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强型SiC异质结晶体管外延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3030571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增强型SiC异质结晶体管外延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所述增强型SiC异质结晶体管外延结构由下至上依次包括:SiC衬底层、N型高掺杂4H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增强型SiC异质结晶体管外延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半导体
,涉及一种增强型SiC异质结晶体管外延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0002]以SiC为代表的第三代宽带隙半导体材料具有宽带隙、高临界击穿电场、高热导率、高载流子饱和漂移等特点,特别适合制作高温、高压、高频、大功率、抗辐照等半导体器件。
[0003]在SiC多型体中,3C

SiC、4H

SiC、6H

SiC等晶型应用最广泛,3C

SiC禁带宽度为2.3eV,4H

SiC的禁带宽度高达3.2eV,禁带宽度差达0.9eV,由于禁带宽度相差大,3C

SiC与4H

SiC形成的异质结器件具有很大的潜力。
[0004]然而,在3C

SiC/4H

SiC异质结结构应用于场效应晶体管器件时,在关态情况下,器件源端接地,栅极加载负压,漏端加载正电压时,器件体材料漏电路径主要是先垂直通过4H

SiC外延层,然后水平通过4H

SiC衬底与4H

SiC外延缓冲层界面。因此,传统生长3C

SiC/4H

SiC异质结结构都基于半绝缘衬底,然而半绝缘SiC衬底价格昂贵,因此使用价格相对较低的高掺杂导电性SiC衬底是未来发展方向。
[0005]然而目前高掺杂导电性SiC衬底都存在小面生长,衬底浓度不均匀性很大,如图3所示。小面即生长界面平行(0001)面的部分,在小面上无法进行台阶流生长,而且(0001)面也是最容易进行氮掺杂的晶面,因此会在衬底上呈现较深的颜色。衬底上颜色的深浅,主要是氮含量决定,颜色越深,氮含量越多,电阻率越低。因此,小面上生长的外延层制成的3C

SiC/4H

SiC异质结器件,漏电较正常晶面要大很多。因此,亟需提高4H

SiC外延层的的抗压能力。
[0006]通常4H

SiC/3C

SiC异质结在材料制备完成时,已经形成高密度的二维电子气导通沟道,这样的材料制备的场效应晶体管器件都是耗尽型器件,在栅极加负偏压时器件才能处于关断状态,是一种常开器件,器件一直饱受可靠性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增强型SiC异质结晶体管外延结构及其制备方法,通过在4H

SiC/3C

SiC异质结耗尽型基础上生长P型3C

SiC形成增强型器件,提高器件可靠性。
[0008]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9]一种增强型SiC异质结高晶体管外延结构,所述增强型SiC异质结晶体管外延结构由下至上依次包括:SiC衬底层、N型高掺杂4H

SiC缓冲层、N型低掺杂4H

SiC缓冲层、掺V高阻4H

SiC缓冲层、掺V高阻4H

SiC漂移层、4H

SiC沟道层、3C

SiC势垒层、P型3C

SiC层。
[0010]所述衬底层为正轴N型SiC衬底层。
[0011]所述N型高掺杂4H

SiC缓冲层的厚度为0.5~1μm,N的掺杂浓度为5
×
10
17
cm
‑3~2
×
10
18
cm
‑3。
[0012]所述N型低掺杂4H

SiC缓冲层的厚度为1~2μm,N的掺杂浓度为8
×
10
15
cm
‑3~2
×
10
16
cm
‑3。
[0013]所述掺V高阻4H

SiC缓冲层的厚度为5~10μm;V的掺杂浓度为1
×
10
15
cm
‑3~5
×
10
15
cm
‑3。
[0014]所述掺V高阻4H

SiC漂移层的厚度为5~10μm;V的掺杂浓度为1
×
10
16
cm
‑3~5
×
10
16
cm
‑3。
[0015]所述4H

SiC沟道层的厚度为1~2μm。
[0016]所述3C

SiC势垒层的厚度为5~10μm。
[0017]所述P型3C

SiC层的厚度为0.2~1μm。
[0018]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所述的增强型SiC异质结晶体管外延结构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0019](1)原位刻蚀SiC衬底,得到SiC衬底层;
[0020](2)在SiC衬底层上生长N型高掺杂4H

SiC缓冲层;
[0021](3)在N型高掺杂4H

SiC缓冲层上生长N型低掺杂4H

SiC缓冲层;
[0022](4)在N型低掺杂4H

SiC缓冲层上生长掺V高阻4H

SiC缓冲层;
[0023](5)在掺V高阻4H

SiC缓冲层上生长掺V高阻4H

SiC漂移层;
[0024](6)在掺V高阻4H

SiC外延层上生长4H

SiC沟道层;
[0025](7)在4H

SiC沟道层上生长3C

SiC势垒层;
[0026](8)在3C

SiC势垒层之上生长P型3C

SiC层。
[0027]所述掺V高阻4H

SiC缓冲层的生长方法为:分别以160~240slm、80~500sccm、80~500sccm和5~20sccm的流量通入载气H2、含氯的硅源气体、碳源和VCl4,于1700~1750℃温度和50~200mbar压力下进行生长。
[0028]所述掺V高阻4H

SiC漂移层的生长方法为:分别以160~240slm、80~500sccm、80~500sccm和30~60sccm的流量通入载气H2、含氯的硅源气体、碳源和VCl4,于1700~1750℃温度和50~200mbar压力下进行生长。
[0029]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含所述增强型SiC异质结晶体管外延结构的器件,该器件中在所述增强型SiC异质结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外延结构的3C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强型SiC异质结晶体管外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型SiC异质结晶体管外延结构由下至上依次包括:SiC衬底层、N型高掺杂4H

SiC缓冲层、N型低掺杂4H

SiC缓冲层、掺V高阻4H

SiC缓冲层、掺V高阻4H

SiC漂移层、4H

SiC沟道层、3C

SiC势垒层、P型3C

SiC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型SiC异质结晶体管外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N型高掺杂4H

SiC缓冲层的厚度为0.5~1μm,N的掺杂浓度为5
×
10
17
cm
‑3~2
×
10
18
cm
‑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型SiC异质结晶体管外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N型低掺杂4H

SiC缓冲层的厚度为1~2μm,N的掺杂浓度为8
×
10
15
cm
‑3~2
×
10
16
cm
‑3。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型SiC异质结晶体管外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掺V高阻4H

SiC缓冲层的厚度为5~10μm;V的掺杂浓度为1
×
10
15
cm
‑3~5
×
10
15
cm
‑3。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型SiC异质结晶体管外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掺V高阻4H

SiC漂移层的厚度为5~10μm;V的掺杂浓度为1
×
10
16
cm
‑3~5
×
10
16
cm
‑3。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增强型SiC异质结晶体管外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左万胜袁松胡新星仇成功刘敏胡涵赵海明钮应喜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启迪半导体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