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控车的微调控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3011664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3: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遥控车的微调控制结构,属于遥控车技术领域,该微调控制结构包括马达、第一偏心轮、底架,以及设置在底架上的横杆和微调机构;马达用于带动第一偏心轮转动,第一偏心轮用于带动横杆沿底架的宽度方向移动;微调机构包括第一复位杆、第二复位杆、拉簧和微调指针;微调指针包括相连接的第二偏心轮和第二偏心柱,第二偏心柱设置于第二偏心轮的轴线上;第一复位杆和第二复位杆并排设置且通过拉簧连接,第二偏心柱卡在第一复位杆和第二复位杆之间,第一复位杆和第二复位杆的一端与横杆的中部连接,另一端与底架连接。该微调控制结构能够辅助前车轮转完后迅速回正。控制结构能够辅助前车轮转完后迅速回正。控制结构能够辅助前车轮转完后迅速回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遥控车的微调控制结构


[0001]本技术属于遥控车
,具体涉及一种遥控车的微调控制结构。

技术介绍

[0002]遥控车通常是指可通过无线电遥控器远距离控制的模型汽车,通过遥控器可控制遥控车实现前、后、左、右的移动,甚至可以进行原地旋转、跳跃等动作。随着技术的发展,遥控车的结构也越来越精细化。为了更精确的控制遥控车的行进方向,尤其是转向方向,需要对遥控车的转向结构进行不断的优化改进。目前的遥控车多采用转向伺服马达连接拉杆,拉杆两端分别活动接合于左右车轮转向臂的连杆的结构,在转向伺服马达的旋转驱动下而使拉杆左右摆动,并依靠拉杆的摆动驱使连杆带动左右车轮转向臂转动,达到车轮偏转的效果。但目前这种结构或相似结构的遥控车,存在偏转后无法完全回到正向位置的问题,直向行进过程中会出现偏差。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可对车轮转向进行微调使车轮能够完全回正的遥控车的微调控制结构。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遥控车的微调控制结构,包括马达、第一偏心轮、底架,以及设置在底架上的横杆和微调机构;
[0005]所述马达与第一偏心轮连接,所述第一偏心轮的长轴的端部与横杆的中部连接,所述第一偏心轮用于带动横杆沿底架的宽度方向移动;
[0006]所述微调机构包括第一复位杆、第二复位杆、拉簧和微调指针;所述微调指针包括相连接的第二偏心轮和第二偏心柱,所述第二偏心柱设置于第二偏心轮的轴线上;
[0007]所述第一复位杆和第二复位杆并排设置且通过拉簧连接,所述第二偏心柱卡在第一复位杆和第二复位杆之间,所述第一复位杆和第二复位杆的一端与横杆的中部连接,另一端与底架连接。
[0008]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的遥控车的微调控制结构,为前轮驱动转向结构,马达带动前轮转向过程中,马达带动第一偏心轮转动进而带动横杆摆动带动车轮完成转向,车轮回正过程中受马达和微调机构双重控制,车轮回正快且位置精确,不会出现车轮无法完全回正,导致无法直线行进的问题。
附图说明
[0009]图1所示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遥控车的微调控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0010]图2所示为图1的A处的放大图;
[0011]图3所示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遥控车的微调控制结构的俯视图;
[0012]图4所示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遥控车的微调控制结构的仰视图;
[0013]图5所示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遥控车的微调控制结构的微调指针的结构
示意图;
[0014]图6所示为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遥控车的微调控制结构的转向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5]标号说明:1、马达;
[0016]2、第一偏心轮;21、第一偏心柱;
[0017]3、横杆;31、第一连杆;32、第二连杆;
[0018]4、微调机构;41、第一复位杆;42、第二复位杆;43、微调指针;431、第二偏心轮;432、第二偏心柱;433、第一条状凸起;44、挂钩;
[0019]5、底架;51、卡盘;511、第二条状凸起;
[0020]6、齿轮减速器;
[0021]7、转向件;71、上连接片;72、连接本体;721、立柱;722;连接轴;73、下连接片;
[0022]8、车轮。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为详细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0024]请参照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的遥控车的微调控制结构,包括马达1、第一偏心轮2、底架5,以及设置在底架5上的横杆3和微调机构4;
[0025]所述马达1的输出端与第一偏心轮2连接,所述马达1用于带动第一偏心轮2转动,所述第一偏心轮2的长轴的端部与横杆3的中部连接,所述第一偏心轮2用于带动横杆3沿底架5的宽度方向移动;
[0026]所述微调机构4包括第一复位杆41、第二复位杆42、拉簧和微调指针43;所述微调指针43包括相连接的第二偏心轮431和第二偏心柱432,所述第二偏心柱432设置于第二偏心轮431的轴线上;
[0027]所述第一复位杆41和第二复位杆42并排设置且通过拉簧连接,所述第二偏心柱432卡在第一复位杆41和第二复位杆42之间,所述第一复位杆41和第二复位杆42的一端与横杆的中部连接,另一端与底架5连接。
[0028]从上述描述可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提供的遥控车的微调控制结构,为前轮驱动转向结构,马达带动前轮转向过程中,马达带动第一偏心轮转动进而带动横杆摆动配合转向件完成车轮转向,车轮回正过程中受马达和微调机构双重控制,车轮回正快且位置精确,不会出现车轮无法完全回正,导致无法直线行进的问题;
[0029]对于部分特殊情况,如马达非工作状态下,本技术提供的遥控车的微调控制结构还可通过手动波动微调指针辅助回正,可调节性更强;且整个微调控制结构连接稳定性良好,适配于各类车身的遥控车,且该微调控制结构组成零件较少,易于组装和拆卸。
[003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复位杆41和第二复位杆42上均设有挂钩44。所述挂钩44用于固定拉簧。
[0031]从上述描述可知,第一复位杆和第二复位杆相互平行时,即车轮正位时拉簧处于放松状态,马达转动带动第一偏心轮转动进而带动横杆摆动,横杆的摆动带动第一复位杆和第二复位杆摆动,使得拉簧处于紧张状态,拉簧为了回复到放松状态,会带动第一复位杆
和第二复位杆复位,进而带动车轮复位。
[0032]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偏心轮431的长轴的游离端朝向横杆设置。
[0033]进一步地,所述横杆的中部设有第一槽位,所述第一偏心轮的长轴的端部设有第一偏心柱21,所述第一偏心柱21卡固于第一槽位中。
[0034]从上述描述可知,通过第一槽位和第一偏心柱的配合,使得偏心轮转动可带动横杆摆动。
[0035]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偏心轮431设有第二偏心柱432的一侧设有第一条状凸起433;所述第二偏心柱432、第一复位杆41、第二复位杆42和拉簧位于底架5的内侧,所述第二偏心轮431、第一条状凸433起位于底架5的外侧,所述底架5的外侧设有卡盘51,所述卡盘51上设有多个第二条状凸起511。第一条状凸起433为三棱柱状。
[0036]从上述描述可知,在转向过程中,受到第一复位杆41和第二复位杆42的带动,微调指针会随之转动,转动过程中由于卡盘上设有第二条状凸起,使得第一条状凸起可以卡在相邻两个第二条状凸起之间,增加了摩擦力避免打滑的现象产生。
[0037]进一步地,上述的遥控车的微调控制结构,还包括齿轮减速器6,所述齿轮减速器6一端与马达1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偏心轮2连接。
[0038]从上述描述可知,齿轮减速器用于对马达进行减速,同时降低负载惯量。
[0039]进一步地,上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遥控车的微调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马达、第一偏心轮、底架,以及设置在底架上的横杆和微调机构;所述马达与第一偏心轮连接,所述第一偏心轮的长轴的端部与横杆的中部连接,所述第一偏心轮用于带动横杆沿底架的宽度方向移动;所述微调机构包括第一复位杆、第二复位杆、拉簧和微调指针;所述微调指针包括相连接的第二偏心轮和第二偏心柱,所述第二偏心柱设置于第二偏心轮的轴线上;所述第一复位杆和第二复位杆并排设置且通过拉簧连接,所述第二偏心柱卡在第一复位杆和第二复位杆之间,所述第一复位杆和第二复位杆的一端与横杆的中部连接,另一端与底架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遥控车的微调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复位杆和第二复位杆上均设有挂钩。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遥控车的微调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偏心轮的长轴的游离端朝向横杆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遥控车的微调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的中部设有第一槽位,所述第一偏心轮的长轴的端部设有第一偏心柱,所述第一偏心柱卡固于第一槽位中。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遥控车的微调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偏心轮设有第二偏心柱的一侧设有第一条状凸起;所述第二偏心柱、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曾滟吴平孙晨光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东西乐活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