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生态锚点强化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22140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8: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生态锚点强化结构,该生态锚点强化结构包括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核心生态区、自繁潜育区和过渡演绎区;所述自繁潜育区和过渡演绎区逐次环设在核心生态区的外侧;在所述核心生态区上设置用于植物生长的生长基质层;在所述自繁潜育区的底部设置用于降低pH值的降碱层;在所述降碱层的底部设置用于排水排盐的盲沟;在所述过渡演绎区的底部设置用于阻隔盐碱的阻隔层。所述生态锚点强化结构,通过设置降碱层、阻隔层和盲沟,可确保生态锚点处的土壤pH值稳定在8.2左右,能够达到植物生长的要求,使得植物在生态锚点的覆盖率达到96.73%,并能够自然交替生长。并能够自然交替生长。并能够自然交替生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生态锚点强化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赤泥修复
,具体涉及一种生态锚点强化结构。

技术介绍

[0002]氧化铝生产企业每生产一吨氧化铝要副产一吨以上的赤泥尾渣。绝大部分的赤泥尾渣只能填埋或堆存,对土壤、水资源和生态环境造成了重要威胁。赤泥是氧化铝工业排放的红色粉泥状废料,属强碱性有害残渣,含水率高,容重700

1000kg/m3,比表面积0.5

0.8m2/g。目前,大部分企业都采用筑坝湿法堆存赤泥。然而,赤泥堆场随着氧化铝产量增加一扩再扩,形成了大量的裸露区域,不仅破坏了生态环境,还能引起局部小气候变化和生物链的破坏。另外该堆积方法极易使大量废碱液渗透到附近农田,造成土壤盐碱化、沼泽化,污染地表和地下水源。赤泥堆场表层pH值在10

12之间,而一般适宜植物生长的pH值在5.5

7.5之间,大多数植物在pH>9.0情况下都难以生长;另外赤泥堆场的深层的盐碱会随毛细管作用上移到表面,主要是由于堆场在温度高时堆场深层可溶性盐,随蒸发的水分向表层转移,返碱返盐现象严重,形成“泛霜”现象,植物更加难以生长。所以,如何对赤泥堆场进行生态修复是亟待解决的环保难题。
[0003]综上所述,急需一种生态锚点强化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赤泥堆场存在的pH值高和返碱返盐现象严重而导致的生态修复困难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生态锚点强化结构,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0005]一种生态锚点强化结构,该生态锚点强化结构包括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核心生态区、自繁潜育区和过渡演绎区;所述自繁潜育区和过渡演绎区逐次环设在核心生态区的外侧;
[0006]在所述核心生态区上设置用于植物生长的生长基质层;
[0007]在所述自繁潜育区的底部设置用于降低pH值的降碱层;
[0008]在所述降碱层的底部设置用于排水排盐的盲沟;
[0009]在所述过渡演绎区的底部设置用于阻隔盐碱的阻隔层。
[0010]优选的,所述盲沟的横截面为半圆形结构,且半径长为10

20cm。
[0011]优选的,所述生态锚点强化结构的数量为多个;每相邻两个生态锚点强化结构之间的间距为3

10m。
[0012]优选的,所述核心生态区的半径R为50

80cm,所述自繁潜育区的宽度D1为70

100cm,所述过渡演绎区的宽度D2为100

150cm。
[0013]优选的,所述生长基质层的厚度为50

60cm;所述降碱层的厚度为5

8cm;所述阻隔层的厚度为5

8cm。
[0014]应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15]本技术中所述生态锚点强化结构,通过设置降碱层、阻隔层和盲沟,可确保生
态锚点处的土壤pH值稳定在8.2左右,能够达到植物生长的要求,使得植物在生态锚点的覆盖率达到96.73%,并能够自然交替生长。在第二生长季,植物出苗效果良好,生长状况良好,并且生态锚点得到扩张,绿化面积增加。本技术有助于使植物逐渐从生长锚点向整个赤泥堆场进行自主扩散,达到赤泥堆场绿化和生态修复的目的;同时,依靠生长锚点的植物在秋冬季节地上部分的凋落,可以为赤泥堆场的空白地区提供有机质,为空白地区的赤泥向土壤转化提供营养物质,从而促进赤泥堆场的生态修复。
[0016]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技术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0017]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0018]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中的一种生态锚点强化结构的俯视图;
[0019]图2是图1中生态锚点强化结构在A

B区域的竖直方向的剖视图;
[0020]其中,1、核心生态区,2、自繁潜育区,3、过渡演绎区,4、降碱层,5、盲沟,6、阻隔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2]实施例1:
[0023]参见图1

2,一种生态锚点强化结构,在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境内的中铝中州铝业有限公司的头道沟赤泥堆场进行了实验和示范,证明可行。在头道沟赤泥堆场上,选择在10亩的赤泥堆场生态修复示范区上,每相邻两个生态锚点强化结构间隔10m,共建立67个生态锚点强化结构。每个生态锚点强化结构均包括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核心生态区1、自繁潜育区2和过渡演绎区3;所述自繁潜育区2和过渡演绎区3逐次环设在核心生态区1的外侧;
[0024]在所述核心生态区1上设置用于植物生长的生长基质层,所述生长基质层的厚度为55cm,为植物生长提供足够的土壤层,防治植物生长过程中的倒伏;
[0025]在所述自繁潜育区2的底部设置用于降低pH值的降碱层4,所述降碱层4的厚度为6cm;
[0026]在所述降碱层4的底部设置用于排水排盐的盲沟5;
[0027]在所述过渡演绎区3的底部设置用于阻隔盐碱的阻隔层6,所述阻隔层6的厚度为6cm。所述降碱层4和阻隔层6可以有效中和与阻隔盐碱通过毛细管通路向上移动。
[0028]所述盲沟5的横截面为半圆形结构,且半径长为15cm。
[0029]所述核心生态区1的半径R为65cm,所述自繁潜育区2的宽度D185cm,所述过渡演绎区3的宽度D2为150cm。
[0030]所述降碱层4由生石灰和脱硫石膏按照体积比1:1混合组成。
[0031]所述阻隔层6由尾矿渣(尾矿渣为铝土矿尾矿渣,主要成分铝硅酸盐、粘土矿物和氧化铁矿物)和沙土按照体积比2:1混合组成。
[0032]所述生长基质层由有机肥、复合肥、微生物菌剂和植生营养土按照体积比为2:1:1:5混合组成。
[0033]在所述核心生态区1混播了耐盐碱的盐角草、滨藜、柽柳、补血草、青蒿、田蒿和苎麻,出苗率达到96.34%,播种30天后植物覆盖度达到100%;
[0034]在所述自繁潜育区2混播了黑麦草、狗牙根和百喜草,出苗率达95.32%,播种30天后植物覆盖度达到98.43%;
[0035]在所述过渡演绎区3混播了野牛草、沙蒿、狗尾草、马蔺、白刺盐肤木、沙打旺,出苗率达93.27%,播种30天后植物覆盖度达到95.43%。
[003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生态锚点强化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生态锚点强化结构包括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核心生态区(1)、自繁潜育区(2)和过渡演绎区(3);所述自繁潜育区(2)和过渡演绎区(3)逐次环设在核心生态区(1)的外侧;在所述核心生态区(1)上设置用于植物生长的生长基质层;在所述自繁潜育区(2)的底部设置用于降低pH值的降碱层(4);在所述降碱层(4)的底部设置用于排水排盐的盲沟(5);在所述过渡演绎区(3)的底部设置用于阻隔盐碱的阻隔层(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锚点强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盲沟(5)的横截面为半圆形结构,且半径长为10

20c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态锚点强化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生态锚点强化结构的数量为多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楚彦王密彭川杨塞向华浩王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有色金属长沙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