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避免汽车锁车后乘员舱温度过高的控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3017019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8: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避免汽车锁车后乘员舱温度过高的控制装置,包括室外温度传感器、室内温度传感器、控制器;室外温度传感器安装在车头或车尾格栅内侧,室内温度传感器安装在车内仪表板主驾下板侧;室外温度传感器、室内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控制器通信连接,控制器与车辆自带的暖通空调控制总成通信连接,控制器安装在仪表板内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室内外温度比较,确定开启制冷还是室内外风循环,可实现快速有效的降温,避免车内温度过高带来的安全隐患。患。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避免汽车锁车后乘员舱温度过高的控制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汽车内部温度控制
,具体来说是一种避免汽车锁车后乘员舱温度过高的控制装置。

技术介绍

[0002]车辆在停止后,通风系统、车窗、天窗均为关闭状态。当室外阳光强度大、温度高时,车内温度能高达50
°
以上,在如此高温下,汽车内饰会析出异味,导致乘车人员刚上车时异味重,体验感差。另外,每年都会报道多起儿童被遗留在车内,因车内温度过高对儿童身体造成伤害,甚至发生死亡事件。
[0003]目前市场上的车辆通风系统,一种方法是在人员上车后解锁启动通风系统,降低车内温度。另一种方法是在人员上车前,车辆控制系统启动,车窗打开,鼓风机工作,以降低客户上车后车内异味浓度,避免客户抱怨。其缺点比较明显:其一,客户解锁到上车时间一般在3S

5S左右,短时间的通风对乘员舱内零部件蓄热的消散影响有限;其二,因暴晒导致的车内温度过高,高温使皮革和塑料件与有害物质加速分离,对乘车人员健康也造成不利影响。然而这两个问题并未得到解决。
[0004]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控制技术得到广泛运用,车辆自动通风技术应运而生。如申请号为CN201911155464.9公开的一种汽车自动通风系统技术专利申请该汽车自动通风系统包括车身控制模块及与车身控制模块相连的车窗玻璃升降电机、车门解锁键,车身控制模块还与汽车遥控钥匙通讯连接;车身控制模块接收到车门解锁键或汽车遥控钥匙的车门解锁信号后进行通风作业,通风作业如下:车身控制模块控制车窗玻璃升降电机的工作,使车窗玻璃在车门解锁后下降预定高度,并在降窗时间达到预定的通风时间后,关闭车窗玻璃。这样在驾乘人员上车之前,就可以实现自动通风,可以很好的解决汽车在长时间密封后,甲醛等有害气体的浓度急剧上升,气味难闻的问题。该自动通风系统启动的前提是需要乘车人员提前解锁车锁,解锁信号被自动通风系统获取后,才会启动玻璃升降电机降下车窗通风。该技术无法根据实时需要调节车内温度,无法解决高温暴晒工况下车内蓄热较多,人员进入后感觉长期不适问题,且当有儿童滞留在车内时,在车辆解锁之前,车辆无法自动通风,车内儿童存在安全隐患。
[0005]又如申请号为CN201510569576.4公开的一种汽车车舱内防闷热致死系统,系统首先通过车舱内加装的红外线传感器(或人体传感器)探测是否有人在车舱内活动,其次通过车舱内加装的温度传感器判断车舱内的温度高低,如果探测到有人在活动在车舱内并且存在车舱内温度过高的危险情况,则通过车辆车身控制模块(BCM)判断中控门锁继电器和玻璃升降继电器启闭状态,如果全部处于闭合状态,则车身控制模块(BCM)指令玻璃升降继电器工作并打开玻璃车窗,以达到降温换气的目的,避免致死。特别的,如果车辆装备有通讯互联系统(如安吉星等),可同时将危险情况通知给驾驶员或者车主。该系统探测车内是否有人,并及时调节车窗的启闭,从而调节车内温度。但是该系统通过打开车窗通风,其原理要求必须有人在里面活动,如果人员睡着了或者动作幅度小,均不能促发后续动作;该功能
也不能解决高温环境下车内温度上升和内饰蓄热,进而导致人员进入后也会感觉不适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如何通过对车内温度、车外温度、阳光强度的监控,确保车内温度不会太高,内饰件不会有大的蓄热能,既能避免对人和物的伤害,也可以减少客户进入车辆后的感知抱怨。
[0007]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
[0008]一种避免汽车锁车后乘员舱温度过高的控制装置,包括室外温度传感器(3)、室内温度传感器(4)、车身控制器总成(7);所述室外温度传感器(3)安装在车头格栅内侧,室内温度传感器(4)安装在车内仪表板主驾下板侧;所述室外温度传感器(3)、室内温度传感器(4)分别与空调控制器(1)硬线连接,所述车身控制器与车辆自带的空调控制器(1)CAN通信连接。
[0009]本技术通过室内温度传感器、室外温度传感器分别采集汽车室内和室外的温度,并将温度信息发送给空调控制器,空调控制器根据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与设定的阈值比对,如果室内外度大于设定阈值,则空调控制器发送降温信号,空调控制器启动降温模式,降温模式可以为开启制冷模式或启动室内外风循环模式。
[0010]进一步的,还包括阳光传感器(5),所述阳光传感器(5)安装在仪表板朝向前挡风玻璃侧,并与空调控制器硬线连接;所述车身控制器总成(7)与车辆自带天窗总成 (2)硬线连接。
[0011]进一步的,还包括雨量传感器(6),所述雨量传感器(6)安装在车内后视镜上,并与空调控制器硬线连接。
[0012]进一步的,所述车身控制器安装在仪表板内侧。
[0013]进一步的,所述室外温度传感器(3)、室内温度传感器(4)、阳光传感器(5)、雨量传感器(6)分别通过有线与空调控制器通信连接。
[0014]进一步的,所述雨量传感器(6)集成在车内后视镜内部,所述车内后视镜朝向前挡风玻璃侧开设有孔,所述雨量传感器(6)探头通过所述孔朝向前挡风玻璃。
[0015]进一步的,所述阳光传感器(5)安装在除霜风口处。
[0016]进一步的,所述室外温度传感器(3)、室内温度传感器(4)均为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
[0017]本技术的优点在于:
[0018]本技术通过室内温度传感器、室外温度传感器分别采集汽车室内和室外的温度,并将温度信息发送给空调控制器,空调控制器根据室内温度和室外温度,与设定的阈值比对,如果室内外度大于设定阈值,则空调控制器发送降温信号,空调控制器启动降温模式,降温模式可以为开启制冷模式或启动室内外风循环模式。
[0019]结合阳光传感器和雨量传感器,实现天窗的启闭与否。
[0020]本技术提供的控制装置搭建建单,车辆改造成本小,使用过程中,安全系数高,降温速度快。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避免汽车乘员舱温度过高的控制装置的整体布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22]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3]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避免汽车锁车后乘员舱温度过高的控制装置,用于车辆锁车后车内温度的自动调节。
[0024]本实施例提供的汽车至少自带有空调控制器,空调控制器1位于主驾驶与副驾驶之间的仪表板上,暖通空调总成1

一般布置于主驾驶与副驾驶位置仪表板下方,其可以控制冷暖混合风门、新风门以及其自带的鼓风机运行,可以将室外的风引入室内,降低室内空气温度。车辆如果还自带天窗总成,应用本实施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避免汽车锁车后乘员舱温度过高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室外温度传感器(3)、室内温度传感器(4)、车身控制器总成(7);所述室外温度传感器(3)安装在车头格栅内侧,室内温度传感器(4)安装在车内仪表板主驾下板侧;所述室外温度传感器(3)、室内温度传感器(4)分别与空调控制器(1)硬线连接,所述车身控制器与车辆自带的空调控制器(1)CAN通信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避免汽车锁车后乘员舱温度过高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阳光传感器(5),所述阳光传感器(5)安装在仪表板朝向前挡风玻璃侧,并与空调控制器硬线连接;所述车身控制器总成(7)与车辆自带天窗总成(2)硬线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避免汽车锁车后乘员舱温度过高的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雨量传感器(6),所述雨量传感器(6)安装在车内后视镜上,并与空调控制器硬线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薛磊曾英涂家富
申请(专利权)人:合肥长安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