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充电插座,它包括绝缘壳体以及穿置在绝缘壳体上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三端子和控制端子,绝缘壳体具有供插头插接的容置空间,各端子分别设有接触部,控制端子还设有控制部,第一端子的接触部位于在容置空间内并可与插头内壁接触,第二端子的接触部可与插头外壁接触,第三端子的接触部与控制端子的接触部接触导通构成一受控制部控制的常闭开关,绝缘壳体内还设有顶开件,顶开件上设有与控制部相抵的绝缘弹臂,绝缘弹臂设有伸入容置空间并可与插头外壁接触的弹性接触部,插头插入时控制部受压下移,断开常闭开关,从而可断开电子产品的正极,因此可避免在初充电瞬间因电压突然升高而损坏需充电产品,具有安全保护的功能。(*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充电4翁座1、
本技术涉及一种充电插座。2、
技术介绍
充电插座是装设于电路基板上,以适用于某一电子设备的插头插 接,以便对电筒、安全灯、防盗及玩具等电子设备进行充电。现有的充 电插座,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包括一以绝緯J时料制成的壳体1,在该壳体l内 穿置有第一端子11、第二端子12和控制端子13,壳体1内具有一供插 头2插*接的容置空间14,第一端子11在该容置空间14内具有插头2 的内壁接触的第一接触部lll,第二端子12在壳体1内设有第二接触部 121,控制端子13包括端子本体131、用于444^第二接触部121的第三 接触部132,以及连接端子本体131与第三接触部132的孤曲状的控制 部133,该控制部133的顶部伸入所述的容置空间14中,第三接触部 132与第二4妄触部121接触构成一常闭开关,如图2所示,当插头2插 入时,该插头2的内壁(正极)将套结在第 一端子11的第 一接触部111 上而形成电气导接状态(图2中插头2的内壁与第一接触部111有间隙, 实为接触导电状态),此时,该控制端子13的控制部133将受到插头2 外表面压挤而往下移动,使第三接触部132脱离开第二接触部121,即 断开常闭开关,同时插头2的外壁(负极)与控制端子13的控制部133 接触,构成电气连接,在断开电子产品的供电回路的同时,开启电子产 品的充电回路对电子产品进行充电。该种充电插座的结构存在如下不 足l)充电时,当所述外部充电电源的插头2的外壁(负极)与控制 端子13接触的同时断开第二端子12与控制端子133的接触,即只断开 电源负极,而没有断开电源的正极,在初充电的瞬间,会因为电压突然 升高容易损害电子设备;2)第一接触部111 一般设计较长,在外部充 电电源的插头2插入过程中,插头2的内壁先与第一接触部111接触, 在第三接触部132与第二接触部121未断开时,控制部133与插头2外壁接触,因此外部充电电源与需充电的电子设备之间会产生瞬间两极互通的现象,容易损坏需充电的电子i殳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充电插座。本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充电插座,包括绝 缘壳体以及穿置在绝缘壳体上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三端子和控制端 子,其中绝缘壳体具有一供插头插接的容置空间,容置空间具有一开放 端及反向于该开放端的封闭端,第一端子在该容置空间内设有与插头内 壁接触的第 一接触部,第二端子设有与插头外壁接触配合的第二接触 部,第三端子在绝缘壳体内设有第三接触部,控制端子在绝缘壳体内设 有控制部和第四接触部,第四接触部与第三接触部接触在常态下接触导 通且在控制部受压时断开,从而构成一常闭开关,在绝缘壳体内还设有 顶开件,该顶开件上设有一绝缘弹臂,该绝缘弹臂的正面设有伸入所述 容置空间内并可与插头外壁接触的弹性接触部,该弹性接触部反面与控 制部相抵,以使插头插入后断开所述的常闭开关。当所述插头插入时,所述插头外壁首先接触到顶开件,顶开件下移 挤压控制端子的控制部,控制部下移使第四接触部脱离第三接触部,即 断开该常闭开关,此时,插头的内壁与第一接触部接触导接,插头的外 壁与第二端子的第二接触部接触导接,使电子设备处于充电状态。由于 在可控制端子与插头的外壁通过顶开件隔绝,因此可以连接电子产品电 源的正极,即可在插头插入时断开电源的正极,避免器件在初充电一瞬 间因电压突然升高而损坏需充电产品。以上技术方案可通过以下措施作进一步改进所述的第 一接触部与容置空间开放端的最短距离大于所述弹性接 触部与容置空间开放端的最短距离,以使插头插入该容置空间与第一接 触部接触前,断开所述的常闭开关。由于第一接触部设计较短,当所述 插头插入过程中,插头的外壁首先碰到弹性接触部,以使其压挤控制部,断开常闭开关,然后插头的内壁才会与第一接触部接触导接,因此可避免外部充电电源与需充电的电子设^"之间会产生瞬间两极互通的现象'可起到安全保护的功能。所述顶开件包括一框体和由框体的内壁延伸的绝缘弹臂,弹臂的正 面设有隆起,弹性接触部位于该H^处。所述绝缘壳体的一端开有与容置空间相通的安装槽,顶开件插装在 该安装槽中,安装槽的槽口处设有封闭塞块。该安装槽可与壳体一体成 型,结构紧凑,顶开件安装容易,可有效地降低制造成本。所述的第二端子包括内壁与插头外壁配合的插嘴体和连接件,连接 件一端与插嘴体连接,连接件的另一端与容置空间的开放端连接。所述的插嘴体一端外壁上成形有外环缘,连接件具有一 圓环形的容腔,容腔底部设有与插嘴体外壁配合的安装孔,连接件通过该安装孔卡 装在该外环缘上,该外环缘与容置空间的开放端处的外凸缘对接嵌于连 接件的容腔中,并由连接件连接在一起。所述的连接件的容腔开口处设有内环折边,在容腔开口处还设有与 容置空间的开放端对应的缺口,在缺口处延伸有插脚。利用连接件的内环折边将插嘴体固定在绝缘壳体上,结构简单而紧 凑,安装方便。所述的插嘴体和连接件做成一体,连接件具有一圓环形的容腔,在 容腔底部与容置空间的开》文端之间还嵌装有圓环件,圆环件与插嘴体的 插孔连通以供插头插入,圆环件与所述开放端处的外凸缘对接嵌于连接 件的容腔中,并由连接件连接在一起。所述的连接件的容腔开口处设有内环折边,在容腔开口处还设有与 容置空间的开放端对应的缺口,圓环件延伸有插脚。利用连接件的内环折边将插嘴体及圆环件固定在绝缘壳体上,结构 简单而紧凑,安装方便。所述的控制端子包括一定位于绝缘壳体上的本体,从该本体延伸的 上弯体及从该上弯体反向延伸的下弯体,所述的第三接触部位于上弯体 与下弯体的转接处,第四接触部位于下弯体的末端。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在插头插入时,断开电 源的正极再与外部电源的正极连接,避免器件在初充电一瞬间因电压突 然升高而损坏需充电产品,JL^插头插入过程中,外部充电电源与需充 电的电子设备之间会产生瞬间两极互通的现象,具有安全保护的功能c4、 附图i兌明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详细的说明图1是现有插座的未充电状态剖视图2是现有插座的充电状态剖视图3是本技术的外观示意图4是图3的分解图5是本技术的未充电状态剖视图6是本技术的充电状态剖视图7是本技术第二端子的另一种结构的示意图。5、 M实施方式实施例1如图3至图6所示,本技术包括绝缘壳体3、以及穿置在绝缘 壳体3上第一端子4、第二端子5、第三端子6和控制端子7,在绝缘壳 体3还设有一顶开件8。绝缘壳体3具有一供外部电源的插头9插接的容置空间31,容置空 间31具有一开放端311及反向于该开放端311的封闭端312;在靠近封 闭端312的一侧,绝缘壳体3上分别开有安装槽32、 33、 34以供分别 安装顶开件8、第三端子6以及控制端子7,安装槽32分别与容置空间 31及安装槽32相通,在绝缘壳体3上设有一封闭各安装槽的槽口的塞 块10,在塞块10和绝缘壳体3分别设有供第一端子穿置的穿孔101及穿孔35;在开放端311的一侧,在容置空间31的开放端311处设有外 凸缘36。第一端子4在该容置空间31内具有与插头9内壁接触的第一接触 部41,第一端子4在绝缘外侧设有插脚42。第二端子5包括插嘴体5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充电插座,包括绝缘壳体以及穿置在绝缘壳体上第一端子、第二端子、第三端子和控制端子,其中绝缘壳体具有一供插头插接的容置空间,容置空间具有一开放端及反向于该开放端的封闭端,第一端子在该容置空间内设有与插头内壁接触的第一接触部,第二端子设有与插头外壁接触配合的第二接触部,第三端子在绝缘壳体内设有第三接触部,控制端子在绝缘壳体内设有控制部和第四接触部,第四接触部与第三接触部接触在常态下接触导通且在控制部受压时断开,从而构成一常闭开关,其特征在于:在绝缘壳体内还设有顶开件,该顶开件上设有一绝缘弹臂,该绝缘弹臂的正面设有伸入所述容置空间内并可与插头外壁接触的弹性接触部,该弹性接触部反面与控制部相抵,以使插头插入后断开所述的常闭开关。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成辉,
申请(专利权)人:朱成辉,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