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内啮合齿轮润滑泵,旨在提供一种自带润滑油路及安全阀的内啮合齿轮润滑泵。它包括泵体设置在泵体上的泵盖,泵体内设有齿轮架、齿轮和盖板,盖板盖设在齿轮架的一侧且与齿轮架形成空腔,齿轮位于空腔内,齿轮中部具有轴向通孔,齿轮上设有润滑孔,润滑孔连通齿轮内外侧壁,所述泵盖上设有安全阀。润滑孔位于齿轮上,且润滑孔连通齿轮内外侧壁,在齿轮转动过程中,润滑孔所在的齿廓所形成的密封容积内的油液,将通过与该润滑孔相连的油道,输送至所需要润滑的部位。输送至所需要润滑的部位。输送至所需要润滑的部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内啮合齿轮润滑泵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液压油泵,尤其是涉及内啮合齿轮润滑泵。
技术介绍
[0002]常见的油泵一般为外啮合齿轮泵,传统的外啮合齿轮泵,存在体积大、噪声大、效 率低和寿命短等缺点,相比之下,内啮合齿轮泵具有传动平稳、噪音小、容积效率高、噪音小、体积小、重量轻等特点。但内啮合齿轮泵的内部润滑不太方便,存在润滑困难的问题,往往是影响传动平稳性、机械效率、构件寿命等至关重要的一环。
[0003]例如,中国专利公开CN213598181U,公开日2021年7月2日,专利名称为“一种内啮合齿轮泵的前盖及内啮合齿轮泵”,该专利公开了一种内啮合齿轮泵的前盖,包括前盖本体,前盖本体的后端面与内啮合齿轮泵的进泵壳体的前端内孔相匹配,前盖本体的前端设有用于与螺纹固定件配合连接的螺钉孔。本技术还公开了有中内啮合齿轮泵,包括从前到后依次设置的进泵壳体、中泵壳体、排泵壳体和泵轴,进泵壳体、中泵壳体、排泵壳体的中部穿设有的泵轴,进泵壳体内设有轴承,进泵壳体的前端设有前盖,前盖的后端的内台阶孔内设有油封。该专利内部无有效的润滑油路,各机械部件的润滑存在困难,且人工填油也比较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克服现有技术中内啮合齿轮泵润滑困难的问题,本技术是提供一种自带润滑油路及安全阀的结构巧妙的内啮合齿轮润滑泵,旨在解决内啮合齿轮泵的润滑问题,提高内啮合齿轮泵的可靠性,提升整体的性能。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内啮合齿轮润滑泵,包括泵体及设置在泵体上的泵盖,泵体内设有齿轮架、齿轮和盖板,盖板盖设在齿轮架的一侧且与齿轮架形成空腔,齿轮位于空腔内,齿轮中部具有轴向通孔,齿轮上设有润滑孔,润滑孔连通齿轮内外侧壁,所述泵盖上设有安全阀。润滑孔位于齿轮上,且润滑孔连通齿轮内外侧壁,在齿轮转动过程中,润滑孔所在的齿廓所形成的密封容积内的油液,将通过与该润滑孔相连的油道,输送至所需要润滑的部位。齿轮每旋转一周,均输出一定量的油液,润滑充分且稳定。油液从润滑孔进入达到供油进行润滑的目的。整体结构巧妙,占用空间小,且供油稳定,能够长时间保证润滑充分,从而提高内啮合齿轮泵的性能。在泵盖处设置安全阀,安全阀能够起到保护作用,当空腔内的油压升高超过规定值时,通过向系统外排放油液来防止空腔内油压过高导致的安全问题。
[0007]作为优选,齿轮外啮合有齿圈,齿轮和齿圈的啮合处与齿轮架之间形成吸油腔和压油腔。吸油腔将油从油管内吸入,压油腔将油排出。吸油与压油主要靠齿轮的不断啮合来实现。
[0008]作为优选,泵盖上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底面设有与泵盖的内侧面连通的释压孔,所述安全阀包括弹簧座、弹簧和钢珠,弹簧座与安装孔通过螺纹连接,弹簧座中部设有沉头
孔,弹簧位于弹簧座的沉头孔内,钢珠位于安装孔内,弹簧的一端抵在沉头孔内,弹簧的另一端将钢珠抵压在释压孔的端口上。安全阀结构简单且巧妙,体积小,嵌设在泵体的壳体上,减少了体积占用。
[0009]作为优选,吸油腔分为齿轮架吸油腔和壳体吸油腔,压油腔分为壳体压油腔和齿轮架压油腔。
[0010]作为优选,齿轮架上设有进油口和出油口,进油口连接吸油腔,出油口连接压油腔。进油口与出油口设置在齿轮架上,进一步减少了泵体的体积占用。
[0011]作为优选,泵体内设有骨架油封,骨架油封位于远离泵盖的一侧。
[0012]作为优选,泵体上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用于连接泵体与泵盖,泵体与连接板采用六角螺钉连接,连接板与泵盖采用六角螺钉连接。
[0013]作为优选,泵体和齿轮架间采用六角螺钉进行连接。
[0014]因此,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采用齿轮上设置润滑孔的结构,使内啮合的齿轮泵内自带润滑油路,伴随齿轮的工作不断供油至需要润滑的机械部件处,结构巧妙,占用空间少,解决了内啮合齿轮泵的润滑问题,提高了齿轮泵的性能。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技术的内啮合齿轮润滑泵的内部结构图。
[0016]图2 是本技术的内啮合齿轮润滑泵的安全阀结构图。
[0017]图3是本技术的内啮合齿轮润滑泵的工作原理示意图。
[0018]图中:泵体1、齿轮架2、齿轮3、齿圈4、盖板5、泵盖6、连接板7、弹簧座8、弹簧9、骨架油封10、O形圈11、第一内六角螺钉12、第二内六角螺钉13、第三内六角螺钉14、钢球15、润滑孔16、齿轮架小孔17、齿轮架吸油腔18、齿轮架压油腔19、壳体吸油腔20、壳体压油腔21。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使本技术技术方案实施例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的描述,但下述实施例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20]如图1或图2或图3所示的实施例中,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内啮合齿轮润滑泵,包括泵体1及设置在泵体上的泵盖6。泵体1内设有齿轮架2、齿轮3和盖板5,盖板5盖设在齿轮架2的一侧且与齿轮架2形成空腔。齿轮3位于空腔内,齿轮3中部具有轴向通孔,齿轮3上设有润滑孔16,润滑孔16连通齿轮3内外侧壁。泵盖6上设有安全阀。润滑孔16位于齿轮3上,且润滑孔16连通齿轮3内外侧壁,如此,在齿轮3转动过程中,通过润滑孔16处的齿轮3啮合将油液从泵的进油道吸入至啮合处所形成的密闭容积中,油液从润滑孔16进入达到供油进行润滑的目的。整体结构巧妙,占用空间小,且供油稳定,能够长时间保证润滑充分,从而提高内啮合齿轮泵的性能。在泵盖6处设置安全阀,安全阀能够起到保护作用,当空腔内的油压升高超过规定值时,通过向系统外排放油液来防止空腔内油压过高导致的安全问题。
[0021]进一步的,齿轮3外啮合有齿圈4,齿轮3和齿圈4的啮合处与齿轮架2之间形成吸油
腔和压油腔。当齿轮3与齿圈4采用内啮合渐开线形式进行啮合时,噪声小,容积效率高,排量稳定,啮合处分割出吸油腔与压油腔,吸油腔将油从进油管内吸入,压油腔将油排出。
[0022]进一步的,泵盖上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底面设有与泵盖的内侧面连通的释压孔。安全阀包括弹簧座8、弹簧9和钢珠15,弹簧座与安装孔通过螺纹连接,弹簧座8中部设有沉头孔,弹簧9位于弹簧座8的沉头孔内,钢珠位于安装孔内,弹簧9的一端抵在沉头孔内,弹簧9的另一端将钢珠15抵压在释压孔的端口上。钢珠15作为安全阀的头部,堵在释压孔上,工作时,当空腔内的油压升高超过规定值时,钢珠15被顶开,并压缩弹簧9,油液从弹簧座8中部的孔向外流出,同时空腔内油压逐渐降低,弹簧9推动钢珠15恢复原位,重新实现油封。安全阀结构简单且巧妙,体积小,嵌设在泵体的壳体上,减少了体积占用。
[0023]进一步的,吸油腔分为齿轮架吸油腔18和壳体吸油腔20,压油腔分为壳体压油腔21和齿轮架压油腔19,齿轮架2上设有进油口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内啮合齿轮润滑泵,包括泵体(1)及设置在泵体(1)上的泵盖(6),其特征是,所述泵体(1)内设有齿轮架(2)、齿轮(3)和盖板(5),盖板(5)盖设在齿轮架(2)的一侧且与齿轮架(2)形成空腔,齿轮(3)位于空腔内,齿轮(3)中部具有轴向通孔,齿轮(3)上设有润滑孔(16),润滑孔(16)连通齿轮(3)内外侧壁,所述泵盖(6)上设有安全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啮合齿轮润滑泵,其特征是,所述齿轮(3)外啮合有齿圈(4),齿轮(3)和齿圈(4)的啮合处与齿轮架(2)之间形成吸油腔和压油腔。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啮合齿轮润滑泵,其特征是,所述泵盖上设有安装孔,安装孔底面设有与泵盖的内侧面连通的释压孔,所述安全阀包括弹簧座(8)、弹簧(9)和钢珠(15),弹簧座与安装孔通过螺纹连接,弹簧座(8)中部设有沉头孔,弹簧(9)位于弹簧座(8)的沉头孔内,钢珠位于安装孔内,弹簧(9)的一端抵在沉头孔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鑫炎,徐钦,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萧山东方液压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