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透明屏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022703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8:5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显示装置技术,具体涉及一种透明屏显示装置。其包括透明显示组件、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透明显示组件的数量为多个并且沿横向方向间隔设置,第一连接组件一端设置有第一卡槽,第一连接组件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通过第一卡槽与最左端的透明显示组件的左端端部相连接,另一个通过第一卡槽与最右端的透明显示组件的右端端部相连接,第二连接组件左右两端设置有第二卡槽,第二连接组件设置在透明显示组件之间,第二连接组件通过第二卡槽依次与多个透明显示组件相配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透明屏显示装置,其能提高现场布设效率,使得透明屏显示装置包装和运输更方便。便。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透明屏显示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显示装置技术,具体涉及一种透明屏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透明屏幕崭露头角,透明屏可做到屏幕如玻璃一般透明,保持透明度的同时又能保证动态画面的色彩丰富程度和显示细节,透明屏使观众看到屏幕图像的同时还可以透过屏幕看到屏幕后的物品,增强了信息传达的效率也增加了许多趣味;其次透明屏与传统的液晶显示器相比,透明屏可以给用户带来前所未有的视觉感受和全新的体验;再者由于透明屏本身具有屏幕和透明的特性,因此可以应用到很多场合。
[0003]但是在透明屏安装的过程中,连接组件和透明显示组件之间的组装过程较为复杂、费时,使得一些需要安装透明屏的客户难以等待;其次将连接组件和透明显示组件等相应的配件单独地包装运输,包装运输过程并不方便,并且现场安装时易将配件搞混,不利于提高安装效率;再者因为透明屏本身又薄又长而容易产生变形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透明屏显示装置。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透明屏显示装置,其包括透明显示组件、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所述透明显示组件的数量为多个并且沿横向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一端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通过所述第一卡槽与最左端的透明显示组件的左端端部相连接,另一个通过所述第一卡槽与最右端的透明显示组件的右端端部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左右两端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连接组件设置在所述透明显示组件之间,所述第二连接组件通过所述第二卡槽依次与多个透明显示组件相配合。
[0006]优选地,所述透明屏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三连接组件,所述第三连接组件数量为两个并且分别位于所述透明显示组件的上端和下端,所述第三连接组件设置有第三卡槽,所述透明显示组件通过所述第三卡槽分别与所述第三连接组件的上端和下端相配合。
[0007]优选地,所述第三连接组上的第三卡槽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三卡槽沿所述第三连接组件一端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透明显示组件的上端和下端形成有凸出部分,所述第三卡槽与所述凸出部分相适配,使所述透明显示组件与所述第三连接组件固定连接。
[0008]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与透明显示组件相配合后,以及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与透明显示组件相配合后的总宽度,与所述第三连接组件的长度相适配。
[0009]优选地,所述透明屏显示装置还包括金属支撑件,所述金属支撑件呈条状并且其宽度0.5cm至3cm,所述金属支撑件沿长度方向的一个侧面与透明显示组件固定连接,所述金属支撑件位于两个第三连接组件之间并且所述金属支撑件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三连接组件相连接;和/或
[0010]所述金属支撑件数量为多个,其中一部分金属支撑件数量位于两个相邻的第二连
接组件之间,且金属支撑件在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相邻的第二连接组件相连接;另一部分金属支撑件数量位于第一连接组件与第二连接组件之间,且金属支撑件在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组件与第二连接组件相连接。
[0011]优选地,所述金属支撑件为铝条,所述铝条沿长度方向的一个侧面与所述透明显示组件通过胶粘剂固定连接。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上开设有可开合的盖子,所述盖子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通过旋转轴承连接,所述盖子另一端与通过可开合装置可开合地连接,当可开合装置打开时,可将盖子绕上述旋转轴承转动并将盖子打开,当可开合装置关闭时,可将所述盖子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相固定;和/或
[0013]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上开设有可开合的盖子,所述盖子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通过旋转轴承连接,所述盖子另一端与通过可开合装置可开合地连接,当可开合装置打开时,可将盖子绕上述旋转轴承转动并将盖子打开,当可开合装置关闭时,可将所述盖子与所述第二连接组件相固定。
[0014]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沿长度方向均开设有电源盒,所述电源盒用于放置电源。
[0015]优选地,所述透明屏显示装置还包括透明面板,所述透明面板数量为多个,并且位于所述透明显示组件前后两端,其中一部分透明面板位于两个相邻第二连接组件之间,且透明面板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二连接组件相连接;另一部分透明面板位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与第二连接组件之间,且透明面板的左右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接组件与第二连接组件相连接。
[0016]优选地,所述第一连接组上的第一卡槽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一卡槽沿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一端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二连接组上的第二卡槽数量为四个,其中两个在第二连接组件左端,另外两个在第二连接组件右端,所述第二卡槽沿所述第二连接组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透明显示组件的上下两端端部形成有凸出部分,所述第一卡槽和第二卡槽均可与所述凸出部分相适配,使多个透明显示组件依次间隔固定在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
[0017]本技术提供的透明屏显示装置,其能提高现场布设效率,使得透明屏显示装置包装和运输更方便。
附图说明
[0018]通过附图中所示的本技术优选实施例更具体说明,本技术上述及其它目的、特征和优势将变得更加清晰。在全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指示相同的部分,且并未刻意按实际尺寸等比例缩放绘制附图,重点在于示出本的主旨。
[0019]图1为实施例提供的透明屏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2为图1的A

A剖视图;
[0021]图3为图1的B

B剖视图。
[0022]图中:显示组件1、第一连接组件2、第二连接组件3、第三连接组件4、第一卡槽5、第二卡槽6、第三卡槽7、金属支撑件8、电源盒9、透明面板10。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了便于理解本技术,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进行更全面的描述。
[0024]需要说明的是,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并与之结合为一体,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安装”、“一端”、“另一端”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0025]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
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技术。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0026]本技术提供一种透明屏显示装置,其包括透明显示组件1、第一连接组件2和第二连接组件3,透明显示组件1的数量为多个并且沿横向方向间隔设置,第一连接组件2一端设置有第一卡槽5,第一连接组件2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通过第一卡槽5与最左端的透明显示组件1的左端端部相连接,另一个通过第一卡槽5与最右端的透明显示组件1的右端端部相连接,第二连接组件3左右两端设置有第二卡槽6,第二连接组件3设置在透明显示组件1之间,第二连接组件3通过第二卡槽6依次与多个透明显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透明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屏显示装置包括透明显示组件、第一连接组件和第二连接组件,所述透明显示组件的数量为多个并且沿横向方向间隔设置,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一端设置有第一卡槽,所述第一连接组件的数量为两个,其中一个通过所述第一卡槽与最左端的透明显示组件的左端端部相连接,另一个通过所述第一卡槽与最右端的透明显示组件的右端端部相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组件左右两端设置有第二卡槽,所述第二连接组件设置在所述透明显示组件之间,所述第二连接组件通过所述第二卡槽依次与多个透明显示组件相配合。2.如权利要求1所述透明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屏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三连接组件,所述第三连接组件数量为两个并且分别位于所述透明显示组件的上端和下端,所述第三连接组件设置有第三卡槽,所述透明显示组件通过所述第三卡槽分别与所述第三连接组件的上端和下端相配合。3.如权利要求2所述透明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连接组上的第三卡槽数量为两个,所述第三卡槽沿所述第三连接组件一端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透明显示组件的上端和下端形成有凸出部分,所述第三卡槽与所述凸出部分相适配,使所述透明显示组件与所述第三连接组件固定连接。4.如权利要求2所述透明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连接组件与透明显示组件相配合后,以及所述第二连接组件与透明显示组件相配合后的总宽度,与所述第三连接组件的长度相适配。5.如权利要求2所述透明屏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屏显示装置还包括金属支撑件,所述金属支撑件呈条状并且其宽度0.5cm至3cm,所述金属支撑件沿长度方向的一个侧面与透明显示组件固定连接,所述金属支撑件位于两个第三连接组件之间并且所述金属支撑件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第三连接组件相连接;和/或所述金属支撑件数量为多个,其中一部分金属支撑件数量位于两个相邻的第二连接组件之间,且金属支撑件在长度方向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相邻的第二连接组件相连接;另一部分金属支撑件数量位于第一连接组件与第二连接组件之间,且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广全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高博林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