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泵式角膜塑型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15565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8:4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吸泵式角膜塑型片,包括有一外表面及一内表面,内表面上设有一基弧、一反转弧及一稳定弧;当使用者的眼睛配戴角膜塑型片后,基弧会对眼睛产生一按压力,压迫使得眼睛上的角膜朝着反转弧的方向变形,由于稳定弧设置有至少一接触点,形成一微小的吸力,使稳定弧接触在角膜上时,角膜塑型片还可以滑动进行塑形,且不会使角膜受伤。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泪液交流和吸力将角膜吸往基弧与反转弧的位置处,再根据基弧的形状用以塑形角膜。因此,使用者在配戴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吸泵式角膜塑型片后,可达到有效地塑型角膜,进而矫正视力的目的和功效。进而矫正视力的目的和功效。进而矫正视力的目的和功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吸泵式角膜塑型片


[0001]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角膜塑型的技术,尤指一种通过吸泵技术塑型角膜的吸泵式角膜塑型片。

技术介绍

[0002]角膜塑型(orthokeratology,OK)是一种通过系统性配戴硬式角膜塑型片而逐渐改变角膜形状以达到暂时改变或去除屈光不正度数的技术。
[0003]通常,利用角膜塑型片的特殊设计能以渐进方式轻柔的改变角膜表面的形状,使其转变成球形弧度,以达有效减轻近视与角膜散光度数的效果,使得患者在矫正后可随时享有舒适清晰的视力,但若长时间未配戴,角膜则会回复至原来的形状。
[0004]因此,现有技术在矫正期当中,需要经过不断的更换硬式隐形眼镜,即现有的角膜塑型片必须经过长时间的配戴,以达矫正视力的功效。
[0005]有鉴于上述的问题,要如何有效且显著的塑型角膜,且缩短角膜塑型的时间,成为本
中亟须寻求改善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6]为了解决前揭述角膜塑型的缺失,本专利技术的一目的在于有效塑型角膜,且缩短角膜的塑型时间,进而达到显著的视力矫正的目的。
[0007]为了达到上述的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吸泵式角膜塑型片,包括一外表面及一内表面;其特征在于:内表面包括有:一稳定弧,设于内表面的外周缘处,稳定弧为不对称形状;一基弧,设于内表面的中心周缘的位置上;一反转弧,设于内表面基弧与稳定弧之间,反转弧为对称或不对称形状,且在基弧及反转弧与眼睛之间形成一吸泵空间。
[0008]其中,当基弧对眼睛产生一按压力时,眼睛上的角膜会在吸泵空间内朝向反转弧及基弧位置的方向变形,进而使眼睛上的角膜在吸泵空间内变形,再根据基弧的形状来型塑角膜。
[0009]由于稳定弧为不对称形状,配合角膜不对称的形状,所以可以产生微小的吸力,使稳定弧虽然接触在角膜上,但角膜塑型片还可以在眼睛上滑动,且不致于伤害到角膜。
[0010]较佳地,稳定弧上具有至少一接触点,接触点与角膜接触,使得稳定弧与眼睛之间形成一间隙,所以可以提供微小但不影响定性的吸力,使得吸泵式角膜塑型片可滑动地配戴在眼睛上。
[0011]较佳地,反转弧的左右或上下的形状相互对称或不对称。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14]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基弧变形后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塑型后的眼睛示意图;
[0016]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不对称的反转弧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0017]图6A为本专利技术的戴上吸泵式角膜塑型片后,过松状态的使用示意图;
[0018]图6B为本专利技术的戴上吸泵式角膜塑型片后,过紧状态的使用示意图;
[0019]图6C为本专利技术的戴上吸泵式角膜塑型片后,正确配戴状态下的使用示意图。
[0020]【符号说明】
[0021]100
ꢀꢀꢀꢀ
吸泵式角膜塑型片
ꢀꢀ
10
ꢀꢀꢀꢀꢀ
外表面
[0022]20
ꢀꢀꢀꢀꢀ
内表面 30
ꢀꢀꢀꢀꢀ
基弧
[0023]40
ꢀꢀꢀꢀꢀ
反转弧 50
ꢀꢀꢀꢀꢀ
稳定弧
[0024]51
ꢀꢀꢀꢀꢀ
接触点 60
ꢀꢀꢀꢀꢀ
眼睛
[0025]61
ꢀꢀꢀꢀꢀ
角膜
ꢀꢀꢀ
70
ꢀꢀꢀꢀꢀ
人工泪液
[0026]SR
ꢀꢀꢀꢀꢀ
吸泵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述结合图式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地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但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以下,结合图式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8]请参阅图1至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使用状态示意图、基弧变形后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塑型后的眼睛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所提供的吸泵式角膜塑型片100,包括有一外表面10及一内表面20,其特征在于:内表面20上设有一基弧30、一反转弧40以及一稳定弧50。
[0029]其中,基弧30设于内表面20的中心周缘的位置上,当用户戴上吸泵式角膜塑型片100时,基弧30会对一使用者的眼睛60产生一按压力,使得位于基弧30相对位置上的眼睛60变形。
[0030]反转弧40设于内表面20的基弧30与稳定弧50之间,左右两侧的反转弧40为对称或不对称形状,且在基弧30及反转弧40与眼睛60之间形成一吸泵空间SR。当眼睛60受按压力变形时,眼睛60上的角膜61会在吸泵空间SR内,并朝向及基弧30及反转弧40位置的方向变形,再根据基弧30的形状来型塑角膜61;与此同时,位于按压力附近的眼睛60上皮细胞液则会朝远离按压力的位置流动。
[0031]稳定弧50设于内表面20的外周缘,稳定弧50为不对称形状;当基弧30压迫角膜61,而使角膜61变形时,位于吸泵空间SR内与基弧30相对应的角膜61则会被压缩而向内变形,而位于吸泵空间SR内与反转弧40和/或基弧30位置相对应的角膜61,往反转弧40和/或基弧30的位置变形,根据基弧30的形状对角膜61进行塑型。
[0032]稳定弧50的作用进一步用于定位吸泵式角膜塑型片100,使得吸泵式角膜塑型片100可准确的定位至眼睛60上,且反转弧40可位于角膜61上。其中,稳定弧50设于内表面20的外周缘上,使反转弧40设于基弧30与稳定弧50之间,当稳定弧50接触于眼睛60上时,稳定弧50上具有至少一接触点51,接触点51与角膜61接触,使得稳定弧50与眼睛60之间形成一间隙,借以提供微小但不影响稳定性的吸力,使得稳定弧50可滑动地接触于眼睛60上,吸泵式角膜塑型片100定位配戴在眼睛60上。
[0033]此外,稳定弧50可帮助眼睛60的上皮细胞液往反转弧40和/或基弧30的方向流动,以进行角膜61的塑型治疗。
[0034]在一实施例中,较佳地,稳定弧50上具有至少两接触点51,各接触点51与角膜61接触,使得在接触点51之间的稳定弧50与眼睛60之间形成间隙,提供微小但不影响稳定性的吸力,使眼睛60的上皮细胞液朝中间位置流动,使得角膜61塑型更有效。
[0035]依据上述结构,当用户戴上吸泵式角膜塑型片100,且当基弧30压迫眼睛60而使眼睛60向内变形时,角膜61则会朝向反转弧40和/或基弧30的位置方向变形,进而塑型眼睛60的角膜61,以达到矫正视力的作用。
[0036]请再参阅图5,显示本专利技术的不对称的反转弧40的使用状态示意图。如图所示,反转弧40的上下、左右的形状可为相互对称,或是不对称,在此实施例中,反转弧40由不对称的形状所形成。如此,当朝向反转弧40和/或基弧30位置的方向变形时,即可依据左右不对称的形状,以及使用者本身状况的不同,调整不同的塑型状态。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吸泵式角膜塑型片,包括:一外表面及一内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表面包括有:一稳定弧,设于所述内表面的外周缘,所述稳定弧为不对称形状;一基弧,设于所述内表面的中心周缘的位置上,所述基弧对一使用者的眼睛提供一按压力;一反转弧,设于所述内表面的所述基弧与所述稳定弧之间,所述反转弧为对称或不对称形状,且所述基弧及所述反转弧与所述眼睛之间形成一吸泵空间;其中,通过所述稳定弧使所述吸泵式角膜塑型片定位在所述眼睛上;当所述基弧对所述眼睛提供所述按压力,使得所述眼睛变形时,所述眼睛上的一角膜则会在所述吸泵空间内朝向所述反转弧、或是所述反转弧及所述基弧末端位置的方向变形,以塑型位于所述反转弧、或是所述反转弧及所述基弧末端位置的所述角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吸泵式角膜塑型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弧提供一微小但不影响稳定性的吸力,使所述稳定弧接触于所述眼睛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泵式角膜塑型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弧上具有至少一接触点,所述接触点与所述角膜接触,使得所述稳定弧与所述眼睛之间形成一间隙产生所述吸力,使所述吸泵式角膜塑型片定位至所述眼睛上。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吸泵式角膜塑型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稳定弧上具有至少两接触点,各所述接触点与所述角膜接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任宇
申请(专利权)人:鸥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