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挡墙泄水孔失效的处理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14759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15 08:4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边坡挡墙泄水孔失效的处理结构。所述处理结构包括安装在泄水孔的泄水管、置于泄水管进水端口的清孔空腔、置于清孔空腔内的反滤结构和连接泄水管与反滤结构的过滤管;所述反滤结构包括土工布袋、置于土工布袋内的级配碎石和置于袋口的支撑过滤板,支撑过滤板固定在土工布袋的袋口,并将袋口撑开;所述过滤管嵌设在泄水管临近进水端口的部位,所述反滤结构固定有支撑过滤板的袋口区域置于过滤管内,并与过滤管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制作简单、方便、实用,解决了挡墙泄水孔由于入水口堵塞造成排水失效的缺陷,且不需要重新布设泄水孔,工艺简单、修复费用极低,特别适用于中小型挡墙泄水孔的修复。别适用于中小型挡墙泄水孔的修复。别适用于中小型挡墙泄水孔的修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边坡挡墙泄水孔失效的处理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边坡支护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边坡挡墙泄水孔失效的处理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岩土工程施工领域,挡土墙是一种常用的边坡支护方式。挡土墙按一定的间距设置有泄水孔以及时排出墙后坡体内的流动水。一般挡土墙的泄水孔施工会在墙后填筑30cm厚的级配碎石反滤层并包裹透水土工布,以及时排水并防止土体流失。但施工过程中往往难以控制施工质量,如级配碎石外部黏土层填筑过程中施工不当易造成土工布局部破损,从而造成泥土混入级配碎石层造成泄水孔孔口堵塞,泄水孔排水功能失效,坡体内积水将造成墙后土压力增大,且坡体和挡墙地基浸水后造成土体强度降低、挡墙地基承载力下降,对边坡稳定性极为不利。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边坡挡墙泄水孔失效的处理结构,所述处理结构可以解决挡墙泄水孔由于入水口堵塞造成排水失效的缺陷,可以对失效泄水孔进行修复,在不需要重新布设泄水孔的情况下使泄水孔回复排水功能。
[0004]为了达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边坡挡墙泄水孔失效的处理结构,包括安装在泄水孔的泄水管,泄水管的进水端口置于挡土墙内临近边坡的碎石反滤层内,出水端口伸出挡土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结构包括置于泄水管进水端口的清孔空腔、置于清孔空腔内的反滤结构和连接泄水管与反滤结构的过滤管;所述反滤结构包括土工布袋、置于土工布袋内的级配碎石和置于袋口的支撑过滤板,支撑过滤板固定在土工布袋的袋口,并将袋口撑开;所述过滤管嵌设在泄水管临近进水端口的部位,所述反滤结构固定有支撑过滤板的袋口区域置于过滤管内,并与过滤管固定连接。
[0005]本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反滤结构从泄水管的出水端口嵌入清孔空腔内,且位于泄水管内的袋口区域内长度不小于100mm;所述反滤结构内的级配碎石体积大于清孔空腔的体积,位于泄水管内的袋口区域内布满级配碎石。
[0006]本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过滤板设有两个,两个支撑过滤板的外径与过滤管的内径相匹配,分别置于土工布袋的袋口和距离袋口 100~200mm的位置,并与土工布袋固定连接,将反滤结构分隔成过滤管内嵌区和清孔空腔回填区,其过滤管内嵌区位于两个支撑过滤板之间,并在过滤管内嵌区固定在过滤管之后,远离袋口的支撑过滤板置于过滤管的进水端口。
[0007]本技术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清孔空腔是清除泄水管进水口端混杂有泥土的碎石反滤层后形成空腔。
[0008]本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过滤管为PVC管,管壁按梅花形设置孔眼,直径间隔50mm;过滤管的管径与泄水管内径相匹配,置于泄水管的进水端。
[0009]本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过滤管进水端口采用粘结剂与土工布袋连接牢
固,并在端口绑扎一层土工布密封进水端口。
[0010]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反滤结构置于过滤管内的过滤管内嵌区的级配碎石通过两个支撑过滤板及自锁式尼龙绑带固定,并在两支撑过滤板位置通过粘结剂与土工布袋和过滤管固定。
[0011]本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过滤板为塑料圆形支撑片,厚 15~25mm,支撑过滤板内部区域开设有多个过滤孔,过滤孔的孔径小于级配碎石的最小粒径;支撑过滤板四周对称设置四个凹槽,凹槽直径为 10~20mm。
[0012]本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土工布袋内的级配碎石粒径为 20~40mm。
[0013]本技术较优的技术方案:所述土工布袋的密度为300~400g/m2。
[0014]本技术结构简单、制作方便,可以针对入水口堵塞造成排水失效的排水孔进行修复,使其恢复排水功能,解决了挡墙泄水孔由于入水口堵塞造成排水失效的缺陷,避免了重新布设泄水孔或者仅简单的清孔不能维持泄水孔长期排水通畅;在清孔后替换混杂有泥土的级配碎石层部分,泄水孔在入水端得到的良好的保护,不易再次堵孔;而且本技术的施工工艺简单、修复费用极低,特别适用于中小型挡墙泄水孔的修复。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泄水孔进水口堵塞的失效挡土墙泄水孔结构示意图;
[0016]图2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是本技术中反滤结构的示意图;
[0018]图4是支撑过滤板的平面示意图;
[0019]图5是本技术中过滤管的结构示意图;
[0020]图6是图2中A

A剖视图;
[0021]图7至图9是本技术的施工过程示意图。
[0022]图中,1—挡土墙,2—泄水管,3—清孔空腔,4—反滤结构,401—土工布袋,402—级配碎石,403—支撑过滤板,404—自锁式尼龙绑带,5—过滤管,6—边坡,7—碎石反滤层,8—黏土层,9—辅助工具。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附图1至图9均为实施例的附图,采用简化的方式绘制,仅用于清晰、简洁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以下对在附图中的展现的技术方案为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具体方案,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内”、“外”、“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本领域技术人员惯常理解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5]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边坡挡墙泄水孔失效的处理结构,如图2所示,包括安装在泄水
孔的泄水管2,泄水管2的进水端口置于挡土墙1内临近边坡 6的碎石反滤层7内,出水端口伸出挡土墙1,所述处理结构包括置于泄水管2进水端口的清孔空腔3、置于清孔空腔3内的反滤结构4和连接泄水管 2与反滤结构4的过滤管5。所述清孔空腔3是清除泄水管2进水口端混杂有泥土的碎石反滤层7后形成空腔;所述过滤管5如图5所示,为PVC管,管壁按梅花形设置孔眼,直径间隔50mm;过滤管5的管径与泄水管 2内径相匹配。所述反滤结构4包括包裹有级配碎石402的土工布袋401,土工布袋401的密度为300~400g/m2,级配碎石402粒径为20~40mm。如图7至图9所示,所述反滤结构4从泄水管2的出水端口嵌入,并通过辅助工具9将其推送至泄水管2的进水端口的清孔空腔3内,且反滤结构4 的袋口区域置于泄水管2内,嵌入泄水管2的长度不小于100mm,所述反滤结构4内的级配碎石402体积大于清孔空腔3的体积,位于泄水管2内的袋口区域内布满级配碎石402。
[0026]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边坡挡墙泄水孔失效的处理结构,如图3所示,所述反滤结构4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边坡挡墙泄水孔失效的处理结构,包括安装在泄水孔的泄水管(2),泄水管(2)的进水端口置于挡土墙(1)内临近边坡(6)的碎石反滤层(7)内,出水端口伸出挡土墙(1),其特征在于:所述处理结构包括置于泄水管(2)进水端口的清孔空腔(3)、置于清孔空腔(3)内的反滤结构(4)和连接泄水管(2)与反滤结构(4)的过滤管(5);所述反滤结构(4)包括土工布袋(401)、置于土工布袋(401)内的级配碎石(402)和置于袋口的支撑过滤板(403),支撑过滤板(403)固定在土工布袋(401)的袋口,并将袋口撑开;所述过滤管(5)嵌设在泄水管(2)临近进水端口的部位,所述反滤结构(4)固定有支撑过滤板(403)的袋口区域置于过滤管(5)内,并与过滤管(5)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边坡挡墙泄水孔失效的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反滤结构(4)从泄水管(2)的出水端口嵌入清孔空腔(3)内,且位于泄水管(2)内的袋口区域内长度不小于100mm;所述反滤结构(4)内的级配碎石(402)体积大于清孔空腔(3)的体积,位于泄水管(2)内的袋口区域内布满级配碎石(402)。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边坡挡墙泄水孔失效的处理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过滤板(403)设有两个,两个支撑过滤板(403)的外径与过滤管(5)的内径相匹配,分别置于土工布袋(401)的袋口和距离袋口100~200mm的位置,并与土工布袋(401)固定连接,将反滤结构(4)分隔成过滤管内嵌区和清孔空腔回填区,其过滤管内嵌区位于两个支撑过滤板(403)之间,并在过滤管内嵌区固定在过滤管(5)之后,远离袋口的支撑过滤板(403)置于过滤管(5)的进水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建伟李青炜庞成立陈学龙邓少林
申请(专利权)人:中冶集团武汉勘察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