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调出风口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29088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9: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调出风口总成,包括外壳体、内壳体、风门调节件,内壳体和风门调节件设于外壳体中并共同区分外壳体内部的风道空间,风道空间包括第一出风通道、第二出风通道和进风通道;风门调节件设在内壳体的面向进风方向的一侧,包括可旋转的引流部,进风通道的气流经过引流部的引导分流进入第一出风通道和第二出风通道;当引流部旋转至与内壳体的外壁接触相抵时,出风量最大;当引流部旋转至与外壳体的内壁接触相抵时,出风量减少至无。本发明专利技术有益效果在于风门调节件和内壳体共同区分外壳体内部的风道空间,风门调节件承担了一部分的风道引流功能,出风量最大时风向调节件的引流部处于倾斜状态与内壳体接触相抵,故而占用空间更小。空间更小。空间更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调出风口总成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出风口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空调出风口总成。

技术介绍

[0002]汽车空调出风口是指安装在汽车上的空气调节装置,能对车内空气进行制冷、加热、换气和空气净化,为乘车人员提供舒适的乘车环境。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车内的零部件在满足功能性的情况下,人们对美观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风口开口面积大,叶片多,对仪表板整体造型影响大,从汽车内饰发展趋势来看,隐藏式出风口已成为新趋势。
[0003]隐藏式出风口总成的尺寸与其功能多少直接相关,而目前最普遍的出风口总成功能包括上下出风调节、左右出风调节和出风大小调节,对应的功能模块从外到内依次为左右出风模块、上下出风模块和风门模块,每个功能模块基本独立且实现其功能,故而各功能模块都需占用一定的空间,使得出风口总成的尺寸总体偏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避免
技术介绍
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空调出风口总成,可整合功能模块压缩出风口总成的体积。
[0005]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空调出风口总成,包括外壳体、内壳体、风门调节件,内壳体和风门调节件设于外壳体中并共同区分外壳体内部的风道空间,风道空间包括第一出风通道、第二出风通道和进风通道;风门调节件设在内壳体的面向进风方向的一侧,包括可旋转的引流部,进风通道的气流经过引流部的引导分流进入第一出风通道和第二出风通道;当引流部旋转至与内壳体的外壁接触相抵时,空调出风口总成的出风量最大;当引流部旋转至与外壳体的内壁接触相抵时,空调出风口总成的出风量减少至无。
[0006]进一步的,外壳体的内壁具有与引流部接触的凸起部,引流部的末端具有与凸起部配合的遮盖部,遮盖部可遮盖凸起部并封闭出风通道。
[0007]优选的,遮盖部采用软胶材质。
[0008]进一步的,引流部包括用于引导气流进入第一出风通道的第一引流板和用于引导气流进入第二出风通道的第二引流板,第一引流板和第二引流板同步旋转且方向相反。
[0009]进一步的,还包括控制机构和风门传动机构;风门传动机构穿过内壳体,两端分别与控制机构和风门调节件连接;控制机构旋转时可通过风门传动机构带动风门调节件旋转。
[0010]进一步的,还包括风向调节件,风向调节件可活动的设在进风通道内,包括使进风通道与第一出风通道、第二出风通道隔离的隔离部;隔离部上还具有通风部,进风通道可通过通风部与第一出风通道和第二出风通道中的至少一个出风通道连通;第一出风通道与第二出风通道之间的风流量比例根据通风部的位置来调节。
[0011]进一步的,风向调节件可旋转的设在进风通道内,风向调节件还包括与进风通道
的内壁连接的支撑部以及连接隔离部和支撑部的连接部,进风通道的内壁形状与隔离部和连接部的外表面相适应且呈紧贴状态。
[0012]进一步的,外壳体内还具有用于辅助隔开第一出风通道和第二出风通道的分隔条,分隔条的一端面贴近风门调节件,另一相对的端面贴近风向调节件。
[0013]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在于空调出风口总成的风门调节件和内壳体共同区分外壳体内部的风道空间,风门调节件成为风道壁的一部分,承担了一部分的风道引流功能,出风口出风量最大时,风向调节件的引流部不需要旋转至水平位置,而是处于倾斜状态与内壳体接触相抵,故而风门调节件的占用空间更小,可使空调出风口总成的尺寸更小。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实施例中空调出风口总成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实施例中风门调节件完全打开时的剖面示意图。
[0016]图3是实施例中风向调节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4是实施例中空调出风口总成水平出风的气体流向示意图。
[0018]图5是实施例中空调出风口总成向上出风的气体流向示意图。
[0019]图6是实施例中空调出风口总成向下出风的气体流向示意图。
[0020]图7是实施例中风门调节件完全关闭时的剖面示意图。
[0021]图8是实施例中风门调节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9是实施例中风门调节件完全打开时的立体剖面示意图。
[0023]附图标记如下:10

外壳体;11

第一出风通道;12

第二出风通道;13

进风通道;14

凸起部;15

分隔条;20

风门调节件;21

引流部;22

遮盖部;30

风向调节件;31

隔离部;32

通风部;33

连接部;40

旋钮组件;50

风门传动机构;60

内壳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5]实施例1,参照附图1

附图9,一种空调出风口总成,包括外壳体10、内壳体60、风门调节件20、旋钮组件40和风门传动机构50,内壳体60和风门调节件20设于外壳体10中并共同区分外壳体10内部的风道空间,风道空间包括第一出风通道11、第二出风通道12和进风通道13;风门调节件20设在内壳体60的面向进风方向的一侧,包括可旋转的引流部21,进风通道13的气流经过引流部21的引导分流进入第一出风通道11和第二出风通道12;引流部21包括用于引导气流进入第一出风通道11的第一引流板和用于引导气流进入第二出风通道12的第二引流板,第一引流板和第二引流板同步旋转且方向相反;风门传动机构50穿过内壳体60,两端分别与旋钮组件40和风门调节件20连接;旋钮组件40旋转时可通过风门传动机构50带动风门调节件20旋转,进而调节空调出风口总成的出风量大小;当引流部21旋转至与内壳体60的外壁接触相抵时,空调出风口总成的出风量最大;
[0026]外壳体10的内壁具有与引流部21接触的凸起部14,引流部21的末端具有与凸起部14配合的遮盖部22,遮盖部22可遮盖凸起部14并封闭出风通道;遮盖部22优选软胶材质,密封效果更好;当引流部21向外壳体10的凸起部14的方向旋转至与外壳体10的凸起部14接触相抵时,空调出风口总成的出风量减少最终至无。
[0027]本实施例空调出风口总成的风门控制原理:
[0028]当用户需要调整空调出风口总成的出风量大小时,用户用手旋转旋钮组件40,旋钮组件40同步带动风门传动机构50旋转,风门传动机构50再带动风门调节件20的引流部21旋转,引流部21的第一引流板和第二引流板同步旋转且方向相反,当旋钮组件40使第一引流板和第二引流板向内壳体60方向转动时,引流部21与外壳体10内壁之间的距离增大,空调出风口总成的出风量变大;当旋钮组件40使第一引流板和第二引流板向外壳体10的凸起部14方向转动时,引流部21与外壳体10内壁之间的距离减小,空调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调出风口总成,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体、内壳体、风门调节件,所述内壳体和风门调节件设于外壳体中并共同区分外壳体内部的风道空间,所述风道空间包括第一出风通道、第二出风通道和进风通道;所述风门调节件设在所述内壳体的面向进风方向的一侧,包括可旋转的引流部,所述进风通道的气流经过所述引流部的引导分流进入第一出风通道和第二出风通道;当所述引流部旋转至与所述内壳体的外壁接触相抵时,所述空调出风口总成的出风量最大;当所述引流部旋转至与所述外壳体的内壁接触相抵时,所述空调出风口总成的出风量减少至无。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调出风口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壳体的内壁具有与所述引流部接触的凸起部,所述引流部的末端具有与所述凸起部配合的遮盖部,所述遮盖部可遮盖所述凸起部并封闭出风通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空调出风口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遮盖部为软胶材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调出风口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部包括用于引导气流进入第一出风通道的第一引流板和用于引导气流进入第二出风通道的第二引流板,所述第一引流板和第二引流板同步旋转且方向相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空调出风口总成,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红军李琳黄立锋林士强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福尔达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