洗中未形成系统性、连续性、机械自动化的清洗方法,还需配合人工搬运或人工清洗,存在清洗效率低,清洗效果差等问题,间接影响养蚕中圈框的供给,限制工厂化养蚕的规模。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应用于工厂化养蚕的圈框清洗方法的技术方案,以机械自动化方式实现连续性的圈框清洗,单位时间的清洗量大大增加,显著提升了清洗效率,能够及时并充足的供给给养蚕工序,为规模化的养蚕提供基础;且在清洗方法中包括有刷洗,通过刷洗充分清理圈框表面附着的残留饲料、蚕砂等杂质,不仅有助于提升后续各道清洗工序的清洗效果,如浸泡时避免杂质混入浸泡液而影响浸泡效果,而且保证圈框表面清洁干净。
[0007]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8]一种应用于工厂化养蚕的圈框清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0009]1)将待清洗的圈框输送至湿刷段进行刷洗;
[0010]2)待刷洗结束后,将圈框送入浸泡槽段进行圈框浸泡消毒;
[0011]3)最后将圈框通过甩干设备进行甩干处理。
[0012]本专利技术通过湿刷段刷洗圈框表面附着的固体杂质,刷洗清理的同时进行喷淋,能
够除去粘附在圈框表面的杂质,达到快速、彻底清理圈框的目的,刷洗后圈框的干净程度达到显著的提升。
[0013]进一步,步骤1)中的圈框经上料缓存段缓存后输送至湿刷段,上料缓存段具有缓存功能,圈框预先送入到上料缓存段处,由上料缓存段控制圈框的投放时间与投放位置,使得圈框等间距的投放到清洗线,依次、有序的送入刷洗;避免出现以下情况:投放过快时,前后圈框部分叠在一起,圈框易脱离清洗线,无法刷洗叠合部分,影响刷洗效果;投放过慢时,圈框间距大,刷洗效率低,无法供应充足的圈框给浸泡,从而影响整体的清洗效率。
[0014]进一步,步骤1)中在进行刷洗清洗时,采用喷淋机构和刷洗机构对圈框进行喷淋刷洗,通过喷淋机构和刷洗机构可以提高对圈框的刷洗效率。
[0015]进一步,在进行刷洗清洗时,喷淋液经过滤网过滤后回流至储液槽,实现喷淋液的循环使用,符合节能、环保的生成理念,削减喷淋液用量,通过过滤网过滤掉喷淋液中的杂质,避免循环利用时发生二次污染。
[0016]优选的,刷洗机构对圈框进行上下对刷,通过上下对刷方式分别刷扫圈框的上表面与下表面,上下同步开工,全面刷扫圈框,消除清洗死角,显著提升刷洗效果。刷洗机构刷扫圈框时,每个圈框依次通过1

30次刷洗机构,每次通过时,刷扫圈框。
[0017]优选的,步骤2)中浸泡时间为5~180min,在该浸泡时间内能够基本消灭圈框表面的细菌,使得圈框表面的细菌含量符合养蚕要求。
[0018]进一步,待圈框浸泡消毒后,将圈框送入喷淋漂洗段进行漂洗处理,漂洗处理后送入甩干设备甩干,通过喷淋漂洗冲洗掉圈框表面附着的喷淋液,防止喷淋液残留对蚕虫造成影响。
[0019]进一步,圈框喷淋漂洗时,圈框移动时开始喷淋,圈框停止时停止喷淋,不仅可以满足圈框喷淋漂洗的要求,而且可以节约喷淋液的使用,降低能耗。
[0020]进一步,在进行圈框喷淋漂洗时,喷淋液经过滤网过滤后回流至储液槽内,实现喷淋液的循环使用,符合节能、环保的生成理念,削减喷淋液用量,通过过滤网过滤掉喷淋液中的杂质,避免循环利用时发生二次污染。
[0021]进一步,储液槽通过高低液位控制实现自动补液,保证储液槽内的喷淋液满足圈框清洗的要求。
[0022]进一步,该清洗方法还包括有圈框码垛,由码垛机对圈框进行码垛,在推入浸泡槽之前和送入甩干设备之前,将圈框进行码垛,码垛后将圈框送入浸泡槽,实现单次浸泡多个圈框,提升浸泡效率,同时在甩干时,以码垛形式进行,提升甩干效率。
[0023]进一步,圈框码垛前,通过第一缓存输送段送入,第一缓存输送段具有缓存功能,圈框预先送入第一缓存输送段,由第一缓存输送段控制圈框送入码垛机的时间和位置。
[0024]进一步,圈框码垛后,通过第二缓存输送段送出,第二缓存输送段可以将码垛后的圈框依次、有序的投放到清洗线上。
[0025]进一步,步骤(2)浸泡消毒前,圈框以推入方式进料到浸泡槽段,通过推入方式可以将码垛后的圈框依次送入浸泡槽内,实现单次浸泡多个圈框,提升浸泡效率。
[0026]进一步,该清洗方法还包括有圈框拆垛,由拆垛机对圈框进行拆垛,喷淋漂洗前需要将码垛的圈框进行拆分,以便于圈框逐个进行刷洗,保证刷洗效果良好。
[0027]进一步,圈框拆垛前,通过第三缓存输送段送入,第三缓存输送段具有缓存功能,
浸泡后的圈框预先送入第三缓存输送段,由第三缓存输送段控制圈框送入拆垛机的时间和位置。
[0028]进一步,圈框拆垛后,通过第四缓存输送段送出,第四缓存输送段可以将拆垛后的圈框依次、有序的投放到清洗线上。
[0029]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30]1、本专利技术通过湿刷段刷洗圈框表面附着的固体杂质,刷洗清理的同时进行喷淋,能够除去粘附在圈框表面的杂质,达到快速、彻底清理圈框的目的,刷洗后圈框的干净程度达到显著的提升。
[0031]2、本专利技术的上料缓存段具有缓存功能,圈框预先送入到上料缓存段处,由上料缓存段控制圈框的投放时间与投放位置,使得圈框等间距的投放到清洗线,依次、有序的送入刷洗;避免出现以下情况:投放过快时,前后圈框部分叠在一起,圈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应用于工厂化养蚕的圈框清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1)将待清洗的圈框输送至湿刷段进行刷洗;2)待刷洗结束后,将圈框送入浸泡槽段进行圈框浸泡消毒;3)最后将圈框通过甩干设备进行甩干处理。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工厂化养蚕的圈框清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的所述圈框经上料缓存段缓存后输送至所述湿刷段。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工厂化养蚕的圈框清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在进行刷洗清洗时,采用喷淋机构和刷洗机构对圈框进行喷淋刷洗。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工厂化养蚕的圈框清洗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进行刷洗清洗时,喷淋液经过滤网过滤后回流至储液槽。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工厂化养蚕的圈框清洗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刷洗机构对圈框进行上下对刷。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工厂化养蚕的圈框清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浸泡时间为5~180min。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工厂化养蚕的圈框清洗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清洗方法还包括:待圈框浸泡消毒后,将圈框送入喷淋漂洗段进行漂洗处理,漂洗处理后送入甩干设备甩干。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应用于工厂化养蚕的圈框清洗方法,其特征在于:圈框喷淋漂洗时,所述圈框移动时开始喷淋,所述圈框停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耀何锐敏孙小军何兴
申请(专利权)人:嵊州陌桑高科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