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适用于重载型全地形车的减震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30363 阅读:2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适用于重载型全地形车的减震器,包括第一机架、第二机架和第三机架,所述第一机架和第二机架通过连接架连接安装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用于与车体连接,所述第三机架连接安装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用于与轮毂轴承连接;所述第一机架和第二机架之间设置有调节两者间距的调节机构,所述第二机架和第三机架之间设置有缓冲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所述第一机架和第二机架之间设置有调节两者间距的调节机构,所述第二机架和第三机架之间设置有缓冲机构,通过调节机构调节第一机架和第二机架之间间距,改变减震器的高度和缓冲机构的高度,从而对缓冲机构的减震能力进行调节。力进行调节。力进行调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适用于重载型全地形车的减震器


[0001]本专利技术具体涉及减震器
,具体是一种适用于重载型全地形车的减震器。

技术介绍

[0002]减震器从产生阻尼的材料这个角度划分主要有液压和充气两种,还有一种可变阻尼的减震器。减震器主要用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在经过不平路面时,虽然吸震弹簧可以过滤路面的震动,但弹簧自身还会有往复运动,而减震器就是用来抑制这种弹簧跳跃的。减震器太软,车身就会上下跳跃,减震器太硬就会带来太大的阻力,妨碍弹簧正常工作。
[0003]现有的全地形越野车后独立式悬挂,弹性元件后减震器总成,其阻尼器采用油压和气压形式,部分减震器总成的阻尼器储存装置(气缸)采用与减震器整本体通过软管将两者进行软性连接,可满足阻尼器储存装置(气缸)不同布置安装,充分利用悬挂周边的空间位置,通常阻尼器储存装置(气缸)部分安装于减震器本体周边的下车架上,其无法进行尺寸调节,也不能改变减震器的减震能力。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适用于重载型全地形车的减震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适用于重载型全地形车的减震器,包括第一机架、第二机架和第三机架,所述第一机架和第二机架通过连接架连接安装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用于与车体连接,所述第三机架连接安装有第一连接件,所述第一连接件用于与轮毂轴承连接;所述第一机架和第二机架之间设置有调节两者间距的调节机构,所述第二机架和第三机架之间设置有缓冲机构,通过调节机构调节第一机架和第二机架之间间距,改变减震器的高度和缓冲机构的高度,从而对缓冲机构的减震能力进行调节。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机架、第二机架和第三机架结构相同,均为板状结构,且第一机架、第二机架和第三机架从上到下依次设置,共同组成减震器框架。
[0008]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机架、第二机架和第三机架上设置有至少一根导向杆,所述导向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机架固定连接,导向杆的下端穿过第二机架与所述第三机架滑动连接,且导向杆与所述第二机架滑动连接。
[0009]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缓冲机构包括至少一根升降杆,所述升降杆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机架固定连接,升降杆的下端依次穿过第二机架、第三机架,并与第二机架和第三机架滑动连接,且升降杆位于第二机架和第三机架之间的杆段上套设有减震弹簧。
[0010]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减震弹簧的两端分别于第二机架、第三机架抵接。
[0011]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调节机构包括调节杆,所述调节杆为螺杆结构,
且调节杆的上部与所述第一机架转动连接,调节杆的下部与所述第二机架螺纹连接。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调节杆上固定安装有旋钮。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调节杆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二限位板,升降杆的下端以及导向杆的下端固定安装有第一限位板。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第一连接件包括安装架和第一连接头,所述第一连接头与轮毂轴承固定连接,且第一连接头通过安装架与第三机架固定连接。
[0015]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架包括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一侧通过第二连接杆与所述第二连接件固定连接,连接座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两块连接板,每块连接板通过两根第一连接杆分别于第一机架、第二机架连接。
[00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通过第一机架、第二机架和第三机架共同组成减震器框架,提高了车载减震器的结构稳定性,并在所述第一机架和第二机架之间设置有调节两者间距的调节机构,所述第二机架和第三机架之间设置有缓冲机构,通过调节机构调节第一机架和第二机架之间间距,改变减震器的高度和缓冲机构的高度,从而对缓冲机构的减震能力进行调节。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适用于重载型全地形车的减震器的一种立体图。
[0018]图2为适用于重载型全地形车的减震器的另一种立体图。
[0019]图3为适用于重载型全地形车的减震器中又一种立体图。
[0020]图4为适用于重载型全地形车的减震器的侧视图。
[0021]图5为适用于重载型全地形车的减震器的正视图。
[0022]图中:1

第一机架、2

第二机架、3

第三机架、4

第一连接件、41

安装架、42

固定螺栓、5

缓冲机构、51

升降杆、52

减震弹簧、53

第一限位板、6

导向杆、7

调节机构、71

旋钮、72

调节杆、73

第二限位板、8

连接架、81

连接板、82

连接座、83

第二连接杆、84

第一连接杆、9

第二连接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实施例1
[0025]请参阅图1~5,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一种适用于重载型全地形车的减震器,包括第一机架1、第二机架2和第三机架3,所述第一机架1和第二机架2通过连接架8连接安装有第二连接件9,所述第二连接件9用于与车体连接,所述第三机架3连接安装有第一连接件4,所述第一连接件4用于与轮毂轴承连接;所述第一机架1和第二机架2之间设置有调节两者间距的调节机构7,所述第二机架2和第三机架3之间设置有缓冲机构5,通过调节机构7调节第一机架1和第二机架2之间间距,改变减震器的高度和缓冲机构5的高度,从而对缓冲机构5的减震能力进行调节;
[0026]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机架1、第二机架2和第三机架3结构相同,均为板状结构,且第一机架1、第二机架2和第三机架3从上到下依次设置,共同组成减震器框架。
[0027]所述第一机架1、第二机架2和第三机架3上设置有至少一根导向杆6,所述导向杆6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机架1固定连接,导向杆6的下端穿过第二机架2与所述第三机架3滑动连接,且导向杆6与所述第二机架2滑动连接,第二机架2和第三机架3能够沿导向杆6上下滑动。
[0028]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缓冲机构5包括至少一根升降杆51,所述升降杆51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机架1固定连接,升降杆51的下端依次穿过第二机架2、第三机架3,并与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适用于重载型全地形车的减震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机架(1)、第二机架(2)和第三机架(3),所述第一机架(1)和第二机架(2)通过连接架(8)连接安装有第二连接件(9),所述第二连接件(9)用于与车体连接,所述第三机架(3)连接安装有第一连接件(4),所述第一连接件(4)用于与轮毂轴承连接;所述第一机架(1)和第二机架(2)之间设置有调节两者间距的调节机构(7),所述第二机架(2)和第三机架(3)之间设置有缓冲机构(5),通过调节机构(7)调节第一机架(1)和第二机架(2)之间间距,改变减震器的高度和缓冲机构(5)的高度,从而对缓冲机构(5)的减震能力进行调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重载型全地形车的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机架(1)、第二机架(2)和第三机架(3)结构相同,均为板状结构,且第一机架(1)、第二机架(2)和第三机架(3)从上到下依次设置,共同组成减震器框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适用于重载型全地形车的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机架(1)、第二机架(2)和第三机架(3)上设置有至少一根导向杆(6),所述导向杆(6)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机架(1)固定连接,导向杆(6)的下端穿过第二机架(2)与所述第三机架(3)滑动连接,且导向杆(6)与所述第二机架(2)滑动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适用于重载型全地形车的减震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机构(5)包括至少一根升降杆(51),所述升降杆(51)的上端与所述第一机架(1)固定连接,升降杆(51)的下端依次穿过第二机架(2)、第三机架(3),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仁华廖建国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川南减震器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